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资源简介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是(  )
A.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 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
2.(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D.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3.(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践行着初心和使命,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是(  )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某班同学以“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题开展综合探究,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1919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B.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标志着党确立了执政地位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D.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华民族强起来了
5.(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下对新时代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C.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D.这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6.(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基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  )
A.物质保证 B.制度基础 C.根本力量 D.领导核心
7.(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坚持(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
C.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D.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
8.(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是一名80后年轻人。他扎根农村,通过发展养殖业致富后,建立起创业致富示范点,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他以实际行动(  )
A.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B.维护了基层党组织的特殊利益
C.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D.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9.(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马克思主义指导 D.党的群众路线
10.(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探索的重大问题。在“窑洞对”中,毛泽东给出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习近平又给出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是指(  )
A.坚持党的领导 B.全面从严治党
C.民主执政 D.依法治国
11.(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重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表明我国政府履行(  )
A.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 B.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C.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 D.保卫国家安全的职能
12.(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  )
A.决定权 B.立法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13.(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872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下列关于人大代表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大代表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B.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
C.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
D.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
14.(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这说明(  )
A.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和领导核心
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国务院是人大的常设机关,要对它负责
D.我国行政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15.(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我国,存在互相监督关系的是(  )
A.人大和政府 B.人大和人民
C.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 D.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16.(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东北三省民主党派成员履职尽责,呈现详尽的调研报告并提出宝贵意见,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助力。这体现(  )
A.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B.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C.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积极行使参政权
D.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17.(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是(  )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C.国家权力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18.(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聚居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建立了一套能够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其中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0.(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我国大力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实现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  )
A.基层政党的组织机构 B.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D.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21.(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一体推进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2.(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
A.依法执政 B.依法行政 C.依宪治国 D.良法之治
23.(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据此得出,建设法治国家必须(  )
A.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B.坚持良法之治
C.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D.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24.(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启动了文化创意智慧井盖项目,通过文化与科技赋能,对传统井盖进行全面提升通过数字赋能,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位移、水位、气体检测等多种智能化实时监测功能。这说明法治政府是(  )
A.智能高效的政府 B.职能科学的政府
C.权责法定的政府 D.公开公正的政府
25.(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3年以来,某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群众12061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260件,同比增长47.90%,使来访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这启示了法治社会建设要(  )
A.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B.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C.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D.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26.(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科学立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良法制定需要推进(  )
①科学立法
②民主立法
③依法立法
④全民立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7.(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体代表经过认真审议和讨论,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看,这体现了(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发扬民主 D.全民执法
28.(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对我国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
①行政机关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②行政机关要坚持规范执法 
③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执法 
④行政机关要以情代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9.(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培根说:一次不公平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该观点启示司法机关要做到(  )
A.以法律为依据 B.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C.公正司法 D.独立行使审判权
30.(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建设法治国家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做到(  )
A.人民司法为人民 B.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C.严格执法 D.全民守法
二、本卷共5小题,共40分。
31.(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百年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请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标志性事件 重大意义
①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 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 中国走向民富国强
④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32.(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召开座谈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以法律的形式将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法定化,将其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行为准则。
(1)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①___________的根本宗旨和②___________的执政理念。
(2)结合材料,说明乡村振兴促进法制定过程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
33.(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镜头一 北京的一位退休职工保存1953—2016年他参加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证,这些选民证浓缩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进程史。
镜头二 民法典草案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00余万条。民法典的编纂最大程度凝聚着社会共识,汇集着民情民意。
镜头三 在上海,党建引领把人民当家作主融入旧改征收全过程,书写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时代答卷。
结合材料中的三组镜头,运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镜头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①__________的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
镜头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②_________的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镜头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③_________的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34.(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团组参加审议讨论,都不忘解答青少年关心的、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问题。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上升,达到1179万人的历史新峰值,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方案一:将建议送给身边的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
依据:①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将建议送给身边的政协委员,形成政协委员的提案。
依据:②__________________。
35.(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呼声不断高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公开征求意见,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平等的提建议。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过程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各种政治力量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历史任务
【解析】【分析】材料强调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是指1840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而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A不符合题意。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而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的意义、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各种政治力量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A错误。
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C错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A符合题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B不符合题意。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C不符合题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A错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党确立了执政地位,B错误。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C正确。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改革开放的意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
