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四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教案教学课题 第一节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课时 4 教学时间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1.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氯、硫、氮的非金属性,及其重要化合 物的主要性质;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内涵; 2.能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学会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铵离子的检 验方法,从实验中培养细心观察、主动探索的习惯和规范操作、精 益求精的态度; 3.能从非金属的性质出发,认识非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 对环境的影响。了解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汽车尾气的净化等,增强 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非金属(Cl、S、N)及其化合的主 要性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重点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以图片引入, 以大海中所含 元素的问题为 切入点,介绍 非金属元素— 氯 1.投影图片: 海洋照片,美 丽的海洋是我 们梦牵魂饶的 地方,那里有美 丽的日出景 观、有金色的 海滩、凶猛的 海洋生物、神 秘的海底世 界,同时还有 人们生活的必 需品—食盐; 2.提问:海洋 中有哪些元 素?3.讲解:除水 中的氢和氧以 外,海水中含 量最多的元素 是氯 思考老师所提 的问题,明白 海洋中有氧、 氢、钠、镁、 氯、等等 创设题情景, 提高学生的参 与意识,形成 教学氛围环节一:课程导入1.氯(1)氯气的 物理性质; (2)氯气的 化学性质; ①氯气与金属 1.氯(1)展示一瓶 事先收集好的 氯气,提问: 氯气有怎样的 物理性质呢? 1.尝试闻氯气 的方法,并表 述自己的感 受,描述归纳 出氯气的颜 色、状态、密 1.实验引导, 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并发挥 学生的能动作 用; 2.让学生在自环节二:非金属单质的性质的反应; ②氯气与非金 属的反应; ③氯气与水的 反应; ④氯气与碱的 反应; 2.硫(1)物理性 质 淡黄色或黄色 固体,不溶于 水,微溶于酒 精,易溶于二 硫化碳,熔沸 点不高,存在 同素异形体; (2)化学性 质 ①氧化性 Fe+S=FeS (加 热); ②还原性 S+O2=SO2(点 燃); 3.氮(1)物理性 质 无色、无味、 (2)根据氯的 原子结构,分 析氯气可能会 有怎样的化学 性质; (3)演示实验 ①氯气与金属 单质的反应A.灼热的铜丝 伸入氯气的集 气瓶中实验现 象 化学方程 式 加入适量蒸 馏水观察溶液 颜色 B.氯气与铁的 反应呢?向实 验所在集气瓶 中注入适量蒸 馏水,观察溶 液颜色; C.视频观看: 钠与氯气的反 应; ②氯气与非金 属的反应A.播放视频: 将燃烧的氢气 导管伸入氯气 度、水溶性、 气味等物理性 质; 2.讨论推断氯 气应具有强的 氧化性;3.观察实验现 象(1)有棕黄 色的烟产生, 加入少量水后 溶液变为蓝 色。书写化学 方程式,归纳 现象; (2)放出棕红 或棕黄色烟雾 加水后溶液呈 棕黄色,书写 化学方程式, 归纳现象; (3)产生大量 的白烟,放 热,产生光亮 的黄色火焰。 