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教育集团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教学质量调研1.(2023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做法不符命这一主题的是( )A.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B.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C.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利排放D.农业生产中提倡使用喷灌、滴灌技术【答案】B【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解析】【分析】 保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能防止水体污染,故A正确不合题意;B.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能禁止,应合理使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故C正确不合题意;D.农作物采用大水浸灌,浪费的大量的水资源,利于节约用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2.(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所述气候与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是( )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地形因素C.新疆塔里木盐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海陆因素D.杭州的夏天总是比青岛要热——季风因素【答案】C【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及人类的活动等。【解答】 A.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原因是海拔高即地形因素,故A错误;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丰富,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是纬度因素造成的,故B错误;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是海陆位置造成的,故C正确;D.杭州的夏天总是比青岛要热是海陆因素造成的,青岛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明显,故D错误。故选C。3.(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D.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小,数值变化大【答案】D【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解析】【分析】(1)适宜的气温使人和动物感到舒适,气温的高低同时影响周围动物的行为。(2)百叶箱是一种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22℃接近23℃,A不符合题意;B、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B不符合题意;C、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动物行为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温,C不符合题意;D、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2023八上·杭州期中)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B.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蒸馏)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D.汽油和水(过滤)【答案】D【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解答】A.泥沙难溶,食盐易溶,通过 溶解和过滤方法分离,A正确;B. 水和酒精沸点不同,通过蒸馏方法分离,B正确;C.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食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不明显,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 可以降温结晶,C正确;D. 汽油和水分离可以静置一段时间,汽油在上层,汽油和水都可透过滤纸,无法通过过滤实现分离,D错误;故答案为:D。5.(2023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返回舱返回时要穿越地球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返回舱返回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答案】D【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解析】【分析】ACD.根据大气层分层的知识分析;B.根据大气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解答】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故A正确不合题意;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故B正确不合题意;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故C正确不合题意;D.返回器返回地球时由外到内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2023八上·杭州期中)2023世界冰联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大幕落下,16岁的全红婵再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夺得10米跳台的冠军。如图是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中,浮力逐渐变大,说明深度越深浮力越大B.②→③过程中,浮力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C.③→④过程中,运动员在水中不断上升,因为浮力不断变大D.④→⑤过程中,人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浮力变小【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即可知浮力大小的变化。【解答】 根据题意知道,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A.①→②是入水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增大,由F浮=ρ水gV排知道,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不能说明深度越深浮力越大,因为没有控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故A错误;B.②→③,运动员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方向始终竖直向上,故B错误;C.③→④,运动员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故C错误;D.④→⑤是露出水面的过程,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故D正确。故选D。7.(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操作没有用到大气压的是( )A.用针筒注射药水 B.离心式水泵抽水C.吸饮料 D.中医里的拔火罐【答案】A【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现象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用针筒注射药水,靠的是手对活塞产生的压力,与大气压强无关,故A符合题意;B.离心式水泵抽水工作时,泵壳中的水被甩出后,形成真空,外面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泵壳,再次被甩出,故B不合题意;C.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口中,故C不合题意;D.使用中医里的拔火罐时,将其放在皮肤上,抽空里面的空气,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火罐被压在皮肤上,故D不合题意。故选A。8.(2023八上·杭州期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带负电。如图甲,用橡胶棒A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乙,让橡胶棒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验电器的金属箔也会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毛皮叮橡胶棒相比,毛皮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B.图用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图乙中,橡胶棒靠近金属球B时,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减小D.图乙中,金属球B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答案】D【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B.根据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判断;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D.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A.橡胶棒A带负电,说明橡胶棒的到电子,即橡胶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则毛皮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故A错误;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C.橡胶棒A没有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所以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不变,故C错误;D.橡胶棒A带负电,接近金属球B上,B上的自由电子被排斥而远离,转移到金属箔上,故D正确。故选D。9.(2023八上·杭州期中)假期中小敏乘飞机出行。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窗外突然阳光明媚,天空碧蓝,白云在她的脚下。对这些现象的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地的气候特征B.在飞机起飞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机舱外气压逐渐增大C.窗外阳光明媚,有蓝天白云,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D.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因为受高气压控制【答案】C【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层的作用;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A.天气是某个地方短时间的状态变化;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C.根据大气层的分层知识判断;D.根据天气和气压的关系判断。【解答】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地的天气特征,故A正确;B.在飞机起飞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机舱外气压逐渐减小,故B错误;C.蓝天白云属于对流层的特点,此时蓝天白云在“她的脚下”,说明此时飞机刚刚飞出对流层,在平流层,故C正确;D.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因为受低压控制,而高气压控制多晴朗天气,故D错误。故选C。10.(2023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5月28日,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圆满完成。某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大致形状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涉及的原理与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的是( )A.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B.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C.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D.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答案】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而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而压强大,于是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压强,于是乒乓球不掉下来,与飞机升力的原理相同,故A符合题意;B.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是大气压强对牛奶盒产生压强,故B不合题意;C.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是因为氢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C不合题意;D.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是因为纸片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强,故D不合题意。故选A。11.(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D.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留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同种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D.打开汽水瓶盖后,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的溶液仍然饱和。由于溶解度不变,因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B.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错误;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C正确;D.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C。12.(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达相应图示的方向或刻度的是( )A.甲:大气对流运动的方向B.乙: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方向C.丙:水的对流D.丁:密度计上的刻度【答案】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大气和液体的对流;浮力的方向;密度计的刻度等相关的知识点。对流运动中冷空气始终下降,暖空气始终上升;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密度计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V排越大,测得的液体密度反而越小。【解答】A.甲:大气对流运动的方向中冷空气始终是下降的,暖空气始终是上升的,所以A中有一条冷空气向上的箭头,所以A错误;B.乙: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方向 始终是竖直向上的,所以B错误;C.