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六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六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六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1.(2023七上·东阳期中)MOSS是电影《流浪地球》中领航员空间站的人工智能AI机器人。下列各项中,能作为判断MOSS是否为生物的标准是(  )
A.是否耗能 B.能否运动 C.能否说话 D.能否生殖
【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作为判断MOSS是否为生物的标准是能否生殖。
故选D。
2.(2023七上·东阳期中)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在各楼层安装了直饮水机。小明第一次在教学楼使用时,观察到机器上显示的温度为100℃,而从水嘴上接水后的杯子却不怎么烫手,为了确定水温到底有多高,他“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发现水温只比体温稍高,“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这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和证据 D.制定探究计划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认识分析即可。
【解答】为了确定水温到底有多高,他“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发现水温只比体温稍高,“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这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数据和证据”,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2023七上·东阳期中)下列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有(  )
①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晴天时,天空看上去是湛蓝的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猜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
【解答】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①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①②④正确。③晴天时,天空看上去是湛蓝的,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③⑤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3七上·东阳期中)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厘米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C.9.22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计算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2)长度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的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3)根据长度结果的记录方法判断;
(4)长度结果的倒数第一位数字为估读数字。
【解答】A.测量结果为:,故A错误;
B.根据9.21厘米可知,数字“2”所在的单位mm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B正确;
C.9.22厘米中,9.2为准确值,0.02为估读值,则结果正确,故C错误;
D.9.20中的“0”为估读数字,故D错误。
故选B。
5.(2023七上·东阳期中)下列对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在用试管做液体加热实验时,若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则试管容易发生破裂
B.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小
C.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线绕得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D.找到观察物后要使物像更清晰,那么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要用外焰加热。
(2)刻度间隔小了,刻度尺上所显示的1cm要比真实的1cm小。
(3)把细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d=L/n。
(4)夏天由于钢制刻度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偏小;冬天由于钢制刻度尺的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偏大。
【解答】 :A、酒精灯的内焰温度最低,外焰温度最高,当加热试管时,如试管底与灯芯接触,会因为受热不均,导致试管破裂,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的刻度间隔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B符合题意;
C、累计法测量是因为金属丝太细,绕在一个线圈上测量,然后就平均值,如果绕的不紧密,中间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大,C不符合题意;
D、找到观察物后要使物像更清晰,那么应该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明为了研究光照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对实验设计的改进合理的是两个花盆(  )
花盆 光线 温度 水
A 向阳处 20℃ 充足
B 阴暗处 5℃ 充足
A.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B.都应当不浇水
C.温度都应当是5℃ D.温度都应当是20℃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 要探究阳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就要以阳光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注意: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有无阳光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都相同而且适宜。因此实验中的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当是20℃。
故答案为:D。
7.(2023七上·东阳期中)自然界有很多“鱼”,从科学角度分析娃娃鱼、鲸、鲫鱼、章鱼分别属于(  )
A.鱼类、鱼类、鱼类、鱼类
B.两栖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
C.两栖类、鱼类、鱼类、软体动物
D.两栖类、哺乳类、鱼类、软体动物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名字里带鱼字并不一定属于鱼类,比如不属于鱼类的有:章鱼、鲸鱼、甲鱼、墨鱼等。
【解答】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鲸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鲫鱼属于鱼类,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腕足,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3七上·东阳期中)“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下列关于苔藓和牡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诗中虽提“苔花”,但苔藓并没有真正的花,属于孢子植物
C.它们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D.“白日不到处”,反映出苔藓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解答】 A、苔藓和牡丹都是植物,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苔藓属于苔藓植物,不能开花结果,属于孢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牡丹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C符合题意;
D、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因此“白日不到处”体现了其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2023七上·东阳期中)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植物
B.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笑,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解答】A.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A错误;
B.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正确;
C .草履虫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但是他没有神经系统,C错误;
D.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属于低等动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D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23七上·东阳期中)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如果从赤道以北5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应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北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赤道以北50千米和赤道以南50千米所在纬线等长。结合经纬线的特点,可判定,某人从赤道以北5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此人最后位于出发点。
故答案为:A。
11.(2023七上·东阳期中)“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长度测量以及“累积法”测微小长度的方法判断。
【解答】A.一张纸的厚度远远小于0.5毫米,则用分度值为0.5毫米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故A错误;
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B错误;
C.200页的书,纸的张数为10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C错误;
D.测量厚度时,不一定从零刻线开始,只要对准一个整刻度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12.(2023七上·东阳期中)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②④③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一、取镜和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5.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简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6.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7.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8.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F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整理
9.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简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故正确顺序是③对光、①放置玻片标本、②下降镜筒、④眼注视目镜,.上升镜筒 寻找物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2023七上·东阳期中)下面四条河流的图幅相同,根据图示比例尺判断,河面最窄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地图的比例尺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比例尺的理解,相同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方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这个题目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A比例尺最大。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因此A图表示的范围最小,其河面最窄。
故答案为:A
14.(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珂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上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则小珂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小于12mL B.等于12mL
C.大于12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mL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向上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 则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0mL。 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则读出的示数准确。根据V=V1-V2可知,它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2mL。
故选C。
15.(2023七上·东阳期中)为了比较苹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①操作中要边滴边振荡
②2只小烧杯中只要控制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相等
③每支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同
④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⑤榨取的苹果汁和橙子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②⑤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此题通过实验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多少。利用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探究。由于是对比实验,作为对比实验时一定注意控制好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不变的量不一样时,就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解答】 控制变量以必须保证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现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实验中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同种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只胶头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实验的变量是苹果汁和橘子汁的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如2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小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而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多少对此实验没有影响, 操作中要边滴边振荡 ,使充分溶解, 因此, 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①④。
故答案为:C。
16.(2023七上·东阳期中)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学生课桌的高度是8   。
(2)一间教室的容积是200   。
【答案】(1)分米
(2)立方米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比它大的单位为km,比它小的单位为dm、cm、mm、μm和nm。
(2)体积的常用单位为m3,dm3、cm3和mm3。
【解答】(1)学生课桌的高度是8分米=80cm。
(2)一间教室的容积是200立方米。
17.(2023七上·东阳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烧杯 B试管 C试管夹 D酒精灯 E石棉网 F G滴管
(1)写出仪器F名称是:   。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3)若实验室需加热约30mL某液体,除现有的D、F这两种仪器外,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答案】(1)铁架台
(2)胶头滴管
(3)AE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2)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3)根据加热操作需要的实验器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仪器F名称铁架台;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若实验室需加热约30mL某液体,除现有的D、F这两种仪器外,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是:烧杯和石棉网,故选AE。
18.(2023七上·东阳期中)我们把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   观察,用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属于   观察。
【答案】定性;定量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 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
【解答】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不需要测量具体的数据,属于定性观察;用刻度尺测量桌子的长度,需要读取具体的数据,属于定量观察。
故答案为:定性;定量。
19.(2023七上·东阳期中)秋高气爽时分,走进农场,连片的橘子枝头挂满了一个个已开始泛黄的果实。查阅资料可知:橘子果实金黄鲜艳,清甜多汁,略带苦味,营养价值较高;每年的春季开花,花朵洁白如雪。
(1)从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上看,橘子果实属于   层次的结构.
