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7月期末试卷
一、单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答案。)
1.(2024七下·港南期末)下列营养成分中,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水 B.脂肪 C.无机盐 D.维生素
【答案】B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解答】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供能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三类非供能物质。
2.(2024七下·港南期末)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要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下列各项中用量最少的是( )
A.谷薯类 B.动物性食物 C.烹调油和盐 D.蔬菜和水果
【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烹调油和盐 :油脂和盐在膳食中起到调味和提供部分能量的作用,但过量摄入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平衡膳食宝塔中,油脂和盐的用量被严格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故答案为:C。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3.(2024七下·港南期末)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血液)流动的“河床”。图中A、B、C表示三种血管,箭头方向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的管径最大 B.C的管壁最厚
C.B最适合物质交换 D.A和C内的血液流速相同
【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图中A是动脉,管径比C静脉小,不符合题意;
B、C静脉的管壁薄,A动脉的管壁最厚,不符合题意;
C、B是毛细血管,适合物质交换,符合题意;
D、A动脉里的血液流速快,C静脉里面的血液流速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4.(2024七下·港南期末)下列有关血液、输血和献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B.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D.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和O型三种血型
【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血液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因为血液中的血浆可以携带热量,通过血液循环将热量均匀分布到全身,从而调节体温,A正确。
B、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因为不同血型的血液中含有的抗原和抗体不同,如果输血时血型不匹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免疫反应,甚至危及生命,B正确。
C、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C正确。
D、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而不是三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5.(2024七下·港南期末)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花生中含有的能量”,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防止热量散失。
B.花生一开始燃烧,水温就会大幅上升。
C.花生所含的能量等于实验最后测得的热量值。
D.应该设置重复实验,取各组的最大值作为实验结果。
【答案】A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A、在实验中,易拉罐被用作一个容器来包裹锥形瓶,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散失。因为热量散失会影响到水温的上升,从而影响对花生所含能量的准确测定。A符合题意。
B、花生一开始燃烧时,虽然会放出热量,但这些热量需要一段时间来加热锥形瓶中的水,使水温逐渐上升。因此,水温并不会在花生一开始燃烧时就大幅上升。B不符合题意。
C、花生所含的能量在燃烧过程中会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包括热能、光能等。而实验最后测得的热量值只是这些能量转化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热能)。因此,花生所含的能量并不等于实验最后测得的热量值。C不符合题意。
D、在科学实验中,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会设置重复实验。然而,在处理重复实验的结果时,并不是简单地取各组的最大值作为实验结果。而是应该采用更科学的统计方法(如求平均值、中位数等)来综合评估实验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6.(2024七下·港南期末)人体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 )
A.鼻 B.喉 C.肺 D.气管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 人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构成,其中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能对进入体内的空气进行处理,使之温暖、湿润、清洁。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7.(2024七下·港南期末)人体的代谢产物一般不包括( )
A.粪便 B.尿素 C.多余的水 D.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 人体的排泄途径有呼气、排汗和排尿三条,排出的物质包括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多余的是和无机盐。排出粪便是人体消化系统将生物中的不能被吸收利用是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称作排遗,不属于排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8.(2024七下·港南期末)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有的物质有( )
①水②尿素③无机盐④葡萄糖⑤蛋白质⑥二氧化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的物质有:①水、②尿素、③无机盐。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9.(2024七下·港南期末)许多人一喝酒脸就会变红,与这一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的皮肤结构主要是( )
A.表皮 B.真皮 C.汗腺 D.皮下组织
【答案】B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真皮是皮肤的第二层,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与皮肤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当人喝酒后,酒精会刺激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发红,这一生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皮肤的真皮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组成,表皮分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进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10.(2024七下·港南期末)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白质 B.灰质 C.神经元 D.神经节
