【大单元教学】人教版七上 1.2.1.2学习使用显微镜(第二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七上 1.2.1.2学习使用显微镜(第二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学习使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构建“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科学理念。 科学思维: (1)形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概念。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实践: 规范使用单、双目显微镜,并看到清渐的物像。 态度责任: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显微镜的操作使用。
学习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
【课前预习】
1.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①转动_______,使_______对准_______。
②调节_______,用一个较大的_____对准通光孔。一只眼向_____内看,转动_______,使反射光线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_____________视野为宜。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_______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_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玻片标本移至_______中心。
④转动_____________,使_____缓慢下降,直到_____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_____,防止_______与_______接触。
⑤一只眼向_____内看,同时转动____________,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_______为止。再略微转动___________,使物像_______。
⑥如果需要用_______的物镜观察,应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_______,再转动转换器转换______,用__________调焦后观察。如果需要,可以调节_______。
2.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①打开显微镜_______,确认_______已经降到最低处、_______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_固定,通过调整_______来移动玻片,将玻片移至_______中心。
④转动___________,使_____缓慢_____,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_____,此过程要从_____注视。
⑤转动____________,使_______缓慢_____,直到_______。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_______。转动____________,使物像_______。
3.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与_______的基本一致。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_____和_____提供极大便利。
【课中研学】
1. 实验探究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
(1)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2)材料用具::动植物玻片标本、池塘水、滴管、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光学显微镜等。
(3)实验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清洁收镜
(4)练习:观察动植物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调焦直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5)进一步探究: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生物。
(6)注意事项:不要用手扳镜头来转换物镜,更不要用手触摸镜头的镜片部分。
2. 观看对光调光的视频。结合教材,思考讨论:
(1)归纳对光调光主要有哪几个环节?
(2)对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思考:外界光线通过显微镜的途径是什么?
3. 观看调焦观察的视频。结合教材,思考讨论:
(1)当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为什么需要从侧面观察物镜?
(2)显微镜中的物象与真实的物体有什么区别?
思考:看到的物象在视野的下方,想要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如何移动玻片标本?
思考: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一些污点,你认为这些污点可能在显微镜的哪些结构中?采用什么方法确定污点的位置?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后进行对光
B.反光镜和遮光器可以调节视野的明亮度
C.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变清晰
D.镜筒大幅度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
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该同学欲利用下列方法来判断污点出现的地方,下列哪种方法达不到目的( )
A.移动装片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目镜 D.更换物镜
3.下图是“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中显微镜下的两个视野,要使视野由甲变为乙,正确的操作是( )
A.换用高倍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移动装片 D.调小光圈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①转换器;低倍物镜;通光孔
②遮光器;光圈;目镜;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明亮的圆形
③正面朝上;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
④粗准焦螺旋;镜筒;物镜;物镜;物镜镜头;玻片标本
⑤目镜;粗准焦螺旋;看清物像;细准焦螺旋;更加清晰
⑥更高倍数;视野中央;物镜;细准焦螺旋;视野亮度
2.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①电源开关;载物台;低倍物镜
③载物台;压片夹;移动手轮;通光孔
④粗准焦螺旋;载物台;上升;物镜;侧面
⑤粗准焦螺旋;载物台;下降;看清物像;完全重合;细准焦螺旋;更加清晰
3.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双目显微镜;拍照;录像
【课堂练习】
1、B
2、B
3、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
①取镜和安放 ②观察 ③对光 ④收镜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
2.观察过程中,要将图中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B.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3.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要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
A. 进行染色 B. 形状规则 C. 肉眼看得见 D. 薄而透明
4.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央出现一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
A. 反光镜上 B. 装片上 C. 目镜上 D. 物镜上
5.小敏同学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
A. 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C. 视野较暗——用平面镜反光 D. 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6.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④→②
7.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 下述四个实验步骤, 正确的顺序是 ( )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
8.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B. 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C. 欲将物象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D. 观察物象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9.某同学使用显微镜对光时,无论怎么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视野始终漆黑一片,其原因可能是(  )
A. 反光镜上有个污点 B. 目镜的放大倍数太大
C. 镜筒离载物台太远 D. 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10.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  )
①玻片向上移动 ②玻片向下移动 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④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⑤调节粗准焦螺旋 ⑥调节细准焦螺旋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11.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线暗时用平面反光镜 B. 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C. 用餐巾纸擦拭镜头 D.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七(一)班的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和使用了显微镜。课后有几位同学饶有兴趣地在讨论,你反对的是(  )
A.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明亮
B.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 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D. 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3.请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取显微镜时一手握 ,另一只手托[4] .