安静燃烧,苍 白色火焰,瓶 口有白雾;(4)爆炸;4.回答教师提 己操作的实验 中体会乐趣。 运用分析和综 合思维来辨析 成分,培养科 学思维和态度气体;密度比 空气略小;熔 沸点很低;难 溶于水; (2)化学性 质 ①与非金属 (氮、氧)反 应; ②与金属 (镁)反应; ③氮的固定A.人工固氮: 合成氨、仿生 固氮;B.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生 物固氮 的集气瓶中实 验现象?化学 方程式? B.播放视频: 氢气与氯气的 光照—爆炸实 验 C.上述现象说 明什么? ③氯气与水的 反应A.引导实验a.将用集气瓶 收集好的氯 气,注水观察 氯水的颜色、 气味。两瓶氯 气中分别放入 干燥和湿润的 红色纸条观 察;b.分别用玻璃 棒蘸取少量新 制氯水和稀盐 酸,滴在pH 试纸上观察; c.取少量新制 氯水,加几滴 硝酸银溶液和 问;5.实验并记录 现象:(1)浅黄绿 色、刺激性气 味;(2)湿润红色 纸条褪色;(3)稀盐酸的 pH 试纸变红; 新制氯水先变 红后褪色;(4)产生不溶 于稀硝酸的白 色沉淀;(5)置于阳光 下新制氯水浅 黄绿色褪去, 较冷暗处的颜 色淡; 6.推测分子:Cl2、H2O、HClO; 离子:H+、Cl-、ClO-、OH-;7.观察现象: 黄绿色消失, 溶液呈无色透稀硝酸;d.将两瓶新制 氯水分别置于 阳光下和冷暗 处,相同时间 后观察现象; B.提问:氯水 中存在那些微 粒? 提示:呈浅黄 绿色、pH 试纸 变红后褪色、 加硝酸银产生 沉淀。 ④氯气与碱的 反应A.演示:向盛 有氯气的集气 瓶中加入足量 的氢氧化钠溶 液,有何现 象?化学方程 式?B.讲述:除了 与氢氧化钠反 应,还可与氢 氧化钙反应: 2 Cl2+2Ca(OH)2 明;Cl2+2NaOH=N aCl+NaClO+H2O;8.聆听并思 考:漂白粉在 保存时的注意 事项:密封保 存、阴凉干燥 处; 9.回忆氯的化 学性质:与金 属反应、与非 金属反应、与 水反应、与碱 反应; 10.讨论归纳: 物理性质:淡 黄色或黄色固 体,不溶于 水,微溶于酒 精,易溶于二 硫化碳; 11.记录现象: (1)放热,有 淡蓝色火焰, 生成无色气 体;(2)停止加热=CaCl2 + Ca(ClO)2+2H2O (漂白粉的制 取原理)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漂白粉的作 用/失效原理); 2.硫(1)硫和氯均 属于非金属元 素,那么硫是 否有和氯一样 的化学性质 呢?(2)演示实 验: ①取三支试管 分别加入少量 硫粉,观察它 的颜色状态, 然后向其中分 别加如少量的 水、酒精、二 硫化碳,观察 他们的溶解情 后继续红热, 生成黑色固 体; 12.总结:(1)氮的物理 性质:无色、 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 小;熔沸点很 低;难溶于 水;(2)氮的化学 性质:N2+3H2 NH3 3Mg+N2=(点 燃)Mg3N2N2+O2=(放 电)2NO;13.记录笔记况; ②取少量的硫 放在试管中, 在酒精灯上加 热到融化,观 察发生的现 象; ③把研细的硫 粉和铁粉按照 一定的比例 (铁粉稍过 量)混合均 匀,加热,当 混合物呈红热 状态时停止加 热,观察发生 的现象; (3)介绍硫的 用途; 3.氮(1)学过元素 周期表我们知 道,氮也属于 非金属元素, 是否有和氯、 氮一样的化学 性质呢? (2)讲述氮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介绍氮的 固定方法和氮 的用途1.金属氢化物 (1)氯化氢 氯化氢的物理 性质:氯化氢 水溶液-盐酸的 性质; (2)硫化氢 ①硫化氢的物 理性质; ②硫化氢的化 学性质;(3)氨 ①氨的物理性 质; ②氨与水的反 应; ③氨和氯化氢 的反应;2.非金属氧化 物(1)二氧化 硫和三氧化硫 ①二氧化硫的 物理性质; ②二氧化硫的 1.金属氢化物 (1)氯化氢 ①演示喷泉实 验; ②设置问题 链:A.溶液为 什么会变成红 色?B.溶液为什么 会进入试管? C.压强发生了 怎样的改变? D.