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 对印的图形一、教材分析《对印的图形》是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印的方法,发现对称美的规律,并运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美术作品。教材通过展示各种对印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和魅力。二、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对印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对印的方法创作出具有对称美的图形。2、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对印的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对印图形。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对印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培养学生对色彩和形状的把握能力,以及画面的整体协调。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颜料、纸张、画笔、调色盘等;展示架、夹子等展示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张、画笔、调色盘、水杯等。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对称的图片,如蝴蝶、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二)新授1. 介绍对印方法教师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白色纸张,面向学生说道:“同学们,下面老师来给大家介绍对印这种神奇的方法。首先,我们像这样将纸张对折。”教师边说边将纸张沿着中心线对折,展示给学生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对折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大家看,我们在对折后的这一侧,也就是这半张纸上涂上颜色或者画上图形。”教师拿起一支画笔,蘸上颜料,在对折后的半张纸上随意地画了一个简单的图案,比如一个圆形。“画好或者涂好颜色后,我们把纸张轻轻打开,进行对印。看,一个对称的图形就出现啦!”教师慢慢地打开纸张,展示出一个完整的对称圆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对印的效果。2. 展示对印作品并引导观察分析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出一系列精美的对印作品,包括风景如画的山水、栩栩如生的动物、娇艳欲滴的花卉等。“同学们,现在大家来仔细观察这些不同的对印作品。先看看作品的色彩,是鲜艳夺目还是柔和淡雅?再瞧瞧形状,是规则整齐还是变化多样?还有构图,是紧凑有序还是疏朗开阔?”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学生们认真地观察着屏幕上的作品,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这幅风景作品的色彩很鲜艳,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草地对比强烈。”有的说:“那幅动物作品的形状很生动,猴子的身体线条很流畅。”还有的说:“这束花卉作品的构图很紧凑,花朵簇拥在一起,特别好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3. 教师示范对印过程并讲解注意事项教师在讲桌上准备好颜料、画笔、纸张等工具,开始为学生示范对印的全过程。“同学们,看老师再给大家示范一遍对印的过程。”教师先将一张纸对折,然后拿起画笔,蘸上适量的颜料。“大家注意,颜料不能太稀,不然颜色会渗开,也不能太稠,否则不好涂抹均匀。”教师边说边调整颜料的稀稠度,接着在对折的半张纸上开始绘制一个简单的花朵图案,绘制时特别注意涂抹的均匀性。“画好之后,我们轻轻打开纸张。”教师小心地打开纸张,展示出一个对称的花朵图案。“在对印的过程中,大家还要注意,不要让颜料沾到手上或者衣服上,保持桌面的整洁。如果对印的效果不理想,也不要着急,可以多尝试几次。”教师在示范过程中,不断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环节的要点。(三)教师示范教师再次示范对印一个较为复杂的图形,如一棵大树。详细讲解每一个步骤,从对折纸张到绘制树干、树枝、树叶,再到对印后的调整和补充。鼓励学生在观看示范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四)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如水果、人物、房屋等,运用对印的方法进行创作。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整洁和色彩的搭配。(五)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夹在展示架上进行展示。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参观和欣赏。(六)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从对称效果、色彩运用、创意表现等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七、板书设计对印的图形对印方法:对折纸张一侧绘制对印成型注意事项:颜料稀稠涂抹均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