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32 固体、液体与气体课标要求 知识要点 命题推断1.知道晶体、非晶体的区别. 2.理解表面张力,会解释有关现象. 3.掌握气体实验三定律,会用三定律分析气体状态变化问题. 考点一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考点二 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 考点三 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 考点四 用图象法分析气体的状态变化 考点五 理想气体实验定律微观解释 题型:选择题 1晶体与非晶体 2液体表面张力 3气体压强的求解 4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 5P-V图像、V-T图像、P-T图像考点一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1.晶体与非晶体单晶体 多晶体 非晶体外形 规则 不规则 不规则熔点 确定 确定 不确定物理性质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各向同性典型物质 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 玻璃、蜂蜡、松香形成与 转化 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形成不同的形态.同一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2.液体的表面张力(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3.液晶的物理性质(1)具有液体的流动性.(2)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3)从某个方向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考点二 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2.决定因素(1)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2)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3.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的求法(1)液片法: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2)力平衡法: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液柱(或活塞)的受力平衡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3)等压面法: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不间断)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h处的总压强p=p0+ρgh,p0为液面上方的压强.4.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求法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考点三 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1.气体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 查理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内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表达式 p1V1=p2V2 =或 = =或 =图象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①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②微观上讲,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即分子间无分子势能.(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C.气体实验定律可看做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考点四 用图象法分析气体的状态变化1.利用垂直于坐标轴的线作辅助线去分析同质量、不同温度的两条等温线,不同体积的两条等容线,不同压强的两条等压线的关系.例如:在图10甲中,V1对应虚线为等容线,A、B分别是虚线与T2、T1 两线的交点,可以认为从B状态通过等容升压到A状态,温度必然升高,所以T2?T1.又如图乙所示,A、B两点的温度相等,从B状态到A状态压强增大,体积一定减小,所以V2?V1.2.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同图象的比较类别图线 特点 举例p-V pV=CT(其中C为恒量),即pV之积越大的等温线温度越高,线离原点越远p- p=CT,斜率k=CT,即斜率越大,温度越高p-T p=T,斜率k=,即斜率越大,体积越小V-T V=T,斜率k=,即斜率越大,压强越小考点五 理想气体实验定律微观解释1.等温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小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增大.2.等容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增大.3.等压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增大,使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才能保持压强不变.(多选)(2024 东莞市校级模拟)土法爆米花已成为一代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如图所示为一个土法爆米花铁质容器,把玉米倒入容器后将盖盖紧,然后一边加热一边转动容器,同时观察容器上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便可打开容器,就在打开容器的瞬间,米花便爆成了。已知容器的体积为V0,外界大气压强为p0,环境的热力学温度为T0,容器内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玉米需要容器内气体压强达到5p0时打开容器才可爆米成花,容器内玉米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加热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加B.在加热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与摄氏温度成正比C.在加热过程中,容器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D.当打开容器时,气体迅速膨胀,米粒内、外压强差变大,瞬间爆米成花【解答】解:A.在加热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故A错误;B.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可知,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故B错误;C.在加热过程中,容器内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作用力增大,所以气体压强增大,故C正确;D.当打开容器时,容器内气体向外迅速膨胀,压强降低,米粒内、外压强差变大,瞬间米粒破裂成爆米花,故D正确。故选:CD。(多选)(2024 镇海区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狭义相对论设定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大小相同B.只要空间某处的电场或磁场发生变化,就会在其周围产生电磁波C.某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及其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半衰期D.