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如“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憔悴”“央求” “絮叨”“诀别”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3)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形象。(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中“好好儿活”和菊花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母亲的伟大与无私,感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2)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会母亲的形象。(2)理解文中“好好儿活”和菊花的含义。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2)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写作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认识一位作家——史铁生。他21岁时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 致双腿瘫痪。他的母亲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因肝病去世,当时年仅四十九岁。史铁生在 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史铁生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2)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如“瘫痪”“侍弄”“憔 悴”“诀别”等。(3)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强忍内心的痛苦与重病 的折磨,照顾和鼓励“我”直至生命尽头的故事。(4)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 提问: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文章的整体基调是深沉、忧伤的。从“我”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到母亲默默忍受病痛 照顾“我”,再到母亲去世后“我”的愧疚、悔恨和对母亲的怀念,都体现了这种情感基调。0.细读分析,体会情感(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是怎样的 有怎样的具体表现 试找出相关的语句。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 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我”暴怒无常。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心情 “我”因为双腿瘫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变得绝望、痛苦,所以脾气变得暴怒无常。(2)面对“我”的暴怒悲观,是谁一直陪在身边 文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动 请在文中找 出相应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参考: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 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B.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 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C.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D.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提问: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形象和情感 解析: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体贴、牵挂和关切,也体现了母亲的隐忍、坚强和无私的爱。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是为了让“我”发泄情绪,又悄悄地进来,是担心“我”; 母亲总是提议带“我”去看花,是想让“我”走出困境,感受生活的美好;母亲扑过来抓住“我” 的手,忍住哭声说“好好儿活”,是鼓励“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 去看菊花,是希望“我”能从菊花中获得启示,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3)母亲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但此时她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 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提问:从这些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此时感到无比的悔恨和愧疚,因为他一直没有察觉到母亲的病情,没有好好地关心母 亲。同时,也对母亲的坚强和无私感到敬佩和感激。0. 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本文用“三次看花”串起叙事脉络,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从不同角度梳理“我”的 变化。参考: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 ”第三次: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的变化:从自暴自弃到接受现实,再到积极面对生活。 提问:“我”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我”的变化是在母亲的关爱和鼓励下逐渐发生的。母亲一直希望“我”能去看花,感受生活 的美好,她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激励着“我”。在母亲去世后,“我”看到了菊花的顽强生命 力,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而逐渐走出了阴影,开始积极面对生活。(2)文中多次提到的“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展示PPT中关于菊花象征意义的内容) 菊花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以及“我”对母亲的缅怀。提问:为什么菊花能象征这些意义 母亲希望“我”能像菊花一样坚强地面对生活,所以菊花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我”在看 到菊花的顽强生命力后,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渴望,因此菊花也象 征着“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同时,菊花是母亲生前喜欢的花,“我”看到菊花就会想起 母亲,所以菊花也象征着“我”对母亲的缅怀。(3)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有什么深意 (展示PPT中关于菊花颜色的 图片)白色的花高洁,黄色的花淡雅,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提问:这些颜色的菊花分别代表了什么 白色的菊花高洁,代表着母亲的高尚品质;黄色的菊花淡雅,代表着母亲的温柔和慈爱; 紫红色的菊花热烈而深沉,代表着“我”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不同颜色的菊花象征着母亲的爱和“我”的人生态度的转变,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4)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句,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第一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第二处: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提问:这两处“好好儿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第一处“好好儿活”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纯粹的爱与期望,她希望儿子能珍爱生命,勇敢地 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第二处“好好儿活”表明成熟的“我们”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 和生活的真谛,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带着母亲的期望好好地生活下去。(5)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展示PPT 中关于文章题目的分析) 参考:表层意义: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深层意义: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并乐观生活的象 征,表达了作者身残志坚的信念和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提问:从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来看,这个题目有什么作用 这个题目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还蕴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秋 天的萧瑟和悲凉也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契合,而“怀念”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 通过这个题目,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0. 拓展延伸(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2)分享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或名言警句。(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感恩母亲,回报母亲的爱。1.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母亲的形象、“好好儿活”和菊花的 含义以及文章的主题等。(2)强调母爱的伟大和珍贵,鼓励学生珍惜母爱,学会感恩。2. 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3)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合欢树》等,进一步感受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