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教案(表格式)中职《化学(加工制造类)》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一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教案(表格式)中职《化学(加工制造类)》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主题一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 教案
教学课题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教学课时 1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
教学目标 认识原子的结构,了解原子的组成,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
(
核心素养
) 通过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总结规律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和总结规律,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微粒之间的电性关系及数量关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难点 元素原子及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课程导入 1. 文物图片欣 赏;
2. 了解文物年 代确定方法 1. 准备情境资 料;
2.设置问题 1. 欣赏文物图 片;
2.思考问题 了解中华文物 之优美,感受中 华文化之珍贵, 思考用化学方 法如何确定文 物的年代,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 趣
环节二: 原子的组 成 1.原子的组成
(1)原子是由 居于原子中心 的带正电荷的 原子核和核外 带负电荷的电 子构成的 (2)原子核由 质子和中子构 成
(3)电子在核 外空间一定范 围内做高速绕 核运动 2.质量数 将核内所有质 子和中子的相 对质量取近似 值加起来,所得 1. 引导学生复 习原子的组成: 2. 引导学生自 主观察图表,分 析微粒之间的 数量关系及电 性关系; 3. 解析质量数 的概念; 4. 拓展同位素 的概念。 1. 回顾已学知 识;
2. 总结原子中 的数量及电性 关系;
3. 根据质量数 的概念,总结质 量数与质子数 及中子数的关 系。 4. 理解同位素 的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 复习已学知识, 观察图表,分析 知识点,总结规 律,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和总结 规律,宏观辨识 和微观探析等 化学学科核心 素养。
的数值称为质 量数(A)
3.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而 中子数不同的 同一元素的不 同原子互称为 同位素
环节三: 课堂练习 1 完成表格内容 设计课堂练习 题目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 加深学生对原 子结构知识点 的理解
环节四: 原子核外 电子的排 布 1. 电子层的划 分:
电子层(n ) 1.2.3.4……,电 子层符号K、L、 M、N……; 2. 核外电子的 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 最多容纳的电 子数是2n2;
(2)最外层电 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是最外 层时,最多不超 过2 个);次外 层电子数目不 1. 根据电子层 的划分依据,引 导学生分析分 布在不同电子 层上的电子与 能量之间的关 系; 2. 引导学生观 察图表,自主学 习,总结核外电 子的排布规律; 3. 解析原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 图的书写特征 与要点; 4. 简要分析元 素的性质与原 1. 理解电子层 的概念,理解电 子能量的差别; 2.根据图表,寻 找规律,总结核 外电子的排布 规律; 3. 根据原子结 构示意图的书 写特征,课堂上 练习书写 1-18 号元素原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 图; 4. 理解原子结 构与元素性质 之间的关系 根据电子的运 动特征,引出 “电子层”的概 念,分析电子层 上电子的能量 关系,培养学生 知识点的理解 能力;通过引导 观察图表,总结 规律,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总结 规律,培养学生 宏观辨识和微 观探析化学学 科核心素养
超过18 个,倒 数第三层不超 过32 个;
(3)核外电子 总是尽先排布 在能量最低的 电子层,然后由 里向外从能量 低的电子层逐 步向能量高的 电子层排布(即 排满 K 层再排 L 层,排满L 层 才排M 层); (4)核外电子 总是尽先排布 在能量最低的 电子层里,然后 再由里往外,依 次排布在能量 逐步升高的电 子层里。 3. 原子的核外 电子排布图
为了形象地表 示原子的结构, 人们就创造了 “原子的核外 电子排布”这种 子最外层的电 子数之间的关 系,了解结构决 定性质的特征
特殊的图形
4. 原子结构与 元素性质的关 系(结构决定性 质) (1)稳定结构 (2)不稳定结 构