【解析】【分析】进入新时代,我国将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 是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B正确。
我国进入新时代,提出将建成中国式现代化,这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自主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而不是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C错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解析】【分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A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B错误。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解析】【分析】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不是党员,A错误。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B错误。
李家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C符合题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执政、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解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0.【答案】B
【知识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解析】【分析】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雄厚底气。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B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要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及其本质
【解析】【分析】《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重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这表明我国政府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B符合题意。
题干表明政府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不体现维护国家稳定、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家的对内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解析】【分析】决定权是人大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开展作出决定的权力,材料未涉及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A不符合题意。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立法权,B正确。
任免权是对重大人事变动的决定权力,主要就是对领导干部的任免,材料未涉及全国人大行使最高任免权,C不符合题意。
监督权主要是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进行监督,保证法律、决定等得以贯彻落实,材料未涉及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职责
【解析】【分析】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大代表是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A错误。
决定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B错误。
材料强调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不强调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C不符合题意。
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义务、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4.【答案】D
【知识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分析】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A错误。
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B错误。
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国务院要对全国人大负责,C错误。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这说明我国行政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民主集中制、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5.【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政党制度
【解析】【分析】政府由人大产生,政府对人大负责,受其监督,A错误;
人大接受人民的监督,B错误;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C正确;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不是相互监督,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政党制度,识记基础知识点内容,理解监督关系,考查内容简单,运用基础知识即可进行选择。
16.【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解析】【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东北三省民主党派成员履职尽责,呈现详尽的调研报告并提出宝贵意见,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助力。这体现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A符合题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B错误。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没有组织上的领导关系,C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民主党派,不是人民政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党的执政理念、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7.【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A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B不符合题意。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C不符合题意。
政府是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8.【答案】B
【知识点】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解析】【分析】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①②④符合题意。
民族聚居不是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③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题肢,选出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D符合题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均不能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色和优势、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解析】【分析】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党的组织机构,A排除。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地方各级人大,B排除。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C正确。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村委会、居民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1.【答案】D
【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及意义
【解析】【分析】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正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均未完整表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AB排除。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一体建设,这不是依法治国的总目标,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如何建设法治国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2.【答案】C
【知识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法治国家的内涵;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及意义;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及意义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作为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依法执政、法治国家的内涵、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如何建设法治政府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3.【答案】A
【知识点】法治国家的内涵
【解析】【分析】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可见,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A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治国家的内涵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4.【答案】A
【知识点】法治政府的内涵
【解析】【分析】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传统井盖进行全面提升通过数字赋能,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位移、水位、气体检测等多种智能化实时监测功能。这说明法治政府是智能高效的政府,政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A正确。
职能科学的政府是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科学合理。法治政府承担宏观调控等基本职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权责法定的政府是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公开公正的政府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治政府的内涵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5.【答案】B
【知识点】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及意义
【解析】【分析】材料强调的是某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使来访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这告诉我们,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B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法律援助的作用,但不涉及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建设法治社会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6.【答案】A
【知识点】推进科学立法的措施
【解析】【分析】良法制定需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①②③符合题意。
良法的制定要推进民主立法,而不是全民立法,我国法律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而不是反映全体公民的意志,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推进科学立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题肢、选出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7.【答案】A
【知识点】推进科学立法的措施;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解析】【分析】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体代表经过认真审议和讨论,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明我国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体现了科学立法,A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科学立法,不是严格执法,B不符合题意。
发扬民主不是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角度看问题,C不符合题意。
执法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应该是全民守法而不是全民执法,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推进科学立法、推进严格执法、推进全民守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8.【答案】C
【知识点】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
【解析】【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对我国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行政机关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坚持规范执法,要坚持公正执法,故①②③正确。
严格执法要求公正规范文明执法,不能以情代法,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推进严格执法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29.【答案】C
【知识点】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公正司法的内涵;推进公正司法的措施
【解析】【分析】司法机关要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A错误。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这强调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应该坚持公正司法,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无关,B不符合题意。
培根说:一次不公平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该观点启示司法机关要做到公正司法,C符合题意。
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并不代表就能做到公正司法,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内涵、推进公正司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0.【答案】D
【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及其本质;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推进公正司法的措施;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解析】【分析】人民司法为人民强调公正司法,与题意无关,A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全民守法,不强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B不符合题意。
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与题意无关,C不符合题意。
建设法治国家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全民守法,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推进严格执法、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全民守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1.【答案】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③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材料主题为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知识指向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可用的知识角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整合材料信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可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角度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整合材料信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可联系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的角度分析: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整合材料信息:中国走向国富民强,可联系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角度分析: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整合材料信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的角度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相关内容,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考生解答时要准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然后对应教材核心观点,逐步分析作答。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2.【答案】(1)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法律,体现了党科学执政。
