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六 常见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表格式)中职《化学(加工制造类)》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六 常见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教案(表格式)中职《化学(加工制造类)》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主题六 常见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 教案
教学课题 第一节 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糖类
教学课时 2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
1. 认识糖类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2. 知道葡萄糖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及应用; 3. 了解淀粉、纤维素及它们与葡萄糖的关系; 4. 了解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糖类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 观探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观察淀粉、纤维素及它们与葡萄糖的关系、糖类在食 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中的应用等,培养变化观念和平衡思 想、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核心素养
)
教学重点 糖类的组成与分类、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的性质
教学难点 淀粉、纤维素的组成与葡萄糖的关系
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食品工业常用 小麦、大麦、高 粱等粮食作物 为原料,通过发 酵过程生产白 酒、啤酒或者食 醋 以“ 情境与问 题”引入,设置 问题:白酒的酿 造方法;食品是 通过哪些发酵 方式制成的;发 酵过程中主要 是粮食作物中 的哪些物质发 生发酵反应,引 导学生进行思 考,分析 1.小组讨论; 2.思考问题 中国饮食文化 源远流长,独 具特色,通过 设问,引发思 考,思政教育, 让学生增强文 化自信
环节一:
课程导入
1.糖类的组成 糖类分子均由 碳、氢、氧3 种 元素组成;多羟 基醛或多羟基 酮以及水解后 生成多羟基醛 或多羟基酮的 一类化合物; 2.糖类的分类 单糖:不能被水 解的糖类; 低聚糖:由2-10 个单糖分子脱 水缩合而成的 1. 引导学生探 究“观察与认 知”栏目中三种 糖的组成元素 及结构特征; 2. 总结糖的概 念;
3. 分析糖的种 类 1.仔细探究三 种糖的组成元 素 和 结 构 特 征,小组讨论, 总结糖的概念 及结构特点;
2.理解糖类的 分类依据 通过引导学生 观察三种不同 糖分子的结构 式,自主分析 糖的组成和结 构,培养学生 宏观辨识和微 观探析等学科 素养
环节二:
糖类的组
成和分类
糖类,能水解生 成单糖; 多糖:由多个单 糖分子脱水缩 合而成的糖类, 能水解生成单 糖
1. 葡萄糖的结 构 葡萄糖的分子 式为C6H12O6, 是自然界中分 布最广的己醛 糖; 2. 葡萄糖的性 质
(1)纯净的葡 萄糖是无色或 白色晶体,有甜 味,易溶于水, 微溶于乙醇; (2)葡萄糖具 有还原性,能与 托伦试剂和斐 林试剂发生反 应; (3)葡萄糖是 人类生命活动 中所需能量的 1. 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与认 识”栏目探究葡 萄糖的分子式 及官能团; 2.演示实验;
3. 总结葡萄糖 的性质 1.通过探究“观 察与认知”,分 析葡萄糖的分 子 式 及 官 能 团,并推测是 基本性质; 2.观看演示实 验,得出实验 结论;
3.归纳葡萄糖 的性质 1.引导学生观 察资料,分析 葡萄糖结构, 推测性质; 2.通过实验探 究,分析葡萄 糖的性质,培 养学生实验探 究与创新意 识,现象观察 与规律认知能 学科核心素养
环节三:
单糖的代
表-葡萄

重要来源
1. 水解后能产 生 2 分子单糖 的糖类称为双 糖,又称二糖; 2.蔗糖:由1 分 子葡萄糖和 1 分子果糖脱水 缩合而成,分子 式 C12H22O11, 水解产物葡萄 糖和果糖,不具 有还原性; 3.麦芽糖:由2 分子的葡萄糖 脱水缩合而 成,分子式
C12H22O11,水 解产物是葡萄 糖,具有还原 性 简述双糖的概 念及代表物质, 简单分析蔗糖 及果糖的物理 及化学性质 研读课本主要 内容,理解蔗 糖及果糖的主 要性质,联系 生活实际,理 解双糖在生活 中的应用 在理解了单糖 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自主学 习,培养学生 举一反三的学 习能力