试管中的压 强为什么会减 小 E.减少的氯化 氢气体分子到 哪里去了 F.提出氯化氢 水溶液-盐酸的 概念; ③总结A.氯化氢的物 理性质:a.提问:水溶 1.观察实验: 发生喷泉实 验,圆底烧瓶 水变红色;2.思考回答: 溶液是酸性 的, 大气压:圆底 烧瓶内压强减 小,瓶内有极 易溶于水的酸 性气体,被水 吸收; 3.概括:无 色、有刺激性 极易溶于水; 4.回忆三大酸 之一,具有酸 性、挥发性 等;5.感受化学对 人类社会做出 的巨大贡献; 6.倾听思考;7.回答: 1.设置问题, 创造思维阶 梯,建立逻辑 链,层层递 进,促进学生 逻辑思维,运 用已有知识经 验解释实验现 象,进一步巩 固观察、描述 实验现象的能 力; 2.从氯-硫- 氮,氢化物- 氧化物-酸-盐 的递进式的学 习中,建构思 维导图。体验 独立思考的过 程,在形成无 机非金属研究 的一般思考方 式的同时培养 学科素养、提 升思维能力、环节三: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化学性质; ③二氧化硫与 三氧化硫转 化;(2)一氧化 氮和二氧化氮 性质比较;3.铵盐(1)铵盐的 物理性质;(2)铵盐的 化学性质;4.硫酸和硝酸 (1)硫酸 ①稀硫酸; ②酸性;(2)浓硫酸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3)硝酸 液-盐酸有怎样 的性质;b.讲述:盐酸 的应用-味精; (2)硫化氢 ①讲述A.硫化氢的物 理性质:通常 是一种无色有 臭鸡蛋气味的 气体;密度比 空气略大,有 剧毒; [教学建议]由 于硫化氢有剧 毒,性质探究 可由软件模拟 完成; B.硫化氢的化 学性质;分析H2S 中S 的价态,从氧 化还原角度推 测H2S 可能具 有的化学性 质;C.模拟H2S 在 空气中的燃 烧; (1)S 在H2S 是-2 价,硫的 最低价态,所 以具有还原 性;(2)发出淡蓝 色火焰,且出 现黄色固体; (3)点燃 ①.2H2S+O2(不 足)=2S↓+2H2O (点燃),会发 出淡蓝色火 焰,并产生有 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②2H2S+3O2(足 量)= 2SO2+2H2O(点燃); ③瓶壁上有淡 黄色固体生 成。2H2S+SO2=2S↓+2H2O;8.回答:无 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 实现知识与学 科教育价值的 有效结合,同 时体现了“核 心素养”的思 想a.氧气不足时 有何现象(方 程式);b.氧气充足时 有何现象(方 程式);c.将分别盛有 H2S 和SO2 气 体的两集气瓶 口对口并抽去 玻璃片使之混 合(方程式); (3)氨 ①氨(NH3) 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 气,请学生观 察并归纳出氨 气的物理性 质: ②提出问题: A.怎样证明氨 气极易溶于 水?B.怎样组装喷 泉装置图,请 同学画出;C.提出氨气溶 于水的溶液-氨 小。极易溶于 水;9.回答:喷泉 实验;10.观察实验并 回答:产生大 量的白烟;11.写方程式: NH3 +HCl=NH4Cl;12.思考并回 答:由于酸雨 的pH 值小于7,所以被称为 酸雨;13.讨论:无 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有毒气 体,密度比空 气大,易液 化,易溶于 水;14.写方程式: SO2 + H2O H2SO3;15.实验探究: 认真观察并思 考,总结现象 (1)品红溶液水的概念;(4)总结 ①氨与水反应 NH3+H2O NH 3.H2O NH4++OH- ②演示氨水和 浓盐酸的反应 实验; ③解释:由于 氨水和浓盐酸 都容易挥发, 氨气和氯化氢 气体反应,产 生白色的氯化 铵; 2.非金属氧化物(1)二氧化硫 和三氧化硫 ①问题引入A.酸雨的对环 境和人体的影 响很大,那么 酸雨为什么被 称为“酸” 雨,主要成分 是什么呢?B.酸雨分硫酸 均褪色;(2)Cl2 先变 红后褪色,SO2 只变红; (3)湿润红色 布条均褪色; 16.