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某村里考出了130多名大学生。该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与高校结对儿,建立村校合作机制,形成新时代的“状元村”文化品牌;联系高校开展暑期实践和主题研学等活动,发展“状元宴”等品牌民宿餐饮,实现了由经济薄弱村向品牌化产业发展。该村的做法( )A.坚守中华传统价值观念,促进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B.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厚植文化底蕴促进乡村振兴C.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D.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内容,使其直接转化为兴村富民的物质力量2.2023年12月,在国务院“权威部门话开局”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强调,将进一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精神内涵,促进剧本娱乐、旅游演艺等新业态健康发展,让人们在旅行过程中感悟文化、陶冶情操、体验生活、享受健康。文旅深度融合表明( )①文化是基础,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发展③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④文化新业态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家书是人们传递情感、陈述爱和关心的一种方式,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家书流传至今。如《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梁启超家书》等,这些家书通过文字将家人之间的深情厚意传递给更远的时间和空间,令人读后感慨万分。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B.文化是国家繁荣富强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C.传统文化对当代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价值D.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4.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第一篇章文艺表演《国风雅韵》以“宋韵文化”为基础,使观众既能感知蕴含其中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也可以看到“山水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等独具韵味的画面。下篇中“水”则寓意着中国和亚洲各国山水相依,携手同行。可见(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②文化的精神力量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③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互鉴互融④彰显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在世界几大语言体系中,“茶”的发音均来源于中国。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茶”的读音都是汉字“茶”cha。在西欧各国,其“茶”字的音形近似于闽南语茶字的发音te,如德语为tee,英语为tea,茶文化使得亚欧大陆上的不同民族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的包容性促进自身发展B.文化因交流而发展,文化因交融而丰富C.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交流互鉴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精神根基6.2024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近年来,在数字技术加持下,“数字敦煌”已经成为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各类艺术展览、学术活动等正走进国内各个城市以及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这有利于( )①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激发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④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激发艺术创造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融合传统与时尚的马面裙正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新式汉服不单在景区频频亮相,还逐渐成为日常穿搭……如今,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服装正成为时尚新潮流,还有不少“国潮”服饰频频出圈,受到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 )A.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B.“国潮”服饰的兴起,彰显文化自信增强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D.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和创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8.马面裙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服饰,因形似古代城墙防御建筑“马面”而得名。新式马面裙添加了复古提花松紧腰带,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裁剪,款式简约百搭,成为年轻人的龙年“战袍”。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 )①反映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②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了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③拓展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融合现代艺术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民族文化新面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当一件件浸润着中式建筑精妙与匠心的榫卯玩具在海外大受欢迎,当结合了金翅鸟冠、万工花轿、凤凰等各式中国传统元素的3D金属拼图玩具闪耀国际展会,一个更加生动、立体的中国,也逐渐铺展在世界面前。潮玩产品走红海外说明( )A.深厚的东方美学是潮玩产业创新发展的灵感来源B.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为潮玩创新提供了丰厚滋养C.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传统文化富有永恒魅力D.中华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10.春节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传统民俗节日,蕴含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2023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得到了会员国的踊跃支持。这说明(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B.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要尊重差异、求同存异C.中华文化有独特魅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D.中华文化实现了由民族性向世界性的转化11.非遗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在传统范铸工艺基础上,采用加入现代科技与现代技艺的“失蜡铸造法”,再现编钟的华美造型和精细装饰;遵循古法配制青铜合金比例,并控制温度冶炼铸造;通过设计钟体造型以及科学锉磨钟腔内壁等方式,达到“一钟双音”的效果,再现两千多年前的礼乐文化。这一做法( )A.承袭传统文化,演绎中国故事B.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C.说明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D.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12.2023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该节目通过电影级高质感的拍摄制作,演绎了“唐宋名篇”诞生的历史瞬间,生动再现了宗师的传奇人生。