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1)新课标要求学习本部分后,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模型。本部分由地理工具和地理实践两方面内容组成。地球仪和地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活动场景。在“做”的同时也要强调“用”。例如:利用地球仪和地图上的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地理工具的内容可以独立教学,也可以与其他主题内容结合起来学习。地理实践的内容可以结合“内容要求”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求加以实施。课标解读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过程,学习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过程,同时学会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目标2.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1.通过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激趣导入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假如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地球卫星图片等,也没有人告诉你地球的形状,单凭你十多年来的生活经验,你直观感受到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激趣导入观看图片,了解地球的形状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因为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在远古时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题。我们的祖先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个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地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0世,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任务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卫星照片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活动看谁算得快!1.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国,算算看,地球的表面积是我国陆地面积的多少倍。(提示:我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2.飞机是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算算看时速800千米的飞机多长时间才能绕赤道一周。任务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部分材料可用替代品)任务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拨动地球仪,可以看见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任务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思考:地轴是真实存在的吗?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任务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上有一些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线,如经线和纬线。2.地球仪上存在地轴,地球上实际不存在地轴。3.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当地球按照比例缩小到地球仪大小时,各部分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地球仪就成了一个真正的球体。课堂练习读右图,完成下题1.地球仪中的直线是什么线?具有什么特征?( )A.纬线;相交于南北两极B.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C.纬线;相互平行的圆圈D.经线;一条经线能绕地球一周课堂练习读右图,完成下题2.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0°纬线上 B.南极点C.北回归线 D.0°经线上课堂小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球体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平方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概念:人们依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做的地球的模型作用:作业布置完成本课时配套练习册相关习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