(2)对光前要转动[6] ,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重要环节是对光,具体操作时要转动 使[9]对准通光孔,用左眼注视 (填序号),双手转动 进行对光。
(4)观察调焦时,先看着 ,旋转 (填序号)使镜筒徐徐下降,直至[9]接近装片,然后再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用 微调。
(5)光线从反光镜到达眼睛的路径是 。(选填下列字母)
A.反光镜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B.反光镜通光孔物镜目镜镜筒眼睛
C.反光镜通光孔目镜镜筒物镜眼睛
D.通光孔反光镜目镜镜筒物镜眼睛
参考答案
1.A
解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 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 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 看到明亮视野。
③观察。
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 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④整理实验台收镜。
综上所述, 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收镜,即①③②④,A正确。
2. D
解析:由图可知,甲的放大倍数更小、乙的放大倍数更大,要将图中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即将显微镜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低倍镜换为高倍镜的操作步骤为:先将观察的对象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由于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故应先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3. D
解析: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光线必须透过观察材料进入到物镜、目镜、眼内才能形成物像。因此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如观察材料不透明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4. D
解析: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上,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因为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均不动,则该污点在物镜上,故D符合题意。
5.D
解析:A.当物像不清晰时,应当调节细准焦螺旋,错误;
B.物像偏右下方时,只有让物像向左上方移动,物像才能到达视野的中央,故标本需要向右下方移动,错误;
C.当视野较暗时,应当用凹面镜反光或者使用大光圈,错误;
D.物像太小时,应当换用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以看到大小合适的物像,正确。
6.B
解析: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五步。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使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在同一直线上;对好光后,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即图中的①;接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即图中的②;然后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即图中的④。所以图示中规范的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故B符合题意。
7. B
解析:显微镜对光的步骤是: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即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④。
8. B
解析:A.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弱,应选择大光圈、凹面镜。A正确;
B.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内的细胞数目由多到少,细胞体积由小到大。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通过的光线就少,于是视野变暗。B错误;
C.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到视野中央。C正确;
D.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中的用眼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在对光和观察时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以备绘图;在操作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避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所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用左眼看目镜,右眼同时睁开,用于绘图。D正确。
9. D
解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前,对光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明亮的视野会影响后面的观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反光镜没有调节到位;遮光器没有选择合适光圈;可能遮光器遮住了通光孔。与反光镜上污点、放大倍数、镜筒与载物台距离没有关系。
10. C
解析: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蚕豆叶片下表皮的物像,甲是低倍物镜下的物像,乙是高倍物镜下的物镜,从甲→乙进行的规范操作是②甲位于视野的下方,玻片向下移动,③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象清晰,故C正确。
11. B
解析:A.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故A错误;
B.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观察物体的,所以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样光线可到达眼睛以便观察,故B正确;
C.我们应该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拭显微镜镜头,故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故D错误。
12. A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A错误;
B、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B正确;
C、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有利于光线的透入,C正确;
D、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D正确.
13. (1)镜臂 镜座
(2)遮光器
(3)转换器 14 反光镜
(4)物镜 12 细准焦螺旋
(5)A
解析:图中1为镜臂、2为通光孔、3为镜柱、4为镜座、5为反光镜、6为遮光器、7为载物台、8为压片夹、9为物镜、10为转换器、11为细准焦螺旋、12为粗准焦螺旋、13为镜筒、14为目镜。(1) 取显微镜时一手握镜臂,另一只手托4镜座。(2) 对光前要转动6遮光器,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3)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双手转动反光镜进行对光。(4)旋转12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时,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直至物镜接近装片, 然后再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用细准焦螺旋微调使物像清晰。(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 显微镜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光圈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才能依次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到达眼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学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课时)
第一节
第二章 认识细胞
(人教版)七年级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怎样使用显微镜?有哪些注意事项?