环节五: 课堂练习 2 1.画出 1~20 号 原子的核外电 子排布图;
2.画出氢离子、 氯离子、钠离 子、钙离子、硫 离子的离子核 外电子排布图 设计课堂练习 题目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 加深学生对原 子结构知识点 的理解
环节六: 课堂小结 1. 原子、原子 核、核外电子、 质子、中子之间 的关系;
2.原子序数=核 电荷数=核内质 子数=核外电子 数
3.质量数=质子 数+中子数
4. 核外电子都 是分层排布的。 以问为引课堂 小结 思考,回答问 题,巩固课堂所 学知识点 帮助学生梳理 知识点,突出重 点,从整体上理 解原子结构知 识点
教学课题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课时 2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及其变化的根本原因,了 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 了解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元素周期表 (律)在学习元素、化合物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探究、总结规律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和总结规律,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 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教学重点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 变规律
教学难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课程导入 1. 了解门捷列 夫的生平;
2. 了解门捷列 夫对化学学科 的贡献 1. 准备情境资 料;
2.设置问题 1. 了解门捷列 夫对元素周期 表的贡献;
2. 了解元素周 期表的由来 情境引入,激发 学生对元素周 期表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对科 学的严谨性及 逻辑性的意识
环节二: 元素周期 表 1.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 核 电荷数=核心质 子数=核外电子 数按电子层相 同的由左到右 排成同一横行, 把不同横行中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的由上到 下排成纵行,这 样得到一个表 格,叫元素周期 表; 2.周期 元素周期表总 七个周期,其中 一、二、三为短 周期,四、五、 六为长周期、第 七周期为不完 1. 引导学生通 过“ 观察与认 知”栏目,分析 表格中横向和 纵向之间的特 征,总结“周期” 与“族”的概念; 2. 通过讲授常 见的元素的性 质,分析“结构 与位置”之间的 关系 1.探究“观察与 认知”栏目,小 组讨论分析表 中横向与纵向 之间的特性; 2. 在初中已学 元素的基础上, 深入探究性质 与核外电子,核 外电子与位置 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与认 知” 栏目的探 究,让学生体会 科学的研究方 法,加深对元素 周期表编排规 律的理解,明白
“结构与位置” 之间的关系
全周期,元素的 周期序数=元素 原子的电子层 数; 3.族
周 期 表 有 18 列,共有16 个 族(7 个主族, 7 个副族,一个 0 族,一个第 Ⅷ族)
环节三: 课堂练习 1 画出原子序数 为 1.7.11.16.19 的元素的原子 核外结构示意 图,并指出他们 在元素周期表 中的位置 设计课堂练习 题目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 加深学生对元 素周期表的理 解
环节四: 元素周期 律 1. 原子半径表 现出周期性变 化;
2. 元素主要化 合价的周期性 变化:
(1)最高正化 合价=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主族 的族序数;
(2)最低负化 1.准备图表;
2.根据“观察与 认知” 栏目数 据,逐条分析原 子半径、元素主 要化合价,元素 的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的周期 性变化; 3. 举例分析最 高正化合价与 1. 在教师的引 导下,理解原子 半径、元素主要 化合价,元素的 金属性和非金 属性的周期性 变化; 2. 通过图表分 析元素主要化 合价与原子最 外层电子数之 以“ 观察与认 知”栏目出发, 引导学生分析 同一周期或同 一主族,原子半 径、元素主要化 合价,元素的金 属性和非金属 性的周期性变 化,培养学生现 象观察与规律
合价=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8;
3. 元素金属性 和非金属性的 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 左向右金属性 逐渐减弱,非金 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元素,从 上向下金属性 逐渐增强,非金 属性逐渐减弱 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之间的关 系 间的关系;
3. 复习原子的 得失电子的一 般规律 认知的化学学 科核心素养