环节四:
双糖
1.淀粉
(1)由许多个 葡萄糖脱水缩 合而成;
(2)在稀酸或 酶的催化作用 下,淀粉易水 解,最终产物是 1.演示实验;
2. 引导学生根 据实验内容探 究淀粉的物理 及化学性质; 3. 解析纤维素 的性质及用途 1.观察实验,小 组讨论分析淀 粉 的 主 要 性 质; 2.研读课本内 容,理解直链 淀粉及支链淀 粉 的 结 构 特 1.通过演示实 验,引导学生 观察现象,分 析淀粉的结构 及性质; 2.通过自主学 习等方式,培 养学生实验探
环节五:
天然高分
子-淀粉
和纤维素
葡萄糖;
(3)淀粉遇碘 呈蓝色;
2.纤维素 (1)由许多个 葡萄糖脱水缩 合而成,纯净的 纤维素是无色、 无味、无臭的纤 维状物质。
(2)无还原 性,虽能水 解,但比淀粉 困难;
(3)纤维素在 生产生活中的 用途 征;
3.理解纤维素 的结构及性质 究与创新意 识,现象观察 与规律认知能 学科核心素养
从食品店购买 的蔗糖配成溶 液,做银镜反实 验,往往能得到 银镜,产生这一 现象的原因是 ( ) A、蔗糖本身具
有 还 原 性 B、在生产和贮 存过程中蔗糖
有 部 分 水 解 设计课堂练习 题目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 加深学生对糖 类知识点的理 解
环节六:
课堂练习
C、蔗糖被还原 D、实验过程中 蔗糖发生水解
1. 糖类的组成 和分类;
2.单糖(葡萄糖 和果糖);
3.双糖(蔗糖和 麦芽糖);
4.多糖(淀粉和 纤维素) 1. 总结糖类的 组成、分类:单 糖、双糖、多糖; 2. 对学生进行 课堂表现的评 价;
3. 组织学生自 评和互评 1.整理笔记,进 行总结;
2.完成自评和 小组组员的互 评;
3.合作完成拓 展任务 培养其交流合 作的能力以及 归纳总结能 力,并提升探 究能力,使学 生形成全面系 统的知识体系
环节七:
课堂小结
教学课题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蛋白质
教学课时 2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
1.认识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2.知道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
3.了解氨基酸、蛋白质在人类健康与生命活动中所发挥的重 要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氨基酸及蛋白质主要性质,培养学生现象观察和规律 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 通过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关系,氨基酸、蛋白质在人类健康 与生命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 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核心素养
)
教学重点 氨基酸组成、结构与性质;蛋白质的特性
教学难点 蛋白质的性质
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方法
教学环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生活实例导入: 1. 生活中常常 接触蛋白质,比 如早餐中的鸡 蛋,运动员每天 通过吃肉喝奶 补充蛋白质; 2.“工业蛋白” 的作用;
3. 蛋白质很重 要,既然蛋白质 这么重要,那蛋 白质它有什么 功能,又是怎样 形成的呢 1、准备资料;
2、紧扣主题内 容设置问题:你 知道蛋白质是 什么物质吗? 它对生命活动 的意义有哪些 1、小组讨论;
2、思考问题 以生活中的实 例出发,引入 本 节 课 的 重 点,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增强对蛋白质 的理解
环节
一:课
程导入
1.概念 羧酸分子中烃 基上的氢原子 被氨基取代后 的化合物; 2. 氨基酸的分 类
(1)按其结构 不同分类;
(2)按所含氨 基和羧基的数 1.引导学生观察 不同氨基酸的 结构,分子氨基 酸中氨基与羧 基的相对位置, 总结氨基酸的 结构特征; 2.演示实验;
3.引导学生总结 氨基酸的化学 性质 1.通过“观察 与认知”项目, 观察四种氨基 酸的结构简 式,分析氨基 酸的结构特 点;
2.理解氨基酸 的命名和分 类;
3.通过观察实 以 问 题 为 导 向,引导学生 总结氨基酸的 结构特征,通 过演示实验, 增 强 课 堂 气 氛,可以让学 生直观感受实 验现象,学习 效 果 大 大 提 高,有助于学
环节
二:氨
基酸
目分类;
(3)按分子中 氨基和羧基的 相对数目不同 分类。 3. 氨基酸的性 质
(1)无色晶体, 一般易溶于水, 难溶于乙醇、乙 醚等有机溶剂; (2)两性化合 物:氨基酸分子 中含有碱性的 氨基和酸性的 羧基; (3)氨基酸与 水合茚三酮反 应,可生成蓝紫 色的溶液 验现象,总结 氨基酸的性质 生对知识的积 累与总结
1. 蛋白质的结 构 分 子 量 大 于 10000,具有一 定空间结构的 多肽称为蛋白 质。其组成元素 主要有碳、氢、 氧、氮 4 种元 1.简述分析蛋白 质的概念;