温故知新
结合下图,回忆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并说说已经学习的结构的作用。
单目显微镜
双目显微镜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6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遮光器
压片夹
镜筒
镜壁
反光镜
移动手轮
15
底光源
开关及光源调节按钮
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探究
数码液晶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二)材料用具
动植物玻片标本、池塘水、滴管、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光学显微镜等。
(三)实验步骤
取镜和安放
对光调光
调焦观察
清洁收镜
实验探究
(四)练习
观察动植物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调焦直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五)进一步探究
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生物。
(六)注意事项
不要用手扳镜头来转换物镜,更不要用手触摸镜头的镜片部分。
实验一:练习使用单目显微镜
实验探究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桌面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实验探究
2.对光调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下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距离)。
②调节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1)结合视频,归纳对光调光主要有哪几个环节?
三转
一转转换器:目的使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物镜镜头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离;使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不能用手扳着物镜转动
实验探究
二转遮光器:目的是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三转遮光器:目的是将外界光线反射进入显微镜内。
(2)对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通过目镜内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实验探究
思考:外界光线通过显微镜的途径是什么?
反光镜
光圈
通光孔
物镜
镜筒
目镜
光线路径: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3.调焦观察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接触。
实验探究
3.调焦观察
⑤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另一只眼要睁开,便于画图),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⑥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转换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
视频:显微镜的成像与玻片的移动规律
实验探究
(1)当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为什么需要从侧面观察物镜?
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是避免物镜的镜头压碎玻片标本
(2)显微镜中的物象与真实的物体有什么区别?
e
e
显微镜的成像:倒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实验探究
思考:看到的物象在视野的下方,想要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如何移动玻片标本?
向下移动玻片标本
将显微镜视野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采用同向移动法
实验探究
思考: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一些污点,你认为这些污点可能在显微镜的哪些结构中?采用什么方法确定污点的位置?
污点的位置:目镜、物镜、玻片标本
方法:采用逐一排除法(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移动玻片标本和目镜,污点均不动,则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4.清洁与收镜
(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
(2)用 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用 将目镜和物镜的镜头擦拭干净。
(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 ,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
(4)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纱布
擦镜纸
偏向两旁
实验二:练习使用双目显微镜
实验探究
基本操作步骤提示:对光调光
①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实验探究
基本操作步骤提示:调焦观察
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⑥转换物镜观察的操作方法与单目显微镜的基本相同。
可直接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极大便利。
操作步骤与双目显微镜基本一致。
实验三:练习使用数码液晶显微镜
实验探究
课堂小结
使用显微镜
练习使用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实验一:练习使用单目显微镜
取镜和安放
对光调光
实验二:练习使用双目显微镜
实验三:练习使用数码液晶显微镜
调焦观察
收镜
练习与应用
1.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高倍物境正对通光孔后进行对光
B.反光镜和遮光器可以调节视野的明亮度
C.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变清晰
D.镜筒大幅度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
B
练习与应用
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该同学欲利用下列方法来判断污点出现的地方,下列哪种方法达不到目的( )
A.移动装片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转动目镜 D.更换物镜
B
练习与应用
3.下图是“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中显微镜下的两个视野,要使视野由甲变为乙,正确的操作是( )
A.换用高倍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移动装片
D.调小光圈
B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一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对应现行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九个大概念中的第一大概念:概念1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图所示: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初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等观念,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可以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功能不同的组织可以形成器官,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的器官可以形成系统。多细胞生物体依靠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观察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明确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认识生物的共同特征。 结合具体实例,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形成对细胞结构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和讨论、实验和探究,以及调查活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寻求答案、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点明本节的关键学习目标;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在寻求答案、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5、部分章节设置有“科学方法”,总结科学研究方法。 6、课后有“练习与应用”,节后习题,“概念检测”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应用”有一定挑战性,对理解知识、拓宽视野、训练思维很有帮助。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包括“认识生物”“认识细胞”“从细胞到生物体”三章。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可以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功能不同的组织可以形成器官,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的器官可以形成系统,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从宏观认识生物,再从微观认识细胞,再到宏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完善的认知结构。