【答案】C
【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作神经冲动。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因此,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1.(2024七下·港南期末)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谈论酸梅时,口腔会分泌唾液
B.婴儿嘴巴一碰到奶嘴,就会产生吮吸动作
C.手指尖无意间被针刺到时,手会缩回来
D.当别人朝你挥舞拳头时,会不由自主地眨眼
【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谈论酸梅时,口腔会分泌唾液,这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符合题意;
B.婴儿嘴巴一碰到奶嘴,就会产生吮吸动作,这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
C.手指尖无意间被针刺到时,手会缩回来,这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
D.当别人朝你挥舞拳头时,会不由自主地眨眼,这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12.(2024七下·港南期末)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开始长胡须、声调变低、喉结突出,这是男性的第二性征,它们能够激发并维持,主要依靠的是( )
A.胰岛素的作用 B.生长激素的作用
C.雄性激素的作用 D.雌性激素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使得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控制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故答案为:C。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女孩比男孩早进入青春期。
13.(2024七下·港南期末)紧张的学习使少数同学出现了焦虑情绪,为有效缓解焦虑,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沉迷于网络游戏 B.适度进行体育锻炼
C.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答案】A
【知识点】调节情绪的方法
【解析】【解答】A、虽然网络游戏可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娱乐和放松,但长期沉迷其中会导致学业受影响、身体健康问题(如视力下降、颈椎问题等)以及社交能力的退化。更重要的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焦虑情绪,反而可能因过度依赖而加剧焦虑,符合题意。
B、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释放紧张情绪,提高心理韧性,从而有效缓解焦虑,不符合题意。
C、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支持和建议,这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不符合题意。
D、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社交能力,提高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分散注意力,从而缓解焦虑情绪,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干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14.(2024七下·港南期末)以下属于传染病的是( )
A.侏儒症 B.糖尿病 C.关节炎 D.艾滋病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不具有传染性,A不符合题意;
B、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不具有传染性,B不符合题意;
C、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受到损伤或炎症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5.(2024七下·港南期末)下列自然灾害中,形成因素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大的是( )
A.海啸 B.酸雨 C.台风 D.地震
【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海啸主要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这些自然因素导致的海啸,与人类活动的直接关系相对较小。A不符合题意。
B. 酸雨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随着雨水降落到地面。这一自然灾害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有直接的关联,B符合题意。
C.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大气环流和海洋条件的影响,如热带扰动、水汽供应、垂直风切变等。虽然人类活动可能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但台风的直接形成与人类活动的直接关系并不显著。C不符合题意。
D.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而产生的。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与人类活动的直接关系非常小。虽然人类活动(如采矿、水库蓄水等)可能对局部地区的地壳应力状态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与地震的直接成因相比是微不足道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答案。)
16.(2024七下·港南期末)广西人最爱嗦粉,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玉林牛巴粉、桂林米粉,等等。我们港南也有一种特色粉,那就是桥圩鸭肉粉。图中的序号表示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管。让我们一边回味美食,一边把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吧。
(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填中文名称),能够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有 (填序号)。
(2)鸭肉粉中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它在 (填序号)中被初步消化。
(3)蛋白质是鸭肉所含的一种营养物质,它在人体中最终消化的产物是 ,与此消化过程有关的三种消化液是 。
【答案】(1)小肠;③④
(2)淀粉;①