(2)橘子属于   (选填“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
【答案】(1)器官
(2)被子植物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其中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植株利用,通过茎运到叶,在叶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可见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
(2)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解答】(1)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因此从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上看,橘子果实属于器官层次的结构。
(2)橘子属于被子植物类群, 理由是它有花和果实。
20.(2023七上·东阳期中)一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8℃,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6℃。若教室的实际温度是25℃,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   。
【答案】29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当教室的实际温度是25℃,根据得到:

解得:t'=29℃。
21.(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建学习了长度测量知识后,想检验一个人躺着和站立时身高长度是否有差异以及早晚身高变化情况,现有(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130cm分度值0.5mm)三种刻度尺,你觉得他应该选用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填字母)。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测量工具时,量程要大于被测的物理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解答】正常成年人的身高大约1.7m左右,精确到1mm左右,则刻度尺A符合题意,而B、C不合题意。
故选A。
22.(2023七上·东阳期中)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变化的过程,③是细胞的   ,对于变形虫来说   (选填“也有”或者“无”)此过程。

【答案】分化;无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 图中的a表示受精卵,b是分裂后的两个细胞,c表示细胞生长后的细胞,①表示细胞的分裂,②表示细胞的生长,③表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解答】 图示为植物细胞变化的过程,其中①的过程细胞数目增多,是细胞的分裂,这一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加倍后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过程②细胞的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③的过程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的分化。对于变形虫来说无此过程,因为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
故答案为:分化;无。
23.(2023七上·东阳期中)如图所示是投影到白墙壁上的地球仪经纬网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在C的什么方向   。
(2)图上已标出一条西经20°经线和四条纬线的纬度,请你写出D点的位置是   。(填经纬度)。
【答案】(1)东北
(2)100oE,30oN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解答】(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B在C的东北方向。
(2)读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经线间隔30°,可判定,D点的经度为100°E;D位于北纬30°纬线上,纬度为30°N。因此,D点的经纬度是100°E,30°N。
24.(2023七上·东阳期中)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再创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请完成下列有关超级杂交水稻相关问题:
(1)图中表示超级杂交水稻细胞的是图   。
(2)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这是由   (填序号)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答案】(1)甲
(2)④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⑤叶绿体、⑥细胞质。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解答】 (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甲图比乙图多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结构,所以表示超级杂交水稻细胞的是图甲。
(2)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是由④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5.(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楷打开一罐椰汁发现里面的椰汁并没有装满,于是他怀疑里面的椰汁体积比包装上标注的245mL要少,他将椰汁全部倒入量筒后测得体积为242mL,于是他认为椰汁净含量不足245mL,小英观察后发现罐内还有残留的椰汁,导致测量不准确,于是她提出了一种新的办法可以准确测量椰汁的体积,步骤如下(如图甲乙丙丁,部分未画出):
①重新打开一罐椰汁,还是没有装满
②用量筒准备体积为V0的椰汁,   。
③倒出椰汁,擦干,确保罐内无残留
④用量筒准备体积为V2的椰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满,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V3
⑤计算椰汁的实际体积为V=   。
⑥得出结论
实验反思:仅通过该次实验测得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存在的问题是   。
【答案】将罐内椰汁装满,读出量筒内剩余椰汁体积为V1;V2-V3-(V0-V1);实验次数太少,存在偶然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 ②想办法测量罐内加满椰汁时添加椰汁的体积;
⑤空罐加满椰汁的体积减去添加椰汁的体积等于罐内椰汁的体积;
⑥实验次数太少会导致得出的结论存下偶然性。
【解答】 ②将椰汁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0;向罐内添加椰汁,直至加满,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1;
⑤综上所述,添加的椰汁的体积为:V'=V0-V1;
而空罐加满所装椰汁的体积为: V2-V3 ;
空罐加满椰汁的体积减去添加椰汁的体积等于罐内椰汁的体积,
即椰汁的实际体积为V= V2-V3-(V0-V1) =V1+V2-V0-V3。
⑥ 仅通过该次实验测得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存在的问题是: 实验次数太少,存在偶然性 。
26.(2023七上·东阳期中)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 .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 .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E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 .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答案】(1)BACDEF
(2)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3)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V=SL可知,当液体的体积越大,而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时,液柱高度的变化量会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两种金属片的膨胀程度大小确定双金属片的弯曲方向,从而确定指针的偏转方向。
【解答】(1)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步骤如下: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