环节五: 课堂练习 2 1.第ⅠA 和ⅡA 两 个主族元素的 主要化合价分 别是多少; 2. 判断下列粒 子的半径大小: (1)H Na (2)F O (3)Si C (4)Si P 设计课堂练习 题目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 加深学生元素 周期律的理解 与应用
环节六: 元素周期 律及元素 周期表中 元素性质 的递变规 律 1. 同周期中主 族元素性质的 递变规律:同周 期元素,从左向 右,随着原子序 数的递增,原子 1.根据“实验与 探究”栏目,引 导学生根据实 验现象分析钠、 镁、铝的性质递 变规律,总结同 1. 根据实验现 象,分析钠与镁 的性质关系,再 分析镁与铝的 性质关系,从而 得到同周期中 通过实验探究 及观察分析,让 学生明白不同 物质的性质特 征与联系,将这 种联系延伸至
半径减小,原子 核对电子的吸 引力增大,得到 电子的能力增 强,金属性逐渐 减弱,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其最 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的碱 性逐渐减弱,酸 性逐渐增强; 2. 同主族中元 素性质的递变 规律:同主族元 素,从上向下, 随着原子序数 的递增,原子半 径增大,原子核 对电子的吸引 力减弱,失去电 子的能力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 强,非金属性逐 渐减弱。其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碱性 逐渐增强,酸性 逐渐减弱 周期中主族元 素性质的递变 规律; 2.根据“观察与 认知”栏目,引 导学生总结同 主族中元素性 质的递变规律 主族元素性质 的递变规律;
2. 根据碱金属 与卤族元素性 质的特征,总结 同主族中元素 性质的递变规 律 元素周期表,从 而分析元素表 中元素性质的 底边规律,培养 学生实验探究 和创新意识的 化学学科核心 素养
环节七: 1.碱性比较; 设计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3 2.酸性比较;
3. 元素的金属 性比较 题目 加深学生对元 素性质的递变 规律的理解
环节八: 课堂小结 1.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周期序 数=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数,主族 元素的族序数= 元素原子最外 层的电子数
2. 元素周期律 (最外层电子 排布,原子半径 及元素主要化 合价的规律) 3. 主族元素性 质的递变规律 (金属性及非 金属性等) 以问为引课堂 小结 思考,回答问 题,巩固课堂所 学知识点 帮助学生梳理 知识点,突出重 点,从整体上理 解元素周期表 及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教学课题 第三节 化学键
教学课时 2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构成分子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化学键的概念; 2.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知道离子化合 物和共价化合物; 3.理解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
核心素养 通过观察分析、自主学习、总结规律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宏观 辨识和微观探析,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书写 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
教学难点 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视角,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不同点,认 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课程导入 1. 目前发现的 元素有多少种; 2. 原子组成的 物质数以万计, 已知物质超过 3000 万种; 3.视频播放,石 墨和金刚石,关 注其硬度差距 1.准备资料; 2.设置问题 1.思考,回答问 题;
2. 石墨和金刚 石的硬度差距 巨大,深入思考 以问为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 趣,调动学生参 与课题的积极 性
环节二: 离子键 1.化学键 分子中相邻原 子之间强烈的 相互作用称为 化学键;化学键 的主要类型有 离子键、共价 键; 2.离子键 视频播放,钠在 氯气中燃烧生 成氯化钠的实 验;
概念:使阴、阳 离子结合成化 合物的静电作 用; 条件: 1.准备视频资 料;
2.利用动画,视 频,引导学生观 察钠原子与氯 原子在形成氯 化钠过程中核 外电子的变化, 分析新物质生 成时,化学键的 变化揭示离子 键的本质;
3.分析离子键 的条件; 4.简述离子化 合物的概念 1.观察实验现 象,体会化学键 的变化;
2.思考,理解离 子键的概念及 成键条件;
3.根据离子键 的特征总结离 子化合物的类 别 从离子键入手, 分析透彻,帮助 学生理解新物 质生成时化学 键的变化,以视 频及图片形式 融入课堂,让体 会及理解更直 观,更形象
①活泼金属元
素:Na、K、Ca、 Mg 与活泼非金 属元素O、S、F、 Cl 之间易形成 离子键;
②NH4+,CO32-, SO42-等原子团 也能与活泼的 非金属或金属 元素形成离子
键。强碱与大多 数盐都存在离 子键;
(3)成键本质: 静电作用;
3.离子化合物 由离子键结合 成的化合物称 为离子化合物
