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情景教学】2024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1.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情景教学】2024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1.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课题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课型 新授课
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应用的是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 根据物质的用途,判断该用途应用的是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具准备 一集气瓶氧气、一集气瓶二氧化碳、小木条。
课前预习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例如:可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例如:颜色、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填“性质”或“用途”)
新课导入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那些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进行新课 知识点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讲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我们上一课时中所做的实验3、4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都表现出其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中列举出物质的化学性质。 蜡烛(纸张、木柴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等。 [拓展]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讲解]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
备课笔记
拓展延伸: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某些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
方法点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分:(1)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2)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可通过关键性的字词加以区分。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常用“能”“会”“可以”“容易”“具有”等字词,描述物质的变化时一般表现已完成或正进行,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
进行新课 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阅读教材]熔点、沸点、密度的相关内容。 [小结] (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作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作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密度: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拓展]物质的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1-2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观察并并尽可能多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并联系判断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讨论与交流]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思考]判断上面总结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小结]物理性质:两者都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思考]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学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作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延 展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备课笔记
要点提示:
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难题解答 练习与应用(P13) 4.物理性质:①②③④ 化学性质:⑤ 6. 物质性质用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均离不开水铁钉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固定物件等食醋无色、有酸味和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鸡蛋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作调味品、清除水垢等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教学反思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变化是一个有结果的过程,而性质则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方法点拨:
性质在变化的基础上带有结论性的描述,往往有“可以或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会或不会”等字眼。
易错提示: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但物理性质并不是都要通过物理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