C .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 .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E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 .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即正确顺序为:BACDEF。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那么改进建议为: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3)根据丙图可知,铜的膨胀程度大于铁的膨胀程度,则双金属片向右弯曲,即指针向B侧偏转。
27.(2023七上·东阳期中)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下面请你完成以下实验。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②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刮取上皮细胞;③把上皮细胞均匀涂抹在水滴中;④盖上盖玻片;⑤染色。
在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时,牙签平贴在口腔内壁,沿   (选填“同一方向”“上下来回”)轻刮几下。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2) 在正确操作显微镜后,视野中找不到细胞,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未在口腔内壁上刮取细胞②刮取的细胞太少了③刮取细胞后,涂抹不均匀④未染色
(3)细胞是一个立体结构,但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则是该细胞的某个平面图,甲乙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张同种动物组织细胞装片(细胞形态结构相同),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请你推测该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立体形状,最可能是   。
【答案】(1)同一方向;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形态
(2)①②③
(3)圆柱体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解答】(1)在刮取口腔 上皮细胞时,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以便于观察。
(2)在正确操作显微镜后,若有①未在口腔内壁上刮取细胞、②刮取的细胞太少了③刮取细胞后涂抹不均匀等情况,在视野中是找不到细胞的。④未染色的细胞透明度高,但仍能看到细胞。故选①②③。
(3)甲、乙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张同种动物组织细胞装片,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则该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立体形状最可能是圆柱体,因为圆柱体俯视图是圆形,侧视图是长方形。
28.(2023七上·东阳期中)周末回家,小王同学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用温度计、玻璃杯、热水、电子表等仪器,测量了热水放在玻璃杯中每隔10分钟的温度,下表是他记录的在不同时间测得的玻璃杯中的水温的几组数据。
时间(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温度(℃) 98 84 71 61 52 44 37 ? 28 25 24 24
根据这些数据,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小周现在手边有两个温度计,一个是水银温度计(最大量程是120℃)、一个是酒精温度计(最大量程是60℃),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哪个,并说明理由   。
(2)从表格中的“?”,温度如图所示是   ℃。
(3)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
A. B.
C. D.
【答案】(1)水银温度计,水的最高温度为98℃,超过了酒精温度计的量程
(2)32
(3)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温度计时量程要大于被测的温度;
(2)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温最高为98℃,大于酒精温度计的量程60℃,小于水银温度计的量程120℃,因此这个实验要选用水银温度计;
(2)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示数为32℃;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每经过10min水温分别下降;14℃、13℃、10℃、9℃、8℃……,即水温下降的越来越慢,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9.(2023七上·东阳期中)信鸽亦称“通信鸽”,是经过普通鸽子驯化而成。信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信鸽千里飞归老巢”,生物学家和养鸽专家对信鸽的归巢机能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信鸽的嗅觉。
【实验探究的问题】为了探究信鸽嗅觉与导航定位的关系
【进行实验】
①将200只生长发育、生理状况、飞行能力等均相近的信鸽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木犀草素溶液麻醉信鸽的嗅觉,乙组用处理作为对照。
③在天气适宜情况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求平均值后计算出归巢速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④根据探究的问题,结合曲线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
请你补充相关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信鸽的呼吸器官是   。
(2)现实生活中,要选择200只完全相似的信鸽,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是比较困难的。那么进行实验时,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合理?____。
A.从200只信鸽中,选出两个相似的动物,一个作为实验组,一个作为对照组。
B.将200只信鸽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只,一个作为实验组,一个作为对照组。
C.将200只信鸽分成100对,每对相似,一个放在实验组,一个放在对照组。
(3)将步骤②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
(4)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肺
(2)C
(3)等量的清水
(4)信鸽的导航定位与嗅觉有关,且放飞距离越远,影响越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 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解答】 (1)信鸽属于鸟类,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
(2)对照实验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A、要从200只信鸽中选择相似的动物,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就比较困难,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对照实验原则,将200只信鸽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只,不合原则,B不符合题意;
C、进行这种实验时,可以选出两个相似的动物作为一对,这样将这20个动物分成10对,每对相似,一个放在实验组,一个放在对照组,C符合题意。
故选:C。
(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甲组用木犀草素溶液麻醉信鸽的嗅觉,乙组用不含木犀草素的溶液处理作为对照,也就是用等量的清水 。
(4)根据题中曲线图分析可知:放飞距离相等时甲组信鸽归巢速度远远低于乙组信鸽归巢速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信鸽的导航定位与嗅觉有关,且放飞距离越远,影响越大 。
30.(2023七上·东阳期中)现今电脑、手机、pad等运用普及,有些学校pad已经走进课堂。为了探究长时间电子产品辐射对学生身体有没有伤害,有人用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及电脑进行了一次探究。请你帮他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的问题】电子产品辐射对成年大鼠有伤害吗?
