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一】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1)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
课前复习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授课教师:苏老师
2024.9.9
改革——非阶级社会
革命——阶级社会
何为“改革开放”
改革 开放
对内改革
实质: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对外开放
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不变的基础上,对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进行的改革。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辅相成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改革开放的背景: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
2.改革开放开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1)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原因: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易混易错
*改革开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017年
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
2019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978年
1980年
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4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
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2001年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3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3年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共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沿长江的5个城市、17个内陆省会城市、一系列沿边城市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政治保证和制度基础
2018年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
2020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查批准发布了《“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部署
2021年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992
2003
2019
1993
1995
2013
南方谈话,中共十
四大提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简要回顾
会议 召开时间 中心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经济体制改革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至30日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十九届三中全会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一中全会”新一届党的主要人事安排
◆“二中全会”为国家机构换届做组织准备
◆“三中全会”就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产生决议
◆“四中全会”惯例以党建为主要内容
◆“五中全会”审议国民经济规划问题
◆“六中全会”主题一般不固定
◆“七中全会”为下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
知识拓展
1978 1980 1984 1988 1990 1992 1993 2001 2003 2012 2013 18大以来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个经济特区
十二届三中全会
十四个港口城市
海南经济特区
开放上海浦东
南方谈话十四大
十四届三中全会
加入世贸组织
十六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上海自贸试验区
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改革重点从农村到城市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局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进入新的阶段
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起步阶段
逐步深化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
阶段
重要事件
地位意义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四个面貌”——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一个姿态”——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2.现实意义
(1)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
二、改革开放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取得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创造。
易错警示
课堂练习
1.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
①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②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③改变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2. 1978年12月18日,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下列关于开放进程排序符合事实的是( )
①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②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④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③→④→⑤→② B.③→①→⑤→②
C.③→⑤→②→① D.③→④→①→②
C
课堂练习
3. 中国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极大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下列能体现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和进步的是( )
①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需要
②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③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参与脱贫减贫、环境保护、难民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下课
请同学在课后做好复习!
PS:课件主字体为汉仪劲楷简,各位老师可以在WPS中自行下载该字体,亦或者更换为其他字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