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 《春》活动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 《春》活动式教案

资源简介

1《春》同步课堂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积累“嗡、朗润、酝酿、卖弄”等字词。
2、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文。
3、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修辞进行生动描写。
5、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难 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修辞进行生动描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崭新的希望。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你 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 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把你的积累与同学们分享。
欣赏图片,背诵咏春诗句。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赞美春的颂歌,学习的重点是要体会春天美在哪里,学习作 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积累“嗡、朗润、酝酿、卖弄”等字词。
2、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文。
3、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修辞进行生动描写。
5、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生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提问预习:
1.作者及背景:
1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创作以散文
成就最高。其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 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读读写写:字音、字形。多媒体展示,结合预习进行提问。
朗润lǎng rùn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mài nòng 喉咙hóu long 应和yìng hè
嗡 wēng 嘹亮liáo liàng 烘托hōng tuō 静默jìng mò 风筝 fēng ·
zheng 抖擞dǒu sǒu 健壮jiàn zhuàng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3.词语: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酝酿:这里是说空气里的各种气息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烘托: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卖弄:炫耀。
黄晕huáng yùn: 昏黄,不明亮。 窠kē 巢:鸟兽昆虫的窝。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引:牵引,招引。常用于鸟类招呼同 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学生读、解释。相互纠错,补充。
四 .课堂活动:
活动一: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标注生字词,思考:课文描绘春天,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你从中体会到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听读并归纳:
内容:草、花、风、雨、人(山、水、树、鸟……) 情感: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2. 朗读课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
名称:春草图
特点:
嫩、



简笔画:
) (
春日图景
简笔画:
名称:
特点:
简笔画:
名称:
特点:
简笔画:
名称:
特点:
简笔画:
名称:迎春图
特点:
)
3
学生活动,完成思维导图:
名称:春草图 特点:嫩、绿、
多、软 简笔画:
名称:迎春图
特点:充满希望、富
有生气 简笔画:
名称:春风图 特点:暖、柔 简笔画:
春日图景
名称:春花图
特点:数量多、种 类多、颜色多
简笔画:
名称:春雨图
特点:连绵、密、 润
简笔画:
3.尝试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总 ——①盼春。写人们盼春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7段)分——绘春。借助一幅幅图画描绘春天的勃勃生机。
②总括轮廓③春草图④春花图⑤春风图⑥春雨图⑦迎春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总——⑧⑨⑩颂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 “美”“力”。
活动二:朗读赏析:
1.补充朗读的重音和停连知识: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 · ” 标示在词语下面。
示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V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 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人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 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示例:坐着,V 躺 着 ,V 打两个滚,人踢几脚球,人赛几趟跑,人捉几回迷藏。
多种朗读符号: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V 新翻的泥土的气 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V 将窠巢V 安在繁 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V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 和着。牛背上V 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悠扬重读; ·重音;V 停顿;拖音。
学生按以上方法对全文各部分认真朗读标注,读出感情。
2. 请选出你最喜欢的春景图有感情朗读,结合具体词句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应该带着怎 样的感情朗读 说说你是如何处理轻重缓急等朗读技巧的。
学生展示个性配乐朗读。班级评价。 示例:
4
春花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春草春花的五彩缤纷。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非常有动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灵魂。朗读 的时候应该带着喜悦和新奇。
5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六 、板书设计:
盼春 春草 春花 春风 春雨 迎春 颂春

朱自清
(


)绘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写好景物,不仅需要对景物有着精确的观察,还要能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 感受。朱自清是怎样将自己的精确观察描绘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继续赏析本文精彩的写作手 法。
二 .出示目标:
1、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积累“嗡、朗润、酝酿、卖弄”等字词。
2、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文。
3、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会运用修辞进行生动描写。
5、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课堂活动:
活动一:赏析修辞手法:
1.阅读教材第5页,了解“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 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分三种: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 “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 接,是暗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
2.找出本文中的比喻,说一说属于哪一种,并分析这个比喻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活动。展示。 示例: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的。
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细小繁多且明艳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对野花的喜爱之情。
思考:
具有细小且繁多的事物有很多,你还能想到什么 如果把本句的比喻换一下你觉得会怎 样
比较如果换成下面的事物怎样
像粉尘、像宝石……
预设:“粉尘”虽然也突出了细小且多,但它的细小在“形似”上与野花差距太大,也 没有“眨呀眨的”动感,不能将作者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宝石”虽也明亮,但其价值不菲,与野花“遍地是”没有茶性,缺乏灵魂与生机。
小结:好的比喻除了形似以外,本体和喻体还要保持情感上的一致,要突显写作的意图, 能引发读者的联想,有丰富的内涵。
思考这句话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拟人。“眨呀眨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花的情状。
继续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并赏析。
活动二:赏析写法:
仅仅用修辞手法还不足以把春天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图景 分析其妙处。
学生活动。示例:
一 .品析鉴赏春草图:
6
示例:
①“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 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
② “钻”,用得非常好,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草从泥土里钻出来,将“钻”换 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嫩,写质 地。绿,写颜色。软绵绵,写姿态。
③一系列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从这些动作,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 来的是孩子。这是作者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在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的。 写儿童的活动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而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 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气。
④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风打 下伏笔。从这两处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严谨。
小结:这四句话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描绘春草。第4句写柔风,从触觉 表现春草的可爱。
二.品析鉴赏春花图: 示例: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表现花儿争春的盛况。“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与前句照应。
“成千上百”“飞来飞去”写出蜜蜂、蝴蝶之多,一个“闹”更能体现场景之盛、呈现 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
“闭了眼……”虚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天。
顺序:写树上——花下——遍地;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动静、虚实结合,正面、侧面描 写结合。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从高 到低。
总结景物描写方法:拟人、比喻写法,多种感官运用,联想想像的运用……春花万紫千 红,争芳夺艳。
三.赏析春风图:
7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容易写,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 的东西,作者是如何描写风的 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调动了哪些感观
探究:
从触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将无形、无味、无声的风化为有形、有味、有声。 触觉:
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 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 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 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 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嗅觉:
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 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听觉:
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 听的音乐。
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 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此外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 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
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
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要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 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四 .赏析春雨图:
第6段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
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8
先从正面描写春雨,写春雨寻常、细密、绵长、闪亮、轻盈、迷蒙等特点;然后通过描 写春雨中的树叶子、小草、灯光、行人、工作的农夫及其草屋等,侧面表现了春雨对万物的 润泽,营造了一种安静、闲适的美好意境。
活动三:赞春:
请同学朗读8—10段。说一说三处比喻的含义,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
1.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明确: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春天的 “新”和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2. 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 明确: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 3. 比作“健壮的青年”:
明确: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 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
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 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强”的特性,突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千姿百态,充满活力。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五 .总结提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名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老师总结了写景方法口诀:
写景顺序很重要,条理清晰第一条; 多种感观齐感受,视听嗅味触用到; 修辞手法好表达,抓住特征方有效; 动静正侧虚与实,词语选择有门道; 合理想像添光彩,情景交融好文来。
六.作业:选择今天学到的方法,写景片断练习。
请模仿本文,对你作文中的景物描写再加工,注意运用刚刚学会的写景方法,体会这 样写后是否立体多了、生动多了。
9
七、板书设计:
10
绘春
春花图:态 色 味
春风图:触 味

(


)春雨图:形
如何使景物立体生动
运用修辞 多种感官
动静结合 正侧面结合 联想想象
虚实结合 抓住特征 情景交融
顺序恰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