(3)氨基酸;胃液、胰液、肠液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在消化系统中,小肠的内壁具有环形皱襞和绒毛,这极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使得小肠能够充分接触并消化食物。同时,小肠中的消化液也非常丰富,包括胰液、肠液和胆汁,它们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图中③胃可以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④小肠可以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鸭肉粉中的粉主要指的是淀粉,这是一种多糖类营养物质。在消化过程中,淀粉首先在①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淀粉在胃中几乎不被消化,而是进入小肠后,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淀粉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
(3)蛋白质是鸭肉所含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在人体中,蛋白质经过消化酶的作用,最终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这个过程涉及到多种消化液的作用,包括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和肠液中的肠肽酶等。这些消化液共同作用,将蛋白质逐步分解为氨基酸,供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蛋白质在人体中最终消化的产物是氨基酸,与此消化过程有关的三种消化液是胃液、胰液和肠液。
【分析】图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小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17.(2024七下·港南期末)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重要器官,是人类沟通外部世界的首要渠道。但是,我国居民的近视情况不容忽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超6亿人,近视率高居世界第1位。专家提示,了解眼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和生活习惯,可有效预防近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形成视觉的过程是:图4(外界反射光线)→[⑤] →房水→③→玻璃体→①→(神经冲动)→ (填序号)→ 的视觉中枢。
(2)近视主要是由于图4中的 (填序号)曲度增大,影响到成像位置,最终影响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纠正,可以通过配戴 透镜来完成。
(3)科学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看静止物体或看近物时间过长等,是学生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据此,请给小伙伴们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预防近视的具体建议: 。
【答案】(1)角膜;②;大脑皮层
(2)③;凹
(3)不要长时间看书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⑤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③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①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②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 如果图中③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 为了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三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所以,结合题干的调查结果,给小伙伴们提出预防近视的具体建议可以是:用眼不要时间过长、用眼过后要眺望远方、多增加户外活动。
【分析】图中:①视网膜,②视神经,③晶状体,④虹膜,⑤角膜。
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8.(2024七下·港南期末)图5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D表示心脏四腔,1—10表示血管,a、b表示人体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请用图5中的4个序号,补充完整肺循环的示意路线: → → → ;经过肺循环,血液发生的明显变化之一是:血液中的 (填一种气体名称)含量增加。
(2)6和 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它们之间有能够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该结构叫做 。
(3)图中用中文名称展示出来的器官,一共体现了人体的 个系统,其中属于消化系统组成部分的有 。
【答案】(1)B;3;5;C;氧气
(2)D;动脉瓣
(3)4;肝脏、胃、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肺循环的路线是:B右心室→3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5肺静脉→C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D左心室和6主动脉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之间有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脏。
(3)图中标出的有:肺属于呼吸系统,脑属于神经系统,肾脏属于泌尿系统,肝脏、肠、胃属于属于消化系统。 图中用中文名称展示出来的器官,一共体现了人体的4个系统, 属于消化系统组成部分的有脏脏、肠、胃。
【分析】图中: 1是上腔静脉、2是下腔静脉、3是肺动脉、4是肝静脉、5是肺静脉、6是主动脉、7 是肝动脉、8是肝i ]静脉,9、10是身体的各级动脉; 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 a是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血液循环的途径:
19.(2024七下·港南期末)随着暑期的临近,同学们最讨厌的苍蝇蚊子也越来越多。聪聪和丽丽是两个可爱小宝宝,他们和蚊子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碰到了不少的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给他们做出回答吧。
(1)聪聪这几天患了疟疾,在熟睡时,一只蚊子叮咬了他,然后又飞到隔壁咬了邻居的丽丽,结果丽丽也患上了疟疾。这说明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的特点。在此过程中,聪聪属于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为了让聪聪和丽丽尽快康复,医生对他们进行打针、用药等具体治疗,在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中,这属于 。
(2)为了有效预防乙肝,聪聪和丽丽在出生的第二天都接种了乙肝疫苗。在免疫学中,接种的乙肝疫苗实际上就是 (填“抗原”或“抗体”),它可以诱导人体产生 (填“抗原”或“抗体”),以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流行性;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2)抗原;抗体;特异性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疟疾属于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聪聪这几天患了疟疾,在熟睡时,一只蚊子叮咬了他,然后又飞到隔壁咬了邻居的丽丽,结果丽丽也患上了疟疾 ,因此, 聪聪属于传染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为了让聪聪和丽丽尽快康复,医生对他们进行打针、用药等具体治疗,在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中,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2)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所以“ 聪聪和丽丽在出生的第二天都接种了乙肝疫苗 ”,接种的疫苗实际上就是抗原,它可以诱导人体产生抗体,以达到预防的目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20.(2024七下·港南期末)冬瓜全身是宝,果肉可烹制成不同的菜肴,果皮和种子可入药,有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为探究冬瓜皮的利尿作用,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实验准备 实验步骤