2.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与认知” 栏目了解蛋白 质的分级结构; 3.演示盐析与变 形的实验,让学 生直观区分盐 1.理解蛋白质 的概念;
2.通过观察蛋 白质的分级结 构,理解蛋白 质的特殊功能 及活性与结构 的关系; 3.观察盐析与 1.听与思相结 合,引导学生 观察蛋白质的 结构,分析蛋 白质的性质增 强学生的学习 信心; 2.演示实验,丰 富课堂的呈现
环节
三:蛋
白质
素;
2. 蛋白质的结 构及分类 蛋白质可分为 一级、二级、三 级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可以根 据分子形状、分 子组成、蛋白质 功能进行分类; 3. 蛋白质的性 质 (1)盐析 在蛋白质水溶 液中加入足量 的盐类,可析出 沉淀,这种现象 称为盐析,盐析 作用是可逆的; (2)变性 蛋白质受到物 理或化学因素 的影响,而引起 蛋白质某些理 化性质改变和 生物学功能丧 失的现象称为 蛋白质的变性, 是不可逆的过 析与变形的不 同;
4.演示蛋白质的 颜色反应实验; 总结蛋白质的 性质 变形的实验现 象,分析盐析 及变性的不 同,将知识点 延伸至生活 中; 4、通过观察蛋 白质的颜色反 应实验,总结 蛋白质的颜色 反应 形式,让学生 主 动 参 与 学 习,充分发挥 学生的课堂参 与度,增加课 堂教学效果
程;
(3)颜色反应 ①与浓硝酸作 用生成黄色固 态物质; ②与双缩脲试 剂反应显紫玫 瑰色; ③与水合茚三 酮反应生成蓝 紫色化合物
误食重金属盐 会使人中毒,可 用以解毒急救 的措施是( ) A.服大量食 盐水
B.服葡萄糖水 C.服泻药制品 D.服鸡蛋清 设计课堂练习 题目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 加深学生对蛋 白质知识点的 理解
环节
四:课
堂练习
1、氨基酸的组 成;
2、蛋白质的组 成;
3、蛋白质的主 要性质 1.以问为引课堂 小结;
2.发布课堂练 习;
3.评价课堂表现 及练习情况 思考,回答问 题,巩固课堂 所学知识点 帮助学生梳理 知识点,突出 重点,从整体 上理解知识点
环节
五:课
堂小结
教学课题 中国制造的材料基础-合成高分子
教学课时 1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
1.认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 点和主要性能; 2.了解新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优异性能,了解他们在生 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高分子化合物的结 构特点和主要性能,培养学生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实验探究与 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了解新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优异性能,了解他们在 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 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的 分类及用途
教学重点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的分 类及用途
教学难点
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方法
教学环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图片和视频 展示生活中各 种各样的不粘 锅,分析不粘锅 的材料; 2. 图片和视频 展示防晒衣的 种类,分析防晒 衣的材料 1.准备资料;
2.设置问题:你 知道哪些是人 工合成高分子 化合物吗? 3. 引入合成高 分子化合物的 主题 1.观察资料; 2.思考问题 以生活中的实 例出发,引入 本 节 课 的 内 容,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环节
一:课
程导入
1. 高分子化合 物的结构特点 (1)分子量为 104-106 的大分 子化合物;
(2)通过单体 加成聚合反应 而成高聚物或 聚合物; (3)根据链节 形成的链形状 不同,其结构可 分为线性结构 和体形结构; 2. 高分子化合 物的基本特性 (1)溶解性: 1. 引导学生通 过“观察与认 知”栏目,从分 子量角度明确 高分子化合物 的特点,分析其 结构特征; 2. 举例分析高 分子化合的基 本特征 1.仔细观察“观 察与认知”栏 目,观察所列 物 质 的 分 子 量,分析高分 子 化 合 的 特 征; 2.理解高分子 化合物形成的 加成聚合反应 及不同结构; 3.理解高分子 化合物的几种 基本特征 1.以教师引导, 以 学 生 为 主 体,通过“观察 与认知”栏目, 充分发挥学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2.以举例方式 分析高分子化 合物的基本特 征,增强知识 点的趣味性及 生活化,丰富 课堂,提高效 果
环节
二:高
分子化
合物