丙:水的对流是对的,暖的会上升,冷的会下降。为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C正确;D.丁:密度计上的刻度是上小下大,密度计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V排越大,测得的液体密度反而越小。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C。13.(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宁同学在测量某处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B.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低C.若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略微增大D.若换用水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会增大【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在开放的环境下,温度越高气压越低。在密闭环境下(体积不变),温度越高气压越高。气压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增大而减小。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表示气压的单位,习惯上常用水银柱高度。【解答】A. 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A错误;B. 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B错误;C. 若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气压变低,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降低,C错误;D. 若换用水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会增大 ,P气体=ρgh,气体压强不变时,水银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会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14.(2023八上·杭州期中)20℃时,6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甲物质13克。30℃时,120克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6克,则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0℃时,6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甲物质13克,则20℃时,10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30℃时,120克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6克,则30℃时,10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乙物质的质量为。但由于温度不同,没有说明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则无法比较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选D。15.(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怀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答案】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玻璃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烧杯内的水在一定气压下,达到水的沸点,还能不断吸收热量,能沸腾。玻璃瓶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玻璃瓶内的水要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玻璃瓶内的水最高达到烧杯内水的沸点,不能达到玻璃瓶内水的沸点,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能沸腾。故选B。16.(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B.图B中巨轮之所以能够浮在水而是因为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C.图C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D.图D中气球是利用填充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原理上浮【答案】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A.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B.将物体做成中空的可以通过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浮力;C.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是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相等的原理制成的;D.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或者物体密度小于气体密度时,物体上浮。【解答】 A.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水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的浮力不变,故A错误;B.巨轮之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利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来增大浮力,故B正确;C.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时,都是漂浮的,所以浮力都等于重力,在不同液体中,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故C错误;D.气球是利用在空气中的浮力来工作的,当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才可以升空,故D错误。故选B。17.(2023八上·杭州期中)t℃时,某硝酸钠溶液400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次蒸发20克水,析出晶体4克;第二次又蒸发20克水,析出晶体6克。则t℃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A.20克 B.25克 C.30克 D.40克【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给物质的溶液蒸发溶剂,在蒸发的过程中溶液会逐渐变成饱和溶液,甚至有晶体的析出;根据题意分析原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再根据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依据溶解度的定义计算出溶解度。【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蒸发20克水后析出4克晶体”,“再蒸发20克水后,又析出6克晶体”,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然第一 次蒸发20克水后应该析出4克晶体。 因此,从“再蒸发20克水后,又析出6克晶体”,表明6克晶体溶解在20克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设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x,;解得:x=30g;故选C。18.(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③是恒温蒸发情况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是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增大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在①→②过程中,没有晶体析出,而溶液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②与③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选A。19.(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室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木块漂浮在硝酸钾溶液中,U 形管的两侧液面相平。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增多 B.木块下沉一些C.木块上浮一些 D.U 形管的液面左高右低【答案】C【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解吸热,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解答】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氢氧化钠溶解,使硝酸钾溶解度增加,硝酸钾继续溶解,溶液的密度增大,木块所受浮力会增大,所以木块会上浮一些;故选C。20.(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杭州某地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降水、风属于天气的要素B.3级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C.这一天的风大致从杭州某地的南方吹来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就越大【答案】C【知识点】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A.根据天气要素的知识判断;B.根据风速测量的知识判断;C.风从哪个方向来就要什么风;D.根据相对湿度与降水概率的关系判断。【解答】 A.气温、降水、风属于天气的要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B.3级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C.西北风说明这一天的风大致从杭州某地的西北风吹来,故C错误符合题意;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就越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21.(2023八上·杭州期中)食盐加碘可补充人体碘元素,所加物质一般为碘酸钾。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碘酸钾 4.6 8.1 12.6 18.3 24.8 32.3A.对比数据变化趋势可知,碘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B.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10℃~100℃范围内不出现交点C.3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于100g碘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将40℃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氯化钠析出晶体质量更大【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NaCl和KIO3的溶解度进行分析;B.根据在10℃~100℃范围内,同一温度条件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大于碘酸钾进行分析;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断;D.根据碘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进行分析。【解答】 A.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对碘酸钾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由表中数据可知,在10℃~100℃范围内,同一温度条件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大于碘酸钾,故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10℃~100℃范围内不出现交点,故B正确不合题意;C.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碘酸钾,4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碘酸钾,故3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碘酸钾,故在30℃时,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于100克碘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由于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2.(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在台秤上,用细线悬挂着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逐渐将它们全部浸没在水中(球未接触到容器底,水未溢出),此时台秤甲、乙示数分别为FN1和FN2,绳的拉力分别为FT1和FT2,已知ρ铅>ρ铝。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N1=FN2 FT1>FT2B.FN1>FN2 FT1>FT2C.FN1<FN2 FT1>FT2D.FN1=FN2 FT1<FT2【答案】A【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知道台秤的示数F=G容器+G水+F向下;根据题干可知: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将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水未溢出。根据F浮=ρ液gV排求得实心球受到的浮力相同,然后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得实心球对水的压力相同,最后即可得出台秤的示数;(2)根据m=ρV得出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的质量大小,再判断实心铅球和铝球的重力大小关系,最后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判断拉力大小关系。【解答】 (1)由题知,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则水的质量G1水=G2水;当实心体积相同的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时V排=V物,则:V铅排=V铝排,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F铅浮=F铝浮;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实心球对水的压力F向下=F浮,由于台秤的示数N=G容器+G水+F向下,则两台秤的示数分别为:FN1=G容器+G1水+F1向下=G容器+G水+F铅浮;FN2=G容器+G2水+F2向下=G容器+G水+F铝浮;所以FN1=FN2;(2)由于实心铅球和铝球体积相同,但是铅球的密度大于铝球的密度,则根据G=ρVg可知,重力G铅>G铝;对于悬吊在水中的球来说,它受到自身的重力G、水对它的浮力F浮和悬绳对它的拉力T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则绳的拉力为T=G-F浮;则T1=G铅-F铅浮,T2=G铝-F铝浮;所以FT1>FT2。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2023八上·杭州期中)图1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钾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R物质是氯化钾还是硝酸钾B.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②>③>①C.t1℃时烧杯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D.