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解答】解:A.爱因斯坦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大小相同,故A正确;B.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磁场或电场,产生稳定的电场或磁场,稳定的电场或磁场不能再产生磁场或电磁,所以其周围不能产生电磁波,故B错误;C.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比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长的多,故C错误;D.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故D正确。故选:AD。(2024 南京模拟)如图甲,某同学将水杯开口向下倒置在水槽中,水槽中的部分水流入杯内,在杯中封闭了一段气体,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现缓慢将水杯向上提起一小段高度(杯口始终未露出水面,杯内气体未漏出)。设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则此过程中( )A.杯内外液面高度差不变B.杯内外液面高度差变大C.杯中封闭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大D.杯中封闭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解答】解:假设此过程中杯中液面相对杯子静止不动,则封闭气体体积将变大,根据玻意耳定律,气体的压强会变小,则外部的水会进入杯子,杯中液面相对于杯子会上升,所以液面的高度差会减小,故假设不成立,杯中液面实际会上升,内外水面的高度差变小,根据P气=p0+ρgh,可知气体的压强变小,再根据玻意耳定律,可知气体体积变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4 广东三模)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六边形晶格结构的新材料,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毫米厚的石墨约有300万层石墨烯。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是晶体,石墨烯是非晶体B.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始终静止不动C.石墨烯熔化过程中碳原子的平均动能不变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作用【解答】解:A、石墨有规则的形状是晶体,石墨烯是石墨中提取出来的新材料,也有规则的形状是晶体,故A错误;B、石墨中的碳原子是一直运动的,故B错误;C、石墨烯是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在熔解过程中,温度不变,故碳原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故C正确;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之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故D错误。故选:C。(2024 市中区校级模拟)某研究小组对山地车的气压避震装置进行研究,其原理如图乙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个带有活塞A的导热气缸B,活塞用劲度系数为k=300N/m的轻弹簧拉住,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的一块挡板上,轻弹簧平行于斜面,初始状态活塞到气缸底部的距离为L1=27cm,气缸底部到斜面底端的挡板距离为L2=1cm,气缸内气体的初始温度为T1=270K。对气缸进行加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从T1上升到T2,此时气缸底部恰好接触到斜面底端的挡板,继续加热,当温度达到T3时使得弹簧恰好恢复原长。已知该封闭气体的内能U与温度T之间存在关系U=kT,k=2×10﹣3J/K,已知气缸质量为M=0.4kg,活塞的质量为m=0.2kg,气缸容积的横截面积为S=1cm2,活塞与气缸间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能无摩擦滑动,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大气压为p0=1.0×105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始状态下气缸内气体压强p1为6×104PaB.从T1上升到T2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0.1JC.温度为T3时气缸内气体压强为1.2×105PaD.温度为380K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解答】解:A、当开口向上时,对气缸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得:Mgsinθ+p1S﹣p0S=0,解得:p1=p01.0×105PaPa=8×104Pa,故A错误;B、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从T1上升到T2,此时气缸底部恰好接触到斜面底部的挡板的过程中,封闭气体的压强不变,则有:该过程内能增大,ΔU=kT2﹣kT1气体对外做功,W=﹣p1(V1﹣V1),其中V1=l1S,V2=l2S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Q+W解得:Q=10×10﹣2J=0.1J,故B正确;C、由题意可知,当温度达到T3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对活塞根据受力平衡有:p0S+mgsinθ=p3S代入数据得:p3=1.1×105Pa,故C错误;D、从开始到弹簧恢复到原长,由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又因为:k1×Δx=(M+m)gsinθ代入数据得:T3K=398K>380K,即弹簧恢复到原长时,温度为398K,那么当温度为380K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故D错误。故选:B。(2024 汕头一模)半导体掺杂对于半导体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一种技术是将掺杂源物质与硅晶体在高温(800到1250摄氏度)状态下接触,掺杂源物质的分子由于热运动渗透进硅晶体的表面,温度越高掺杂效果越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渗透过程是自发可逆的B.硅晶体具有光学上的各向同性C.这种渗透过程是分子的扩散现象D.温度越高掺杂效果越好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所有分子的热运动速率都增加【解答】解:AC、掺杂源物质的分子由于热运动渗透进硅晶体的表面,这种渗透过程是分子的扩散现象,该过程为自发过程,其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C正确;B、由于硅晶体的晶格结构,硅晶体具有光学上的各向异性,故B错误;D、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掺杂效果越好是因为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并不是所有分子的热运动速率都增加,故D错误。故选:C。(2024 海淀区二模)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必须保证良好的密封性B.该实验必须测量柱塞的直径C.应快速移动柱塞,以减少气体向环境中放热D.为方便操作,可用手握住注射器再推拉柱塞【解答】解:A、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需要保持气体质量不变,则必须保证良好的密封性,故A正确;B、实验无需测量柱塞的直径,故B错误;C、实验时应缓慢推拉活塞,保持气体温度不变,故C错误;D、推拉活塞时,不能用手握住整个注射器,避免气体温度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A。