结构不同,溶解 性会有差异; (2)弹性:结 构不同,弹性大 小也有差异; (3)塑性:可 塑性;
(4)密度和机 械强度;
(5)点绝缘性
1.塑料
(1)在一定的 温度下,可塑制 成形的合成高 分子材料称为 塑料; (2)根据受热 时表现出的不 同性能,塑料可 分为热塑性塑 料和热固性塑 料; (3)塑料的用 途广泛。
2.合成纤维
(1)具有一定 长度,强度,能 吸湿又不溶于 水的柔软而细 1.收集资料,尤 其的图片或视 频,上课时进行 展示,并解析; 2.分组,分配学 生完成“实践活 动”中的内容; 3. 讲授三大合 成材料的基本 概念,分类及用 途 1.分享课前收 集的关于高分 子 材 料 的 资 料; 2.听课,思考, 重点标注,完 成学习内容;
3.领取“实践活 动”任务单,并 在课后完成指 定任务 1.以讲授教学 法为主要形式 的同时,课前 资料分享,课 中小组讨论, 课堂提问等形 式,加强学生 对知识点的理 解; 2.收集并展示 的图片及视频 对学生有很强 的视觉冲击, 提高课堂效率
环节
三:高
分子材

长的丝状物质 称为纤维;
(2)纤维可分 为天然纤维和 化学纤维,化学 纤维可分为人 造纤维和合成 纤维; (3)纤维的用 途广泛;
3.合成橡胶
(1)橡胶是一 种具有高弹性 的网状高聚物; (2)橡胶可分 为天然橡胶和 合成橡胶;
(3)橡胶的用 途广泛
聚丙烯是一种 性能优良的热 塑性合成树脂, 为无色半透明 的热塑性轻质 通用塑料,聚丙 烯 的 单 体 为 聚丙烯的化学 式为 设计课堂练习 题目 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 加深学生对知 识点的理解
环节
四:课
堂练习
1. 高分子化合 物的概念及结 构特征;
2. 高分子化合 物的特殊性能; 3. 用途广泛的 高分子材料,塑 料,合成纤维和 合成橡胶 1. 总结人工合 成高分子化合 物的概念、结 构、性能及用 途; 2. 对学生进行 课堂表现的评 价;
3. 组织学生自 评和互评 思考,回答问 题,巩固课堂 所学知识点 帮助学生梳理 知识点,突出 重点,从整体 上理解知识点
环节
五:课
堂小结
教学课题 学生实验:常见生物分子的性质
教学课时 1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地点
通过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的检验,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和 颜色反应等实验,了解常见生物分子的性质,养成规范操作、细 心观察、如实记录等实验室工作习惯。发展现象观察与规律认 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工 作作风;通过规范操作、细心观察、如实记录等实验室工作习 惯,发展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现象观察与规律认知、科学态度 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核心素养
)
教学重点 葡萄糖的还原性;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及颜色反应
教学难点 实验步骤及实验操作
教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视频展示糖 尿病患者的检 测过程;
2.图片展示煮 鸡蛋的过程 1.准备资料; 2.设置问题 1.观察资料; 2.思考问题 以生活中的实 例出发,引入 本节课的实践 内容
环节一:
课程导入
1.与银氨溶液 的反应;
2.与斐林试剂 的反应 1. 边讲解边演 示实验;
2. 引导学生分 析实验现象 完成实验,并对 实验现象及结 果进行分析。 实践操作能提 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 生的实验能力
环节二:
葡萄糖的
还原性
1.淀粉的水解; 2.纤维素的水 解 1. 边讲解边演 示实验;
2. 引导学生分 析实验现象 完成实验,并对 实验现象及结 果进行分析 实践操作能增 强学生的观察 能力,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
环节三:
糖类水解
1.蛋白质的燃 烧;
2.蛋白质的盐 析作用;
3.蛋白质的变 性作用;
4.蛋白质的颜 色反应 1. 边讲解边演 示实验;
2. 引导学生分 析实验现象 完成实验,并对 实验现象及结 果进行分析 实践操作能培 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
环节四:
蛋白质的
性质
1.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 指导学生完成 实验操作及自 我评价 完成实验操作 及自我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 及教师评价, 检测学生实验 内容的掌握情 况
环节五:
课堂评价
1.实验说明;
2.实验内容与 步骤 以问为引,提炼 重点,总结内容 思考,回答问 题,巩固课堂所 学知识点 帮助学生梳理 知识点,突出 重点,从整体 上加深对知识 点的掌握
环节六: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