烧杯③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一定为24克【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是晶体溶解的方法。【解答】 A.根据题意可知,t2℃时,蒸发100g水还能溶解60gR,说明该物质在t2℃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60g,所以R是硝酸钾,故A错误;B.根据图片可知,硝酸钾的t1℃时的溶解度小于t2℃时的溶解度。①中是t1℃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③中是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②中是t2℃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②>③>①,故B正确;C.t1℃时烧杯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D.烧杯③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为:60g-31.6g=28.4g,故D错误。故选B。24.(2023八上·杭州期中)水平桌面上放置足够高的柱形容器如图甲,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均匀实心正方体M,现缓慢向容器中注入某液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注入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密度是1.25X103kg/m3B.注入液体的密度是0.7X103kg/m3C.当h=10cm时,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2ND.当h>10cm时,物体M漂浮【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A.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M的重力,可求M的重力,再利用G=mg求M的质量,求出M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正方体M的密度;B.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G-F浮,据此求此时M受到的浮力,求出此时M排开水的体积,再利用F浮=ρ液V排g求液体的密度;C.当h=10cm时,先求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D.根据M和注入液体的密度判断M的浮沉【解答】 A.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1=G=12N,M的质量:,M的体积:V=(0.1m)3=0.001m3,正方体M的密度:,故A错误;B.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2=G-F浮=7N,此时M受到的浮力:F浮=G-F压2=12N-7N=5N,V排=(0.1m)2×0.05m=0.0005m3,由F浮=ρ液V排g可得液体的密度:,故B错误;C.当h=10cm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0.1m)2×0.1m=0.001m3,受到的浮力:F浮'=ρ液V排'g=1×103kg/m3×0.001m3×10N/kg=10N,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3=G-F浮'=12N-10N=2N,故C正确;D.正方体M的密度:ρM=1.2×103kg/m3>ρ液=1×103kg/m3,当h>10cm时,物体M不会漂浮,故D错误。故选C。25.(2023八上·杭州期中)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山。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X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 )A.悬浮,1.0×103kg/m3 B.漂浮,0.95×103kg/m3C.下沉,1.2×103kg/m3 D.漂浮,0.90×103kg/m3【答案】B【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两种情况判断出物块在酒精中的状态。求出物块的体积与物块排开水的体积比较,便可得出结论。根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解答】 若物体在水中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等于重力。因为64g<76g,所以物体在酒精中一定下沉;若物体在水中下沉,则在酒精中一定下沉;由题意知,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F浮酒精=m排酒精g=64×10-3kg×10N/kg=0.64N;则物体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小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在水中漂浮。因为漂浮,所以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排开水的重力),则m物=m排水=76g=0.076kg那么物体的密度。故选B。26.(2023八上·杭州期中)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环节①和②主要发生在大气的 层。(2)写出下列序号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⑤ ,⑨ 。(3)“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 (填序号)环节进行干预。【答案】(1)对流(2)水汽输送;地表径流(3)③【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低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几乎集中了大气中的全部的水汽、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等,因此,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对流层。【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表示降水,②表示蒸发,都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⑤表示陆地上的河流是地表径流。(3)根据“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可知,“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③水汽输送环节进行干预。27.(2023八上·杭州期中)简图和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小明同学绘制了水电解实验的装置简图(图1)和水电解微粒模型图(图2)。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b中的气体是 。(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3)模型图中“ ”的微粒情况,应选择下列的图____;A. B. C. D.(4)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假设C球带正电荷。则B球的带电情况为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答案】(1)氧气(2)氢、氧两种元素(3)A(4)负电荷【知识点】摩擦起电;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大小分析;(2)根据反应产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3)根据反应的方程式确定反应物的种类;(4)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1)在水的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则a管内为氢气,b管为氧气;(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根据方程式可知,模型图中“?”应该是2H2,应选择下列的图A。(4)根据图3可知,A和B相互排斥,则A和B带同种电荷。B和C相互吸引,则二者带异种电荷。因为C带正电荷,所以B带负电荷。28.(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气压状况看,A点气压值 (填“高”或“低”)于B点气压值。(2)图中的两条锋线,甲乙之间的是 (填“冷”或“暖”)锋。(3)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在这种天气系统的控制下,其天气是 。(4)丁处的天气将会出现 。【答案】(1)低(2)冷(3)D;阴雨天气(4)连续性降水现象【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而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下向上,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多表现为阴雨天气。【解答】(1)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看出,A点介于1005与1010之间,B点介于1010与1015之间,可知A点气压值低于B点气压值。(2)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而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图中的两条锋线,甲乙之间的是冷锋。(3)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可得,D处为低气压中心;低压从气流运动来说也叫气旋,由于中心为上升气流,所以在其控制下常出现阴雨天气。(4)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读图可知,丁将有暖锋过境,暖锋过境时往往出现阴雨天气并伴有连续性降水现象。29.(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1)曲线上M点表示在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A C;若将t2℃时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二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 C。(均填“>”“<”或“=”)(2)t1℃时,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填一种方法)。【答案】(1)=;<(2)不饱和;加入水或降温【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①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解答;②根据“”分析解答。(2)①根据图片确定A在t1℃时的溶解度,然后与10g进行比较即可;②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解答】 (1)①根据图片可知,曲线上M点为两个图像的交点,则表示在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A=C;②若将 t2℃时B、C的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大于B,溶质质量分数是C大于B)升温至t3℃时,B变成不饱和溶液,C析出固体后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C在t3℃时的溶解度大于B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C的质量分数大于B,二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2)①t1℃时A的溶解度是40g,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入水或降温。30.(2023八上·杭州期中)将两个相同的容器甲和乙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向其中倒入不同种类的液体,并将两个机同的物块分别放入这两个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个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那么,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 乙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甲容器中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乙容器中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小于;等于;大于【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判断出液体的密度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小;(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浮沉条件判断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关系。【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物块在甲中悬浮,则甲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物块在乙中漂浮,则乙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ρ液gh得,甲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2)根据图片可知,物块在甲中悬浮,则浮力等于重力。物块在乙中漂浮,那么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甲、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知,它们排开液体的重力也相等;(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可知,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向上=F浮+F向下。、浮力相等,甲受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乙不受液体向下的压力,所以甲容器中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乙容器中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31.(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答案】(1)液体的密度;2.4(2)增大(3)1.2×10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 (1)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排开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要探究浮力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就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一定,由此进行解答;②由“称重法”可以测出物体在水中受浮力的大小;(2)比较B和C,C与D实验,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得出实验结论;(3)根据F浮=G-F计算出在水中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在水中和在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列出关系式求出盐水的密度。