思考并写方 程式:2SO2+O2 2SO 3 SO3 + H2O =H2SO4;17.倾听思考: 汽车增量带来 的空气污染; 18.阅读教材: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19.倾听思考; 20.分组实验; (1)实验现 象:试管底部 固体减少,接 近试管口出现 白雾,又凝结 成晶体; (2)实验现型酸雨和硝酸 型酸雨,硫酸 型酸雨的主要 来源是含硫燃 料的燃烧,那 么到底是经过 怎样的过程到 酸雨的呢? ②提问:二氧 化硫的物理性 质? ③讲授:二氧 化硫的化学性 质: A.酸性 与水反应; (化合价不 变,注意可逆 符号)B.漂白性 ④提问:为什 么长时间放置 的报纸和草帽 会变黄 ⑤引导实验: A.SO2 漂白性 的原理,并与 次氯酸进行对 比; 象:试管底部 固体分解,澄 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3)实验现 象:氯化铵固 体溶解,试管 溶液中有气泡 产生,试管口 的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 蓝;21.整理笔记并 回答:和碱反 应;和碱性氧 化物反应;和 指示剂作用 (无色酚酞和 紫色石蕊试剂)、和活泼金 属反应置换出 氢气;22.观察,结合 教材,归纳: 浓硫酸的质量 分数是98. 3%,密度为1. 84g/cm3,难挥 发。能以任意B.将SO2 和Cl2 通入品红溶液 中;C.将SO2 和Cl2 通入石蕊溶液 中;D.将SO2 和Cl2 通入放有湿润 红色布条的容 器中; ⑥提问:二氧 化硫只能和水 反应生成亚硫 酸,那么空气 中的硫酸是这 么来的呢? ⑦讲述:原来 含硫燃料燃烧 后产生的二氧 化硫,在空气 中会经过一系 列的反应被氧 化成三氧化 硫,从而变成 硫酸,写出二 氧化硫转变成 三氧化硫,再 生成硫酸的过 程。实际上, 比与水互溶, 浓硫酸溶解在 水中放出大量 的热; 23.回答:将浓 硫酸沿着烧杯 内壁缓缓倒入 水中,并用玻 璃棒不断的搅 拌,使产生的 热量迅速扩 散;24.观察现象, 蓝色物质变成 白色,溶液仍 然是无色; 25.观察现象, 变黑、膨胀、 有刺激性气 味;26.写方程式: C+2H2SO4(浓) ==CO2↑+2SO2↑+ 2H2O; Cu+2H2SO4(浓) = CuSO4 + SO2↑ + 2H2O; 27.观察,结合 教材,归纳:这也是我们工 业生产硫酸的 过程; (2)一氧化氮 和二氧化氮 ①创设情境 汽车尾气-氮氧 化物,引起酸 雨; ②氮的最外层 有5 个电子, 不同的化合物 中有不同的化 合价,有-3、+1、+2、+3、+4 和+5。氧化 物有N2O、 NO、NO2、 N2O4、 N2O3、N2O5,但是最 常见的是NO、NO2,也 是汽车尾气的 主要排放物; ③提问:硝酸 型酸雨是如何 形成的呢? 3.铵盐 纯净的HNO3 是无色、有刺 激性气味的液 体,易挥发。 市售的浓 HNO3 通常情 况含二氧化氮 而呈黄色;28.推测:易分 解;29.写方程式: 4HNO3=(Δ或 光照)2H2O+4 NO2↑+O2↑;30.设计实验: 用铜片分别与 浓硝酸和稀硝 酸反应,观察 现象,写方程 式: Cu+4HNO3(浓) =Cu(NO3)2 + 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 NO↑+4H2O。(1)讲述氮是 植物必备的营 养元素,虽然 空气中有大量 的氮气,但却 不能为植物所 利用。 氨水有很强的 挥发性,所 以,通常不使 用氨水作为氮 肥。而是常将 氨制成固态的 铵盐使用,要 科学的贮存和 合理的使用氮 肥,就要了解 铵态氮肥的主 要成分-铵盐的 性质;(2)举例:有 一位农民看到 自己买的一袋 碳酸氢铵化肥 受潮了,就放 在太阳下面 晒,下午取的 时候发现少了 许多,是谁偷了他的化肥 或 者,引导农村 学生列举一些 使用化肥的注 意事项,并解 释相关原因; (3)引导实 验: ①取少量的氯 化铵固体放在 试管中加热; ②取少量的碳 酸氢铵固体放 在试管中加 热,并将生成 的气体通入澄 清的石灰水 中; ③取少量的氯 化铵固体放在 试管中,再加 入适量的 NaOH 溶液, 加热,并将湿 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放在试管 口,观察变 化;(4)总结①铵盐的物理 性质:白色、 易溶于水的晶 体; ②铵盐的化学 性质:A.