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登勃朗峰 时间: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所写景物、人物的特 点。 2.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 小说笔法的写作技巧,体会“马 克 · 吐温式的幽默”。 3.结合资料探究登高的深刻意 蕴。 重点与难点: 学习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品 味“马克 · 吐温式的幽默”; 探究登高的深刻意蕴。课前准备: ppt板块 展开教学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 串设计 目标达成反 馈串设计一 、 爱旅 行 , 识作 者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 上”,旅行是很多人所热爱的, 在过往的学习生涯中,我们结识 了热爱旅行的地理学家———郦 道元、记者——梁衡、文学大师 ———徐霞客;今天我们再来认识 一位热爱旅行的小说家——马 克 · 吐温! 听讲 介绍马克 · 吐 温马克 · 吐温:父亲早逝,他很早 就开始了独立的劳动生活,曾在 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舵手。代 表作:旅行文学著作《傻子旅 行》、《艰苦岁月》、《密西西 比河上》、《赤道旅行记》、《哈 克贝里 · 费恩历险记》、《汤姆 · 索亚历险记》等。二 、 做攻 略 , 赏奇 景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马克吐温 本次旅行的地点是——勃朗峰 (出示图片) 旅行回来的马克吐温要给他的 朋友们做一份旅游攻略,请同学 们帮一帮他。 提示:尽量选用课文中的词句。 学生领学: (1)标注出旅游路线:马蒂尼 →黑首→高地→勃朗峰→阿冉 提村→沙蒙尼旅馆 课前完成 思维导 图 , 当堂思考 并修改 小组合学 学生领学 2.例2:“有 些顶端尖峭, 并微微倾向 一旁,犹如美 女的纤指;有 一怪峰,形如 塔糖。”运用 比喻手法,展 现了勃朗峰 顶端所见其 他山峰的奇 形怪状,风景(2)标注出推荐景点及理由 (用原句回答) 2.我们一起看一看从文中摘录 出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 匠心。 提示:可以从写景角度、修辞手 法、选用词语等角度分析。 明确:例:“清流急湍,环顾四 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 胜收。”这里运用了一连串四字 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 充分展现了瀑布的秀色。 3.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各处的奇 景的特点 老师给出一个“奇” 字作为提示,同学们能否完成填 空 明确: 奇 ( 美 ) 的 瀑 布 奇(伟)的主峰 奇(形)的群峰 奇特。奇(幻)的云朵 小结:作者在奇丽的勃朗峰中欣 赏到了美丽的风景,并综合运用 多种写景方式将景物向我们一 一展现,使我们产生身临其境之 感。三 、 生奇 感 , 叹人 生 1.面对种种美景,作者生发出了 怎样的感受 明确: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 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 肥皂泡中能看到的一切,泡泡所 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 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 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 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 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 去的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 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 学生代表 朗读 教师指导 朗读 2. 明确: (1)云彩是 非常的奇幻 美丽,就像我 们看过的肥 皂泡,光线一 照,就是五颜 六色的,作者 以肥皂泡这 样常见的事 物,给予读者 想象空间。 (2)“大都 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呢 2.如何理解这一段对于肥皂泡 的描写 璃脆。”美丽 的事物是容 易破碎消散 的,应该要去 珍惜它们。四 、 遇奇 人 , 辨态 度 过渡:上山部分,作者用散文的 笔法描绘了山中的奇景,引出无 限的感慨。但旅途中不只有风 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 1.有很多同学推荐打卡项目是 乘坐马车,你希望乘坐“车夫之 王”的车吗 结合课文中的句 子,阐明理由。 2.明确:例:每当我们险遭不测 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 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 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 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 说的,我就是车王。”运用夸张 学生畅所 欲言 下山推荐打 卡项目—— 乘马车。 例2:近来的 几场暴雨冲 毁了几处路 面,但我们不 停不息,一如 既往地保持 着速度,疾驰 向前,什么乱 石废物,沟壑 旷野,一概不 顾—有时一的手法表现路况的恶劣,加之神 态描写表现“车夫之王”的自信 乐观,幽默自在。 小结:车夫之王幽默自在、车技 高超、富有生活情趣的。 3.文中还写到”车夫之王“的朋 友,你是否推荐与他一同登山 为什么 明确:推荐,因为他抱着乐观积 极的心态和自信热情的工作态 度,值得推荐。 小结:作者在创造人物时运用细 节描写,夸张手法,制造反差等 小说笔法,这也是“马克吐温式 幽默”的独到之处。 4.作者对“车夫之王”和“勃朗 队长”持什么态度 结合具体语 句分析。 明确:11小节 两个轮子着 地,但大多为 腾空而起。 恶劣环境和 急速飞驰的 马车形成反 差,表现出车 夫车技的高 超。作者赞叹、欣赏他们的乐观、自 信。五 、 观奇 性 , 感登 高 为何作者会对俩人心生欣赏和 赞叹 提示:“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 之色彩。” 明确:作者对于生活也是持这样 乐观、率真、积极的态度! 小结:因此,正如阿尔卑斯山脚 下的那块标语一般:“慢慢走, 欣赏啊!”马克吐温秉持着这样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人生的 高山上慢慢走着,欣赏着一路奇 景,记录这奇人奇事,审视着纷 繁的世界。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攀登 高处,无数人攀登珠穆朗玛,我 们旅游也会攀登如泰山等高峰。 作为学生,我们学习的过程即是 不断攀登的过程,攀登学习的高 愿同学们可 早日征服高 峰,领略“一 览众山小”的 美妙!峰,亦是攀登人生的高峰!板书设计:登勃朗峰人生态度幽默风格小说笔法散文笔法《登勃朗峰》教学反思《登勃朗峰》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第五单元游记散文中的一 篇。本单元记叙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 作者的情思。所以,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要能够随着作品去 想象和遨游世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这就要求学生了解游记 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 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根据单元目标,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步骤,主要是:爱旅行,识作者;做攻略,赏奇景;生奇感,叹 人生;遇奇人,辨态度;观奇性,感登高五个部分。本节课的可取之处:1.教学目标设计合理且易于落实,具有可操作性,三个教学 目标逐层深入,学生的课堂活动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目标明 确,做到了有的放矢。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小而精。2.本课教学重难点突出,主要让学生掌握写景的角度,学习 写景的方法。所以,在“做攻略,赏奇景”这一环节,设计了小 组讨论,小组长领学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质疑、答 疑等活动,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写景的角度和方法,课堂气氛十 分活跃。本节课还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1.小组领学的组长还不太熟练,且因为听课老师比较多,学 生还有些紧张,更加忘词,导致课堂气氛一度十分尴尬。可见小 组长的培训不是一时之功,需要平时多锻炼,多给予学生机会。2.课堂前紧后松,前面赏析写景句子的时候,多赏析,少朗 读,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3.马克 · 吐温的语言幽默很有特色,本文可以设计一个让学 生演绎的环节,通过演绎朗读,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语言的 特点,这样会比老师讲解更加简单、到位。4.还可以在课前推荐学生阅读马克 · 吐温的相关作品,以达 到厚积而薄发的效果,只有充分阅读,深入思考,提升文化底蕴, 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