【解答】 (1)①根据图片可知,图C与E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有液体的密度不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密度有关;②由图A知物体的重力G=8N,由图E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5.6N,所以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F浮=G-F=8N-5.6N=2.4N;(2)①探究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时,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相同,实验B、C中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改变的同时,其排开液体体积是变化的,即V排B<V排C,因图B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C图中的示数,根据F浮=G-F可知,F浮B<F浮C,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3)由AD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F浮水=8N-6N-2N,由AE,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盐=8N-5.6N=2.4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因V排水=V排盐,所以:;则盐水密度:。32.(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为小乐配制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托盘天平的砝码盒中质量最小的砝码为10克),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部分操作,先后顺序是 (填写序号)。(2)在图甲①所示的操作中,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左、右托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称量纸,接下来的操作是 。(3)在图中③所示的操作中,小乐在用量筒量取水的过程中,若采取了图乙方式读取水的体积,则此操作将导致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2%(填“>”或“<”)。【答案】(1)①③②(2)向右盘中放10g砝码,游码拔至2g处(3)<【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3)图乙方式,即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解答】 (1)配制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则先后顺序是①③②。(2)根据题意可知,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12%=12g。在图甲①所示的操作中,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左、右托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称量纸,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右盘中放10g砝码,游码拔至2g处。(3)图乙方式,即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33.(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明在完成“动于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1)如图用、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別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装水的容器是 (选填“甲”或“乙”)。(2)小明将一只铅管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b.将其放入酒精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酒精密度值0.8g/cm3c.将其放入密度为1.2g/cm3盐水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盐水的密度值1.2g/cm3①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是为了 。②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a,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丙)、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铅笔的横截面积为S,请你推导出h与ρa的关系式:ρa= (用给定的字母表示)。(3)小军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请选择其中可行的____。A.换大的容器盛放液体做实验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C.适当增加密度计的配重【答案】(1)不变;乙(2)能直立在水中;(3)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把密度计放在水、酒精时都漂浮,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求受到水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然后与图比较即可判断;(2)①密度计在任何一种液体中都沿竖直方向漂浮的;②密度计的使用原理:密度计在使用时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即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即F浮=G,即:ρ液gV排=mg,ρ液gSh=mg,表示出ρ液;(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因为ΔV=Sh,所以可知减小S,即可使h变大,据此设计即可。【解答】 (1)当密度计置于水、酒精的容器中,密度计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F浮水=G物,F浮酒=G物,所以F浮水=F浮酒,即:ρ水gV排水=ρ酒gV排酒,因为ρ酒精<ρ水,所以V排酒>V排水。由图可知:装酒精的容器是甲,装水的容器是乙。(2)①在铅笔的下端缠绕铜丝,是为了让自制密度计沿竖直方向漂浮在液体中;②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则G=mg,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时,F浮=G,即:ρagV排=mg,ρ液agSh=mg,解得:。(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即要求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时,密度计竖直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大,根据知,当ρ液一定时,可适当增大配重,用更细的吸管,故B、C正确。故选BC。34.(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乐利用最大刻度为V的注射器等器材,测量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注射器的活塞上涂一些润滑油,并将活塞推到注射器顶部。用涂有少许凡士林的橡皮帽将注射器口封闭。②用手竖直握住注射器,在注射器活塞颈部挂上1只小桶(如图),并在桶内逐渐加细沙,直至活塞开始下滑,测出此时活塞、桶和沙的总质量m。③量出注射器上0~V刻度线之间的距离L。④计算大气的压强。(1)将活塞推到注射器顶部并用橡皮帽将注射器口封闭的目的是 。(2)用题中相关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P= 。(3)小乐发现,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填序号)【答案】(1)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并封闭注射器,防止空气进入筒内;(2)(3)①③【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 (1)实验中要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在拉动活塞时,注射器内部会接近于真空,这样才能测出大气的压力;(2)在已知注射器容积与长度的情况下,可以求得活塞的面积大小;根据可测出大气对注射器的活塞的压强,即大气压强;(3)注射器筒内有空气或没有读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会导致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解答】 (1)实验时,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是为了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并封闭注射器,防止空气进入筒内;(2)由图可知注射器的容积为V,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则注射器活塞的底面积,则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G=mg,由此可得,活塞所受的大气压强;(3)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都会使拉力变小,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会导致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故①③符合题意。故选①③。35.(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将一长方体物块通过细线悬挂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手持弹簧测力计缓慢下降,让长方体物块从盛满水的溢水杯上方缓慢下降至水下一定深度。长方体物块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长方体物块受倒的最大浮力为 N;(2)长方体物块的密度。(3)将长方体物块继续缓慢下降至容器的水平底部,当弹簧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长方体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答案】(1)10(2)物块的体积:,物块的质量:;则物块的密度:。(3)由图象可知,长方体物块的高度h=15cm-5cm=10cm=0.1m,容器底面积,则将物块继续缓慢下降至容器的水平底部,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与浮力之差,即F=G-F浮=20N-10N=10N,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图象,分析出物体的重力G,完全浸没时的拉力F,从而可根据F浮=G-F求出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即最大浮力;(2)由浮力公式计算出完全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由物块的重力求出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物块的密度;(3)将物块继续缓慢下降至容器的水平底部,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与浮力之差,利用V=Sh求出物块的底面积,再利用计算压强。【解答】 (1)由图象知,G=20N,当物块完全浸没时,拉力F=10N,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F=20N-10N=10N,此时物块完全浸没,所以浮力最大。36.(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表为硫酸密度与硫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的体积露出液面。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 (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滥出)【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该物体A的重力:G=mg=ρVg=500×10-6m3×1.30×103kg/m3×10N/kg=6.5N;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即它受到的浮力:F浮=G=6.5N;(2)由于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所以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则F浮=ρ液gV排,即:6.5N=ρ×10N/kg×500×10-6m3×,解得:ρ=1500kg/m3=1.50g/mL,查表可知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0%;(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需加入水,并且使液体密度等于物体A的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3g/cm3时质量分数为40%;加水的过程中,硫酸质量不变,设加水后溶液的总质量m1,则有:m1×40%=5kg×60%,解得:m1=7.5kg则所加水的质量:m水=7.5kg-5kg=2.5kg。【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根据F浮=G=mg求得浮力大小;(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得稀硫酸的密度,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需加入水,并且使液体密度等于物体A的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溶液此时的质量分数,根据加入水后溶质不变,计算出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7.(2023八上·杭州期中)高压锅的锅盖上有一空心柱为排气孔,空气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就会冲出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36厘米,限压阀的质量为120克,空心柱小孔横截面积为10mm2的高压锅,要用它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强为1.0X105帕,问:(1)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2)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最大压强不能超过2.0X105帕,要使此高压锅继续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用吗 若不能,应可配备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限压阀的重量为:G=mg=0.12kg×10N/kg=1.2N;限压阀的自重产生的压强:;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p=p0+p重=1.0×105Pa+1.2×105Pa=2.2×105Pa;(2)限压阀的自重产生的压强:p限=p最大-p0=2.0×105Pa-1×105Pa=1×105Pa,限压阀的自重产生的压力:F限=p限S=1×105Pa×10×10-6m2=1N,则限压阀的自重:G'=F限=1N,那么限压阀的质量:。【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已知限压阀的质量,根据G=mg求出限压阀的重量;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2)由经检验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1.8×105Pa,可知原来的限压阀不能继续使用;根据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和大气压可计算出作用在限压阀上的压强,然后根据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可求出限压阀的压力,此时压力即为其重力,然后即可求出限压阀的质量。1 / 1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教育集团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教学质量调研1.(2023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做法不符命这一主题的是( )A.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B.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C.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利排放D.农业生产中提倡使用喷灌、滴灌技术2.(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所述气候与影响因素相对应的是( )A.