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积累词语,掌握“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与词义。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理解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不同感受,感悟作者的成长历程。二、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理解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不同感受。三、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感悟作者的成长历程。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总是充满着欢乐和趣味。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看看他的童年有着怎样的精彩。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三、背景链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四、字词清单读读写写确凿(záo) 轻捷(jié) 云霄(xiāo) 倘若(tǎng) 鉴赏(jiàn) 啄食(zhuó) 和蔼(ǎi) 恭敬(gōng) 质朴(pǔ) 博学(bó) 渊博(yuān) 倜傥(tì tǎng) 淋漓(lín lí) 盔甲(kuī) 绅士(shēn)词语解释确凿:确实。轻捷:轻快敏捷。相宜:适宜。方正:正派。博学:学问丰富。渊博:(学识)深而且广。倜傥:洒脱,不拘束。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头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五、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文章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文章是按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顺序来写的。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段落。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找出第1至8段写百草园,第10至24段写三味书屋。再读课文,思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两个场景,作者对这两个地方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作者对百草园充满了喜爱和怀念之情,对三味书屋则既有敬畏又有不满。六、精读细研阅读第1至8段,思考:百草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百草园的?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百草园是一个充满生机和乐趣的地方;作者从景物、动物、植物等方面来描写百草园的。找出文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句子,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找出“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等句子;这些景物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文中写了哪些动物和植物?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文中写了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等动物和植物;它们给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印象。作者在百草园中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作者在百草园中还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等。阅读第9段,思考: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这一段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它将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连接起来。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生字词,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文章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以及作者对这两个地方的不同情感态度。同时,我们还精读了课文的第1至9段,感受了百草园的生机和乐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探究三味书屋的生活。八、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背诵课文第2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请学生背诵课文第2段。二、精读细研阅读第10至24段,思考:三味书屋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味书屋的?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三味书屋是一个严肃、枯燥的地方;作者从环境、先生、学习内容等方面来描写三味书屋的。找出文中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体现了三味书屋的什么特点。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找出“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等句子;这些描写体现了三味书屋的古朴、严肃的特点。文中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态度是怎样的?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文中的先生是一个严厉、方正、质朴的人;作者对他既有敬畏又有不满。作者在三味书屋中主要学习哪些内容?他对这些学习内容感兴趣吗?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作者在三味书屋中主要学习读书、习字、对课等内容;他对这些学习内容不太感兴趣,觉得很枯燥。文中写了在三味书屋中的哪些趣事?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文中写了在三味书屋中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等趣事。三、深入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美女蛇的故事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百草园更加有趣;也可能会说,美女蛇的故事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作者在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时,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和对三味书屋生活的不满。你认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为什么?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因为他在百草园中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有的认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痛苦的,因为他在三味书屋中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和枯燥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深入探究了三味书屋的生活,了解了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学习内容和趣事,以及作者对先生的态度。同时,我们还探讨了作者写美女蛇故事的用意和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也体会到了他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仿照课文第2段的写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第三课时一、回顾旧知请学生简要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分别有怎样的感受?二、品味语言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找出“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等句子;可能会说这些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草园的景物之美和动物之趣。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性。例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一句中,“伏”字用得很准确,形象地写出了黄蜂的形态。请学生再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分析。三、拓展延伸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预设回答:学生可能会说,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让我们明白了要珍惜童年时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可能会说,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世界。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和思想。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品味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言,感受了鲁迅先生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同时,我们通过拓展延伸,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同学们能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五、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写作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