实验组 ①制备药汁:将冬瓜皮与水熬煮,制成100mL一份的药汁,若干。②实验对象:11名年龄在23~52岁之间健康的志愿者。③在实验过程中,志愿者要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卧床休息,不参加任何活动。 ①实验前日晚六点以后,禁食禁水,次日晨起排净夜尿。→②每位志愿者饮入100mL药汁,半个小时后再饮清水1000mL,需在30分钟内饮完。→③每隔30分钟排尿一次,共排八次。
对照组 ①实验前日晚六点以后,禁食禁水,次日晨起排净夜尿。→②每位志愿者饮入100mL? ▲ ,半个小时后再饮清水1000mL,需在30分钟内饮完。→③每隔30分钟排尿一次,共排八次。
记录实验结果:分别记录了两组11名志愿者八次的排尿量,数值如下表。
时间(分)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实验组(mL) 147.5 232.3 300 196.3 74.7 35.4 26.6 22.1
对照组(mL) 76.5 185.5 253.7 193 136.6 73.4 41.6 42.7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它的基本单位叫做 ,包括 三个部分。
(2)对照组的实验步骤②中的“?”代表的实验材料是 。实验数据中,每次排尿量应该取11名志愿者排尿量的 (填“最大值”或“平均值”)。
(3)正常人饮水1000~1500mL后,四小时内能在尿中排出饮水量的80%~100%。观察实验记录,分析并说出能够说明冬瓜皮发挥了利尿功效的依据是: 。
【答案】(1)肾脏;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2)清水;平均值
(3)前4组数据实验组均大于对照组,此后则相反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因此,肾单位包括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三部分。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因此,对照组的实验步骤②中的“?”代表的实验材料是100mL清水。为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应多次实验,并且每次排尿量应该取11名志愿者排尿量的平均值。
(3)由实验结果得知,前四次检测中,实验组每次平均排尿量均大于对照组,此后则相反,则说明冬瓜皮发挥了利尿的功效。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 / 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7月期末试卷
一、单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答案。)
1.(2024七下·港南期末)下列营养成分中,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水 B.脂肪 C.无机盐 D.维生素
2.(2024七下·港南期末)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要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下列各项中用量最少的是( )
A.谷薯类 B.动物性食物 C.烹调油和盐 D.蔬菜和水果
3.(2024七下·港南期末)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血液)流动的“河床”。图中A、B、C表示三种血管,箭头方向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
A.A的管径最大 B.C的管壁最厚
C.B最适合物质交换 D.A和C内的血液流速相同
4.(2024七下·港南期末)下列有关血液、输血和献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液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B.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D.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和O型三种血型
5.(2024七下·港南期末)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花生中含有的能量”,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防止热量散失。
B.花生一开始燃烧,水温就会大幅上升。
C.花生所含的能量等于实验最后测得的热量值。
D.应该设置重复实验,取各组的最大值作为实验结果。
6.(2024七下·港南期末)人体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 )
A.鼻 B.喉 C.肺 D.气管
7.(2024七下·港南期末)人体的代谢产物一般不包括( )
A.粪便 B.尿素 C.多余的水 D.二氧化碳
8.(2024七下·港南期末)健康人的尿液中含有的物质有( )
①水②尿素③无机盐④葡萄糖⑤蛋白质⑥二氧化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9.(2024七下·港南期末)许多人一喝酒脸就会变红,与这一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的皮肤结构主要是( )
A.表皮 B.真皮 C.汗腺 D.皮下组织
10.(2024七下·港南期末)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白质 B.灰质 C.神经元 D.神经节
11.(2024七下·港南期末)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谈论酸梅时,口腔会分泌唾液
B.婴儿嘴巴一碰到奶嘴,就会产生吮吸动作
C.手指尖无意间被针刺到时,手会缩回来
D.当别人朝你挥舞拳头时,会不由自主地眨眼
12.(2024七下·港南期末)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开始长胡须、声调变低、喉结突出,这是男性的第二性征,它们能够激发并维持,主要依靠的是( )
A.胰岛素的作用 B.生长激素的作用
C.雄性激素的作用 D.雌性激素的作用
13.(2024七下·港南期末)紧张的学习使少数同学出现了焦虑情绪,为有效缓解焦虑,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沉迷于网络游戏 B.适度进行体育锻炼
C.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4.(2024七下·港南期末)以下属于传染病的是( )
A.侏儒症 B.糖尿病 C.关节炎 D.艾滋病
15.(2024七下·港南期末)下列自然灾害中,形成因素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大的是( )
A.海啸 B.酸雨 C.台风 D.地震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答案。)
16.(2024七下·港南期末)广西人最爱嗦粉,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玉林牛巴粉、桂林米粉,等等。我们港南也有一种特色粉,那就是桥圩鸭肉粉。图中的序号表示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管。让我们一边回味美食,一边把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吧。
(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填中文名称),能够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有 (填序号)。