该节目( )①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②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③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精神追求④推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1月19日,2024数字“一带一路”文化出海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围绕“数字时代如何加强出版与科技的融合,发挥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主题,强调要用好数字平台,努力推进传统出版和新型出版融合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加深“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的理解。论坛的举办旨在( )①增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认同和理解②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③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④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创新,展现大国气质和时代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年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为dá。“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龘”作为一个生僻字,人们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把其打捞出来,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对龙年相关文创项目开发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龘”字的使用( )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②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积极作用③彰显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自信和追求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表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是loong还是dragon?在一些英语表述中,“龙”不再被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在中国文化中,龙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主要负责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承载着勇敢奋进、活力无穷、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而西方文化中的龙(dragon),常被作为恶魔的化身。这种差异导致在文化交往中,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认知长期朦胧难辨。重新翻译中国“龙”旨在( )A.澄清差异,促进中外文化交流B.博采众长,促进民族文化繁荣C.求同存异,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D.推陈出新,丰富传统文化时代内涵16.江西省浮梁县寒溪村发掘推广本土农民画,举办艺术展览,开发艺术与乡野结合的新业态,2023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35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寒溪村的“出圈密码”是( )A.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 B.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促进发展C.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助力乡村振兴17.2024年3月1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启动。活动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带动全城全域全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下列为此活动拟写的新闻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 B.坚持守正创新发展文化产业C.彰显英雄本色实现自我价值 D.厚植家国情怀丰富文化产品18.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在2024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人民振奋龙马精神,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开拓创新、拼搏奉献,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龙马精神( )A.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B.诠释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C.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D.丰富发展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19.行走于摩肩接踵的西湖花市,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民俗巡游、舞龙舞狮表演、书法家现场挥毫让人目不暇接;今年还多了一份科技感——花市上,市民游客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花市主牌楼,即可“召唤”出一条飞龙,身临其境地体验到“龙飞九霄”的场景。人们之所以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是因为( )①科技赋能,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引发游客共情③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④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024年河南卫视春晚开篇原创舞蹈《龙舞》火爆出圈。该舞蹈融合非遗高跷、民间舞龙、少儿街舞和中国戏曲脸谱等多种元素。舞台设计采用传统的中国画风格,既展现了龙的神秘与高贵,又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该舞蹈的成功出圈( )①在于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②植根于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包容性③以新颖的表现方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④有利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40分。21.数字人与传统文化融合演绎,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虚拟数字人“天好”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在海内外吸粉无数。3月18日,在一场盛大的古风大秀中,2024北京时装周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时装周引入国风形象AI数字人“锦”作为非遗时尚数字引领官,借助数字技术和国风国潮文化底蕴,以全新视角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随着新模式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博物馆注重结合数字人提高活动的新鲜感、体验感、互动性,数字文博的新型消费模式,逐渐以虚拟推荐官、数字人宣传片、AI文物讲解员、数字人3D虚实互动和数字人IP周边联名等形式,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博服务,促进文旅发展。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数字人何以能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22.4月26日,2024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世园会,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新理念等进行展示,有植物品种、技术的比拼,也有理念、方向的碰撞,交流互鉴成为大会主旋律。海绵系统、屋顶光伏、节能建筑等,是园区随处可见的“绿色魔法”,展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巧妙引入湖面凉风,有效降低了空调能耗。场馆中园林风格多变,成都园以红墙、竹影、芙蓉花等“成都符号”为创作元素,将自然与人文融入一园之内;南京园则以“文沁金陵”为主题,精心呈现“山水的南京”和“文学的南京”。本届世园会专门设置了国际友谊馆,涵盖全球主要园林风格,搭建了多彩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述此次世园会的展馆设计所蕴含的中国智慧。23.百年征程,英雄辈出;革命先烈,英魂永驻。