(2024 皇姑区校级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a→b→c→a回到初始状态a,其T﹣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状态对应的压强之比为2:3B.b→c过程,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撞击次数不变C.c→a过程为绝热过程D.a→b→c→a整个过程向外放出的热量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解答】解:由图可知,各点的状态参量有:a(V0,2T0)、b(3V0,T0)、c(3V0,2T0)A、气体在a→b过程中,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解得:pa=6pb,故A错误;B、b到c的过程中,体积不变,温度升高,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压强增大,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撞击次数增多,故B错误;C、气体在c→a过程中,温度不变,气体内能不变,ΔU=0,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知:W=ΔU﹣Q=﹣Q,外界对气体做的功等于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故不是绝热过程,故C错误;D、将V﹣T图像转化为p﹣V图像,根据图线下方围成的面积等于功易知,a→b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b→c过程体积不变,对外不做功,c→a过程体积缩小,外界对气体做功,p﹣V图像围成的封闭面积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回到原状态a温度回到初始状态,全过程内能变化量ΔU=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得,气体一定放出热量且放出的热量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故D正确。故选:D。(2024 思明区校级模拟)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东坡有诗云“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下列关于泡茶中的物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泡茶时,开水比冷水能快速泡出茶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放入茶叶后,水的颜色由浅变深,是布朗运动现象C.泡茶过程中洒漏在茶托上的茶水可被茶托快速吸收,说明茶水与茶托间是不浸润的D.打碎的茶杯不能拼接复原,说明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解答】解:A、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开水能使茶叶中的香味物质更快地扩散出来,从而能快速泡出茶香,故A正确;B、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倒入沸水后发现水的颜色变深了,这是扩散现象,不是布朗运动现象,故B错误;C、泡茶过程中洒漏在茶托上的茶水可被茶托快速吸收,说明茶水与茶托间是浸润的,而不是不浸润,故C错误;D、打碎的茶杯不能拼接复原,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而不是不存在作用力,故D错误。故选:A。(2024 南通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到达状态B,其V﹣T图像如图所示,AB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原点。气体在状态A的压强,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吸收热量Q=800J。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在状态B时的压强为2.5×105PaB.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为1.5×10﹣2m3C.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气体对外界做功750JD.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气体的内能增加50J【解答】解:AB、AB的反向延长线过原点,可知从状态A到状态B气体的压强不变,所以气体在状态B的压强为1.5×105Pa,从A到B,由盖﹣吕萨克定律有:,可得VB=1.5×10﹣2m3,故A错误,B正确;CD、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气体做的功:W=pAΔV=1.5×105×(1.5×10﹣2﹣1×10﹣2)J=750J,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所以W应为负值,即W=﹣750J,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ΔU=W+Q,其中Q=800J,代入数据可得:ΔU=50J,可知气体内能增加50J,故C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题型1晶体与非晶体(多选)(2024 温江区校级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B.给庄稼松土的目的是破坏土壤中的毛细管,从而减少土壤内部的水分蒸发C.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E.在相同温度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相同质量的氧气和氢气,氢气内能较大【解答】解:A、所有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A正确;B、给庄稼松土是利用毛细现象,为了破坏土壤中的毛细管,可防止水分蒸发,故B正确;C、布朗运动是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变化的标志,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个别分子动能可能减小或不变,故D错误;E、质量相等的氢气和氧气,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而氢气的分子数多,则氢气的内能较大,故E正确;故选:ABE。(多选)(2024 宁波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晶体B.普朗克首先将量子观念引入了原子领域C.霍尔元件可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D.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解答】解:A、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一定条件下非晶体可以转化为晶体,如把晶体硫加热熔化(温度超过300℃)再倒进冷水中,会变成柔软的非晶硫,再过一段时间又会转化为晶体硫,故A正确;B、波尔首先将量子观念引入了原子领域,故B错误;C、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个现象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后被称为霍尔效应。霍尔元件可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故C正确;D、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气体内能由分子的平均动能与分子总数共同决定,由于温度决定了分子的平均动能,即气体内能由温度与分子数目共同决定,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但分子数目不相等,所以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内能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AC。