教材编写意图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第一章 认识生物”的基础上,从宏观进入微观“认识细胞”的学习。从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中习得的操作技能,是学习第二节“植物细胞”、第三节“动物细胞”的基础,也是学习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第二节“植物细胞”、第三节“动物细胞”的知识内容与基本技能,又是学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的基础。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共四节。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第四节“单细胞生物”说明一个细胞的生物也能完成生命活动。 本单元重在理解生物体结构的层次性,从微观到宏观来看,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理解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从宏观到微观来看,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理解为个体→器官(系统)→组织→细胞。细胞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细胞是最基本的层次,细胞的相关知识是后续各单元学习的基础。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情境素材: 与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关的生活现象,如糖拌西红柿渗出汁液、煮苋莱时汤汁变红等;细胞学说的科学史材料;植物细胞分裂典型时期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与细胞研究有关的科学研究成果,如克隆羊“多莉”、克隆猴“中中”“华华”等。 2.学习活动: (1)实验探究活动: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制作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尝试制作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型;观察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观察人体和植物体的基本组织;观察某种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并探究其取食、运动或趋性。 (2)调查与交流活动:收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讨论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专业书籍阅读、网络查询、专家访谈等,收集有关细胞研究进展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通过“致同学们”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学、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怎样学好生物学;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第一个单元,在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生物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 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并说出其异同点,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运用示意图或模型等方式,展示和说明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或趋性。 描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识别人体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说明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组织构成不同的器官。 识别给定生物材料所属的结构层次,并阐明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有机整体。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学生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不熟悉。 突破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三转”;3)观察(先粗后细,先低后高);4)清洁收镜。 2、学生记不住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突破方法:对比记忆:从微观到宏观 动物或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无系统)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七年级学生对于生物学科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于生物的观察、探究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尺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大多数知识属于微观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教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当多给学生提供使用显微镜了解微观世界的机会,增强学生对细胞、组织等微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获得认识生物、认识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
探究实践 能够从生物学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和探究的实践活动,能了解人体的基本组织、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等,初步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科学思维 尊重事实证据,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分析和讨论等思维方法认识生物和细胞,运用分类和归纳的思维认识人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初步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维习惯。
态度责任 初步理解科学观察的本质,能以科学态度进行探究;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关注生物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怎样进行观察
怎样观察生物
生物的特征 什么是生物
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学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
怎样使用显微镜
植物细胞 玻片标本有哪些类型
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基本结构上的异同
细胞的生活 细胞怎样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
细胞核的作用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是怎样增加的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多细胞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人体有哪些基本组织
人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是怎样完成生命活动的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
综合实践项目制作细胞模型 制作细胞模型的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
考核方式 怎样进行观察——P10 一、概念检测1.题 怎样观察生物——P10 二、拓展应用2.题 什么是生物——P15 二、拓展应用(1)题 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P15 一、概念检测1.题 显微镜的结构——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D )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遮光器 D.转换器 怎样使用显微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需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并旋转粗准焦螺旋,将镜筒下降。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 C ) A.使物镜降到能看清物像 B.使物像对准光源 C.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损伤镜头 D.防止污染镜头 玻片标本有哪些类型——从菠菜叶上切取的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 B ) A.装片 B.切片 C.涂片 D.光片 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制作洋葱表皮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可概括为( A ) A.擦→滴→撕→展→盖→染→吸 B.擦→滴→撕→展→染→盖→吸 C.撕→擦→滴→展→盖→染→吸 D.撕→擦→滴→展→染→盖→吸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 D )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 B.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细胞核 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 D.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B ) A.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 D.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基本结构上的异同——P30 一、概念检测1.题 细胞怎样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菠菜放入开水中水会变绿,放入清水中水不会变绿。这是因为( D ) A.叶绿素遇热从细胞壁上脱落 B.叶绿素溶于热水而不溶于冷水 C.菠菜细胞受热可以产生叶绿素 D.过热破坏了细胞膜的透性,叶绿素渗出 细胞核的作用——P36 一、概念检测1.题 生物体内的细胞数量是怎样增加的——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 B ) A.