(2)鸭肉粉中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它在 (填序号)中被初步消化。
(3)蛋白质是鸭肉所含的一种营养物质,它在人体中最终消化的产物是 ,与此消化过程有关的三种消化液是 。
17.(2024七下·港南期末)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重要器官,是人类沟通外部世界的首要渠道。但是,我国居民的近视情况不容忽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超6亿人,近视率高居世界第1位。专家提示,了解眼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和生活习惯,可有效预防近视。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形成视觉的过程是:图4(外界反射光线)→[⑤] →房水→③→玻璃体→①→(神经冲动)→ (填序号)→ 的视觉中枢。
(2)近视主要是由于图4中的 (填序号)曲度增大,影响到成像位置,最终影响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纠正,可以通过配戴 透镜来完成。
(3)科学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看静止物体或看近物时间过长等,是学生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据此,请给小伙伴们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预防近视的具体建议: 。
18.(2024七下·港南期末)图5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D表示心脏四腔,1—10表示血管,a、b表示人体的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请用图5中的4个序号,补充完整肺循环的示意路线: → → → ;经过肺循环,血液发生的明显变化之一是:血液中的 (填一种气体名称)含量增加。
(2)6和 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它们之间有能够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该结构叫做 。
(3)图中用中文名称展示出来的器官,一共体现了人体的 个系统,其中属于消化系统组成部分的有 。
19.(2024七下·港南期末)随着暑期的临近,同学们最讨厌的苍蝇蚊子也越来越多。聪聪和丽丽是两个可爱小宝宝,他们和蚊子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碰到了不少的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给他们做出回答吧。
(1)聪聪这几天患了疟疾,在熟睡时,一只蚊子叮咬了他,然后又飞到隔壁咬了邻居的丽丽,结果丽丽也患上了疟疾。这说明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的特点。在此过程中,聪聪属于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为了让聪聪和丽丽尽快康复,医生对他们进行打针、用药等具体治疗,在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中,这属于 。
(2)为了有效预防乙肝,聪聪和丽丽在出生的第二天都接种了乙肝疫苗。在免疫学中,接种的乙肝疫苗实际上就是 (填“抗原”或“抗体”),它可以诱导人体产生 (填“抗原”或“抗体”),以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0.(2024七下·港南期末)冬瓜全身是宝,果肉可烹制成不同的菜肴,果皮和种子可入药,有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早在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为探究冬瓜皮的利尿作用,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实验准备 实验步骤
实验组 ①制备药汁:将冬瓜皮与水熬煮,制成100mL一份的药汁,若干。②实验对象:11名年龄在23~52岁之间健康的志愿者。③在实验过程中,志愿者要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卧床休息,不参加任何活动。 ①实验前日晚六点以后,禁食禁水,次日晨起排净夜尿。→②每位志愿者饮入100mL药汁,半个小时后再饮清水1000mL,需在30分钟内饮完。→③每隔30分钟排尿一次,共排八次。
对照组 ①实验前日晚六点以后,禁食禁水,次日晨起排净夜尿。→②每位志愿者饮入100mL? ▲ ,半个小时后再饮清水1000mL,需在30分钟内饮完。→③每隔30分钟排尿一次,共排八次。
记录实验结果:分别记录了两组11名志愿者八次的排尿量,数值如下表。
时间(分)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实验组(mL) 147.5 232.3 300 196.3 74.7 35.4 26.6 22.1
对照组(mL) 76.5 185.5 253.7 193 136.6 73.4 41.6 42.7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它的基本单位叫做 ,包括 三个部分。
(2)对照组的实验步骤②中的“?”代表的实验材料是 。实验数据中,每次排尿量应该取11名志愿者排尿量的 (填“最大值”或“平均值”)。
(3)正常人饮水1000~1500mL后,四小时内能在尿中排出饮水量的80%~100%。观察实验记录,分析并说出能够说明冬瓜皮发挥了利尿功效的依据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
【解析】【解答】 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供能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三类非供能物质。
2.【答案】C
【知识点】合理营养
【解析】【解答】烹调油和盐 :油脂和盐在膳食中起到调味和提供部分能量的作用,但过量摄入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平衡膳食宝塔中,油脂和盐的用量被严格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故答案为:C。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3.【答案】C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图中A是动脉,管径比C静脉小,不符合题意;
B、C静脉的管壁薄,A动脉的管壁最厚,不符合题意;
C、B是毛细血管,适合物质交换,符合题意;
D、A动脉里的血液流速快,C静脉里面的血液流速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4.【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A、血液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因为血液中的血浆可以携带热量,通过血液循环将热量均匀分布到全身,从而调节体温,A正确。
B、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因为不同血型的血液中含有的抗原和抗体不同,如果输血时血型不匹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免疫反应,甚至危及生命,B正确。
C、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C正确。
D、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而不是三种,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
5.【答案】A
【知识点】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解析】【解答】A、在实验中,易拉罐被用作一个容器来包裹锥形瓶,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散失。因为热量散失会影响到水温的上升,从而影响对花生所含能量的准确测定。A符合题意。