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地形因素C.新疆塔里木盐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海陆因素D.杭州的夏天总是比青岛要热——季风因素3.(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的行为与气温有关D.百叶箱内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小,数值变化大4.(2023八上·杭州期中) 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B.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蒸馏)C.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D.汽油和水(过滤)5.(2023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返回舱返回时要穿越地球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C.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D.返回舱返回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6.(2023八上·杭州期中)2023世界冰联跳水世界杯蒙特利尔站大幕落下,16岁的全红婵再次上演“水花消失术”夺得10米跳台的冠军。如图是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中,浮力逐渐变大,说明深度越深浮力越大B.②→③过程中,浮力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C.③→④过程中,运动员在水中不断上升,因为浮力不断变大D.④→⑤过程中,人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浮力变小7.(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操作没有用到大气压的是( )A.用针筒注射药水 B.离心式水泵抽水C.吸饮料 D.中医里的拔火罐8.(2023八上·杭州期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带负电。如图甲,用橡胶棒A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乙,让橡胶棒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验电器的金属箔也会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毛皮叮橡胶棒相比,毛皮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B.图用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图乙中,橡胶棒靠近金属球B时,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减小D.图乙中,金属球B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9.(2023八上·杭州期中)假期中小敏乘飞机出行。飞机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起飞一段时间后,窗外突然阳光明媚,天空碧蓝,白云在她的脚下。对这些现象的如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地的气候特征B.在飞机起飞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机舱外气压逐渐增大C.窗外阳光明媚,有蓝天白云,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平流层D.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因为受高气压控制10.(2023八上·杭州期中)2023年5月28日,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圆满完成。某飞机机翼横截面的大致形状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涉及的原理与机翼获得升力的原理相同的是( )A.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B.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C.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D.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11.(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D.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留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12.(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达相应图示的方向或刻度的是( )A.甲:大气对流运动的方向B.乙: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方向C.丙:水的对流D.丁:密度计上的刻度13.(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宁同学在测量某处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B.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变低C.若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略微增大D.若换用水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会增大14.(2023八上·杭州期中)20℃时,6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甲物质13克。30℃时,120克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6克,则甲、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15.(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怀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16.(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关于浮力知识的应用实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B.图B中巨轮之所以能够浮在水而是因为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C.图C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D.图D中气球是利用填充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原理上浮17.(2023八上·杭州期中)t℃时,某硝酸钠溶液400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第一次蒸发20克水,析出晶体4克;第二次又蒸发20克水,析出晶体6克。则t℃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A.20克 B.25克 C.30克 D.40克18.(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 B.C. D.19.(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室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瓶底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木块漂浮在硝酸钾溶液中,U 形管的两侧液面相平。当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瓶底的硝酸钾固体增多 B.木块下沉一些C.木块上浮一些 D.U 形管的液面左高右低20.(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杭州某地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降水、风属于天气的要素B.3级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C.这一天的风大致从杭州某地的南方吹来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就越大21.(2023八上·杭州期中)食盐加碘可补充人体碘元素,所加物质一般为碘酸钾。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碘酸钾 4.6 8.1 12.6 18.3 24.8 32.3A.对比数据变化趋势可知,碘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B.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10℃~100℃范围内不出现交点C.3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于100g碘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将40℃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氯化钠析出晶体质量更大22.(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在台秤上,用细线悬挂着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逐渐将它们全部浸没在水中(球未接触到容器底,水未溢出),此时台秤甲、乙示数分别为FN1和FN2,绳的拉力分别为FT1和FT2,已知ρ铅>ρ铝。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N1=FN2 FT1>FT2B.FN1>FN2 FT1>FT2C.FN1<FN2 FT1>FT2D.FN1=FN2 FT1<FT223.(2023八上·杭州期中)图1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钾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判断R物质是氯化钾还是硝酸钾B.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②>③>①C.t1℃时烧杯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D.烧杯③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一定为24克24.(2023八上·杭州期中)水平桌面上放置足够高的柱形容器如图甲,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均匀实心正方体M,现缓慢向容器中注入某液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注入液体深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密度是1.25X103kg/m3B.注入液体的密度是0.7X103kg/m3C.当h=10cm时,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2ND.当h>10cm时,物体M漂浮25.(2023八上·杭州期中)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山。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X103kg/m3,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 )A.悬浮,1.0×103kg/m3 B.漂浮,0.95×103kg/m3C.下沉,1.2×103kg/m3 D.漂浮,0.90×103kg/m326.(2023八上·杭州期中)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环节①和②主要发生在大气的 层。(2)写出下列序号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⑤ ,⑨ 。(3)“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 (填序号)环节进行干预。27.(2023八上·杭州期中)简图和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小明同学绘制了水电解实验的装置简图(图1)和水电解微粒模型图(图2)。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b中的气体是 。(2)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3)模型图中“ ”的微粒情况,应选择下列的图____;A. B. C. D.(4)四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假设C球带正电荷。则B球的带电情况为 。(选填“带正电”“带负电”或“不带电”)28.(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气压状况看,A点气压值 (填“高”或“低”)于B点气压值。(2)图中的两条锋线,甲乙之间的是 (填“冷”或“暖”)锋。(3)C、D两处, 是低气压中心,在这种天气系统的控制下,其天气是 。(4)丁处的天气将会出现 。29.(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1)曲线上M点表示在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A C;若将t2℃时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二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 C。(均填“>”“<”或“=”)(2)t1℃时,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填一种方法)。30.(2023八上·杭州期中)将两个相同的容器甲和乙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向其中倒入不同种类的液体,并将两个机同的物块分别放入这两个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个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那么,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 乙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甲容器中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乙容器中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1.(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32.(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为小乐配制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托盘天平的砝码盒中质量最小的砝码为10克),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部分操作,先后顺序是 (填写序号)。(2)在图甲①所示的操作中,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左、右托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称量纸,接下来的操作是 。(3)在图中③所示的操作中,小乐在用量筒量取水的过程中,若采取了图乙方式读取水的体积,则此操作将导致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2%(填“>”或“<”)。33.(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明在完成“动于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1)如图用、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別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装水的容器是 (选填“甲”或“乙”)。(2)小明将一只铅管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1.0g/cm3b.将其放入酒精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酒精密度值0.8g/cm3c.