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容,对中国画的色彩,笔墨,形神,形制有基本的了解。体会中国画的形式美感,感受其中所蕴会的精神内涵。过程与方法:欣赏经典的中国画作品,与西方作品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中国画的特色。在欣赏过程中分析讲解作品在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上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在美术语言方面所体现出的形式美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国画,引领学生感悟中国画的形式美感,理解中国画的形式之美,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逐渐感悟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在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独特美感。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教学环节】一.导入课程:听音乐欣赏作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观察。提问:这幅中国画作品美在哪儿?(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并思考)学生:(色彩,形式,笔墨,形制等等)组织学生分析,回答问题,导入课题。板书:中国画的形式美讲授新课(1)色彩之美教师讲解:刚才提到了我们中国画的色彩之美,首先来欣赏一幅作品《幽谷清霞》分析一下这幅作品中的色彩有什么特点?(泼墨泼彩 奇幻旖丽)提问:展示作品(花篮图—李嵩,静物花卉 荷兰)分别是中国画与西方的油画。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的色彩特点是怎样的?学生:引导学生回答(中国画的作品以线条造型为主,用色随类赋彩,表达出画家的主观意趣)提问:那我们讲到了把主观情绪带到绘画当中,用色随类赋彩,我们接着来欣赏《大漠》这幅作品的表现色彩的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画家运用的颜色和我们看到的真实景观不同,运用主观情感表达色彩和人物形态。小结:运用了非写实的表现手法,用线条造型为主,把画面中的人物和沙漠都进行了分类化颜色的表现。中国画的用色追求“随类赋彩”,使墨与色相映成趣。笔墨之美提问:我们看到这幅中国画《虾》—齐白石,它是怎样表现这个虾的灵动的?学生:通过这个墨的浓淡深浅的变化来表现虾的形态小结:墨法“墨分五色”“五色”指焦、浓、重、淡、清(中国画作品善于用不同层次的墨色变化表现色彩与层次)教师分析作品《露气》—潘天寿,从中体会中国画的笔法的运用,感受到中国画。笔法:中锋,侧锋,逆锋和托笔四种。感受墨色的丰富变化,体会不同浓淡、干湿的墨色所表现出的虚实效果以及水与墨形成的肌理效果。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笔墨的情趣与神韵。(3)形神之美提问:在我们之前学习过中国画的作品中题材除了山水,花鸟,我们还学习了哪些题材的作品?学生:(人物)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展示:作品《簪花仕女图》唐代 周昉提问:回顾我们学习过的这个作品,画面中的人物都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作者是如何表现她们的生活状态的呢?学生:动态——人物的站姿,手的形态神态——放松,慵懒,涣散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分析画面中线条、人物动态与表情、人物的疏密组合等造型因素小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形制之美展示:《照夜白》韩幹提问:我们除了这个作品当中欣赏到了作品内容还有其他的内容吗?学生:作者提的诗句,盖的印章,还有画的内容(诗书画印)讲解:画家在画作上题诗,用印,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于一体。中国画的装裱形式众多,凸显出中国画的形式美。中国画的形制是灵活变化、丰富多样的。装裱形式:手卷形式,册页形式,团扇扇面,折扇扇面,四条屏,立轴,中堂等。三.课堂练习丰富完善你手中的扇子,用一段语言评述它怎样展现了中国画的形式美。四.作品展示展示学生的部分作品,分析不同类型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装裱过的作品来装饰美化居室。五.课堂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是祖国文化具象化的再现。一花一叶皆具神韵,笔墨之间自有情趣,通过中国画的形式之美传达出中国画的意境之美,表现了画家运用国画表现语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