B、花生一开始燃烧时,虽然会放出热量,但这些热量需要一段时间来加热锥形瓶中的水,使水温逐渐上升。因此,水温并不会在花生一开始燃烧时就大幅上升。B不符合题意。
C、花生所含的能量在燃烧过程中会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包括热能、光能等。而实验最后测得的热量值只是这些能量转化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热能)。因此,花生所含的能量并不等于实验最后测得的热量值。C不符合题意。
D、在科学实验中,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会设置重复实验。然而,在处理重复实验的结果时,并不是简单地取各组的最大值作为实验结果。而是应该采用更科学的统计方法(如求平均值、中位数等)来综合评估实验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
6.【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 人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构成,其中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能对进入体内的空气进行处理,使之温暖、湿润、清洁。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7.【答案】A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 人体的排泄途径有呼气、排汗和排尿三条,排出的物质包括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多余的是和无机盐。排出粪便是人体消化系统将生物中的不能被吸收利用是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称作排遗,不属于排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8.【答案】A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含有的物质有:①水、②尿素、③无机盐。
故答案为:A。
【分析】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区别:
类型 主要区别
血液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
原尿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有少量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尿液 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含量较原尿有所上升.
9.【答案】B
【知识点】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真皮是皮肤的第二层,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与皮肤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当人喝酒后,酒精会刺激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发红,这一生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皮肤的真皮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组成,表皮分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进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10.【答案】C
【知识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作神经冲动。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因此,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1.【答案】A
【知识点】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谈论酸梅时,口腔会分泌唾液,这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符合题意;
B.婴儿嘴巴一碰到奶嘴,就会产生吮吸动作,这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
C.手指尖无意间被针刺到时,手会缩回来,这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
D.当别人朝你挥舞拳头时,会不由自主地眨眼,这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12.【答案】C
【知识点】激素调节
【解析】【解答】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使得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控制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故答案为:C。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女孩子会来月经,男孩子会出现遗精,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女孩比男孩早进入青春期。
13.【答案】A
【知识点】调节情绪的方法
【解析】【解答】A、虽然网络游戏可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娱乐和放松,但长期沉迷其中会导致学业受影响、身体健康问题(如视力下降、颈椎问题等)以及社交能力的退化。更重要的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焦虑情绪,反而可能因过度依赖而加剧焦虑,符合题意。
B、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释放紧张情绪,提高心理韧性,从而有效缓解焦虑,不符合题意。
C、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支持和建议,这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不符合题意。
D、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增强社交能力,提高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分散注意力,从而缓解焦虑情绪,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
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干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
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14.【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
【解析】【解答】A、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不具有传染性,A不符合题意;
B、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不具有传染性,B不符合题意;
C、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受到损伤或炎症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5.【答案】B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海啸主要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这些自然因素导致的海啸,与人类活动的直接关系相对较小。A不符合题意。
B. 酸雨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随着雨水降落到地面。这一自然灾害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有直接的关联,B符合题意。