受热易分解:NH4C1=NH3↑+ HCl↑(加热) NH4HCO3=NH3↑+CO2↑+H2O (加热);B.与碱溶液反 应:NH4Cl+NaOH= NaCl+NH3↑+H2 O(加热);3.硫酸和硝酸(1)硫酸 ①稀硫酸 提问:酸的通 性表现在哪些 方面 ②浓硫酸A.物理性质a.实物展示 一瓶浓硫酸; b.设疑:在实验室中我们将 如何稀释浓硫 酸? B.化学性质a.视频播放: 浓硫酸和无水 硫酸铜反应; b.小结:浓硫 酸的吸水性; c.视频播放: “黑面包实验”,浓硫酸使 蔗糖这种有机 物脱水,碳化 从而使蔗糖变 成了黑色。黑 色的物质是 碳; d.小结; e.浓硫酸的脱 水性; 在蔗糖和浓硫 酸的反应中, 我们会发现体 积不断的膨 胀,是因为反 应产生的碳又 和浓硫酸反应 产生大量的气体使体积增 大。这是因为 浓硫酸将碳氧 化; f.小结 浓硫酸具有强 氧化性;g.除了与C 这 种金属反应, 还与非金属反 应,写出方程 式; h.常温下, 铁、铝遇到冷 的浓硫酸会发 生钝化,受热 时,浓硫酸几 乎可以和所有 的金属反应;i.浓硫酸的用途 (2)硝酸 ①物理性质A.实物展示: 一瓶硝酸,并 打开盖子;B.提问:为什 么浓硝酸用棕 色试剂瓶装? C.讲述:浓HNO3 通常情 况呈黄色就是 因为分解产生 了二氧化氮; D.小结:浓硝 酸的不稳定 性;E.设疑:硝 酸,硫酸和盐 酸合称工业三 大强酸,我们 已经知道硫酸 除了具有酸的 通性以外,浓 硫酸还具有强 氧化性。 那么硝酸有没 有强氧化性? 浓、稀硝酸又 有什么不同 呢?F.小结2:浓、 稀硝酸都具有 强氧化性;G.讲述硝酸的 用途1.Cl-的检验: AgNO3+NaCl= = AgCl↓ + 1.提供药品, 引导学生进行 实验,教师巡 1.完成Cl-的检 验实验,观察 现象:生成白 通过自主探究 实验,锻炼学 生的动手能力环节四:非金属离子的检验NaNO3;2.SO42-的检 验:BaCl2+Na2SO4 ==BaSO4↓++2NaCl; 3.NH4+的检 验:NH4Cl+NaOH NaCl+H2O+N H3↑ 视观察学生实 验情况:2.Cl-的检验:药品AgNO3 溶 液和稀HNO3;3.SO42-的检 验:药品BaCl2 溶 液和稀盐酸; 4.NH4+的检 验:药品NaOH 溶 液 色沉淀,且不 溶于稀HNO3;2.完成SO42-的 检验实验,观 察现象:滴加 稀盐酸无现 象,滴加BaCl2 溶液生成 白色沉淀,且 沉淀不溶于稀 盐酸; 3.完成NH4+的 检验实验,观 察现象:放出 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该气 体能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和实验操作能 力,直观的实 验现象给学生 直观的视觉冲 击和感受,能 加深印象。同 时,在实验过 程中的安全操 作培养了学生 的科学态度和 精神总结回顾本节 课所学非金属 及其化合物的 性质、应用以 及常见非金属 离子的检验方 法,开展自 评、互评和师 评 1.总结氯、硫、 氮及其化合物 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以及 重要用; 2. 发布课堂练 习;3.评价课堂表 现及练习情况 1.及时总结; 2.完成课堂练 习; 3.完成自评和 互评 课堂测试和测 验能给学生知 识习得和掌握 情况提供直接 证据。互评和 师评给予学生 及时的反馈, 提高课堂教学 效果环节五:总结评价教学课题 第二节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教学课时 4 教学时间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1.