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4.体会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理解饱含诗人感情 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 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 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 实实在在的土地。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 《我爱这土地》。
二、预习检查
1、读准字音
嘶哑(sī) 腐烂(fǔ) 黎明(lí) 喉 咙(hóu) 吹刮(guā) 汹涌(yǒng)
2、词语释义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激动而愤怒。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3.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 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其中,《大堰
河——我的保姆》奠定了艾青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地位。
4. 背景资料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侵占了华北、华 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 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 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5.知识链接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诗歌的一种,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一 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 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 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 和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可分为童话诗、寓言 诗、散文诗、韵脚诗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
4.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嘶哑(sī) 腐烂(fǔ) 黎明(lí) 喉咙(hóu) 吹刮(guā) 汹涌(yǒng)
(2)词语释义
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怒:激动而愤怒。 温柔:温和柔顺。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后,播放朗读音频。 [停顿与重音指导]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通过朗读课文,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答案示例: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悲怆的。
3. 诗中“鸟”的形象与诗人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答案示例:“鸟”指代的是诗人自己,“土地”则象征着祖国。诗 人借一只饱受磨难的“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和对多灾多难 的祖国的博大深沉之爱。
4.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对土地、对祖国油然而生的深沉、炽热的爱。 5.全诗分为两小节,概括每个小节的大意。
答案示例:第1节:借鸟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以鸟对土地歌唱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的热爱和奉 献之情。第2节:自问自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真挚、深沉 的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四 、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只鸟歌唱 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答案示例: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喉咙早已嘶哑,但它靠着 顽强的生命力仍在不停地歌唱着。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 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自己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这里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土的眷恋与热爱,隐含着自己愿为祖 国奉献一切的决心。
2.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应如何解读这些意象
答案示例:诗中运用的意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
①“鸟”的形象:象征诗人,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 去歌唱的形象。鸟的不屈与抗争,正表现了诗人对饱经沧桑的祖国的挚 爱。
② “土地”的形象: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③“河流”“风”的形象: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 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 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④“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斗争前景,预示着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 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诗人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 “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告诉我们:自己深爱着这片土地,虽然它布 满痛苦、涌动悲愤,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坚韧不屈的抗争精神,有相 信未来必胜的坚定信念。
3. 请总结诗中“土地”的形象。
答案示例: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 地。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 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 我们的家园。
4. 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的、如今正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 的深沉热烈、至死不渝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 献身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五、拓展延伸
你想当诗人吗 相信你一定行,试试吧!
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 么呢 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写得更好。
例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 湖的三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舟飞船……
例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地歌唱: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 家园,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和那 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六 、本课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了这 首诗歌,相信你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 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七、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
象征
日本侵略者
土地
祖国大地
河流
满腔悲愤

抗争精神
黎明
光明未来
腐烂在土里
暴风雨打击
汹涌
激怒
无比温柔
羽毛
鸟歌唱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