②立法过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党民主执政。
③以法律的形式将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度化,体现了党依法执政。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根据教材知识对应表格直接填写,分析略。
(2)本题要求分析乡村振兴促进法制定过程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知识指向党的执政方式,材料主题为析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制定过程。整合材料信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法律,可联系党的执政方式的角度分析:科学执政;整合材料信息:立法过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可联系党的执政方式的角度分析:民主执政;整合材料信息:以法律的形式将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度化,可联系党的执政方式的角度分析:依法执政。
【点评】(1)本题考查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执政理念的相关内容,属于体现类。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作答,试题考查识记和再现知识的能力。
(1)本题考查党的执政方式的相关内容,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生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3.【答案】①真实 ②广泛 ③管用
【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及其本质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中的三组镜头,运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说明其特点,知识指向人民民主的特点。整合材料信息:北京的一位退休职工保存1953—2016年他参加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证,这些选民证浓缩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进程史,可联系人民民主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整合材料信息:民法典草案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00余万条,民法典的编纂最大程度凝聚着社会共识,汇集着民情民意,可联系人民民主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整合材料信息:在上海,党建引领把人民当家作主融入旧改征收全过程,书写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时代答卷,可联系人民民主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特点的相关内容,知识角度切口较小,属于微观考查,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生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4.【答案】方案一依据: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大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
方案二依据:②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及其本质;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职责;人民政协的职能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分析题中做法的依据,材料主题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的主体有人大、政协,可用的知识要点是人民当家作主。整合材料信息:将建议送给身边的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可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的角度分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大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整合材料信息:将建议送给身边的政协委员,形成政协委员的提案,可联系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政协的职能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点评】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政协的职能的相关知识,属于“依据类”主观题。解答时,梳理材料,提炼具体做法,联想知识要点。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5.【答案】①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顺应社会各界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呼声,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根据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工作作出的部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在该法制定过程中广泛采纳民意,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方式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过程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材料主题为立法过程,涉及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人大、各界人民群众,知识指向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整合材料信息: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呼声不断高涨,可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整合材料信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可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整合材料信息: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公开征求意见,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平等的提建议,可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整合材料信息:通过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可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点评】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相关内容,知识角度切口较小,属于微观考查,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生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相结合。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 1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是(  )
A.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 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
【答案】D
【知识点】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各种政治力量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历史任务
【解析】【分析】材料强调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是指1840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而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A不符合题意。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个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而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的意义、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D.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各种政治力量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解析】【分析】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A错误。
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B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C错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践行着初心和使命,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是(  )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A符合题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B不符合题意。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C不符合题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某班同学以“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题开展综合探究,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1919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B.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标志着党确立了执政地位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D.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华民族强起来了
【答案】C
【知识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我国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A错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党确立了执政地位,B错误。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C正确。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改革开放的意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下对新时代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C.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
D.这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答案】B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
【解析】【分析】进入新时代,我国将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 是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B正确。
我国进入新时代,提出将建成中国式现代化,这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自主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而不是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C错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6.(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基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  )
A.物质保证 B.制度基础 C.根本力量 D.领导核心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解析】【分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7.(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坚持(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
C.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D.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生机活力,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A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B错误。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8.(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是一名80后年轻人。他扎根农村,通过发展养殖业致富后,建立起创业致富示范点,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他以实际行动(  )
A.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B.维护了基层党组织的特殊利益
C.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D.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解析】【分析】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不是党员,A错误。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B错误。
李家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C符合题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执政、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9.(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A.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马克思主义指导 D.党的群众路线
【答案】B
【知识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解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0.(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探索的重大问题。在“窑洞对”中,毛泽东给出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习近平又给出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是指(  )
A.坚持党的领导 B.全面从严治党
C.民主执政 D.依法治国
【答案】B
【知识点】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解析】【分析】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雄厚底气。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B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要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1.(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重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表明我国政府履行(  )
A.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 B.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C.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 D.保卫国家安全的职能
【答案】B
【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及其本质
【解析】【分析】《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重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这表明我国政府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B符合题意。