(多选)(2022 龙沙区校级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不可能为零B.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C.空气的相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D.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E.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解答】解:A、分子的瞬时速度可能为零,但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故A错误;B、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即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即液体表面表现为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B正确;C、空气绝对湿度 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故C错误;D、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E、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要看分子间距是否衡距离,故E正确;故选:BDE。题型2液体表面张力(2024 南通模拟)关于热学一些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玻璃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作用B.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发生改变C.在“天宫课堂”演示中,水滴呈现球形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D.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解答】解:A、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是因为破镜碎片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作用距离,不变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错误;B、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可能对外做功或外界对气体做功,同时如果伴随吸热或放热,其内能就可能发生改变,故B正确;C、在“天宫课堂”演示中,水滴呈现球形正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滴表面积尽量缩小,故C正确;D、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导致总体积减小,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2024 房山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C.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D.在太空实验室里,水滴的形状是一个完美的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使其表面有扩张趋势而引起的结果【解答】解: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可知当物体吸收热量即Q>0,若同时对外做功即W<0,其内能可能增加、减小或不变,故B错误;C、温度是平均动能的唯一标志,所以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故C正确;D、在太空实验室里,水滴的形状是一个完美的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缘故,使其表面具有收缩趋势而引起的,故D错误;故选:C。(2024 南通三模)如图甲所示,系着细棉线的铁丝环从肥皂液里取出时留下一层薄膜,用烧热的针刺破左侧薄膜后,棉线和薄膜的形状如图乙所示。则( )A.图甲中,两侧薄膜对棉线均没有作用力B.图甲中,薄膜的表面层与内部分子间距离相等C.图乙中,薄膜收缩使棉线绷紧D.图乙中,棉线某处受薄膜作用力方向沿棉线切线方向【解答】解:AB.图甲中,薄膜的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分布稀疏一些,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在平衡距离左右,而在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因此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所以在薄膜表面层中任何两部分之间存在着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两侧薄膜对棉线均有作用力,故AB错误;CD.图乙中,由于表面张力薄膜收缩使棉线绷紧,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跟液面相切,它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棉线某处受薄膜作用力方向与棉线垂直,故C正确;D错误。故选:C。题型3气体压强的求解(2024 南通三模)如图所示,竖直玻璃管内用水银封闭了一段空气柱,水银与玻璃管的质量相等。现将玻璃管由静止释放,忽略水银与玻璃管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 )A.释放瞬间,水银的加速度大小为gB.释放瞬间,玻璃管的加速度大小为2gC.释放瞬间,水银内部各处压强相等D.释放后,水银与玻璃管始终以相同速度运动【解答】解:AB、开始时,水银柱受重力、向下的大气压力、向上的大气压力,三力平衡;玻璃管受重力、向下的大气压力、向上的大气压力、手的作用力(等于玻璃管和水银柱整体的重力),四力平衡;释放瞬间,手的托力减为零,其余力都不变,故水银柱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玻璃管的合力为(m+m)g=ma解得a=2g故A错误,B正确;C、由释放瞬间,根据p=ρgh可知,水银内部各处压强不相等,故C错误;D、由于加速度不同,所以初始时水银与玻璃管的速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B。(2023 沙河口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弯管,左管插入水银槽中,右管有一段高为h的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B.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则管内气体体积增大C.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D.若环境温度升高,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解答】解:A、对右管中的水银受力分析,可知管中气体压强p=p0+h,弯管左管最下端液面的压强p=p0+h1,可知h1=h,所以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故A正确。BC、弯管上下移动,右侧管中封闭水银柱长度h不变,所以封闭气体压强不变,气体的温度不变,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气体体积不变,将弯管向下移动少许,由于气体压强不变,则左侧水银面的高度差h不变,为了使气体体积不变,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故B错误,C正确。D、环境温度升高,由右管中水银柱受力平衡可知气体压强不变,则由盖吕﹣萨克定律可知封闭气体体积增大,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2023 浦东新区二模)如图,气缸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用质量为m1、截面积为S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2的重物,不计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大气压强为p0,平衡时缸内气体的压强为( )A.p0 B.C. D.