【作出假设】电脑辐射对雄性大鼠身体有伤害则电子产品对学生身体有伤害。
【进行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表:
甲组 乙组
大鼠体重增长量(g) 86 31
大鼠精子畸形率(%) 38 99
(1)实验中是通过   体现对成年大鼠的伤害。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两组大鼠除了是否置于开机电脑前这个因素外,其他条件应控制   
(3)该探究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电子产品辐射对学生身体有伤害。小陈同学认为该结论是不正确的,请说明理由。   。(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答案】(1)大鼠体重增长量和大鼠精子畸形率
(2)相同且适宜
(3)每组大鼠数量太少,存在实验偶然性;根据大鼠实验得到的结论不能推及到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1)该实验中是通过设置甲、乙两组的大鼠体重增长量和大鼠精子畸形率形成对照,体现电子产品辐射对成年大鼠的伤害。
(2)根据单一变量原则,两组大鼠除了是否置于开机电脑前这个因素外,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且相宜。
(3)该探究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电子产品辐射对学生身体有伤害”,对此作出的评价是该实验结果不可靠,因为1只成年雄性大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应该增加成年雄性大鼠的数量或设置重复组。
31.(2023七上·东阳期中)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图中,应该依据    判断方向。
(2)读图可知,A村庄在B村庄的    方向,小河从c到d是自    (方向)向    (方向)流淌。
【答案】(1)指向标
(2)西南;西;东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1.判读地图上的方向总共有三种方法。第一,一般定向法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二。指向标定向法。第三,就是经纬网定向法。
2.确定的定性方法后,再进行具体方位的定向。
【解答】1.图中明显有一个指向标。所以本题是指向标定向法。
2.一般在确定A在B的那个方向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B位置上画一个与本题一样的指向标。
如图。可以看到以B为中心,分为8个方位,A在B的西南方向。本题可解。以此类推,小河是由西向东流的。
故本题答案为:1.指向标 ;2.西南;西;东。
32.(2023七上·东阳期中)某同学在野外采集了5种植物P、Q、R、S、T,做了如图所示的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这些植物中有一种是马尾松(如图),则它是   (选填上图中的字母),由上表可知该植物的特点是   。
(2)根据上述检索表,该同学制作了以下二歧分类文字检索表,请你补充完整
①   ,②   。
【答案】(1)Q;有叶、有球果
(2)R;无花粉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 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把原来的一群植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及位置(距左边的距离)应是相同的,而且相对应的两个分支,较上一级分支均应向右退一字格,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要编制的终点为止。
【解答】 (1)马尾松有叶,有球果,符合图中的Q,马尾松属于裸子植物,特点是种子无果皮包被。
(2)3a表示有叶、无球果、有花粉,则对应的是R;根据图示,可知3b表示无花粉。
33.(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他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小科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
A.与水的温度有关 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 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是否搅拌 溶解快慢
① 5克块状冰糖 100毫升、10℃的水 是 缓慢
② 5克块状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是 较快
③ 5克粉末状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是 快速
④ 5克粉末状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否 较慢
(1)实验中冰糖的溶解快慢难以直接观察,需要通过观察   来比较
(2)为了验证猜想C,应选择   进行比较。
(3)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
(4)通过该实验得出物质的溶解快慢与   有关。
【答案】(1)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2)③④
(3)当同种物质的颗粒大小、搅拌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4)水的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质量相同的冰糖,完全熔化时所用的时间越短,则溶解速度越快;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根据表格确定①②中哪些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答】(1)实验中冰糖的溶解快慢难以直接观察,需要通过观察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来比较。
(2)验证猜想C,即探究溶解性快慢与是否搅拌有关,则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搅拌这个因素,故选③④;
(3)实验①和实验②中只有水的温度不同,那么得到结论: 当同种物质的颗粒大小、搅拌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
(4)根据实验②③可知,溶解的快慢与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那么通过该实验得到:物质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有关。
34.(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李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的现象。STEAM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1)制作临时装片时,我们都会选择内表皮而不选择外表皮进行实验,请说出其中一点理由   
(2)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现象与   的关系;
(3)分析表格,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发生这种“分离”现象是由于细胞膜具有   的作用。
【答案】(1)内表皮透明无颜色、易撕取、比较容易撕得薄片、外表皮较厚不容易撕取、外表皮有颜色,不易观察到细胞核
(2)溶液种类
(3)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的分离现象,但质壁分离的速度不同
(4)控制物质的进出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中,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解答】 (1)显微镜对被观察的实验材料的要求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厚而不透明的材料在显微镜下不能被观察到,因为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洋葱内表皮薄而透明,所以都会选择内表皮而不选择外表皮进行实验用。
(2)表格中分别选择了25%的蔗糖溶液、25%的葡萄糖溶液、25%的氯化钠溶液、25%的硝酸钾溶液 四种不同种类的溶液,所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现象与溶液种类有关。
(3)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用25%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0秒;用25%的葡萄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5秒;用25%的氯化钠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25秒;用25%的硝酸钾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57秒,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4)细胞所必需的养分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都要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这种选择性的让某些分子进入或排出细胞的特性,叫做选择透过性,因此发生这种“分离”现象是由于细胞膜具有 选择透过性的作用。
35.(2023七上·东阳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矿石体积的测量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1)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该实验用到的器材有:烧杯1只、量筒1个、足量的水、记号笔、细线、矿石,你觉得还需要   
(3)利用以上器材改进上述实验过程,让实验结果更准确,请写出实验步骤。
【答案】(1)偏大
(2)胶头滴管
(3)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用记号笔做好记号,标记为A。
②将矿石用细线系住浸没在水中,并将此时的水面用记号笔做好记号,标记为B。
③取出矿石,用量筒先将水加到接近标记B处,并用胶头滴管将水加至B处。
④将两标记之间的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记为V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注意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
(2)根据液体体积测量的实验器材解答;
(3)在烧杯内加入适量水后要画线记录水的初始位置,将矿石取出后水面肯定下降,此时应该加水恢复到原来水面位置,然后在利用液体体积差测量矿石的体积。
【解答】(1) 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时,则测出的是矿石和带出水的总体积,则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偏大。
(2)在进行体积测量时,要准确调节烧杯内液面的位置,因此还需要胶头滴管。
1 / 1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六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试卷
1.(2023七上·东阳期中)MOSS是电影《流浪地球》中领航员空间站的人工智能AI机器人。下列各项中,能作为判断MOSS是否为生物的标准是(  )
A.是否耗能 B.能否运动 C.能否说话 D.能否生殖
2.(2023七上·东阳期中)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在各楼层安装了直饮水机。小明第一次在教学楼使用时,观察到机器上显示的温度为100℃,而从水嘴上接水后的杯子却不怎么烫手,为了确定水温到底有多高,他“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发现水温只比体温稍高,“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这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和证据 D.制定探究计划
3.(2023七上·东阳期中)下列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有(  )
①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晴天时,天空看上去是湛蓝的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
4.(2023七上·东阳期中)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厘米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C.9.22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5.(2023七上·东阳期中)下列对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在用试管做液体加热实验时,若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则试管容易发生破裂
B.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小
C.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线绕得不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D.找到观察物后要使物像更清晰,那么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6.(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明为了研究光照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相同的大豆种子,并且设计如下的实验,对实验设计的改进合理的是两个花盆(  )
花盆 光线 温度 水
A 向阳处 20℃ 充足
B 阴暗处 5℃ 充足
A.都应该放在向阳处 B.都应当不浇水
C.温度都应当是5℃ D.温度都应当是20℃
7.(2023七上·东阳期中)自然界有很多“鱼”,从科学角度分析娃娃鱼、鲸、鲫鱼、章鱼分别属于(  )
A.鱼类、鱼类、鱼类、鱼类
B.两栖类、哺乳类、鱼类、爬行类
C.两栖类、鱼类、鱼类、软体动物
D.两栖类、哺乳类、鱼类、软体动物
8.(2023七上·东阳期中)“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下列关于苔藓和牡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诗中虽提“苔花”,但苔藓并没有真正的花,属于孢子植物
C.它们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D.“白日不到处”,反映出苔藓对环境的适应
9.(2023七上·东阳期中)如图所示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植物
B.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
D.草履虫属于高等生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10.(2023七上·东阳期中)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如果从赤道以北5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应位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北 C.出发点以西 D.出发点以东
11.(2023七上·东阳期中)“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12.(2023七上·东阳期中)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②④③
13.(2023七上·东阳期中)下面四条河流的图幅相同,根据图示比例尺判断,河面最窄的是(  )
