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共47张PPT)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共47张PPT) 沪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的世界
1.能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声音传播的大致速度。
2. 能通过实验及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3. 能欣赏我国古代应用声学技术取得的成就。
本节要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如果 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
振动
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既能在 中传播,也能在 、 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介质
气体
固体
液体
预习检测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________。
反射
回声
3.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这样的波称为______。声波传播的距离与传播时间之比叫声音的传播速度,即_______。
波动
声波
声速
各种声音(视频)
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激昂和声、胜利欢呼......让人心潮澎湃。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到耳朵里的?
点击画面播放音频
知识点1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推进新课
盆中的水悄然无声
轻轻搅动水,发出声音
说话时,用手触摸咽喉处,你能感觉到什么?
用橡胶小锤敲击音叉,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可看到音叉周围水花四溅。将停止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还能看到此现象吗?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a)敲击音叉
(c)不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b)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旁边纸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会不断地跳动。这能说明什么?
你还能想到和声音有关的什么实验?
实验1: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
“咚咚”声,但却很难发现桌面在振动。
实验2: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但却很难看到音叉振动。
有的物体发声时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如何将这些振动扩大呢?
不易观察、测量
容易观察、测量
转换法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大量实验证明: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当声源停止振动,物体也就停止发声。
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振动时发声的事例吗?
二胡
一、弦乐器
小提琴
吉他
二胡、小提琴等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
吉他通过手指或拨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出声音
弦乐器发声时,________在振动。

二、管乐器
笛子
萨克斯风
葫芦丝
管乐器发声时,________在振动。
空气柱
三、打击乐器
锣鼓
架子鼓
编钟
打击乐器发声时,________在振动。
乐器表面
我们平常听到的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记录声音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声音
振动
声音
【例1】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过年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唢呐的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C. 鼓的声音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D. 锣的声音是锣面振动产生的
A
在太空中,航天员出舱后即使近在咫尺,也不能直接对话,需要通过无线电波或肢体语言来交流。
你知道吗
1. 为什么近在咫尺的两个人要借助无线电才能交谈?
2. 月球表面比地球表面缺少什么吗?
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吗?
想一想:
猜想: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2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如图所示,用细线把正在发声的音乐盒吊在玻璃罩中,当玻璃罩内有空气时,你能否听到音乐声?用抽气泵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有什么变化?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音乐声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请你猜想,如果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音乐声吗?



声音的传播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实验表明:声音_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不能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大量实验表明:
一位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子,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轻刮桌子的声音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两个人分别拿着一个纸杯,拉直棉绳,依次轻声说话,能听见对方说的话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正在发声的音乐盒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放进盛水的缸里,仍能听到音乐声
水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配合音乐做出整齐优美的动作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桌子

固体
液体
空气
气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既能在气体中传播,也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大量实验表明:
【例2】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水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B
知识点3 声音传播的速度
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颗小石子,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音叉振动使附近的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状态,并不断扩展。
物理学中将这样的波称为声波。
1.声波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2.声速
声波传播的距离与传播时间之比叫声音的传播速度,即声速。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赛跑的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下面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空气中的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
v固体>v液体>v气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声(或回音)。
3.回声
人能分辨出回声的条件:
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
若听到原声和听
到回声的时间间
隔不到0.1 s,人
无法将原声和回声分辨开来,此时人听到声音的时间就延长了,使人感觉声音“加大”了。
在室内谈话和播放音乐,人感觉声音比在空旷的室外响亮
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常温常压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根据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米,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至少间隔17m。
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水中鱼群、水下礁石或潜水艇等
科学书屋
天坛——我国古代声学应用的奇迹
北京天坛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奇迹之一,最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场所。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堪称声学在建筑中应用的三大奇迹。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例3】在电子自动计时器普及之前,小型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项目还用人工计时。终点记时员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看见起点发令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还是短些?相差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分析:运动员起跑是听发令枪响,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再开始计时,由于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要经历一段时间,所以实际上是运动员已跑了一段距离,计时员才开始计时,显然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跑的时间短,相差的时间就是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
解:
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短些,相差0.294s。
声源振动产生声波
介质传播
鼓膜振动
经其他组织
听神经
大脑
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助听器
【例4】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
递到人耳。
振动
线和手指(固体)
1. 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移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或乒乓球,当两者接触时,可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的现象。如果音叉不发声,就观察不到此现象。请解释该现象。
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2. 游泳时,人即使浸没在水中,也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声音在水中也能传播。
3. 现代建筑常使用“真空玻璃” (将双层玻璃之间抽成近似真空) 作临界窗户的玻璃,请利用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这种玻璃的优点。
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用“真空玻璃”作临街窗户的玻璃可有效阻挡窗外的噪声。
4. 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下面几种看法,请根据你的认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而产生的;
(2)声音可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运动不等同于振动。
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错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40m/s为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5. 用手按住敲响的鼓面,鼓面会停止发声,这是因为( )
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小了
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鼓面停止了振动
D
6. 凝结着中国古人智慧的双耳鱼洗盆如图所示。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同时盆内水花四溅。“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________;
“鱼洗”发出的嗡嗡声是
靠________传播的。用双
手按住把手,嗡嗡声会很
快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
空气
“鱼洗”停止了振动
7. 一位同学面对一座峭壁发出喊声,一会儿他听到了回声。他从手腕上的电子表看到,从他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共经历了约0.5s的时间,估算峭壁距离该同学站立之处约有多远。
解:由 可得,0.5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峭壁与同学站立之处的距离: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堂小结
产生
传播
由物体的( )产生
介质
形式
声速
回声
( )不能传声
( )
跟介质的( )和( )有关
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条件是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 )
振动
真空
声波
种类
0.1s
温度
1.查阅资料,了解昆虫或植物是怎样发声的,写一篇相关的小论文;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