题干表明政府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不体现维护国家稳定、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国家的对内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2.(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  )
A.决定权 B.立法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答案】B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解析】【分析】决定权是人大对国家重大事项的开展作出决定的权力,材料未涉及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A不符合题意。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这是全国人大在行使立法权,B正确。
任免权是对重大人事变动的决定权力,主要就是对领导干部的任免,材料未涉及全国人大行使最高任免权,C不符合题意。
监督权主要是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进行监督,保证法律、决定等得以贯彻落实,材料未涉及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3.(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872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下列关于人大代表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大代表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B.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
C.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
D.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
【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职责
【解析】【分析】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人大代表是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A错误。
决定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B错误。
材料强调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不强调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C不符合题意。
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义务、人大代表应如何履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4.(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这说明(  )
A.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和领导核心
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国务院是人大的常设机关,要对它负责
D.我国行政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答案】D
【知识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分析】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A错误。
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B错误。
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关,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国务院要对全国人大负责,C错误。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这说明我国行政机关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民主集中制、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5.(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我国,存在互相监督关系的是(  )
A.人大和政府 B.人大和人民
C.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 D.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政党制度
【解析】【分析】政府由人大产生,政府对人大负责,受其监督,A错误;
人大接受人民的监督,B错误;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C正确;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不是相互监督,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政党制度,识记基础知识点内容,理解监督关系,考查内容简单,运用基础知识即可进行选择。
16.(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东北三省民主党派成员履职尽责,呈现详尽的调研报告并提出宝贵意见,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助力。这体现(  )
A.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B.中国共产党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C.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积极行使参政权
D.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解析】【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东北三省民主党派成员履职尽责,呈现详尽的调研报告并提出宝贵意见,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助力。这体现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A符合题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B错误。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没有组织上的领导关系,C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民主党派,不是人民政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党的执政理念、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7.(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是(  )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C.国家权力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答案】A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A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B不符合题意。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C不符合题意。
政府是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8.(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聚居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解析】【分析】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①②④符合题意。
民族聚居不是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③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题肢,选出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建立了一套能够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其中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D符合题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均不能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色和优势、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0.(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我国大力发展基层民主,通过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实现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  )
A.基层政党的组织机构 B.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D.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解析】【分析】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党的组织机构,A排除。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地方各级人大,B排除。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C正确。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村委会、居民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1.(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一体推进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D
【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及意义
【解析】【分析】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正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均未完整表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AB排除。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一体建设,这不是依法治国的总目标,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如何建设法治国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2.(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建设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
A.依法执政 B.依法行政 C.依宪治国 D.良法之治
【答案】C
【知识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法治国家的内涵;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及意义;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及意义
【解析】【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作为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依法执政、法治国家的内涵、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如何建设法治政府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3.(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据此得出,建设法治国家必须(  )
A.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B.坚持良法之治
C.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D.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答案】A
【知识点】法治国家的内涵
【解析】【分析】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可见,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A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治国家的内涵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4.(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启动了文化创意智慧井盖项目,通过文化与科技赋能,对传统井盖进行全面提升通过数字赋能,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位移、水位、气体检测等多种智能化实时监测功能。这说明法治政府是(  )
A.智能高效的政府 B.职能科学的政府
C.权责法定的政府 D.公开公正的政府
【答案】A
【知识点】法治政府的内涵
【解析】【分析】柯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传统井盖进行全面提升通过数字赋能,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位移、水位、气体检测等多种智能化实时监测功能。这说明法治政府是智能高效的政府,政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A正确。
职能科学的政府是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科学合理。法治政府承担宏观调控等基本职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权责法定的政府是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公开公正的政府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治政府的内涵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5.(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3年以来,某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群众12061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260件,同比增长47.90%,使来访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这启示了法治社会建设要(  )
A.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B.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C.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D.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答案】B
【知识点】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及意义
【解析】【分析】材料强调的是某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接待来访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使来访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这告诉我们,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B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法律援助的作用,但不涉及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A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建设法治社会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6.(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科学立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良法制定需要推进(  )
①科学立法
②民主立法
③依法立法
④全民立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推进科学立法的措施
【解析】【分析】良法制定需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①②③符合题意。
良法的制定要推进民主立法,而不是全民立法,我国法律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而不是反映全体公民的意志,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推进科学立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题肢、选出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7.(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体代表经过认真审议和讨论,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看,这体现了(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发扬民主 D.全民执法
【答案】A
【知识点】推进科学立法的措施;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解析】【分析】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体代表经过认真审议和讨论,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表明我国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体现了科学立法,A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科学立法,不是严格执法,B不符合题意。
发扬民主不是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角度看问题,C不符合题意。