左权、彭雪枫、董存瑞、黄继光……英雄不惧渡沧海,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英雄不朽,精神不灭,英雄模范身上那些“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凌云壮志、“救国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的英雄气概、“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的战斗豪情,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每一次对英雄模范的缅怀,都是一次唤醒初心使命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精神的仰望,都是一次砥砺责任担当的庄重宣誓。我们应认真学习英雄事迹、讲好英雄故事、发扬英雄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像英雄模范那样“平时忘我、战时忘死”“一身硬骨头、一腔沸腾血”,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弘扬英雄精神的必要性。24.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中华古诗词以深刻内涵净化心灵、塑造人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心存感恩、孝敬父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爱国奉献、担当有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让我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还以其积极的境界,给人向上的力量。“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让我们排解不被人理解时的苦恼;“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让我们理解诚信的千金价值;“须知少日擎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让我们不要忘记当初的梦想……流传千古的诗篇,使人们仿佛能听见那些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音符,感受到中华诗歌不朽的魅力,激起了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华古诗词何以激起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参考答案:1.B【详解】A: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和糟粕之分,要坚持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故A不选。B:材料中指出北京某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与高校结对儿,建立村校合作机制,形成新时代的“状元村”文化品牌,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实现了由经济薄弱村向品牌化产业发展,这表明该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厚植文化底蕴促进乡村振兴,故B正确。C:材料强调的是在党的带领下,某村与高校对接,开展高校研学活动,发展“状元村”文化品牌,未体现拓展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且“同步发展”说法错误,故C不选。D:文化作为一种意识,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将观念存在变成现实存在,“直接转化”说法错误,故D不选。故本题选B。2.C【详解】①: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①说法错误。②③:将进一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精神内涵,促进剧本娱乐、旅游演艺等新业态健康发展,让人们在旅行过程中感悟文化、陶冶情操、体验生活、享受健康。文旅深度融合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发展,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推动发展的功能,②③符合题意。④:文化新业态是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D【详解】D:这些家书通过文字将家人之间的深情厚意传递给更远的时间和空间,令人读后感慨万分,这说明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D符合题意。A:一定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但材料并不涉及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B: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富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材料不涉及文化对国家繁荣富强的作用,B排除。C:优秀传统文化会对于当代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价值,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4.A【详解】①:文艺表演《国风雅韵》以“宋韵文化”为基础,这体现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①符合题意。②:开幕式上观众既能从《国风雅韵》中感知蕴含其中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也能从下篇的“水”中感知寓意其中的中国和亚洲各国山水相依,携手同行,这说明文化的精神力量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了中华文化,没有涉及其他民族文化,③不符合题意。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B【详解】B:在世界几大语言体系中,“茶”的发音均来源于中国。茶文化使得亚欧大陆上的不同民族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这说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B符合题意。A: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不符合题意。C:材料表明“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改变,使得亚欧大陆上的不同民族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未体现立足中国国情,排除C。D:材料表明“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改变,未强调民族文化的地位,排除D。故本题选B。6.A【详解】①②:“数字敦煌”已经成为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各类艺术展览、学术活动等正走进国内各个城市以及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从中可以看出,这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有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③不符合题意。④:“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认同”不同文化,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7.B【详解】A:材料强调我国文化自信的增强,而不是强调民族文化的地位,A排除。B: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服装正成为时尚新潮流,还有不少“国潮”服饰频频出圈,受到消费者青睐,“国潮”服饰的兴起,让消费者能够用新潮的方式理解和传播国风国韵,彰显文化自信增强,B正确。C: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且“国潮”服饰兴起更多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C排除。D: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未涉及文化交流,D排除。故本题选B。8.B【详解】①:马面裙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服饰,成为年轻人的龙年“战袍”,这反映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①正确。②:满足人们基本文化需求的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②排除。③: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体现了传统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但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排除。④:新式马面裙添加了复古提花松紧腰带,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裁剪,款式简约百搭,这说明新式马面裙融合现代艺术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民族文化新面貌,渐成时尚,④正确。故本题选B。