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由草船借箭开始》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由草船借箭开始》 素材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由草船借箭开始》
教学思路
一、你眼中的诸葛亮
二、书里面的诸葛亮
三、书外面的诸葛亮
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同学们,请坐。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走进《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读过了吧?
生:读过了。
一、你眼中的诸葛亮
你对诸葛亮这个人,有什么样的认识?
生:诸葛亮是魏国时期的军师,他字孔明。
师:他有什么样的特点?你用一个词语来说一说
生:神机妙算。
师:所以我们用一个字,来形容他的话,叫什么?
生:神。
师:神,好,可以,或者魏老师觉得,他是智,行不行?也行。(师板书:智)既然他这么智慧,那我们能不能进行一个对话?你根据情境来填写一下,这个空格里面的词语。
师:周瑜说:“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怎么样地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你觉得他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情?好,就你来说。
生:诸葛亮自信地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师:我真喜欢他。声音大声,而且特别的流畅,我们继续走,来,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怎么样地说。
生:诸葛亮大声地说:“既然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师:好自信,真棒,请坐,继续。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就你来。
生:诸葛亮坚定地说:“只要三天。”
师:真棒,最后一个机会,要抓紧。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来。
生: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师:我们掌声送给四个孩子,好不好?
二、书里面的诸葛亮
你看,我们刚才读了那么多,我们来看看原文,好不好?你看很奇怪,刚才你们的胸有成竹、自信、大声,语文书里面都没有,语文书里面只有“诸葛亮说”,“诸葛亮说”。
只有唯一一个地方,
“诸葛亮笑着说”。当然,你可以说,魏老师,这是翻译的文章,有可能他曲解了作者的意图了。魏老师把罗贯中先生写的原文,给你们找了出来。
我们来看看,孔明曰,孔明曰,孔明曰,孔明曰。
同样,只有最后这一个地方,孔明才笑曰,你说,为什么罗贯中没有给他一点点神情?
这样,让老师带着你去找一找,另外在语文书上,没有出现的小秘密。其实在《三国演义》原文第一段是这样的,
周瑜其实已经大惊,说此人诸葛亮不可留,吾决意斩之。那更奇怪了,为啥周瑜要他死,诸葛亮还要立个军令状?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立的军令状的原文,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读出来那个字,我听不到,读出来。
生:罚。
师:告诉我,什么叫罚?
生:就是惩罚的意思。
师:一般受罚,会用什么样的方式?
生:要么降官,要么关起来。
师:关起来。那罚得重一点,有可能会?
生:打板子。
师:或者是抽鞭子,是不是?这是诸葛亮自己立的军令状,对不对?我要是造不好,你罚我。但是同学们我想问问,如果这个军令状让周瑜帮诸葛亮写,周瑜会写罚吗?
生:不会。
师:他会写什么?
生:就会把诸葛亮杀掉。
师:取汝项上人头,说得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所以你有没有感觉到,看似诸葛亮很智慧,但是,诸葛亮他面临的情况,其实真的是有点怎么样?
生:难。
师:说得好,危或者是难。(师板书:难)首先是不是就是周瑜已经让他已经有了什么难?生存之难,(师板书:生存)他没有让周瑜说这个军令状。他自己说出来了。这个叫什么?我提醒一个字叫先。
生:先发制人。
师:“先发制人”这个词语,也用得非常好。我不让你让我死,(师板书:先手)我干吗?我只是罚,罚是不是死?不是。可是现在的问题是,诸葛亮他要去造箭,难不难?难,很难。那他怎么破解的呢?
生:他去向鲁肃借了船,然后去找曹操。
师:干吗?
生:借箭
师:他就真聪明,我自己造不出来,我干嘛?我借箭,通过别人的方式迂回地把这个箭给拿回来。(师板书:迂回)但是你说借箭又难不难呢?(师板书:借箭)
生:难。
师:文章里面诸葛亮是用了什么样的天气借箭?
生:大雾。
师:他借到箭了吗?
生:借到了。
师:雾出现了吗?
生:出现了。
师:他有什么样的智慧?来,说。
生:他观察天象。
师:是不是有观天之智。(师板书:观天)请问鲁肃有没有背叛他?
生:没有。
师:曹操有没有最后射箭给他,他还有什么样的智慧?
生:神机妙算。
师:他能够?
生:识人心。
师:掌声送给她,识人之智。(师板书:识人)但是孩子们,你看到板书,
我们通常都在说诸葛亮的智。其实我们往往会忽略,有的时候他也真的,有他的难。
三、书外面的诸葛亮
这只是书里面的诸葛亮。那书外面的诸葛亮,他是不是也和书里面一样那么难呢?