【解答】解:活塞处于平衡状态,由pS=p0S+m1g+m2g,解得p=p0,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题型4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2024 盐城模拟)小明同学在探究查理定律的实验中,先后用两个试管甲、乙,封闭了质量不同、体积不同(V甲>V乙)、但初始温度和压强都相同的同种气体做实验。若将测得气体的压强p与摄氏温度t的数据,在同一p﹣t坐标系中作图,得到的图像应是图中的( )A. B.C. D.【解答】解:由克拉伯龙方程可知:PV=nRT T=t+273则温度压强相等,则ρ M相同则p﹣t图像的斜率及纵轴截距均相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024 荣昌区校级模拟)纯净水压力储水罐总容积为20L,冬季气温为7℃时,气囊内气体的压强为0.16MPa。初始体积为10L;随着水的注入,水侧的压强也逐渐升高。当水侧与气侧压强相等,气囊停止压缩时,压力桶储水完毕,气囊内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不计气囊壁的厚度,T=t+273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室温为7℃,气囊内气体气压为0.2MPa时,储水量为14LB.当室温为7℃,气囊内气体气压为0.4MPa时,储水量为18LC.当室温为27℃,气囊内气体气压为0.4MPa时,储水量约为15.7LD.当室温为27℃,气囊内气体气压为0.2MPa时,储水量约为12.4L【解答】解:AB、气囊内气体的初状态压强p1=0.16MPa,体积V1=10L,温度T1=(7+273)K=280K当室温为7℃,气囊内气体气压p2=0.2MPa时,设此时气囊内气体的体积为V2,由玻意耳定律有:p1V1=p2V2,代入数据可得:V2=8L,所以储水量为:20L﹣8L=12L气囊内气体气压为p3=0.4MPa时,设此时气囊内气体的体积为V3,由玻意耳定律有:p1V1=p3V3,代入数据可得:V3=4L,所以储水量为:20L﹣4L=16L,故AB错误;CD、当室温为27℃,即温度T2=(27+273)K=300K,气囊内气体气压为p3=0.4MPa时,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代入数据可得:V3′=4.3L,所以储水量为:20L﹣4.3L=15.7L当室温为27℃,气囊内气体气压为p2=0.2MPa时,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代入数据可得:V2′=8.6L,所以储水量为:20L﹣8.6L=11.4L,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024 荆门三模)如图所示,左端封闭、右侧开口的U形管内分别用水银封有两部分气体,右侧部分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水银面高度差为h。当左侧部分气体温度升高较小的Δt,重新达到平衡后,h和p1的变化是( )A.h变小 B.h不变 C.p1变小 D.p1变大【解答】解:CD、设右侧水银柱的高度为h1,大气压强为p0,则右侧部分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p0+ρgh1因为p0和h1均不变,所以p1不变,故CD错误;AB、设左侧部分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2。当左侧部分气体温度升高时,假设气体体积不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p2增大,由于p1=p2+ρgh,可知h变小,故A正确,B错误。故选:A。题型5P-V图像、V-T图像、P-T图像(2024 朝阳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A经等温过程或绝热过程体积由V1减小为V2的p﹣V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1为等温过程B.等温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比绝热过程的多C.等温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D.两个过程的末态相比,绝热过程的末态气体在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的器壁碰撞的次数多【解答】解:A、等温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压强与体积成反比,由于曲线1在体积减小时,压强增加得过快,这不符合反比例图像的特性,所以曲线1应该是绝热过程,曲线2是等温过程,故A错误;B、在p﹣V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外界对气体做功,通过图像可以看出曲线1围成的面积大于曲线2围成的面积,所以绝热过程做的功大于等温过程做的功,故B错误;C、等温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要保证温度不变,即内能不变,则气体需要同时向外界释放热量,故C错误;D、两个过程的末态体积相同所以气体的密度相同,但曲线1的压强大,所以曲线1的末态温度高,所以分子平均动能大,即速度大,运动快,所以碰撞次数多,故D正确。故选:D。(2024 重庆三模)一钢制气瓶(导热性能良好)内部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环境温度降低时,该密闭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压强p随其热力学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B.C. D.【解答】解: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由查理定律可得C(C为常量),即气体压强p与其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4 青岛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两个不同过程,分别由压强—体积(p﹣V)图上的两条曲线Ⅰ和Ⅱ表示,如图所示,曲线均为反比例函数曲线的一部分。a、b为曲线Ⅰ上的两点,气体在状态a和b的压强分别pa、pb,温度分别为Ta、Tb。c、d为曲线Ⅱ上的两点,气体在状态c和d的压强分别pc、pd,温度分别为Tc、Td。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解答】解:A.根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气态方程,及曲线均为反比例函数曲线的一部分,可得曲线I为等温变化,故可得a、b两点的温度相同,故A错误;B.根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气态方程,a到c为等压变化,即有,故B错误;C.cd为等温变化,所以有pcVc=pdVd解得:所以有:故C正确;D.ab为等温变化,所以有:paVa=pbVb得:所以有:故D错误。故选C。(2024 青岛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bc、cd、d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的延长线过原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过程da中气体一定放热B.过程ab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过程bc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出的热量D.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时的内能【解答】解:A、da过程中,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即ΔU>0。