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目录CONTENTS课标要求 目标达成01议学结合 培养素养02探究启迪 知识生成03归纳总结 构建体系04实践演练 能力提升05素养目标010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复合判断的含义、组成、形式,正确认识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性质,学会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理解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理解假言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性质。公共参与:理解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明确运用选言判断注意的问题,正确进行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议学概括总议题:如何正确运用复合判断?1议学环节一:关于猫与老鼠的妄想,区分联言判断的真假23议学环节二:商鞅对魏国是福是祸?明辨选言判断的意义议学环节三:老鼠药如何见真特效?引用假言判断来辨别议学环节四: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周密恰当解决现实问题4议学环节一关于猫与老鼠的妄想,区分联言判断的真假妄想自己是老鼠的男人,终于可以从精神病院出院了。可是,他竟在医院出口处呆立不动,不敢出去。医院觉得奇怪,问其理由。“因为那边有猫。”“但,你不是已经知道你不是老鼠了吗?”“确实不错呀,但猫可能不知道哩。”【议学情境】《妄想症》子议题一: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分析这个妄想自己是老鼠的男人的逻辑判断有何问题?为什么?议学提示:那个妄想自己是老鼠的男人,如果治好了妄想症,就应该既认为自己不是老鼠,也应该明白猫不会认为自己是老鼠。这是一个联言判断。那位妄想症的病人只认识到自己不是老鼠(一个联言支为真),而又认为“猫可能认为自己是老鼠(一个联言支为假),由此导致了整个联言判断为假,故构成了笑话。0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运用复合判断必要性:认识对象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仅仅依靠简单判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对象的情况。 这就需要运用复合判断。2.含义: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鲁迅 既是 文学家,又是 思想家支判断支判断联结词联结词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这三个判断分别由两个简单判断构成,都属于复合判断。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联结支判断的词项叫做联结词,如上例中的“既……又……”,“要么……要么……”,“只要……就……”。一、复合判断及其种类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1)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判断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2)有的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选言判断(3)有的是对对象之间的条件联系加以断定——假言判断0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2.构成:(1)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2)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有时可以省略。)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知识拓展(1)联言判断常用并列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和转折复句表示。例如:①从门到窗户是七步,从窗户到门也是七步。②他不仅是班长,而且是校学生会主席③他披上大衣,走到院子里。④张强虽然不太聪明,但是很努力。(2)当联言支的主项或谓项相同时,联言判断也可以用单句表示。①主项相同:“鲁迅是文学家,鲁迅是思想家”。——“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②谓项相同:“小刘是球迷。小赵是球迷。”——“小刘和小赵是球迷。”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3.联言判断的真假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都(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p q P并且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假假联言判断与联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二、正确运用联言判断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 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例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从几个同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从几个同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议学环节二商鞅对魏国是福是祸?明辨选言判断的意义【议学情境】公叔痤: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掉商鞅战国时期,魏国的国相公叔痤病重,魏惠王前去拜望。公叔痤向魏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我死以后,可以让他担任国相来治理国家。”见魏惠王对商鞅不感兴趣,没有重用之意,公叔痤于是告诫说:“主公如果重用商鞅,那是国家之福;如果不用商鞅,就一定要杀掉他,千万不能让他投奔到别国,那将是魏国的后患。”魏惠王根本没有将他的话放在心上,既没有重用商鞅,也没有杀死商鞅。后来商鞅逃到秦国,被秦国重用,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后多次攻打魏国,让魏惠王吃尽了苦头,深悔当初没有听取公叔痤的意见。子议题二: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分析公叔痤对魏惠王的劝诫是属于什么判断?有何特点?议学提示:公叔痤提供给魏惠王的意见,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魏惠王就犯了全部否定不相容选言支的错误。【议学情境】公叔痤:要么重用商鞅,要么杀掉商鞅0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选言判断的含义: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2.选言判断的构成选言支联结项 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①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做选言判断的联结项;②举例:“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③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可以省略。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②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2)不相容选言判断:①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②在日常语言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不相容选言判断。3.选言判断的分类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相容选言的判断:①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②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不相容选言的判断:①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②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4.选言判断的真与假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4.