执法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应该是全民守法而不是全民执法,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推进科学立法、推进严格执法、推进全民守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8.(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对我国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
①行政机关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②行政机关要坚持规范执法 
③行政执法要坚持公正执法 
④行政机关要以情代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
【解析】【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对我国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行政机关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坚持规范执法,要坚持公正执法,故①②③正确。
严格执法要求公正规范文明执法,不能以情代法,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推进严格执法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29.(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培根说:一次不公平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该观点启示司法机关要做到(  )
A.以法律为依据 B.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C.公正司法 D.独立行使审判权
【答案】C
【知识点】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公正司法的内涵;推进公正司法的措施
【解析】【分析】司法机关要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A错误。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这强调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应该坚持公正司法,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无关,B不符合题意。
培根说:一次不公平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该观点启示司法机关要做到公正司法,C符合题意。
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并不代表就能做到公正司法,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内涵、推进公正司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选项、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0.(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建设法治国家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做到(  )
A.人民司法为人民 B.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C.严格执法 D.全民守法
【答案】D
【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及其本质;推进严格执法的措施;推进公正司法的措施;推进全民守法的措施
【解析】【分析】人民司法为人民强调公正司法,与题意无关,A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全民守法,不强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B不符合题意。
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与题意无关,C不符合题意。
建设法治国家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全民守法,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推进严格执法、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全民守法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本卷共5小题,共40分。
31.(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百年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请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标志性事件 重大意义
①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 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③ 中国走向民富国强
④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答案】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③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材料主题为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知识指向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可用的知识角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整合材料信息: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可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的角度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整合材料信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可联系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的角度分析: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整合材料信息:中国走向国富民强,可联系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角度分析: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整合材料信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的角度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相关内容,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考生解答时要准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然后对应教材核心观点,逐步分析作答。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2.(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召开座谈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以法律的形式将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法定化,将其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行为准则。
(1)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①___________的根本宗旨和②___________的执政理念。
(2)结合材料,说明乡村振兴促进法制定过程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
【答案】(1)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法律,体现了党科学执政。
②立法过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党民主执政。
③以法律的形式将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度化,体现了党依法执政。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根据教材知识对应表格直接填写,分析略。
(2)本题要求分析乡村振兴促进法制定过程如何体现党的执政方式,知识指向党的执政方式,材料主题为析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制定过程。整合材料信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法律,可联系党的执政方式的角度分析:科学执政;整合材料信息:立法过程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可联系党的执政方式的角度分析:民主执政;整合材料信息:以法律的形式将党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度化,可联系党的执政方式的角度分析:依法执政。
【点评】(1)本题考查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执政理念的相关内容,属于体现类。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作答,试题考查识记和再现知识的能力。
(1)本题考查党的执政方式的相关内容,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生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3.(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镜头一 北京的一位退休职工保存1953—2016年他参加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证,这些选民证浓缩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进程史。
镜头二 民法典草案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00余万条。民法典的编纂最大程度凝聚着社会共识,汇集着民情民意。
镜头三 在上海,党建引领把人民当家作主融入旧改征收全过程,书写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时代答卷。
结合材料中的三组镜头,运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镜头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①__________的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
镜头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②_________的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镜头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③_________的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
【答案】①真实 ②广泛 ③管用
【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及其本质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中的三组镜头,运用“全过程人民民主”说明其特点,知识指向人民民主的特点。整合材料信息:北京的一位退休职工保存1953—2016年他参加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证,这些选民证浓缩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进程史,可联系人民民主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整合材料信息:民法典草案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00余万条,民法典的编纂最大程度凝聚着社会共识,汇集着民情民意,可联系人民民主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整合材料信息:在上海,党建引领把人民当家作主融入旧改征收全过程,书写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时代答卷,可联系人民民主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点评】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特点的相关内容,知识角度切口较小,属于微观考查,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生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4.(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202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个团组参加审议讨论,都不忘解答青少年关心的、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问题。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上升,达到1179万人的历史新峰值,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方案一:将建议送给身边的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
依据:①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将建议送给身边的政协委员,形成政协委员的提案。
依据: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方案一依据: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大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
方案二依据:②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及其本质;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与职责;人民政协的职能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分析题中做法的依据,材料主题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的主体有人大、政协,可用的知识要点是人民当家作主。整合材料信息:将建议送给身边的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可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的角度分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大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整合材料信息:将建议送给身边的政协委员,形成政协委员的提案,可联系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政协的职能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点评】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政协的职能的相关知识,属于“依据类”主观题。解答时,梳理材料,提炼具体做法,联想知识要点。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5.(2024高一下·河北期末)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呼声不断高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公开征求意见,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平等的提建议。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了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过程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
【答案】①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顺应社会各界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呼声,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根据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工作作出的部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在该法制定过程中广泛采纳民意,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方式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立法过程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材料主题为立法过程,涉及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人大、各界人民群众,知识指向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整合材料信息: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呼声不断高涨,可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整合材料信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可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整合材料信息: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公开征求意见,无论什么身份都可以平等的提建议,可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整合材料信息:通过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可联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角度分析: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点评】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的相关内容,知识角度切口较小,属于微观考查,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生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相结合。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