体积增大 B.数量增多 C.功能增强 D.种类增多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N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D ) A.N→N→N B.N→2N→2N C.2N→2N→N D.N→2N→N 多细胞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细胞的分化是指( D ) A.细胞数量增加的过程 B.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 C.细胞失去分裂能力的过程 D.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人体有哪些基本组织——P46 一、概念检测2.题 人体的结构层次——下列关于人体系统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系统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B.多种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合就构成系统 C.系统是由许多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构成的 D.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 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P49 一、概念检测2.题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 D ) A.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B.细胞→器官→组织→个体 C.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单细胞生物是怎样完成生命活动的——P54 一、概念检测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可以监测环境污染的单细胞生物是( C ) A.酵母菌 B.草履虫 C.眼虫 D.衣藻.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许多生物学问题的答案,都需要到细胞中去寻找。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差别大吗?细胞也要“吃”东西吗?它会排出废物吗? 新细胞是怎样产生的?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的?哪些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它们如何生活?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与思考),通过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如何使用?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有何区别?细胞是如何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在此过程中各结构起什么作用?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想观察的植物细胞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以及如何制作和观察玻片标本。再通过对比法记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通过细胞获取物质和能量,了解细胞的生活及细胞核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结构和生命活动,首先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这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人体内各种各样的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别是什么,有何区别?单细胞生物的如何进行生命活动?在认识和学习细胞的基础上,了解细胞分裂分裂的过程,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来认识动物体和人体的构成。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认知顺序。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来认识植物体的构成,并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更深入地认识到生物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学生对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更深入的认识。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充分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组织学生识别生物的特征,尝试开展分类活动。 2、通过列表等多种方式,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人体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等进行比较,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3、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 4、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和交流单细胞生物的资料文件。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常见动植物实物、图片、影像资料,细胞分裂分化的视频等。 实验室资源:显微镜、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 生活资源:校园植物、动物园等。 硬件设施资源:白板、投影仪、扩音器。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 新授课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 1 新授课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1 新授课
第二节 植物细胞 1 新授课
第三节 动物细胞 1 新授课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1 新授课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 新授课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新授课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新授课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 新授课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1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观察活动:选身边的1—2种不认识的生物,观察记录它们的特征。查找资料,设法认识它们。
生物的特征 画思维导图: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生物的共同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学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室活动:指认并说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及其功能。
植物细胞 实验:观察周边环境中的植物,你还想观察哪种植物的细胞?请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动物细胞 交流讨论:请通过专业书籍阅读、网络查询、专家访谈等,收集有关细胞研究进展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细胞的生活 交流讨论:苋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我们在餐桌上见到的炒红苋莱的汤汁是红色的,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汤汁变红的原因。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交流讨论:植物体能够合成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人工合成的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应用,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农业上如何通过调控植物细胞分裂来提高产量。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画思维导图:尝试用图解的形式表示人体的结构层次,并与同学交流。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画思维导图:尝试用图解的形式表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并与同学交流。
单细胞生物 交流讨论:单细胞生物既具有细胞的结构特点,也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本以外的一种单细胞生物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
制作细胞模型 任选一种课堂上没有做的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制作细胞模型,与同学分享制作模型过程中的感悟。
