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带上她的眼睛 上课教师:
教学目标: 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 物处境和心理,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 魅力。 2、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学习鉴赏小 说。 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故事内容,体会 文章的精妙构思。 2.难点:能感受到小姑娘崇高 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
板块 教师活动的问题串设计 学生 活动 串设 计 目标达成及 反馈串设计
导入: 导语: 他是一个理科生,他用 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 年尺度上的展览馆,他用科 幻这个神奇的羽翼,在小说 的王国里驾轻就熟、纵横驰
骋。他单枪匹马,把中国科 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 平。2019年开春,根据他 的同名作品改编的科幻大 片《流浪地球》好评如潮。 他就是中国科幻小说之王 刘慈欣。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 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开 启一趟发现之旅。
一、提纲 挈领读内 容:把握 故事情节 实践活动一:初读,整体感 知(8分钟)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发 现或疑问 同学们思维很活跃。好 的标题能够带给我们疑问 生 思 考、回 答 预设: 1、她是谁 2、带上眼睛去干什 么 3、谁带上她的眼睛 4、眼睛还能带走吗 阅读提示: 初读课文,采用快
和思考。好的小说总是通过 一个又一个悬念引发我们 的好奇心。下面我们就带着 对标题的疑问,去追寻小说 的情节。注意运用快速浏览 的方式(一目十行、扫视文 段,迅速提取主要信息)开 始阅读,限时8分钟。 实践活动二:复述,提纲挈 领(5分钟) 概括小说情节。 1.以“我”为角度叙述 情节或概述故事。 2.以“她”为角度按照 时间顺序叙述情节或概述 故事。 提示:对象+在什么情 况下+怎么样。 3.这篇小说的线索是 什么 速浏览的方式(一目十 行、扫视文段,迅速提 取信息)的方式,顺着 自己的好奇心,去追寻 小说的情节。 预设: (1)“我”带上“她 的眼睛”去度假。 (2)“我”来到小姑 娘启航地方,在草原上 度假。 (3)“我”发现了小 姑娘的真实身份。 (4)“我”挂念小姑 娘,有无限感伤和咏 叹 。 “她”毕业以后成
明线:“我”从不理解 到明白到敬佩“她”的过程。 暗线:“她”在地心的 故事。 过渡语:同学们浏览的 速度很快,记忆力不错。浮 光掠影式的阅读,也能抓住 主要情节。阅读提示还提示 我们,文中多处埋下伏笔, 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又 在情理之中。 为地航飞船的领航员。 乘坐“落日六号”前往 潜入地球深处。飞船误 入地核区域失去动力, 遭遇危急事故,沉入地 心之后,她独自一人守 在10立方米的闷热控 制舱,将在此度过余 生。 “她”用传感眼睛 和外界联系,被一位宇 航员带上度假,她看到 了自己启航的地方度 假,在草原上,她看到 了花朵,小溪,阳光, 哼唱着《月光》曲,激 动不已。之后,她发出 最后录音,表示会按照 计划努力工作,“享受” 余生。
二、细读, 读出构思 实践活动:细读,含英咀华 (10分钟) “我”带上她的眼睛去 草原度假,她见到了什么景 象 她的表现是不是有些 奇怪 为什么小姑娘的表 现有些奇怪呢 小姑娘的 处境为什么是封闭的 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再 读小说。 分 小 组 合 作 探 究,思 考 质 疑 小组1:她见到了什么 景象 预设:小姑娘看到的是 使她惊叫的星星点点 的小花,隐没草丛的清 凉溪水,感受到了不期 而至的草原微风。静谧 美好的月光。 她的感受是真好,真 美,激动不已,轻哼德 彪西的《月光》。 小姑娘的表现很 奇怪:细腻的感官,敏 锐的感受。 “我”看到的是平 凡的大自然,“她对这 个世界的情感已经丰 富到不正常的程度” 小组2:为什么小姑娘
过渡语:她受困于地心 的牢笼,心灵却始终向着宇 宙中的一切敞开怀抱。她绝 不吝啬自己的感知力,对于 这个世界的所有美好,她都 回馈以专注的凝视与爱,并 将它们珍藏于心。“我闭上 展 示 视频, 帮 助 理 解 地核 的表现有些奇怪呢 预设:因为她处境不 佳,她太怕封闭了。(9 小节) 预设:因为她被封在地 心不到是立方米的狭 小空间内,永无出逃可 能,她身在世界中却又 与世隔绝。(41小节) 而我行走在地球表面, 来去自如。 小组3:小姑娘的处境 为什么是封闭的 预设:“落日六号”地 航飞船失事,她作为领 航员被困在了地心。 “ 周 围 是 温 度 高 达 5000摄氏度” ……(38 小节)
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 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 的每一朵小花呢……”(45 小节) 飞船里微子通信设 备的能量最后耗尽。 ——与世隔绝,环 境险恶;孤独一人,度 过余生。
三、品读, 读出情感 细 腻 之 美,了解 科幻小说 的特点 实践活动一:品读,余音绕 梁(10分钟) 师:谜底逐渐揭开后, 请你借助旁批,说明小姑娘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 神品质 师:如何理解“我” 精神上的变化 请大家齐 读25自然段,仔细体会。 小姑娘的封闭打开了 “我”的心灵之旅,请大家 齐读46/47小节,用心去感 预设:热爱生命、热爱 生活、热爱大自然;敢 为人先、积极乐观,勇 于探索,为科学献身, 不怕牺牲 预设:我能感受到大自