将其放入密度为1.2g/cm3盐水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盐水的密度值1.2g/cm3①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是为了 。②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a,密度计浸入被测液体的深度为h(如图丙)、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铅笔的横截面积为S,请你推导出h与ρa的关系式:ρa= (用给定的字母表示)。(3)小军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请选择其中可行的____。A.换大的容器盛放液体做实验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C.适当增加密度计的配重34.(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乐利用最大刻度为V的注射器等器材,测量大气压的值。其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注射器的活塞上涂一些润滑油,并将活塞推到注射器顶部。用涂有少许凡士林的橡皮帽将注射器口封闭。②用手竖直握住注射器,在注射器活塞颈部挂上1只小桶(如图),并在桶内逐渐加细沙,直至活塞开始下滑,测出此时活塞、桶和沙的总质量m。③量出注射器上0~V刻度线之间的距离L。④计算大气的压强。(1)将活塞推到注射器顶部并用橡皮帽将注射器口封闭的目的是 。(2)用题中相关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P= 。(3)小乐发现,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 。(填序号)35.(2023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将一长方体物块通过细线悬挂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手持弹簧测力计缓慢下降,让长方体物块从盛满水的溢水杯上方缓慢下降至水下一定深度。长方体物块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长方体物块受倒的最大浮力为 N;(2)长方体物块的密度。(3)将长方体物块继续缓慢下降至容器的水平底部,当弹簧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长方体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6.(2023八上·杭州期中)下表为硫酸密度与硫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500cm3,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5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的体积露出液面。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 (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滥出)37.(2023八上·杭州期中)高压锅的锅盖上有一空心柱为排气孔,空气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就会冲出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36厘米,限压阀的质量为120克,空心柱小孔横截面积为10mm2的高压锅,要用它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强为1.0X105帕,问:(1)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2)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最大压强不能超过2.0X105帕,要使此高压锅继续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用吗 若不能,应可配备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解析】【分析】 保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能防止水体污染,故A正确不合题意;B.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能禁止,应合理使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故C正确不合题意;D.农作物采用大水浸灌,浪费的大量的水资源,利于节约用水,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2.【答案】C【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解析】【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及人类的活动等。【解答】 A.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的原因是海拔高即地形因素,故A错误;B.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丰富,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是纬度因素造成的,故B错误;C.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是海陆位置造成的,故C正确;D.杭州的夏天总是比青岛要热是海陆因素造成的,青岛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明显,故D错误。故选C。3.【答案】D【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解析】【分析】(1)适宜的气温使人和动物感到舒适,气温的高低同时影响周围动物的行为。(2)百叶箱是一种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22℃接近23℃,A不符合题意;B、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B不符合题意;C、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动物行为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气温,C不符合题意;D、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答案】D【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解析】【分析】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降温结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溶剂结晶。【解答】A.泥沙难溶,食盐易溶,通过 溶解和过滤方法分离,A正确;B. 水和酒精沸点不同,通过蒸馏方法分离,B正确;C.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食盐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不明显,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食盐 可以降温结晶,C正确;D. 汽油和水分离可以静置一段时间,汽油在上层,汽油和水都可透过滤纸,无法通过过滤实现分离,D错误;故答案为:D。5.【答案】D【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解析】【分析】ACD.根据大气层分层的知识分析;B.根据大气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解答】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故A正确不合题意;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故B正确不合题意;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故C正确不合题意;D.返回器返回地球时由外到内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即可知浮力大小的变化。【解答】 根据题意知道,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中,水的密度不变;A.①→②是入水过程,排开水的体积增大,由F浮=ρ水gV排知道,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不能说明深度越深浮力越大,因为没有控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故A错误;B.②→③,运动员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方向始终竖直向上,故B错误;C.③→④,运动员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故C错误;D.④→⑤是露出水面的过程,运动员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故D正确。故选D。7.【答案】A【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现象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用针筒注射药水,靠的是手对活塞产生的压力,与大气压强无关,故A符合题意;B.离心式水泵抽水工作时,泵壳中的水被甩出后,形成真空,外面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泵壳,再次被甩出,故B不合题意;C.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口中,故C不合题意;D.使用中医里的拔火罐时,将其放在皮肤上,抽空里面的空气,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火罐被压在皮肤上,故D不合题意。故选A。8.【答案】D【知识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析】【分析】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B.根据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判断;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D.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A.橡胶棒A带负电,说明橡胶棒的到电子,即橡胶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则毛皮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故A错误;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C.橡胶棒A没有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B,所以橡胶棒A所带电荷量不变,故C错误;D.橡胶棒A带负电,接近金属球B上,B上的自由电子被排斥而远离,转移到金属箔上,故D正确。故选D。9.【答案】C【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层的作用;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A.天气是某个地方短时间的状态变化;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C.根据大气层的分层知识判断;D.根据天气和气压的关系判断。【解答】 A.“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描述的是当地的天气特征,故A正确;B.在飞机起飞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机舱外气压逐渐减小,故B错误;C.蓝天白云属于对流层的特点,此时蓝天白云在“她的脚下”,说明此时飞机刚刚飞出对流层,在平流层,故C正确;D.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是因为受低压控制,而高气压控制多晴朗天气,故D错误。故选C。10.【答案】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而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而压强大,于是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压强,于是乒乓球不掉下来,与飞机升力的原理相同,故A符合题意;B.用吸管吸牛奶,牛奶盒发生形变,是大气压强对牛奶盒产生压强,故B不合题意;C.加热空气后。热气球不断上升,是因为氢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C不合题意;D.覆杯实验中松手后,硬纸片不会掉下,是因为纸片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强,故D不合题意。故选A。11.【答案】C【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同种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D.打开汽水瓶盖后,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的溶液仍然饱和。由于溶解度不变,因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B.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错误;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C正确;D.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C。12.【答案】C【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大气的分层【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大气和液体的对流;浮力的方向;密度计的刻度等相关的知识点。对流运动中冷空气始终下降,暖空气始终上升;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密度计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V排越大,测得的液体密度反而越小。【解答】A.甲:大气对流运动的方向中冷空气始终是下降的,暖空气始终是上升的,所以A中有一条冷空气向上的箭头,所以A错误;B.乙: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的方向 始终是竖直向上的,所以B错误;C.丙:水的对流是对的,暖的会上升,冷的会下降。为顺时针方向流动,所以C正确;D.丁:密度计上的刻度是上小下大,密度计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V排越大,测得的液体密度反而越小。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C。13.【答案】D【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解析】【分析】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在开放的环境下,温度越高气压越低。在密闭环境下(体积不变),温度越高气压越高。气压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一般随高度增大而减小。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表示气压的单位,习惯上常用水银柱高度。【解答】A. 此时大气压强等于750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A错误;B. 若将玻璃管稍稍倾斜,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B错误;C. 若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气压变低,则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降低,C错误;D. 若换用水做实验,则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会增大 ,P气体=ρgh,气体压强不变时,水银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大气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会增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D14.