A. B.
C. D.
14.(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珂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上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则小珂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小于12mL B.等于12mL
C.大于12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2mL
15.(2023七上·东阳期中)为了比较苹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①操作中要边滴边振荡
②2只小烧杯中只要控制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相等
③每支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同
④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⑤榨取的苹果汁和橙子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②⑤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
16.(2023七上·东阳期中)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学生课桌的高度是8   。
(2)一间教室的容积是200   。
17.(2023七上·东阳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烧杯 B试管 C试管夹 D酒精灯 E石棉网 F G滴管
(1)写出仪器F名称是:   。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3)若实验室需加热约30mL某液体,除现有的D、F这两种仪器外,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18.(2023七上·东阳期中)我们把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   观察,用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属于   观察。
19.(2023七上·东阳期中)秋高气爽时分,走进农场,连片的橘子枝头挂满了一个个已开始泛黄的果实。查阅资料可知:橘子果实金黄鲜艳,清甜多汁,略带苦味,营养价值较高;每年的春季开花,花朵洁白如雪。
(1)从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上看,橘子果实属于   层次的结构.
(2)橘子属于   (选填“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
20.(2023七上·东阳期中)一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8℃,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6℃。若教室的实际温度是25℃,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   。
21.(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建学习了长度测量知识后,想检验一个人躺着和站立时身高长度是否有差异以及早晚身高变化情况,现有(A.量程3m分度值1mm;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130cm分度值0.5mm)三种刻度尺,你觉得他应该选用哪种刻度尺最合适?   (填字母)。
22.(2023七上·东阳期中)如图所示为植物细胞变化的过程,③是细胞的   ,对于变形虫来说   (选填“也有”或者“无”)此过程。

23.(2023七上·东阳期中)如图所示是投影到白墙壁上的地球仪经纬网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在C的什么方向   。
(2)图上已标出一条西经20°经线和四条纬线的纬度,请你写出D点的位置是   。(填经纬度)。
24.(2023七上·东阳期中)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再创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请完成下列有关超级杂交水稻相关问题:
(1)图中表示超级杂交水稻细胞的是图   。
(2)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这是由   (填序号)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5.(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楷打开一罐椰汁发现里面的椰汁并没有装满,于是他怀疑里面的椰汁体积比包装上标注的245mL要少,他将椰汁全部倒入量筒后测得体积为242mL,于是他认为椰汁净含量不足245mL,小英观察后发现罐内还有残留的椰汁,导致测量不准确,于是她提出了一种新的办法可以准确测量椰汁的体积,步骤如下(如图甲乙丙丁,部分未画出):
①重新打开一罐椰汁,还是没有装满
②用量筒准备体积为V0的椰汁,   。
③倒出椰汁,擦干,确保罐内无残留
④用量筒准备体积为V2的椰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满,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V3
⑤计算椰汁的实际体积为V=   。
⑥得出结论
实验反思:仅通过该次实验测得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存在的问题是   。
26.(2023七上·东阳期中)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 .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 .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E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 .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27.(2023七上·东阳期中)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下面请你完成以下实验。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②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刮取上皮细胞;③把上皮细胞均匀涂抹在水滴中;④盖上盖玻片;⑤染色。
在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时,牙签平贴在口腔内壁,沿   (选填“同一方向”“上下来回”)轻刮几下。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2) 在正确操作显微镜后,视野中找不到细胞,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未在口腔内壁上刮取细胞②刮取的细胞太少了③刮取细胞后,涂抹不均匀④未染色
(3)细胞是一个立体结构,但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则是该细胞的某个平面图,甲乙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张同种动物组织细胞装片(细胞形态结构相同),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请你推测该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立体形状,最可能是   。
28.(2023七上·东阳期中)周末回家,小王同学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用温度计、玻璃杯、热水、电子表等仪器,测量了热水放在玻璃杯中每隔10分钟的温度,下表是他记录的在不同时间测得的玻璃杯中的水温的几组数据。
时间(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温度(℃) 98 84 71 61 52 44 37 ? 28 25 24 24
根据这些数据,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小周现在手边有两个温度计,一个是水银温度计(最大量程是120℃)、一个是酒精温度计(最大量程是60℃),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哪个,并说明理由   。