通过原子的微观层面分析常见金属(Na、Al、Fe)的金属 性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金属(Na、Al、Fe)的结构,认 识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认识焰色反应,知道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3.知道常见金属在生产生活、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以及对环境 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 学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从金属元素微观角度分析元素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宏 观辨识与微观辨析、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重点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展示“水能点 火”魔术和“水 变啤酒”魔术, 并引发学生思 考 教师播放视频, 提示分别与两 种常见的金属 有关,提问原因 猜测与两个魔 术的相关的金 属和魔术原理 通过魔术导 入,增加课堂 趣味性,设定 悬念,有助于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使学 生进入课堂 气氛,从而引 入课题环节一新课引入1. 引导学生观 察几种金属的 性状,认识金属 的物理性质和 金属的通性: 2. 钠的物理性 质:钠单质很 软,具有银白色 金属光泽,是热 和电的良导体。 钠的密度比水 小,比煤油大; 3. 铝的物理性 质:铝是银白 色,具有金属光 泽的固体,硬度 较小,具有良好 1. 通过观察性 状,同学们是否 能分辨桌面上 的钠、铝、铁? 2. 通过投屏软 件观察学生的 实验情况,及时 指出学生出现 的问题; 3.知识讲解:金 属物理性质的 通性和特性;4 提问:能否写 出钠、铝、铁的 原子结构 1. 通 过 看 颜 色、看性状,闻 味道,感受金 属的硬度,讨 论三种金属的 物理性质; 2.听讲、对比 总结并做好笔 记;3.写出钠、铝、 铁的原子结 构,思考铁的 原子结构 通过实验,观 察性状,培养 观察能力、实 验能力,提高 其科学探究 能力环节二钠、铝、铁的物理性质的导电性、导热 性和延展性; 4. 铁的物理性 质:纯铁具有银 白色金属光泽, 有良好的延展 性,导电、导热 性能钠、铝、铁的化 学性质的探究: 1. 金属在空气 中的反应: (1)钠在空气 中与氧气反应 生成氧化钠; (2)铁在空气 中反应生成铁 锈;(3)铝在空气 中形成氧化物 保护膜;2. 金属与氧气 的反应(1)钠在氧气 中燃烧生成过 氧化钠;(2)铁在氧气 中燃烧生成四 氧化三铁; 1.提出探究钠、 铝、铁是否能和 金一样在空气 中稳定存在; 2. 讲解钠在常 温就会与氧气 发生反应生成 白色氧化钠,请 同学们写出金 属钠与氧气的 化学反应方程 式; 3. 引导学生根 据氧化还原反 应写出铝和铁 在空气中被氧 化的反应化学 方程式; 4. 钠在空气中 会与氧气反应 生成氧化钠,加 1.观察钠与氧 气反应新切开 的钠块表面的 银白色很快变 暗,就是由于 钠与氧气常温 下发生反应, 在钠的表面生 成了一层氧化 物; 2.观察铝和铁 表面没有明显 的变化,但是 铝表面也有一 层氧化膜,时 间长了铁表面 也会被空气氧 化; 3.通过导学案 预习知道了金 属原子最外层 通过完成一 系列具有梯 度性的任务, 学生自主分 析解决了4个 重要知识点, 能够对学生 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能力 有所提升。同 时给学生自 己动手和自 由思考的空 间,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合作 设计实验方 案,完成任 务,培养学生 探究能力与 创新能力环节三钠、铝、铁的化学性质(3)铝在氧气 中燃烧生成氧 化铝;3. 