压强不变,则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W<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Q>0,气体一定吸热,故A错误;B、ab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即ΔU=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可知Q=﹣W,所以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故B错误;C、过程bc温度减小,则内能减小,即ΔU<0,又压强不变,则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根据ΔU=Q+W,可得Q<0,且,即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小于气体所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由温度决定,由图可知Ta>TC,所以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时的内能,故D正确。故选:D。(2024 齐齐哈尔一模)如图甲所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并通过计算机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拉活塞时,动作要快,以免气体进入或漏出B.活塞移至某位置时,应立即记录数据C.图线与纵轴相交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考虑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位气体的体积D.若升高环境温度,则该图像斜率变大【解答】解:A.推拉活塞时,动作快会改变气体的温度,动作慢,可以使其温度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故A错误;B.活塞移至某位置时,应等状态稳定后再记录数据,故B错误;C.图线与纵轴相交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考虑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分气体的体积,故C正确;D.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知则温度升高时,图像斜率变小,故D错误。故选:C。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32 固体、液体与气体课标要求 知识要点 命题推断1.知道晶体、非晶体的区别. 2.理解表面张力,会解释有关现象. 3.掌握气体实验三定律,会用三定律分析气体状态变化问题. 考点一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 考点二 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 考点三 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 考点四 用图象法分析气体的状态变化 考点五 理想气体实验定律微观解释 题型:选择题 1晶体与非晶体 2液体表面张力 3气体压强的求解 4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 5P-V图像、V-T图像、P-T图像考点一 固体与液体的性质1.晶体与非晶体单晶体 多晶体 非晶体外形 规则 不规则 不规则熔点 确定 确定 不确定物理性质 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 各向同性典型物质 石英、云母、食盐、硫酸铜 玻璃、蜂蜡、松香形成与 转化 有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够形成不同的形态.同一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2.液体的表面张力(1)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3.液晶的物理性质(1)具有液体的流动性.(2)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3)从某个方向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考点二 气体压强的产生与计算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2.决定因素(1)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2)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3.平衡状态下气体压强的求法(1)液片法:选取假想的液体薄片(自身重力不计)为研究对象,分析液片两侧受力情况,建立平衡方程,消去面积,得到液片两侧压强相等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2)力平衡法: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液柱(或活塞)的受力平衡方程,求得气体的压强.(3)等压面法:在连通器中,同一种液体(中间不间断)同一深度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h处的总压强p=p0+ρgh,p0为液面上方的压强.4.加速运动系统中封闭气体压强的求法选取与气体接触的液柱(或活塞)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考点三 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1.气体实验定律玻意耳定律 查理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内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表达式 p1V1=p2V2 =或 = =或 =图象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①宏观上讲,理想气体是指在任何条件下始终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条件下,可视为理想气体.②微观上讲,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即分子间无分子势能.(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C.气体实验定律可看做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特例.考点四 用图象法分析气体的状态变化1.利用垂直于坐标轴的线作辅助线去分析同质量、不同温度的两条等温线,不同体积的两条等容线,不同压强的两条等压线的关系.例如:在图10甲中,V1对应虚线为等容线,A、B分别是虚线与T2、T1 两线的交点,可以认为从B状态通过等容升压到A状态,温度必然升高,所以T2?T1.又如图乙所示,A、B两点的温度相等,从B状态到A状态压强增大,体积一定减小,所以V2?V1.2.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同图象的比较类别图线 特点 举例p-V pV=CT(其中C为恒量),即pV之积越大的等温线温度越高,线离原点越远p- p=CT,斜率k=CT,即斜率越大,温度越高p-T p=T,斜率k=,即斜率越大,体积越小V-T V=T,斜率k=,即斜率越大,压强越小考点五 理想气体实验定律微观解释1.等温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小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增大.2.等容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增大.3.等压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增大,使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小,才能保持压强不变.(多选)(2024 东莞市校级模拟)土法爆米花已成为一代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如图所示为一个土法爆米花铁质容器,把玉米倒入容器后将盖盖紧,然后一边加热一边转动容器,同时观察容器上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便可打开容器,就在打开容器的瞬间,米花便爆成了。