(2)从表格中的“?”,温度如图所示是   ℃。
(3)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
A. B.
C. D.
29.(2023七上·东阳期中)信鸽亦称“通信鸽”,是经过普通鸽子驯化而成。信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信鸽千里飞归老巢”,生物学家和养鸽专家对信鸽的归巢机能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信鸽的嗅觉。
【实验探究的问题】为了探究信鸽嗅觉与导航定位的关系
【进行实验】
①将200只生长发育、生理状况、飞行能力等均相近的信鸽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木犀草素溶液麻醉信鸽的嗅觉,乙组用处理作为对照。
③在天气适宜情况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求平均值后计算出归巢速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④根据探究的问题,结合曲线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
请你补充相关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信鸽的呼吸器官是   。
(2)现实生活中,要选择200只完全相似的信鸽,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是比较困难的。那么进行实验时,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合理?____。
A.从200只信鸽中,选出两个相似的动物,一个作为实验组,一个作为对照组。
B.将200只信鸽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只,一个作为实验组,一个作为对照组。
C.将200只信鸽分成100对,每对相似,一个放在实验组,一个放在对照组。
(3)将步骤②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
(4)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0.(2023七上·东阳期中)现今电脑、手机、pad等运用普及,有些学校pad已经走进课堂。为了探究长时间电子产品辐射对学生身体有没有伤害,有人用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及电脑进行了一次探究。请你帮他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的问题】电子产品辐射对成年大鼠有伤害吗?
【作出假设】电脑辐射对雄性大鼠身体有伤害则电子产品对学生身体有伤害。
【进行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的电脑前。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表:
甲组 乙组
大鼠体重增长量(g) 86 31
大鼠精子畸形率(%) 38 99
(1)实验中是通过   体现对成年大鼠的伤害。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两组大鼠除了是否置于开机电脑前这个因素外,其他条件应控制   
(3)该探究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电子产品辐射对学生身体有伤害。小陈同学认为该结论是不正确的,请说明理由。   。(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31.(2023七上·东阳期中)读图,并回答问题。
(1)在图中,应该依据    判断方向。
(2)读图可知,A村庄在B村庄的    方向,小河从c到d是自    (方向)向    (方向)流淌。
32.(2023七上·东阳期中)某同学在野外采集了5种植物P、Q、R、S、T,做了如图所示的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
(1)这些植物中有一种是马尾松(如图),则它是   (选填上图中的字母),由上表可知该植物的特点是   。
(2)根据上述检索表,该同学制作了以下二歧分类文字检索表,请你补充完整
①   ,②   。
33.(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他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小科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
A.与水的温度有关 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 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是否搅拌 溶解快慢
① 5克块状冰糖 100毫升、10℃的水 是 缓慢
② 5克块状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是 较快
③ 5克粉末状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是 快速
④ 5克粉末状冰糖 100毫升、80℃的水 否 较慢
(1)实验中冰糖的溶解快慢难以直接观察,需要通过观察   来比较
(2)为了验证猜想C,应选择   进行比较。
(3)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
(4)通过该实验得出物质的溶解快慢与   有关。
34.(2023七上·东阳期中)小李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的现象。STEAM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溶液种类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1)制作临时装片时,我们都会选择内表皮而不选择外表皮进行实验,请说出其中一点理由   
(2)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现象与   的关系;
(3)分析表格,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根据实验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发生这种“分离”现象是由于细胞膜具有   的作用。
35.(2023七上·东阳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矿石体积的测量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1)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该实验用到的器材有:烧杯1只、量筒1个、足量的水、记号笔、细线、矿石,你觉得还需要   
(3)利用以上器材改进上述实验过程,让实验结果更准确,请写出实验步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答】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作为判断MOSS是否为生物的标准是能否生殖。
故选D。
2.【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认识分析即可。
【解答】为了确定水温到底有多高,他“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发现水温只比体温稍高,“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这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数据和证据”,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猜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
【解答】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①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①②④正确。③晴天时,天空看上去是湛蓝的,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③⑤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计算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2)长度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的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3)根据长度结果的记录方法判断;
(4)长度结果的倒数第一位数字为估读数字。
【解答】A.测量结果为:,故A错误;
B.根据9.21厘米可知,数字“2”所在的单位mm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B正确;
C.9.22厘米中,9.2为准确值,0.02为估读值,则结果正确,故C错误;
D.9.20中的“0”为估读数字,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要用外焰加热。
(2)刻度间隔小了,刻度尺上所显示的1cm要比真实的1cm小。
(3)把细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d=L/n。
(4)夏天由于钢制刻度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偏小;冬天由于钢制刻度尺的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偏大。
【解答】 :A、酒精灯的内焰温度最低,外焰温度最高,当加热试管时,如试管底与灯芯接触,会因为受热不均,导致试管破裂,A不符合题意;
B、刻度尺的刻度间隔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B符合题意;
C、累计法测量是因为金属丝太细,绕在一个线圈上测量,然后就平均值,如果绕的不紧密,中间有空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大,C不符合题意;
D、找到观察物后要使物像更清晰,那么应该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 要探究阳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就要以阳光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注意: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有无阳光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都相同而且适宜。因此实验中的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当是20℃。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名字里带鱼字并不一定属于鱼类,比如不属于鱼类的有:章鱼、鲸鱼、甲鱼、墨鱼等。
【解答】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鲸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鲫鱼属于鱼类,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腕足,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解答】 A、苔藓和牡丹都是植物,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苔藓属于苔藓植物,不能开花结果,属于孢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牡丹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C符合题意;
D、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因此“白日不到处”体现了其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笑,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解答】A. 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A错误;
B.草履虫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正确;
C .草履虫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但是他没有神经系统,C错误;