受。 师:读到这段话的时候 我特别感动,同学们想想 看,地球在“我”的脑海中 变得透明了。地球怎么能变 得透明 是小姑娘精神的 光芒穿透了6000多公里厚 的地层,将这颗蔚蓝的星球 照耀得晶莹剔透、璀璨夺 目 。 过渡语:表面上,是“我” 带着封闭在地心的她的感 官去触摸世界,而实际上却 是她指引着“我”张开心灵 的眼睛去体会“平凡”中的 美,去迎接“我”孤独寂寞 灰色的精神沙漠中长出绿 洲。是她带上了“我”的眼 睛去度假。 实践活动二:研读,学贵有 生 齐 读 然淡淡诗意,星星点点 的嫩绿在出现,在增 多。
疑(5分钟) 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到 过很多地方,每到一处,我 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 我曾经躺在海南岛的海滩 上、阿拉斯加的冰雪上、俄 罗斯的白桦林中、撒哈拉烫 人的沙漠上……每到那个 时 刻 ,地球(常常)在我脑 海中就变得透明了,在我下 面六千多公里深处,在这巨 大的水晶球中心,我看到了 停泊在那里的“落日六号” 地航飞船,感受到了从几千 公里深的地球中心传出的 她的心跳。我想象着金色的 阳光和银色的月光透射到 这个星球的中心,我听到了 那里传出的她吟唱的《月 光》,还听到她那轻柔的话 音:“……多美啊,这又是
另一种音乐了 …… ” 过渡语:本篇小说在选 入教材时,作者对自己的同 名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进 行了改写,原著《带上她的 眼睛》由开头部分、“草原”、 “落日六号”、“透明的地 球”四部分组成,总计8000 多字。经作者改写后,开头 部分原1000余字变成现在 的160余字,“草原”原 3700余字,改写后变为现 在的1200余字,“落日六 号”和“透明的地球”基本 保持原著不变。 师:比较一下,你赞同 作者这样删节吗 阅读提示中给出科幻小 说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 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合理 的想象天地。因此科幻小说 PPT展 示 资 料卡 预设:这不影响小说情 节的完整性,内容的连 贯性。 阅读提示:科幻小说将 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 创造出一片奇妙而又 合理的想象天地。
重点体现“科学性”和“幻 想性”。 请大家说说本文科学性 体现在哪里 幻想体现在 哪里 过渡语:同学们总结的 非常好!把人物置身于现实 中看起来绝对不会发生的 极端环境,更具有一种悲壮 的英雄主义色彩,动人心魄 的大勇和大义,让我们感受 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 崇高情怀。英雄就是认清了 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笑对 生活。 实践活动三:感读,播放视 频(4分钟体会英雄主义悲 壮之美。 播 放 视频 预设: 科学性体现在:文 中对地心等科学知识 的介绍。 幻想性体现在:内 容的暂不可实现性。把 人物置身于现实中看 起来绝对不会发生的 极端环境。
四、课后 家庭作业:以写促读,情景 写作。 假如你是那个被困于
作业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当 我们汲汲于名利,执着于眼 前的苟且时,不要忘了寻找 生活的诗意,不要忘了带上 她的眼睛,让心灵去度假。 地心的女孩,请用简短 的文字来表达你对未 来的期许。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反思
《带上她的眼睛》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篇幅较长, 但读来悬念四伏、高潮迭起,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科 幻小说。课文设计教学时长为一个课时,课前帮助学生解决了生 字词障碍,课上带学生认识科幻小说及作者刘慈欣,训练快速阅 读、把握小说情节四要素以便掌握课文大意。抓住阅读提示中的 伏笔问题,将课文旁批问题串连起来解决,以此来引导学生自读 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都能找对伏笔及其照应,对课文 的主旨大意有清晰的理解,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仍 存在不少问题:
1、旁批问题的提出要更明确化,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自读课 文中注意旁批的阅读提示
2、以伏笔手法为主要教学目标,其实也给教学带来许多局 限,如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凸显出 来;人物作为任何一篇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对其解读还是有所欠 缺……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速稍快;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低 时,教师要重复语句的所在位置,同时也要及时肯定、评价学生。
4、教师自己讲得还是比较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
5、最后布置的续写作业对于12班的学生还是比较难的,在 课后检查这一作业时,果然大部分学生完成的质量不是很好,换 而言之,这样的续写可能并不适合12班的学情。
言而总之,“教是为了不教”,在自读课文上尤是如此。如 何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目标合适的、有足够的自学空间的、效 果良好的学案,新教师对新教材要有不容缺失的新的思考,新的 摸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