已知容器的体积为V0,外界大气压强为p0,环境的热力学温度为T0,容器内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玉米需要容器内气体压强达到5p0时打开容器才可爆米成花,容器内玉米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加热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加B.在加热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与摄氏温度成正比C.在加热过程中,容器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D.当打开容器时,气体迅速膨胀,米粒内、外压强差变大,瞬间爆米成花(多选)(2024 镇海区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狭义相对论设定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大小相同B.只要空间某处的电场或磁场发生变化,就会在其周围产生电磁波C.某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及其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半衰期D.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2024 南京模拟)如图甲,某同学将水杯开口向下倒置在水槽中,水槽中的部分水流入杯内,在杯中封闭了一段气体,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现缓慢将水杯向上提起一小段高度(杯口始终未露出水面,杯内气体未漏出)。设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则此过程中( )A.杯内外液面高度差不变B.杯内外液面高度差变大C.杯中封闭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大D.杯中封闭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2024 广东三模)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六边形晶格结构的新材料,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毫米厚的石墨约有300万层石墨烯。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是晶体,石墨烯是非晶体B.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始终静止不动C.石墨烯熔化过程中碳原子的平均动能不变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之间只存在引力作用(2024 市中区校级模拟)某研究小组对山地车的气压避震装置进行研究,其原理如图乙所示,在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个带有活塞A的导热气缸B,活塞用劲度系数为k=300N/m的轻弹簧拉住,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的一块挡板上,轻弹簧平行于斜面,初始状态活塞到气缸底部的距离为L1=27cm,气缸底部到斜面底端的挡板距离为L2=1cm,气缸内气体的初始温度为T1=270K。对气缸进行加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从T1上升到T2,此时气缸底部恰好接触到斜面底端的挡板,继续加热,当温度达到T3时使得弹簧恰好恢复原长。已知该封闭气体的内能U与温度T之间存在关系U=kT,k=2×10﹣3J/K,已知气缸质量为M=0.4kg,活塞的质量为m=0.2kg,气缸容积的横截面积为S=1cm2,活塞与气缸间密封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能无摩擦滑动,重力加速度为g=10m/s2,大气压为p0=1.0×105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始状态下气缸内气体压强p1为6×104PaB.从T1上升到T2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0.1JC.温度为T3时气缸内气体压强为1.2×105PaD.温度为380K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2024 汕头一模)半导体掺杂对于半导体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一种技术是将掺杂源物质与硅晶体在高温(800到1250摄氏度)状态下接触,掺杂源物质的分子由于热运动渗透进硅晶体的表面,温度越高掺杂效果越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渗透过程是自发可逆的B.硅晶体具有光学上的各向同性C.这种渗透过程是分子的扩散现象D.温度越高掺杂效果越好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所有分子的热运动速率都增加(2024 海淀区二模)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必须保证良好的密封性B.该实验必须测量柱塞的直径C.应快速移动柱塞,以减少气体向环境中放热D.为方便操作,可用手握住注射器再推拉柱塞(2024 皇姑区校级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a→b→c→a回到初始状态a,其T﹣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状态对应的压强之比为2:3B.b→c过程,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撞击次数不变C.c→a过程为绝热过程D.a→b→c→a整个过程向外放出的热量等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2024 思明区校级模拟)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东坡有诗云“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下列关于泡茶中的物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泡茶时,开水比冷水能快速泡出茶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放入茶叶后,水的颜色由浅变深,是布朗运动现象C.泡茶过程中洒漏在茶托上的茶水可被茶托快速吸收,说明茶水与茶托间是不浸润的D.打碎的茶杯不能拼接复原,说明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2024 南通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到达状态B,其V﹣T图像如图所示,AB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原点。气体在状态A的压强,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中吸收热量Q=800J。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在状态B时的压强为2.5×105PaB.气体在状态B时的体积为1.5×10﹣2m3C.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气体对外界做功750JD.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过程,气体的内能增加50J题型1晶体与非晶体(多选)(2024 温江区校级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B.给庄稼松土的目的是破坏土壤中的毛细管,从而减少土壤内部的水分蒸发C.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E.在相同温度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相同质量的氧气和氢气,氢气内能较大(多选)(2024 宁波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晶体B.普朗克首先将量子观念引入了原子领域C.霍尔元件可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D.