今天魏老师要带你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作“汉中盆地”。
诸葛亮最后的人生七年时间,都是在这个地方度过的。因为他要在这个地方?大声说。
生:在汉中这边距离曹操近,所以他在这边北伐方便。
师:真棒,他要在这个地方往北打,我们把这个称之为诸葛亮的北伐,可是你以为北伐,很简单吗?
魏老师是一个地道的成都人,今天我将从成都出发,经过金牛古道,带着你们进入汉中盆地,
我们去走一走真实的诸葛亮最后走过的北伐之路。汉中上面是不是有一片山脉?你认识那两个字吗?
生:秦岭。
师:秦岭是一片山脉,它是这样的——
它也是这样的——
你觉得诸葛亮如果在这样的地方行军,会有什么样的困难呢?来,请你。
生:一不留神,可能会在高的地方摔下去,
生:可能会容易被敌方给偷袭。
生:他有可能会遇到前行的困难,前行会很慢。
师:你捕捉到了画面当中那个山路非常的艰险。
生:还有可能运送粮食不方便。
师:真棒,你真的是特别会读书的孩子。可是孩子们,你可千万不要觉得,这漫漫的山路就特别好走,很多时候它都是占道。那什么叫栈道?
薄薄的木板铺在崖壁之上,比如这样,
你们想不想,走一走这样的栈道?
生:不想。
生:想。
师:为什么你说不想?
生:因为我看见这边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师:已经很害怕了,是不是?其实今天,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模拟栈道,那边就有小推车、运粮车。有没有孩子想要试一试?
我们先请一个男孩,好不好?来,就请你。慢一点,注意安全,宝贝儿,慢慢地走,不着急。
稍等一下,我们再请一个孩子,我们请一个女孩,好不好?你来。慢点,注意安全。哎呦哎呦,来,慢点,哎呦哎呦呦呦呦,有点抬不动,是不是?慢点。
是不是还想再尝试一次?我们再请一个男孩来。就你宝贝,慢点哦,老师有点担心你。 别着急,来,慢慢地。好。慢点。慢点儿。
好,我们掌声送给三位,接下来,我们来采访一下这三位运粮官。什么感觉?
生:就是车子在上面咯哒咯哒的感觉,一会儿就翻了。
师:那种不舒服,不好去控制,是不是?你说。
生:这个粮很容易掉下来,脚在不平的木板的上面,就像有疙瘩一样,踩着很容易摔跤。
师:对,来,你说宝贝儿。
生:我感觉有的时候,万一这些不坚固的话,这种粮食很重,它一放在上面就塌了。
师:有可能会掉下来。好,谢谢。你们可以回位了。其实你有没有感受到,既然是木头做的栈道,有可能还有一个危险。
生:木头很容易断。
师:说得对。
生:有些木头它会被虫蛀掉,空心,它就塌了。
师:虫蛀了,还有什么可能?你说。
生:比如说,用了久了,它就很容易塌掉。
师:所以,诸葛亮在整个行军当中,难不难?
生:难。
师:他的整个五次北伐都非常难。(师板书:北伐)它既要搞定装备,还要搞定粮食,还要搞定所有的东西。你觉得这需要什么样的智慧?
生:我觉得他还要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会谋略。
师:啥都要懂。这叫啥?这叫有统筹的智慧,要运筹帷幄。(师板书:运筹)这么难,干嘛要去北伐?
生:不打不行,因为再不和孙权东吴联合,那么曹操就可以统一全国了。而且要不是当时有秦岭的地形非常的险恶,和东吴水军的强悍,这个曹魏……。
师:其实已经攻下来了。对,所以诸葛亮不打不行,你看他好棒,一来就抓到重点。这个叫做什么?
他要匡扶汉室天下,诸葛亮是有报国之心,(师板书:报国之心)其实还有,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他还要完成一个人的托付。来。
生:刘备在病死的时候,把他儿子托付给了诸葛亮。
师:诸葛亮有没有做到这样的托付?所以他要去努力地北伐,这叫做托孤之诺。(师板书:托孤之诺)他想要还君之恩,(师板书:还君之恩)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精神支柱,所以,即便我们的诸葛亮有千难万难,他还是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魏老师也是诸葛亮的铁粉,你也是,我们隔空握个手,好吗?今天我们讲了这么多,最后,让魏老师带着大家走进诸葛亮的坟,别怕,他的坟其实特别温暖。
师:这节课的最后,魏老师也想给我的家乡成都,打一个广告。成都不仅是有很多美食的地方,而且还有诸葛亮生活过的足迹。如果你是一个“三国迷”,或者如果你非常想要了解诸葛亮,欢迎你来到我的家乡成都,和我一起触摸成都里,诸葛亮走过的时间和温度。
这节课我们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