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保护眼睛》01活动背景眼睛是心灵之窗,是人身体上最宝贵、最精密的器官之一,人类通过眼睛能获得大量信息。正常的视力能使人看到一个多彩而美丽的世界。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和未来人口素质的“国病”。习总书记曾指出: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这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共筑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视力问题,不再是一个人的事,一个家庭的事,它变成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了。教育部印发《2022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谋划和扎实推进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确保《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加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完成年度评议考核、近视率核定等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重点任务落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近视率的发展逐渐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灿烂的朝阳眼前却被蒙上了一层“薄雾”,曾经美好的世界不再清晰与斑斓,近视就像一个“隐形的小偷”正悄悄的偷走孩子的视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结合本班学生的近视率连年上升的现实情况,教师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我们选取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的《保护眼睛》这一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探究,使学生关注眼睛,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培养爱护眼睛、热爱生命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从个体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激发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眼睛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内化为实际行动。同时能够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尝试考察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02 活动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探究,关注眼睛,培养爱护眼睛、热爱生命的情感;通过实践获得生动的体验,感受探究所带来的喜悦感、成就感,体味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2.责任担当:能够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尝试运用考察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体验,提高科学用眼的自觉性,培养调查能力、探究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3.问题解决: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近视的成因,了解近视的危害;学习眼睛保健知识,知道怎样预防、矫正近视。4.创意物化:运用简单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类,并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03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能够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关注眼睛,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近视的成因,了解近视的危害;学习眼睛保健知识,知道怎样预防、矫正近视,培养爱护眼睛、科学用眼的意识。尝试运用考察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难点运用简单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类,并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实践体验,提高科学用眼的自觉性,培养调查能力、探究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04 活动各阶段规划第一阶段: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有关“保护眼睛”的话题,提出关于“保护眼睛”的问题,体会眼睛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围绕“保护眼睛”这一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够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纳成研究的子课题。2.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研究课题,成立活动小组。3.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制定活动方案。指导要点:1.开展活动前布置学生做一次视力测试,班长并做好记录和统计。通过展示对本班学生近视人数的初步统计数据,引发学生对眼睛的关注,使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与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引导学生对“保护眼睛”这一主题进行分解,指导学生从自身能力、研究条件、预期研究成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确立可研究的“眼睛结构的研究”、 “眼睛近视原因及早期症状的研究”、 “有益于眼睛的食物研究”、“班级视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 保护眼睛的方法研究 ”等子课题。3.指导学生根据研究内容、自身特长和兴趣成立活动小组,确定组名、组长、口号。4.指导学生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在小组成员商讨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目标:1.根据组内的活动主题亲身实践,从多个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对感兴趣的子课题进行探究,运用简单的信息技术手段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类。2.在研究活动中了解小学生眼睛的现状,了解保护眼睛的方法,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科学用眼的意识。3.获得有关眼睛的结构、近视的成因、近视的危害等知识。学习眼睛保健知识,知道怎样预防、矫正近视。提高调查能力、探究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指导要点:1.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活动主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2.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1)通过书籍、网络等形式了解眼睛的结构、近视的成因、近视的危害等相关知识。(2)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网络查询等方法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3)指导学生通过恰当的展示形式汇报活动成果。如创作《保护眼睛》为主题的手抄报、宣传海报、资料卡、儿歌、童谣等,通过实践体验,提高学生科学用眼的自觉性,培养调查能力、探究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活动目标:1.能够根据自身特长和成果类型选择恰当的汇报方式,并对自己和同学的实践活动情况作出客观评价。2.通过探究,进一步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科学用眼的意识,培养爱护眼睛、热爱生命的情感;通过实践获得生动的体验,感受探究所带来的喜悦感、成就感,体味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指导要点:1.指导学生有序进行交流,学会倾听与分享,尊重他人意见,并根据活动中的表现,对同学或自己做出客观评价。2.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及自身特长选择恰当的展示交流的方式。3.指导学生畅谈活动后的感受,并交流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提高反思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