C.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大气环流和海洋条件的影响,如热带扰动、水汽供应、垂直风切变等。虽然人类活动可能对气候产生一定影响,但台风的直接形成与人类活动的直接关系并不显著。C不符合题意。
D. 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而产生的。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与人类活动的直接关系非常小。虽然人类活动(如采矿、水库蓄水等)可能对局部地区的地壳应力状态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与地震的直接成因相比是微不足道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争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16.【答案】(1)小肠;③④
(2)淀粉;①
(3)氨基酸;胃液、胰液、肠液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析】【解答】(1)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在消化系统中,小肠的内壁具有环形皱襞和绒毛,这极大地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使得小肠能够充分接触并消化食物。同时,小肠中的消化液也非常丰富,包括胰液、肠液和胆汁,它们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各种营养物质。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图中③胃可以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④小肠可以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鸭肉粉中的粉主要指的是淀粉,这是一种多糖类营养物质。在消化过程中,淀粉首先在①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淀粉在胃中几乎不被消化,而是进入小肠后,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淀粉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
(3)蛋白质是鸭肉所含的一种重要营养物质。在人体中,蛋白质经过消化酶的作用,最终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这个过程涉及到多种消化液的作用,包括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和肠液中的肠肽酶等。这些消化液共同作用,将蛋白质逐步分解为氨基酸,供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蛋白质在人体中最终消化的产物是氨基酸,与此消化过程有关的三种消化液是胃液、胰液和肠液。
【分析】图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小肠。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17.【答案】(1)角膜;②;大脑皮层
(2)③;凹
(3)不要长时间看书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⑤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③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①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②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 如果图中③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 为了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三要:读书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所以,结合题干的调查结果,给小伙伴们提出预防近视的具体建议可以是:用眼不要时间过长、用眼过后要眺望远方、多增加户外活动。
【分析】图中:①视网膜,②视神经,③晶状体,④虹膜,⑤角膜。
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8.【答案】(1)B;3;5;C;氧气
(2)D;动脉瓣
(3)4;肝脏、胃、肠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肺循环的路线是:B右心室→3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5肺静脉→C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2)D左心室和6主动脉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之间有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脏。
(3)图中标出的有:肺属于呼吸系统,脑属于神经系统,肾脏属于泌尿系统,肝脏、肠、胃属于属于消化系统。 图中用中文名称展示出来的器官,一共体现了人体的4个系统, 属于消化系统组成部分的有脏脏、肠、胃。
【分析】图中: 1是上腔静脉、2是下腔静脉、3是肺动脉、4是肝静脉、5是肺静脉、6是主动脉、7 是肝动脉、8是肝i ]静脉,9、10是身体的各级动脉; A是右心房、B是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 a是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b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血液循环的途径:
19.【答案】(1)流行性;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2)抗原;抗体;特异性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疟疾属于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聪聪这几天患了疟疾,在熟睡时,一只蚊子叮咬了他,然后又飞到隔壁咬了邻居的丽丽,结果丽丽也患上了疟疾 ,因此, 聪聪属于传染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为了让聪聪和丽丽尽快康复,医生对他们进行打针、用药等具体治疗,在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中,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2) 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所以“ 聪聪和丽丽在出生的第二天都接种了乙肝疫苗 ”,接种的疫苗实际上就是抗原,它可以诱导人体产生抗体,以达到预防的目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20.【答案】(1)肾脏;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2)清水;平均值
(3)前4组数据实验组均大于对照组,此后则相反
【知识点】肾的结构与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因此,肾单位包括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三部分。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因此,对照组的实验步骤②中的“?”代表的实验材料是100mL清水。为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应多次实验,并且每次排尿量应该取11名志愿者排尿量的平均值。
(3)由实验结果得知,前四次检测中,实验组每次平均排尿量均大于对照组,此后则相反,则说明冬瓜皮发挥了利尿的功效。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