金属与水的 反应(1)钠和水反 应生成氢氧化 钠和氢气;(2)红热的铁 跟水蒸气反应 生成四氧化三 铁和氢气; (3)铝和水不 发生反应;4.金属和酸(或 碱)的反应: (1)与酸反应 (通性:生成相 应的氯化盐和 氢气); (2)铝可以与 碱反应 热会发生怎样 的变化?也会 生成白色的氧 化钠吗?现象 与在空气中自 然氧化有何不 同 5. 讲解生成的 淡黄色固体为 过 氧 化 钠 (Na2O2), 请同 学通过钠的化 合价分析氧元 素的化合价。写 出金属钠与氧 气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 6. 展示铝和铁 在空气中点燃 的反应,引导学 生写出化学反 应方程式; 7. 魔术揭秘— —用水点火的 秘诀是因为水 遇到了钠,产生 大量的热,进而 燃烧; 钠和水发生了 电子易失去, 具有还原性, 则氧气作氧化 剂,根据氧化 还原反应中有 升必有降的规 律,写出反应 式; 4.设计实验方 案: 用小刀切 下一小块钠放 入坩埚中,用 酒精灯进行加 热。通过实验, 观察得出:(1)加热后熔 化说明钠的熔 点低;(2)火焰为黄 色;(3)生成的固 体是淡黄色 的;(4)得出结 论:化学反应 除了与反应物 有关外,还与 反应的条件有 关。反应物相怎样的反应? 写出化学反应 方程式; 8. 讲解铝的两 性:金属能和酸 反应放出氢气, 能否和碱也能 发生反应; 9. 区别铝与其 他金属的不同, 明白两性的含 义;10.播放视频, 讲述-铝热反应 同时,条件不 同,反应产物 也可能不同; 5.向一个盛有 水的小烧杯里 滴入几滴酚酞 试液,然后将 黄豆粒大小的 钠块投入小烧 杯中; 6.记录反应的 现象,推测反 应的产物,写 出化学反应方 程式; 7.将打磨后的 铝 片 放 入 NaOH 溶 液 中,观察并记 录实验现象: 铝片溶解,有 气泡产生; 8.记录反应的 现象,猜测反 应的产物,写 出化学反应方 程式: 9.写方程式。1.氧化物 (1)氧化钠和 过氧化钠 两者性质对比; (2)氧化铝(两 性) 氧化铝分别与 盐酸和氢氧化 钠反应; (3)铁的氧化 物 ①三种氧化物 的颜色区别: ②三种氧化物 的性质对比:2.氢氧化物(1)氢氧化钠 ①强碱; ②腐蚀性(与玻 璃的反应); ③存放要求; (2)氢氧化铝 ①两性; ②氢氧化铝的 制备:铝盐溶液 中加过量氨水; (3)铁的氢氧 化物 三种氢氧化物 1. 展示氧化钠 和过氧化钠固 体,引导学生进 行物理性质的 研究; 2. 氧化钠和过 氧化钠分别与 水和二氧化碳 的反应; 3. 根据实验现 象,分析反应的 产物,并写出反 应方程式; 4. 讲述过氧化 钠的用途;5. 展示铝锅图 片,提问铝对人 体有害但为什 么生活中使用 铝 锅 作 为 炊 具?引出铝的 表面氧化物-氧 化铝; 6.提问引导:铝 具有两性,那氧 化铝呢?7. 讲述氧化铝 的应用;8. 展示铁的氧 1.观察记录 氧化钠:白 色、固体; 过氧化钠:淡 黄色、固体; 2.写化学式: (1)Na2O + H2O=2NaOH;(2)Na2O + CO2=Na2CO3 ;(3)2Na2O2+ 2H2O =4NaOH+O2;(4)2Na2O2+ 2CO2=2Na2CO3+O2 ; 3.思考并回 答:铝表面形 成一层致密的 氧化物保护 膜;4.写方程式: (1)Al2O3 + 6HCl=2AlCl3+3H2O; 1.从氧化物- 氢氧化物、 盐的认识层 层递进,符 合学生认知 规律,引导 同学们会用 对比的方法 学习理解知 识,深化理 解; 2.学生通过实 物观察和实 验操作内 容,记住实 验现象;引发 对现象(问题) 的思考环节四金属化合物的性质的性质对比;3.盐(1)碳酸钠和 碳酸氢钠(2)铁盐(氯化 铁、硫酸亚铁) 化物的三种存 在形式图片,判 断三种氧化物 以及其中铁的 化合价; 9. 引导根据金 属氧化物的通 性写出氧化铁 和氧化亚铁与 盐酸的反应; 10.总结碱性氧 化物能与酸反 应生成盐和水, 但金属氧化物 并不一定都是 碱性氧化物,比 如过氧化钠。11.回顾初中所 学氢氧化钠的 性质;12.提问为什么 装氢氧化钠的 玻璃瓶不能用 磨口塞? 13.