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会变的小手套》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内容。手套是人们在冬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防寒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手套的造型、色彩、图案和质地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漂亮。每个家庭都会有旧的或不用的手套,积存下来会逐渐占据存储的室间。仔细观察,虽然是旧的手套,却有着独特的美感和可塑性极强的特点。本课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眼、脑、手的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和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逐渐养成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并能够掌握贴、扎、剪等设计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手套进行联想,并简单变形和装饰,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逐渐树立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对手套进行有趣的联想。2.教学难点:运用变形与装饰的手法,把手套设计出新的艺术形象。三、教学准备:旧手套、橡胶、棉质、剪刀、彩纸、报纸、双面胶、记号笔、丝带、棉线、各色皮筋等四、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以抽奖游戏导入,中奖者用手摸一摸,触感怎么样?感觉像什么?并提问:这里的动物和我们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我们班孩子的眼神真好,是的,手套不仅可以让我们防御寒冷,而且废旧手套还可以塑造装饰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呀!你们想不想把这几个可爱的手套形象们请到我们教室啊!别着急,老师把她们请来了。叮铃铃,多么开爱啊,你们想不想近距离的观察他们,让他们陪你们一起上课、学习啊!下面我们根据动物的形象来给各小组命名!引出课题并板书:《会变得小手套》(二)、体验观察、启发联想1、初步了解手套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带上手套仔细观察。并提问:喜欢你的手套吗?它的色彩什么样的,让你联想到什么?2、幻灯片中出示些具有代表性的手套图片并让学生说一说,它的材质和作用各是什么?3、情感升华,生活中还有那些人会用到手套?戴在不同的人身上起到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并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感受生活的不易,珍惜现在生活。(三)、分析变形方法:1、比一比,现实中的事物和用手套表达出来的事物,有什么不同点,它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师总结:简化、夸张、添加装饰,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与让学生明白只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去表现即可。2、微课视屏介绍手套的变化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改变手套造型的同时,老师都运用了哪些制作技巧。并板书:捆、扎、翻、揪,改变方向、组合3、师生合作,学生现场对手套进行变形,引出要添加装饰,然后让学生来根据动物形象来添加,并且教师示范由于手套的材质不同,在装饰手法上也要有所区别。4、微课视屏中显示更多的装饰物品的装饰过程展示填充法、变形法、困扎法、装饰师总结:包扎后的原型特点,要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四)、艺术实践:4人或6人一组,根据每小组命名的内容发一块只有背景环境的小展板,让学生根据环境做手套的形象,进行粘贴并为内容命名、讲段小故事。1、先用手套变形,装饰成新形象。2、在根据形象表演一段小故事。(五)、展示评价:评价要点:1、谁从贴、扎、剪等方法把就手套变成了有趣的新形象(最佳设计奖)2、谁创作的形象可爱又有创意!(最佳造型奖)3、注重互评,发现美(最佳故事创意奖)(六)、教学板书:会变的小手套变形装饰(七)、教学反思:优点:1、通过本科的教学基本上实现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通过师生合作以及微课短视频的播放,让孩子的注意力相对集中。2,通过情景添加手套形象,加大了学生在手套变形的选择上学生的作品完成度较高,不足:1、 小组合作在课堂前半段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2、 教师在引导学生手套变形方面,过多的说了手套的动物变形,生活用品和植物变形的内容讲的过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