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情景教学】2024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情景教学】2024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实验活动3 燃烧条件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调动作用。通过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探究实验中,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
课题 燃烧条件的探究 课型 新授课
素养目标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原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 控制变量法及实验结论的推导。
教学难点 实验的规范操作。
教具准备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等。 小木块、小煤块、蜡烛。
课前预习 1.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空气(或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新课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了燃烧的一些相关知识,可能大家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次上,今天让我们一起亲自动手,用实验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进行新课 实验1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燃烧实验过程: 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
备课笔记
进行新课 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2 设计实验探究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方案一: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直至罩住蜡烛。 [现象]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方案二: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其中一支罩在烧杯里。 [现象]没有被罩住的蜡烛持续燃烧,被罩住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 [结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交流]比较实验1中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总结]观察到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小木块和小煤块都是可燃物,也都与空气接触,但小煤块的着火点比小木块的高。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温度先达到小木块的着火点,即小木块先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小木块比小煤块先燃烧。
教学板书 实验活动3燃烧条件的探究 燃烧的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3)氧气(或空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燃烧的条件,并自己设计了实验方案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从而巩固了对燃烧三个条件的认识: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备课笔记
难题 解答 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1)请你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难题 解答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中所用酒精体积分数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这很显然与酒精溶液中水的含量有关,水的含量逐渐增加,燃烧越来越弱,可推测实验⑤的实验现象为棉布不燃烧。实验②③中棉布无损的原因是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分蒸发,降低了温度,没有达到棉布的着火点。 【答案】(1)不燃烧(2)实验②③所用的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使灯芯上水分过多(或灯芯烧焦等)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实验是对前面所学的燃烧的条件的复习与探究,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比较容易归纳出“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从而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求知的欲望。教师在讲解实验条件时,要注意强调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方法点拨:
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等方面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