【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0℃时,6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甲物质13克,则20℃时,10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甲物质的质量为;30℃时,120克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6克,则30℃时,100克水里可最多溶解乙物质的质量为。但由于温度不同,没有说明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则无法比较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选D。15.【答案】B【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解答】 根据图片可知,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玻璃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烧杯内的水在一定气压下,达到水的沸点,还能不断吸收热量,能沸腾。玻璃瓶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玻璃瓶内的水要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玻璃瓶内的水最高达到烧杯内水的沸点,不能达到玻璃瓶内水的沸点,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能沸腾。故选B。16.【答案】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A.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B.将物体做成中空的可以通过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浮力;C.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是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相等的原理制成的;D.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或者物体密度小于气体密度时,物体上浮。【解答】 A.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水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所受的浮力不变,故A错误;B.巨轮之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利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来增大浮力,故B正确;C.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时,都是漂浮的,所以浮力都等于重力,在不同液体中,密度计所受浮力不变,故C错误;D.气球是利用在空气中的浮力来工作的,当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时,才可以升空,故D错误。故选B。17.【答案】C【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解析】【分析】 在一定温度下,给物质的溶液蒸发溶剂,在蒸发的过程中溶液会逐渐变成饱和溶液,甚至有晶体的析出;根据题意分析原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再根据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依据溶解度的定义计算出溶解度。【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蒸发20克水后析出4克晶体”,“再蒸发20克水后,又析出6克晶体”,说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然第一 次蒸发20克水后应该析出4克晶体。 因此,从“再蒸发20克水后,又析出6克晶体”,表明6克晶体溶解在20克水中形成的是饱和溶液。设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x,;解得:x=30g;故选C。18.【答案】A【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③是恒温蒸发情况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是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增大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解答】根据图片可知, 在①→②过程中,没有晶体析出,而溶液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②与③都是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应该相等;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选A。19.【答案】C【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解吸热,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解答】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氢氧化钠溶解,使硝酸钾溶解度增加,硝酸钾继续溶解,溶液的密度增大,木块所受浮力会增大,所以木块会上浮一些;故选C。20.【答案】C【知识点】天气的概念【解析】【分析】A.根据天气要素的知识判断;B.根据风速测量的知识判断;C.风从哪个方向来就要什么风;D.根据相对湿度与降水概率的关系判断。【解答】 A.气温、降水、风属于天气的要素,故A正确不合题意;B.3级是通过风速仪测得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C.西北风说明这一天的风大致从杭州某地的西北风吹来,故C错误符合题意;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就越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21.【答案】D【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A.根据NaCl和KIO3的溶解度进行分析;B.根据在10℃~100℃范围内,同一温度条件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大于碘酸钾进行分析;C.根据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断;D.根据碘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进行分析。【解答】 A.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对碘酸钾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由表中数据可知,在10℃~100℃范围内,同一温度条件下,氯化钠的溶解度均大于碘酸钾,故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10℃~100℃范围内不出现交点,故B正确不合题意;C.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碘酸钾,4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碘酸钾,故30℃时,溶解度:氯化钠大于碘酸钾,故在30℃时,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于100克碘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C正确不合题意;D.由于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2.【答案】A【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 (1)知道台秤的示数F=G容器+G水+F向下;根据题干可知: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将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水未溢出。根据F浮=ρ液gV排求得实心球受到的浮力相同,然后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求得实心球对水的压力相同,最后即可得出台秤的示数;(2)根据m=ρV得出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的质量大小,再判断实心铅球和铝球的重力大小关系,最后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判断拉力大小关系。【解答】 (1)由题知,两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等质量的水,则水的质量G1水=G2水;当实心体积相同的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时V排=V物,则:V铅排=V铝排,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F铅浮=F铝浮;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实心球对水的压力F向下=F浮,由于台秤的示数N=G容器+G水+F向下,则两台秤的示数分别为:FN1=G容器+G1水+F1向下=G容器+G水+F铅浮;FN2=G容器+G2水+F2向下=G容器+G水+F铝浮;所以FN1=FN2;(2)由于实心铅球和铝球体积相同,但是铅球的密度大于铝球的密度,则根据G=ρVg可知,重力G铅>G铝;对于悬吊在水中的球来说,它受到自身的重力G、水对它的浮力F浮和悬绳对它的拉力T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则绳的拉力为T=G-F浮;则T1=G铅-F铅浮,T2=G铝-F铝浮;所以FT1>FT2。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答案】B【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是晶体溶解的方法。【解答】 A.根据题意可知,t2℃时,蒸发100g水还能溶解60gR,说明该物质在t2℃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60g,所以R是硝酸钾,故A错误;B.根据图片可知,硝酸钾的t1℃时的溶解度小于t2℃时的溶解度。①中是t1℃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③中是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②中是t2℃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②>③>①,故B正确;C.t1℃时烧杯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D.烧杯③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为:60g-31.6g=28.4g,故D错误。故选B。24.【答案】C【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A.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M的重力,可求M的重力,再利用G=mg求M的质量,求出M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正方体M的密度;B.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G-F浮,据此求此时M受到的浮力,求出此时M排开水的体积,再利用F浮=ρ液V排g求液体的密度;C.当h=10cm时,先求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的浮力,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D.根据M和注入液体的密度判断M的浮沉【解答】 A.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0cm,即还没有注入液体时,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1=G=12N,M的质量:,M的体积:V=(0.1m)3=0.001m3,正方体M的密度:,故A错误;B.由图乙可知,当注入液体深度h=5cm,正方体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2=G-F浮=7N,此时M受到的浮力:F浮=G-F压2=12N-7N=5N,V排=(0.1m)2×0.05m=0.0005m3,由F浮=ρ液V排g可得液体的密度:,故B错误;C.当h=10cm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0.1m)2×0.1m=0.001m3,受到的浮力:F浮'=ρ液V排'g=1×103kg/m3×0.001m3×10N/kg=10N,M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3=G-F浮'=12N-10N=2N,故C正确;D.正方体M的密度:ρM=1.2×103kg/m3>ρ液=1×103kg/m3,当h>10cm时,物体M不会漂浮,故D错误。故选C。25.【答案】B【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两种情况判断出物块在酒精中的状态。求出物块的体积与物块排开水的体积比较,便可得出结论。根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解答】 若物体在水中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等于重力。因为64g<76g,所以物体在酒精中一定下沉;若物体在水中下沉,则在酒精中一定下沉;由题意知,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F浮酒精=m排酒精g=64×10-3kg×10N/kg=0.64N;则物体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小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在水中漂浮。因为漂浮,所以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排开水的重力),则m物=m排水=76g=0.076kg那么物体的密度。故选B。26.【答案】(1)对流(2)水汽输送;地表径流(3)③【知识点】水循环【解析】【分析】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低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几乎集中了大气中的全部的水汽、二氧化碳和固体杂质等,因此,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对流层。【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表示降水,②表示蒸发,都发生在大气层的对流层。(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表示水汽输送,⑤表示陆地上的河流是地表径流。(3)根据“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可知,“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③水汽输送环节进行干预。27.【答案】(1)氧气(2)氢、氧两种元素(3)A(4)负电荷【知识点】摩擦起电;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大小分析;(2)根据反应产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3)根据反应的方程式确定反应物的种类;(4)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1)在水的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则a管内为氢气,b管为氧气;(2)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根据方程式可知,模型图中“?”应该是2H2,应选择下列的图A。(4)根据图3可知,A和B相互排斥,则A和B带同种电荷。B和C相互吸引,则二者带异种电荷。因为C带正电荷,所以B带负电荷。28.【答案】(1)低(2)冷(3)D;阴雨天气(4)连续性降水现象【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解析】【分析】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而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低压中心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下向上,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多表现为阴雨天气。