9.B【详解】A:社会实践是潮玩产业创新发展的灵感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错误。B:一件件浸润着中式建筑精妙与匠心的榫卯玩具在海外大受欢迎,结合了金翅鸟冠、万工花轿、凤凰等各式中国传统元素的3D金属拼图玩具闪耀国际展会,潮玩产品走红海外说明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为潮玩创新提供了丰厚滋养,B正确。C:材料强调的是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实现了创新发展,并且走红海外,这表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C不选。D: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在海外大受欢迎,中华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C【详解】A: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说法不妥,A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影响力扩大,而不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应如何做,B排除。C: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传承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联合国大会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得到了会员国的踊跃支持,这表明中华文化有独特魅力,其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C正确。D: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同时存在的,不能说“实现了由民族性向世界性的转化”,D错误。故本题选C。11.D【详解】A:对于传统文化是批判继承,而不是简单承袭,A错误。B:材料强调在传统范铸工艺基础上的创新,不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B与题意不符。C:材料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不涉及文化交流,C与题意不符。D:非遗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在传统范铸工艺基础上,采用加入现代科技与现代技艺的“失蜡铸造法”,这一做法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D【详解】③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通过电影级高质感的拍摄制作,演绎了“唐宋名篇”诞生的历史瞬间,生动再现了宗师的传奇人生。该节目推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精神追求,③④符合题意。①:该节目通过电影级高质感的拍摄制作,演绎了“唐宋名篇”诞生的历史瞬间,生动再现了宗师的传奇人生,不体现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①与题意不符。②:该节目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未丰富其内涵,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C【详解】①:增强文化认同说法错误,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故①说法错误。②④:材料中指出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强调要用好数字平台,努力推进传统出版和新型出版融合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加深“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的理解,这表明论坛的举办旨在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展现大国气质和时代精神,故②④正确。③:材料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播,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③不选。故本题选C。14.B【详解】②:龘”作为一个生僻字,人们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把其打捞出来,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对龙年相关文创项目开发具有积极意义。这表明“龘”字的使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积极作用,②符合题意。③:“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2024年央视春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用“龘龘”之姿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自信和追求,③符合题意。①④:“龘”字的使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积极作用,未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也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排除①④。故本题选B。15.A【详解】A:西方文化中的龙(dragon),常被作为恶魔的化身。这种差异导致在文化交往中,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认知长期朦胧难辨,因此在一些英语表述中,“龙”不再被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可见,重新翻译中国“龙”旨在澄清差异,促进中外文化交流,A正确。B:重新翻译中国“龙”并不是旨在博采众长,促进民族文化繁荣,而是为了促进文化交流,B排除。C:重新翻译中国“龙”并不能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该选项也不是其目的,C排除。D:丰富传统文化时代内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该选项也不是其目的,D排除。故本题选A。16.D【详解】D:江西省寒溪村开发艺术与乡野结合的新业态,2023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35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表明寒溪村的“出圈密码”是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助力乡村振兴,D正确。ABC:材料强调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未涉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促进发展,也没有表明文化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ABC排除。故本题选D。17.A【详解】A:活动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带动全城全域全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因此,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符合活动主题,A正确。B:材料体现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B错误。C: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彰显英雄本色实现社会价值,而不是实现自我价值,C错误。D:材料强调的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不涉及丰富文化产品,D错误。故本题选A。18.B【详解】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龙马精神诠释了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B正确。A: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A与题意不符。C: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C与题意不符。D: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保持不变的,其具体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D排除。故本题选B。19.A【详解】①:西湖花市多了一份科技感,“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人们用手机召唤飞龙,沉浸式体验吸引更多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①符合题意。②:市民游客来到西湖花市,欣赏民俗、舞龙舞狮、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引发共情,体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感召力。②符合题意。③:通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文化更加贴近时代,实现了形式的创新,并未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③表述错误。