D.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属于低等动物,它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赤道以北50千米和赤道以南50千米所在纬线等长。结合经纬线的特点,可判定,某人从赤道以北5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此人最后位于出发点。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长度测量以及“累积法”测微小长度的方法判断。
【解答】A.一张纸的厚度远远小于0.5毫米,则用分度值为0.5毫米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故A错误;
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B错误;
C.200页的书,纸的张数为10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C错误;
D.测量厚度时,不一定从零刻线开始,只要对准一个整刻度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一、取镜和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5.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简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6.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7.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8.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F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整理
9.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简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故正确顺序是③对光、①放置玻片标本、②下降镜筒、④眼注视目镜,.上升镜筒 寻找物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地图的比例尺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比例尺的理解,相同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方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这个题目比较选项中的比例尺,A比例尺最大。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因此A图表示的范围最小,其河面最窄。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向上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mL, 则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小,而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0mL。 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8mL,则读出的示数准确。根据V=V1-V2可知,它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于12mL。
故选C。
15.【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此题通过实验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多少。利用维生素C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探究。由于是对比实验,作为对比实验时一定注意控制好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不变的量不一样时,就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解答】 控制变量以必须保证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现象的不同是由此因素引起的。实验中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同种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蓝色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只胶头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实验的变量是苹果汁和橘子汁的不同,其它条件均相同,如2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小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而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多少对此实验没有影响, 操作中要边滴边振荡 ,使充分溶解, 因此, 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①④。
故答案为:C。
16.【答案】(1)分米
(2)立方米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比它大的单位为km,比它小的单位为dm、cm、mm、μm和nm。
(2)体积的常用单位为m3,dm3、cm3和mm3。
【解答】(1)学生课桌的高度是8分米=80cm。
(2)一间教室的容积是200立方米。
17.【答案】(1)铁架台
(2)胶头滴管
(3)AE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1)(2)根据所指仪器的名称解答;
(3)根据加热操作需要的实验器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仪器F名称铁架台;
(2)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3)若实验室需加热约30mL某液体,除现有的D、F这两种仪器外,还需要选择的仪器是:烧杯和石棉网,故选AE。
18.【答案】定性;定量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 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量观察。
【解答】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不需要测量具体的数据,属于定性观察;用刻度尺测量桌子的长度,需要读取具体的数据,属于定量观察。
故答案为:定性;定量。
19.【答案】(1)器官
(2)被子植物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1)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其中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植株利用,通过茎运到叶,在叶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根、茎、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合成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可见花、果实和种子与生殖有关系,属于生殖器官。
(2)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解答】(1)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因此从生命体的结构层次上看,橘子果实属于器官层次的结构。
(2)橘子属于被子植物类群, 理由是它有花和果实。
20.【答案】29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当教室的实际温度是25℃,根据得到:

解得:t'=29℃。
21.【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测量工具时,量程要大于被测的物理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解答】正常成年人的身高大约1.7m左右,精确到1mm左右,则刻度尺A符合题意,而B、C不合题意。
故选A。
22.【答案】分化;无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 图中的a表示受精卵,b是分裂后的两个细胞,c表示细胞生长后的细胞,①表示细胞的分裂,②表示细胞的生长,③表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解答】 图示为植物细胞变化的过程,其中①的过程细胞数目增多,是细胞的分裂,这一过程中,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加倍后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过程②细胞的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③的过程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是细胞的分化。对于变形虫来说无此过程,因为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
故答案为:分化;无。
23.【答案】(1)东北
(2)100oE,30oN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解答】(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B在C的东北方向。
(2)读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经线间隔30°,可判定,D点的经度为100°E;D位于北纬30°纬线上,纬度为30°N。因此,D点的经纬度是100°E,30°N。
24.【答案】(1)甲
(2)④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⑤叶绿体、⑥细胞质。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解答】 (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甲图比乙图多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结构,所以表示超级杂交水稻细胞的是图甲。
(2)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这些遗传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超级杂交水稻穗大粒多,是由④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5.【答案】将罐内椰汁装满,读出量筒内剩余椰汁体积为V1;V2-V3-(V0-V1);实验次数太少,存在偶然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 ②想办法测量罐内加满椰汁时添加椰汁的体积;
⑤空罐加满椰汁的体积减去添加椰汁的体积等于罐内椰汁的体积;
⑥实验次数太少会导致得出的结论存下偶然性。
【解答】 ②将椰汁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为V0;向罐内添加椰汁,直至加满,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1;
⑤综上所述,添加的椰汁的体积为:V'=V0-V1;
而空罐加满所装椰汁的体积为: V2-V3 ;
空罐加满椰汁的体积减去添加椰汁的体积等于罐内椰汁的体积,
即椰汁的实际体积为V= V2-V3-(V0-V1) =V1+V2-V0-V3。
⑥ 仅通过该次实验测得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存在的问题是: 实验次数太少,存在偶然性 。
26.【答案】(1)BACDEF
(2)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3)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V=SL可知,当液体的体积越大,而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时,液柱高度的变化量会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两种金属片的膨胀程度大小确定双金属片的弯曲方向,从而确定指针的偏转方向。