环节三:电 子式 1.用电子式表 示原子、阳离 子、阴离子; 2.用电子式表 示物质的形成 过程 由原子的核外 电子排布过渡 到电子式 会用电子式表 示微粒 由复杂到简单 的变化更能让 学生接受
环节四:课 堂练习1 1.下列各数值 表示有关元素 的原子序数,其 设计课堂练习 题目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 加深学生对离 子键及电子式
所表示的各原 子组中能以离 子键相互结合 成稳定化合物 的是( ) A.10 与12
B.8 与17
C.11 与17
D.6 与14
2.用电子式表 示下列物质的 形成过程:
N2、O2、NH3、
MgBr2 这部分知识点 的理解
环节五: 共价键 1. 用学过的知 识让同学们分 析氯化氢的形 成过程,并用电 子式表示; 2. 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解决问 题 3.共价键
(1)概念:原 子之间通过共 用电子对所形 成的相互作用, 叫做共价键;
(2)成键微粒: 1.设置问题:用 电子式书写氯 化氢的形成过 程; 2. 引导学生分 析氯化氢的形 成特征; 3. 分析共价键 与离子键的不 同点;
4.分析“稳定结 构”及共价键的 类型 1. 用电子式书 写氯化氢的形 成过程;
2. 在教师的引 导下,自主探 究,发现共价键 与离子键的区 别; 3. 理解极性共 价键与非极性 攻击键的特征 在理解离子键 的基础上,通过 布置任务,用电 子式表示氯化 氢的形成过程, 有意识地让学 生遇到问题,理 解离子键与共 价键的不同,解 决问题,培养学 生在课堂上的 自我学习能力
一般为非金属 原子;
(3)形成条件: 非金属元素的 原子之间或非 金属元素的原 子与不活泼的 某些金属元素 原子之间形成 共价键 4.注意:含有共 价键的化合物 不一定是共价 化合物 5.共价化合物: 只含有共价键 的化合物
6.键的种类:非 极性键及极性 键
环节六: 课堂练习 2 用电子式表示 H2 、HCl 、N2 的形成过程: (1)H2
(2)HCl
(3)N2 设计课堂练习 题目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 加深学生对共 价键的理解
环节七: 课堂小结 1. 从关键词入 手理解化学键 的概念; 以问为引课堂 小结 思考,回答问 题,巩固课堂所 学知识点 帮助学生梳理 知识点,突出重 点,从整体上理
2. 以氯化钠为 例理解离子键 的本质;
3. 会用电子式 形式表示物质 的形成过程;
4. 以氯化氢为 例理解极性共 价键,以氢气为 例理解非极性 共价键 解化学键知识 点
教学课题 学生实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课时 1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实验室 工作习惯,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识别常见易燃易爆化学品 的安全标识; 2.了解防火与灭火常识;知道常见化学实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树立安全和环保意识,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 养
(
核心素养
) 1.通过实验说明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安全意识及 正确的操作习惯; 2.通过实验内容,培训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结构的 学习能力,发展发展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实验室安全守则,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课程导入 1. 视频展示实 验操作不当造 成的后果;
2. 现场展示实 验室中的实验 仪器试剂等 1.准备资料; 2.设置问题 1.观察实验室; 2. 了解逃生通 道和消防器材 的位置 以身边的例子 引入课堂,让学 生明白实验室 安全的重要性
环节二: 实验说明 1. 化学实验的 目的和要求;
2. 化学实验规 则;
3. 化学实验室 安全规则;
4. 实验室常见 意外事故的处 理;
5. 化学实验常 用仪器;
6. 常见危险品 标识 以讲授方式分 析实验室的安 全规则等内容 1. 根据教师分 析,主动识别易 燃易爆化学品 的标识,了解防 火与灭火常识, 知道废弃物的 处理方法等 通过讲授,让学 生了解实验安 全的重要性,理 解化学实验的 特点,树立安全 和环保意识
环节三: 实验内容 与步骤 1. 玻璃仪器的 洗涤和干燥;
2. 托盘天平的 使用;
3. 试剂的取用 和加热;
4. 仪器气密性 的检查; 1. 边讲解边演 示实验; 2. 引导学生分 析实现现象 完成实验,并对 实验现象及结 果进行分析 通过演示实验 及学生操作,培 养学生的化学 实验基本操作 技能,养成良好 的实验室工作 习惯及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
5.过滤; 6.蒸发
环节四: 课堂评价 1.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 指导学生完成 实验操作及自 我评价 完成实验操作 及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 及教师评价,检 测学生实验内 容的掌握情况
环节五: 课堂小结 1.实验说明
2. 实验内容与 步骤 以问为引,提炼 重点,总结内容 思考,回答问 题,巩固课堂所 学知识点 帮助学生梳理 知识点,突出重 点,从整体上理 解知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