④: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 A。20.D【详解】①:该舞蹈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其他的文化载体亦是如此,该选项构不成成功出圈的理由,①不符合题意。②:应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②错误。③:该舞蹈融合非遗高跷、民间舞龙、少儿街舞和中国戏曲脸谱等多种元素,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以新颖的表现方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③正确。④:龙是中国传统图腾,通过该舞蹈,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④正确。故本题选D。21.①借助数字技术和科技手段,打开传统文化新的表达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在不断创造中被续写而“活起来”。②搭建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年轻人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让中华传统文化在与全世界的互动中“活起来”。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数字人通过创意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旅游等行业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在与经济的交融发展中“活起来”。【分析】背景素材:2024北京时装周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数字人何以能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本届时装周引入国风形象AI数字人“锦”作为非遗时尚数字引领官,借助数字技术和国风国潮文化底蕴,以全新视角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可联系借助数字技术和科技手段,打开传统文化新的表达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词②:一个沉睡千年的飞天少女,虚拟数字人“天好”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在海内外吸粉无数→可联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关键词③:随着新模式不断涌现,越来越多博物馆注重结合数字人提高活动的新鲜感、体验感、互动性,数字文博的新型消费模式,逐渐以虚拟推荐官、数字人宣传片、AI文物讲解员、数字人3D虚实互动和数字人IP周边联名等形式,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博服务,促进文旅发展→可联系教材知识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2.①园区内随处可见“绿色魔法”,展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有效降低能耗,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②场馆中园林风格多变,成都园以“成都符号”为创作元素,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南京园则以“文沁金陵”为主题,精心呈现“山水的南京”和“文学的南京”,体现了中国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③本届世园会专门设置国际友谊馆,搭建了多彩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原卷无答案,本答案仅供参考)【分析】背景素材:2024世界园艺博览会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指向是阐述此次世园会的展馆设计所蕴含的中国智慧,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从怎么做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海绵系统、屋顶光伏、节能建筑等,是园区随处可见的“绿色魔法”,展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巧妙引入湖面凉风,有效降低了空调能耗→可联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关键词②:场馆中园林风格多变,成都园以红墙、竹影、芙蓉花等“成都符号”为创作元素,将自然与人文融入一园之内;南京园则以“文沁金陵”为主题,精心呈现“山水的南京”和“文学的南京”→可联系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键词③:本届世园会专门设置了国际友谊馆,涵盖全球主要园林风格,搭建了多彩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可联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相关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3.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②弘扬英雄精神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推动国家繁荣振兴;③弘扬英雄精神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④弘扬英雄精神,才能更好的继承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分析】背景素材:弘扬英雄精神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阐明弘扬英雄精神的必要性。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英雄不朽,精神不灭,英雄模范身上那些“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凌云壮志、“救国安有息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的英雄气概、“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的战斗豪情,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可联系文化的功能;关键词②:每一次对英雄模范的缅怀,都是一次唤醒初心使命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精神的仰望,都是一次砥砺责任担当的庄重宣誓→可联系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英雄精神对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重要意义;关键词③:们应认真学习英雄事迹、讲好英雄故事、发扬英雄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像英雄模范那样“平时忘我、战时忘死”“一身硬骨头、一腔沸腾血”,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可联系弘扬英雄精神,才能更好的继承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4.中华古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魅力(或答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替代);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教育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背景素材:中华古诗词考点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自信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命题,需要调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自信的知识,结合材料中中华古诗词的特点和内容从中华古诗词对人和对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古诗词何以激起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流传千古的诗篇→可联系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关键词②:“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让我们珍惜时光、勤奋学习……还以其积极的境界,给人向上的力量→可联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关键词③:中华古诗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给人向上的力量→可联系文化的功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键词④:流传千古的诗篇,使人们仿佛能听见那些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音符;心存感恩、孝敬父母;爱国奉献、担当有为;诚信→可联系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试卷第1页,共3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