【解答】(1)从图中等压线数值可看出,A点介于1005与1010之间,B点介于1010与1015之间,可知A点气压值低于B点气压值。(2)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而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图中的两条锋线,甲乙之间的是冷锋。(3)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可得,D处为低气压中心;低压从气流运动来说也叫气旋,由于中心为上升气流,所以在其控制下常出现阴雨天气。(4)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读图可知,丁将有暖锋过境,暖锋过境时往往出现阴雨天气并伴有连续性降水现象。29.【答案】(1)=;<(2)不饱和;加入水或降温【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1)①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解答;②根据“”分析解答。(2)①根据图片确定A在t1℃时的溶解度,然后与10g进行比较即可;②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解答】 (1)①根据图片可知,曲线上M点为两个图像的交点,则表示在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A=C;②若将 t2℃时B、C的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大于B,溶质质量分数是C大于B)升温至t3℃时,B变成不饱和溶液,C析出固体后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C在t3℃时的溶解度大于B在t2℃时的溶解度,因此C的质量分数大于B,二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2)①t1℃时A的溶解度是40g,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②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入水或降温。30.【答案】小于;等于;大于【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判断出液体的密度关系,再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比较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小;(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浮沉条件判断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关系。【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物块在甲中悬浮,则甲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物块在乙中漂浮,则乙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ρ液gh得,甲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2)根据图片可知,物块在甲中悬浮,则浮力等于重力。物块在乙中漂浮,那么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甲、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知,它们排开液体的重力也相等;(3)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可知,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向上=F浮+F向下。、浮力相等,甲受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乙不受液体向下的压力,所以甲容器中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乙容器中物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31.【答案】(1)液体的密度;2.4(2)增大(3)1.2×103【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 (1)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排开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要探究浮力和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就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一定,由此进行解答;②由“称重法”可以测出物体在水中受浮力的大小;(2)比较B和C,C与D实验,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得出实验结论;(3)根据F浮=G-F计算出在水中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在水中和在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列出关系式求出盐水的密度。【解答】 (1)①根据图片可知,图C与E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只有液体的密度不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密度有关;②由图A知物体的重力G=8N,由图E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测力计的示数F=5.6N,所以物体此时受到的浮力F浮=G-F=8N-5.6N=2.4N;(2)①探究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时,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相同,实验B、C中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改变的同时,其排开液体体积是变化的,即V排B<V排C,因图B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C图中的示数,根据F浮=G-F可知,F浮B<F浮C,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3)由AD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的浮力F浮水=8N-6N-2N,由AE,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盐=8N-5.6N=2.4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因V排水=V排盐,所以:;则盐水密度:。32.【答案】(1)①③②(2)向右盘中放10g砝码,游码拔至2g处(3)<【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 (1)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2)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3)图乙方式,即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解答】 (1)配制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则先后顺序是①③②。(2)根据题意可知,需要氯化钠的质量:100g×12%=12g。在图甲①所示的操作中,应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在左、右托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称量纸,接下来的操作是向右盘中放10g砝码,游码拔至2g处。(3)图乙方式,即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33.【答案】(1)不变;乙(2)能直立在水中;(3)B【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把密度计放在水、酒精时都漂浮,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求受到水的浮力;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然后与图比较即可判断;(2)①密度计在任何一种液体中都沿竖直方向漂浮的;②密度计的使用原理:密度计在使用时始终处于漂浮状态,即浮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即F浮=G,即:ρ液gV排=mg,ρ液gSh=mg,表示出ρ液;(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因为ΔV=Sh,所以可知减小S,即可使h变大,据此设计即可。【解答】 (1)当密度计置于水、酒精的容器中,密度计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F浮水=G物,F浮酒=G物,所以F浮水=F浮酒,即:ρ水gV排水=ρ酒gV排酒,因为ρ酒精<ρ水,所以V排酒>V排水。由图可知:装酒精的容器是甲,装水的容器是乙。(2)①在铅笔的下端缠绕铜丝,是为了让自制密度计沿竖直方向漂浮在液体中;②自制密度计的质量为m,则G=mg,若被测液体的密度为ρ液,密度计处于漂浮状态时,F浮=G,即:ρagV排=mg,ρ液agSh=mg,解得:。(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即要求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时,密度计竖直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大,根据知,当ρ液一定时,可适当增大配重,用更细的吸管,故B、C正确。故选BC。34.【答案】(1)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并封闭注射器,防止空气进入筒内;(2)(3)①③【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解析】【分析】 (1)实验中要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在拉动活塞时,注射器内部会接近于真空,这样才能测出大气的压力;(2)在已知注射器容积与长度的情况下,可以求得活塞的面积大小;根据可测出大气对注射器的活塞的压强,即大气压强;(3)注射器筒内有空气或没有读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会导致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解答】 (1)实验时,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是为了排出注射器中的空气,并封闭注射器,防止空气进入筒内;(2)由图可知注射器的容积为V,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则注射器活塞的底面积,则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G=mg,由此可得,活塞所受的大气压强;(3)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都会使拉力变小,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的大气压会偏小;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会导致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故①③符合题意。故选①③。35.【答案】(1)10(2)物块的体积:,物块的质量:;则物块的密度:。(3)由图象可知,长方体物块的高度h=15cm-5cm=10cm=0.1m,容器底面积,则将物块继续缓慢下降至容器的水平底部,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与浮力之差,即F=G-F浮=20N-10N=10N,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解析】【分析】 (1)根据图象,分析出物体的重力G,完全浸没时的拉力F,从而可根据F浮=G-F求出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即最大浮力;(2)由浮力公式计算出完全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由物块的重力求出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物块的密度;(3)将物块继续缓慢下降至容器的水平底部,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零时,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与浮力之差,利用V=Sh求出物块的底面积,再利用计算压强。【解答】 (1)由图象知,G=20N,当物块完全浸没时,拉力F=10N,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F=20N-10N=10N,此时物块完全浸没,所以浮力最大。36.【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该物体A的重力:G=mg=ρVg=500×10-6m3×1.30×103kg/m3×10N/kg=6.5N;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即它受到的浮力:F浮=G=6.5N;(2)由于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所以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则F浮=ρ液gV排,即:6.5N=ρ×10N/kg×500×10-6m3×,解得:ρ=1500kg/m3=1.50g/mL,查表可知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0%;(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需加入水,并且使液体密度等于物体A的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3g/cm3时质量分数为40%;加水的过程中,硫酸质量不变,设加水后溶液的总质量m1,则有:m1×40%=5kg×60%,解得:m1=7.5kg则所加水的质量:m水=7.5kg-5kg=2.5kg。【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解析】【分析】 (1)物块A漂浮在稀硫酸中,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相等,根据F浮=G=mg求得浮力大小;(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得稀硫酸的密度,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需加入水,并且使液体密度等于物体A的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溶液此时的质量分数,根据加入水后溶质不变,计算出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7.【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限压阀的重量为:G=mg=0.12kg×10N/kg=1.2N;限压阀的自重产生的压强:;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p=p0+p重=1.0×105Pa+1.2×105Pa=2.2×105Pa;(2)限压阀的自重产生的压强:p限=p最大-p0=2.0×105Pa-1×105Pa=1×105Pa,限压阀的自重产生的压力:F限=p限S=1×105Pa×10×10-6m2=1N,则限压阀的自重:G'=F限=1N,那么限压阀的质量:。【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已知限压阀的质量,根据G=mg求出限压阀的重量;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2)由经检验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1.8×105Pa,可知原来的限压阀不能继续使用;根据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和大气压可计算出作用在限压阀上的压强,然后根据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可求出限压阀的压力,此时压力即为其重力,然后即可求出限压阀的质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教育集团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教育集团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