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多选)(2022 龙沙区校级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不可能为零B.液体与大气相接触时,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C.空气的相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D.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E.随着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均减小,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题型2液体表面张力(2024 南通模拟)关于热学一些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玻璃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作用B.气体的体积变化时,其内能可能发生改变C.在“天宫课堂”演示中,水滴呈现球形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的作用D.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2024 房山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C.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D.在太空实验室里,水滴的形状是一个完美的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使其表面有扩张趋势而引起的结果(2024 南通三模)如图甲所示,系着细棉线的铁丝环从肥皂液里取出时留下一层薄膜,用烧热的针刺破左侧薄膜后,棉线和薄膜的形状如图乙所示。则( )A.图甲中,两侧薄膜对棉线均没有作用力B.图甲中,薄膜的表面层与内部分子间距离相等C.图乙中,薄膜收缩使棉线绷紧D.图乙中,棉线某处受薄膜作用力方向沿棉线切线方向题型3气体压强的求解(2024 南通三模)如图所示,竖直玻璃管内用水银封闭了一段空气柱,水银与玻璃管的质量相等。现将玻璃管由静止释放,忽略水银与玻璃管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 )A.释放瞬间,水银的加速度大小为gB.释放瞬间,玻璃管的加速度大小为2gC.释放瞬间,水银内部各处压强相等D.释放后,水银与玻璃管始终以相同速度运动(2023 沙河口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弯管,左管插入水银槽中,右管有一段高为h的水银柱,中间封有一段空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弯管左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B.若把弯管向上移动少许,则管内气体体积增大C.若把弯管向下移动少许,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D.若环境温度升高,则右管内的水银柱沿管壁上升(2023 浦东新区二模)如图,气缸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用质量为m1、截面积为S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2的重物,不计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大气压强为p0,平衡时缸内气体的压强为( )A.p0 B.C. D.题型4气体实验定律的应用(2024 盐城模拟)小明同学在探究查理定律的实验中,先后用两个试管甲、乙,封闭了质量不同、体积不同(V甲>V乙)、但初始温度和压强都相同的同种气体做实验。若将测得气体的压强p与摄氏温度t的数据,在同一p﹣t坐标系中作图,得到的图像应是图中的( )A. B.C. D.(2024 荣昌区校级模拟)纯净水压力储水罐总容积为20L,冬季气温为7℃时,气囊内气体的压强为0.16MPa。初始体积为10L;随着水的注入,水侧的压强也逐渐升高。当水侧与气侧压强相等,气囊停止压缩时,压力桶储水完毕,气囊内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不计气囊壁的厚度,T=t+273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室温为7℃,气囊内气体气压为0.2MPa时,储水量为14LB.当室温为7℃,气囊内气体气压为0.4MPa时,储水量为18LC.当室温为27℃,气囊内气体气压为0.4MPa时,储水量约为15.7LD.当室温为27℃,气囊内气体气压为0.2MPa时,储水量约为12.4L(2024 荆门三模)如图所示,左端封闭、右侧开口的U形管内分别用水银封有两部分气体,右侧部分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水银面高度差为h。当左侧部分气体温度升高较小的Δt,重新达到平衡后,h和p1的变化是( )A.h变小 B.h不变 C.p1变小 D.p1变大题型5P-V图像、V-T图像、P-T图像(2024 朝阳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某一状态A经等温过程或绝热过程体积由V1减小为V2的p﹣V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1为等温过程B.等温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比绝热过程的多C.等温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D.两个过程的末态相比,绝热过程的末态气体在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的器壁碰撞的次数多(2024 重庆三模)一钢制气瓶(导热性能良好)内部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环境温度降低时,该密闭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其压强p随其热力学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 B.C. D.(2024 青岛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两个不同过程,分别由压强—体积(p﹣V)图上的两条曲线Ⅰ和Ⅱ表示,如图所示,曲线均为反比例函数曲线的一部分。a、b为曲线Ⅰ上的两点,气体在状态a和b的压强分别pa、pb,温度分别为Ta、Tb。c、d为曲线Ⅱ上的两点,气体在状态c和d的压强分别pc、pd,温度分别为Tc、Td。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2024 青岛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bc、cd、d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的延长线过原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过程da中气体一定放热B.过程ab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过程bc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出的热量D.气体在状态a时的内能大于它在状态c时的内能(2024 齐齐哈尔一模)如图甲所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并通过计算机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拉活塞时,动作要快,以免气体进入或漏出B.活塞移至某位置时,应立即记录数据C.图线与纵轴相交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考虑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位气体的体积D.若升高环境温度,则该图像斜率变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32 固体、液体与气体(原卷版)——【夺分宝典】高考物理一轮精讲精练学案.docx 专题32 固体、液体与气体(解析版)——【夺分宝典】高考物理一轮精讲精练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