介绍污水处 理中中常用的 一种絮凝剂-明 矾(KAlSO4.12H2 (2)Al2O3+ 2NaOH= 2NaAlO2+H2O;(3)FeO+ 2HCl=FeCl2+H2O;(4)Fe2O3+ 6HCl=2FeCl3+ 3H2O;5.聆听并记录 碱性氧化物与 金属氧化物的 区别; 6.回答:有强 碱性和腐蚀 性,易潮解。 氢氧化钠会腐 蚀玻璃:SiO2+2NaOH =Na2SiO3+H2O;7.向Al2(SO4)3 中逐滴加入氨 水的过程中出 现白色沉淀, 氨水过量沉淀 不消失; 8.Al(OH)3 溶O),起作用的 就是Al3+,在水 中形成Al(OH)3 胶体,有净水作 用;14.指导学生进 行Al(OH)3的制 备和性质探究 实验;(1)Al(OH)3 的 制备 药品为Al2(SO4)3 和氨 水;(2)Al(OH)3 的 两性探究 药品为盐酸、氢 氧化钠;15.介绍铁的氢 氧化物的化学 性质:(1)均能与酸 发生反应,形成 对应的盐;(2)氢氧化铁 受热分解; 氢氧化亚铁易 被氧化;16.介绍苏氏两 于盐酸、氢氧 化钠;9.写方程式: (1)Al2(SO4)3+6N H3.H2O=2Al( OH)3↓+3(NH4)2SO4;(2)Al(OH)3+ 3HC1=A1Cl3+3H2O;(3)Al(OH)3+NaOH= NaA1O2+2H2O;10.完成方程 式:(1)Fe(OH)3+ 3HCl=FeCl3+ 3H2O;(2)Fe(OH)2+ HCl= FeCl2+ 2H2O; (3) 2Fe(OH)3 =Δ Fe2O3+兄弟:碳酸钠和 碳酸氢钠;17.指导实验(1)两者在水 中的溶解性:各取 1 小药匙的 Na2CO3 和 NaH CO3 于试管中, 加入约5mL水, 振荡,观察、记 录现象;(2)两者的热 稳定性:分别加 热碳酸钠、碳酸 氢钠固体,用澄 清石灰水检验 生成的气体; (3)两者与盐 酸反应:反应剧 烈程度与生成 气体的体积; 18.播放制造印 刷电路板的过 程视频,介绍用 到的药品:氯化 铁和铜板; 19.介绍氯化铁 和硫酸亚铁的 性质及应用 3H2O;(4) 4Fe(OH)2 + O2+2H2O= 4Fe(OH)3; 11.观察并记 录实验现象: 碳酸钠溶解得 比碳酸氢钠多 又快; 12.推测结 论:碳酸钠溶 解性大于碳酸 氢钠; 13.观察并记 录实验现象: 碳酸氢钠分解 产生气体使澄 清石灰水变混 浊; 14.推测结 论:碳酸钠的 稳定性大于碳 酸氢钠; 15.观察并记 录实验现象: 碳酸钠加入盐 酸后,无明显 现象,继续滴加后,有少量 气泡冒出; 碳酸氢钠加入 盐酸后,剧烈 反应,马上冒 出大量气泡; 16.推测结论 均能与酸反应 放出气体,碳 酸氢钠比碳酸 钠快; 17.根据现象 和氧化还原知 识推测产物; 18.聆听并记 录教师讲解内 容1.焰色反应: 2.:Fe3+的检验: 1. 讲述焰色反 应:是某些金属 或它们的化合 物在无色火焰 中灼烧时使火 焰呈现特殊颜 色的反应; 2. 播放常见金 属的焰色反应 下的不同颜色; 3.Fe3+的检验: 药品 FeCl3 、 1. 观 察 并 记 录,联系实际, 思考节日烟花 之所以五彩缤 纷的原因;2.将 KSCN 溶 液分别滴入待 测液中,发现 FeCl3 溶液显 血 红 色 ; FeSO4 溶液不 变色 1.通过自主探 究实验,在化 学变化中感 受化学的魅 力,提高兴 趣,增强学生 对于专业的 认同感; 2.通过对实验 的认真观察 培养实验探 究精神和科环节五重要金属离子的检验FeSO4 和KSCN 溶液 学的实验态 度总结回顾本节 课所学金属及 其化合物的性 质、应用以及常 见金属离子的 检验方法,对学 生课堂表现做 简要评价,组织 学生自评和互 评 1. 总结钠铝铁 及化合物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 2. 发布课堂练 习;3. 评价课堂表 现及练习情况 完成课堂练习,发现问题, 查漏补缺 总结有助于 学生对新的 知识点及时 巩固,评价环 节有助于增 加团队之间 的竞争力,激 发学生兴趣环节六总结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