2 / 2/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1.2.1.2学习使用显微镜(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是人教(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主要介绍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会使用显微镜对后面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微生物,都有重要意义。2、教学分析本节课内容来自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显微镜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专业精密仪器,由于学生第一次使用显微镜,对显微镜有浓厚的兴趣,总想动一动。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实验操作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的操作使用。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的显微镜的结构,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非常强烈,而且初中生模仿能力较强。但学生使用显微镜还不够熟练,因此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老师引导,及时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生物学技能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学习使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构建“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科学理念。科学思维:(1)形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概念。(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究实践:规范使用单、双目显微镜,并看到清晰的物像。态度责任: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探究能力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显微镜,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节是《学习使用显微镜》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本节重点是以学生为主,动手实践。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从而对规范使用显微镜具有整体的认识。再通过播放视频或者示范操作,让学生理解规范使用的必要性。然后小组为单位,轮流观察动植物玻片标本进行练习使用显微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点评,及时纠正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在实验基础之上,完成讨论题,进一步加深理解显微镜的使用,为后面观察动植物细胞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展示单、双目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辨认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并说说已经学习的结构的作用。 学生观看单、双目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并说出各个结构的名称和作用。 通过回顾上节课单、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引出本节课主题——使用光学显微镜。
新知探究 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探究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二)材料用具动植物玻片标本、池塘水、滴管、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光学显微镜等。(三)实验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清洁收镜(四)练习观察动植物玻片标本。将要观察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调焦直观察到清晰的物像。(五)进一步探究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池塘水,盖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生物。(六)注意事项不要用手扳镜头来转换物镜,更不要用手触摸镜头的镜片部分。实验一:练习使用单目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展示取镜的图片: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桌面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注意: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2.对光调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下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距离)。②调节遮光器,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向目镜内看,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播放视频:显微镜对光过程。思考讨论:(1)通过视频,归纳对光调光主要有哪几个环节?(2)对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思考:外界光线通过显微镜的途径是什么?3.调焦观察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接触。⑤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另一只眼要睁开,便于画图),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⑥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应将要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转换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转换物镜后,切忌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如果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播放视频:显微镜的成像与玻片的移动规律。思考讨论:(1)当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为什么需要从侧面观察物镜?(2)显微镜中的物象与真实的物体有什么区别?思考:看到的物象在视野的下方,想要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如何移动玻片标本?思考: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一些污点,你认为这些污点可能在显微镜的哪些结构中?采用什么方法确定污点的位置?4.清洁与收镜(1)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2)用_____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用_____将目镜和物镜的镜头擦拭干净。(3)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_____,将镜筒缓慢降至最低。(4)将显微镜放回原处。实验二:练习使用双目显微镜1.基本操作步骤提示:对光调光展示双目显微镜的对光图片:①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2.基本操作步骤提示:调焦观察展示双目显微镜的调焦观察图片:③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调整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⑥转换物镜观察的操作方法与单目显微镜的基本相同。实验三:练习使用数码液晶显微镜操作步骤与双目显微镜基本一致。可直接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极大便利。 学生阅读教材18页实验探究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了解实验探究的目的、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并分为三组进行实验。学生分别用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和数码液晶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玻片标本;并进一步观察池塘水中的生物。学生观看图文展示,结合教材图示,根据显微镜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学生观看视频,直接学习光学显微镜的对光调光操作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视频,直接学习光学显微镜的调焦观察操作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思考,根据图示回答,教师补充。学生根据实验的材料用具,思考,完成填空。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和文字,结合单目显微镜的操作过程,阅读、理解双目显微镜的操作过程。学生了解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过程。 由于本次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的第一个探究实验,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材料、步骤、练习与注意事项,让学生对本次探究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提前做好实验的准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文字及视频资料,多角度学习显微镜的操作,为实验操作做好准备。视频直接展示光学显微镜的对光调光操作过程,再配合思考讨论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显微镜的对光过程和原理。通过视频直接展示光学显微镜的调焦观察操作过程,再配合思考讨论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显微镜的调焦过程和显微镜的成像特点。通过填空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积极回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养成好的收镜习惯。通过三个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此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对显微镜的操作技能的提高。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使用显微镜:取镜和安放→对光调光→调焦观察→清洁收镜,含三种显微镜的操作使用。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实验室活动:指认并说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及其功能。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第二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