【解答】(1)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步骤如下: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
C .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 .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E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 .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即正确顺序为:BACDEF。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那么改进建议为: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3)根据丙图可知,铜的膨胀程度大于铁的膨胀程度,则双金属片向右弯曲,即指针向B侧偏转。
27.【答案】(1)同一方向;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形态
(2)①②③
(3)圆柱体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解答】(1)在刮取口腔 上皮细胞时,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以便于观察。
(2)在正确操作显微镜后,若有①未在口腔内壁上刮取细胞、②刮取的细胞太少了③刮取细胞后涂抹不均匀等情况,在视野中是找不到细胞的。④未染色的细胞透明度高,但仍能看到细胞。故选①②③。
(3)甲、乙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张同种动物组织细胞装片,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则该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立体形状最可能是圆柱体,因为圆柱体俯视图是圆形,侧视图是长方形。
28.【答案】(1)水银温度计,水的最高温度为98℃,超过了酒精温度计的量程
(2)32
(3)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温度计时量程要大于被测的温度;
(2)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水温最高为98℃,大于酒精温度计的量程60℃,小于水银温度计的量程120℃,因此这个实验要选用水银温度计;
(2)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示数为32℃;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每经过10min水温分别下降;14℃、13℃、10℃、9℃、8℃……,即水温下降的越来越慢,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9.【答案】(1)肺
(2)C
(3)等量的清水
(4)信鸽的导航定位与嗅觉有关,且放飞距离越远,影响越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 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解答】 (1)信鸽属于鸟类,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
(2)对照实验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A、要从200只信鸽中选择相似的动物,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就比较困难,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对照实验原则,将200只信鸽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只,不合原则,B不符合题意;
C、进行这种实验时,可以选出两个相似的动物作为一对,这样将这20个动物分成10对,每对相似,一个放在实验组,一个放在对照组,C符合题意。
故选:C。
(3)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甲组用木犀草素溶液麻醉信鸽的嗅觉,乙组用不含木犀草素的溶液处理作为对照,也就是用等量的清水 。
(4)根据题中曲线图分析可知:放飞距离相等时甲组信鸽归巢速度远远低于乙组信鸽归巢速度,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信鸽的导航定位与嗅觉有关,且放飞距离越远,影响越大 。
30.【答案】(1)大鼠体重增长量和大鼠精子畸形率
(2)相同且适宜
(3)每组大鼠数量太少,存在实验偶然性;根据大鼠实验得到的结论不能推及到人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1)该实验中是通过设置甲、乙两组的大鼠体重增长量和大鼠精子畸形率形成对照,体现电子产品辐射对成年大鼠的伤害。
(2)根据单一变量原则,两组大鼠除了是否置于开机电脑前这个因素外,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且相宜。
(3)该探究人员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电子产品辐射对学生身体有伤害”,对此作出的评价是该实验结果不可靠,因为1只成年雄性大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应该增加成年雄性大鼠的数量或设置重复组。
31.【答案】(1)指向标
(2)西南;西;东
【知识点】常见地图与地图符号、注记、方向
【解析】【分析】1.判读地图上的方向总共有三种方法。第一,一般定向法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二。指向标定向法。第三,就是经纬网定向法。
2.确定的定性方法后,再进行具体方位的定向。
【解答】1.图中明显有一个指向标。所以本题是指向标定向法。
2.一般在确定A在B的那个方向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B位置上画一个与本题一样的指向标。
如图。可以看到以B为中心,分为8个方位,A在B的西南方向。本题可解。以此类推,小河是由西向东流的。
故本题答案为:1.指向标 ;2.西南;西;东。
32.【答案】(1)Q;有叶、有球果
(2)R;无花粉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 将特征不同的一群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称为二歧分类法,原则:把原来的一群植物选用明显而相关的形态特征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的分类群再用相对的性状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将所有分类群分开为止。为了便于使用,各分支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前边加上一定的顺序数字。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前的数字及位置(距左边的距离)应是相同的,而且相对应的两个分支,较上一级分支均应向右退一字格,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要编制的终点为止。
【解答】 (1)马尾松有叶,有球果,符合图中的Q,马尾松属于裸子植物,特点是种子无果皮包被。
(2)3a表示有叶、无球果、有花粉,则对应的是R;根据图示,可知3b表示无花粉。
33.【答案】(1)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2)③④
(3)当同种物质的颗粒大小、搅拌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4)水的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1)质量相同的冰糖,完全熔化时所用的时间越短,则溶解速度越快;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根据表格确定①②中哪些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答】(1)实验中冰糖的溶解快慢难以直接观察,需要通过观察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来比较。
(2)验证猜想C,即探究溶解性快慢与是否搅拌有关,则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搅拌这个因素,故选③④;
(3)实验①和实验②中只有水的温度不同,那么得到结论: 当同种物质的颗粒大小、搅拌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
(4)根据实验②③可知,溶解的快慢与溶质颗粒大小有关,那么通过该实验得到:物质的溶解快慢与水的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有关。
34.【答案】(1)内表皮透明无颜色、易撕取、比较容易撕得薄片、外表皮较厚不容易撕取、外表皮有颜色,不易观察到细胞核
(2)溶液种类
(3)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的分离现象,但质壁分离的速度不同
(4)控制物质的进出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中,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解答】 (1)显微镜对被观察的实验材料的要求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厚而不透明的材料在显微镜下不能被观察到,因为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洋葱内表皮薄而透明,所以都会选择内表皮而不选择外表皮进行实验用。
(2)表格中分别选择了25%的蔗糖溶液、25%的葡萄糖溶液、25%的氯化钠溶液、25%的硝酸钾溶液 四种不同种类的溶液,所以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现象与溶液种类有关。
(3)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用25%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0秒;用25%的葡萄糖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65秒;用25%的氯化钠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25秒;用25%的硝酸钾溶液,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是57秒,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4)细胞所必需的养分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都要通过细胞膜,细胞膜的这种选择性的让某些分子进入或排出细胞的特性,叫做选择透过性,因此发生这种“分离”现象是由于细胞膜具有 选择透过性的作用。
35.【答案】(1)偏大
(2)胶头滴管
(3)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用记号笔做好记号,标记为A。
②将矿石用细线系住浸没在水中,并将此时的水面用记号笔做好记号,标记为B。
③取出矿石,用量筒先将水加到接近标记B处,并用胶头滴管将水加至B处。
④将两标记之间的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记为V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注意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
(2)根据液体体积测量的实验器材解答;
(3)在烧杯内加入适量水后要画线记录水的初始位置,将矿石取出后水面肯定下降,此时应该加水恢复到原来水面位置,然后在利用液体体积差测量矿石的体积。
【解答】(1) 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会带出部分水时,则测出的是矿石和带出水的总体积,则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偏大。
(2)在进行体积测量时,要准确调节烧杯内液面的位置,因此还需要胶头滴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