选言判断的真与假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p q P或者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真真假不相容选言判断与选言支的真值关系的真值表p q 要么P要么q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真假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5.正确运用选言判断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从认识角度看),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从实践角度看)。6.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⑴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⑵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 不要遗漏了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议学环节三老鼠药如何见真特效?引用假言判断来辨别某人举着一个小纸包对围着他的人群起劲地喊:“这是我家世世代代祖传的专毒老鼠的特效药。再猖狂、 再厉害的老鼠,只要沾上一点我的老鼠药,立刻就会死去。”听众问:“请问这药怎么使用?”这个人回答说:“简单得很,只要把药抹一点在老鼠的嘴巴上就行了。”子议题三: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分析卖药人介绍毒鼠的方法犯了什么逻辑判断错误?【议学情境】《老鼠药》议学提示:在上例中,卖药人介绍毒鼠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把鼠药抹在老鼠的嘴上,老鼠才能药死。但是事实上是很难把老鼠药抹在老鼠嘴上的,因此必然得出这样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只有把老鼠药抹在老鼠嘴上,老鼠才能药死;不能把老鼠药抹在老鼠嘴上;所以,老鼠不能药死。上例之所以可笑,就在于他介绍的毒鼠方法“只有把老鼠药抹在老鼠的嘴上,老鼠才能药死”这一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是真的,那么否定它的前件,后件就不能实现,这正是卖药人可笑之所在,故构成了笑话。04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条件联系的含义 某一情况的发生会促使另一种情况的发生;某一情况不会发生,会导致另一情况不发生。事物情况之间的这种联系,就是条件联系。2.假言判断(条件判断)的含义 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3.假言判断的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前件 后件联 结 项表示条件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后件①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做假言判断的联结项。②举例:“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4.假言判断的种类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三种条件关系,相应地,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①含义: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的判断。断定前件是后件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如果前件存在,后件一定存在:前件不存在,后件不一定存在(后件可存在,也可以不存在),那么前件就是后件的充分条件。②逻辑形式:如果p,那么q。“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则……”等充分条件假言联结词的语言形式。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③真值: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p q 如果p,那么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真假 假 真总结:有之必然/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含义: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②逻辑形式:只有p,才q。(联结词形式:只有p...才q.../除非…不…/不……不…)③真值: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p q 只有p,才q真 真 真真 假 真假 真 假假 假 真总结:无之必不然/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含义: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的假言判断。②逻辑形式:p当且仅当q或者当且仅当p,则q。③真值: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与其前、后件真假之间的关系可用真值表表示:p q p当且仅当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真总结:有之必然且无之必不然,有前必有后且无前必无后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总结:假言判断的真值表p q 如果p,那么q (p→q) 只有p,才q (p←q) 当且仅有p,则q( )真 真真 假假 真假 假真假假假真真真真假真真真5.假言判断的真假 ①假言判断既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能否成立。因此,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②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判断是由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推理。6.正确运用判断的意义四、正确运用假言判断议学环节四正确运用复合判断,周密恰当解决现实问题议学延伸:准确地判断,有利于我们掌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并作出正确决策。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事情都有了准确的判断后,我们就如同有了慧眼,会透过一切扑朔迷离的迷雾,清晰地看到事物的真实本质。并因此而做到明察秋毫,运筹帷幄。请你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该如何具体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课堂总结复合判断含义构成联结项真假判断意义不同情形要求假言判断选言判断联言判断课堂练习1.周末,张嘉和李贺相约去逛街,中午时分,二人就午餐吃点什么发生争论。最后,张嘉说:“海底捞、俏江南选一个吧!”如果张嘉的上述断定为假,则以下可能是他们最后的选择的是( )①张嘉说服李贺放弃俏江南,去了海底捞②张嘉和李贺中午只吃了正宗的兰州拉面③李贺不愿意吃火锅,坚持去俏江南,张嘉妥协了④张嘉和李贺去海底捞吃完火锅又去俏江南吃了甜点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④ D.③或④答案:C解析:张嘉的断定“海底捞、俏江南选一个”,其逻辑形式为:“要么海底捞,要么俏江南”。张嘉的断定为假,即“要么海底捞,要么俏江南”为假。根据选言判断的真值表可知,选言判断为假有两种情况,即“海底捞、俏江南同时存在或同时不存在”。条件②为两者同时不存在,④为两者同时存在,因此C项正确。课堂练习2.“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 携手而不是挥拳,协商而不是谩骂。”在第三届上海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的这些话语掷地有声。由此我们可以作出的简单判断是( )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携手合作、协商共赢关系。②国与国之间已经形成了“拉手”和“拆墙”关系。③中国与他国之间既坚持“拉手”“拆墙”,又坚持信任协商。④中国坚持发展与他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由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上海进博会上的讲话,可以作出①③④的判断。其中,①④都是简单判断,符合题意,入 选;③判断本身还包含其他判断,属于复合判断,不符合题意,排 除。②中“形成了”与实际不符,排除。课堂练习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在安逸、富足的“温室”里,容易滋生安于现状的想法。但当今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加速重组,我们必须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党员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权利来之于民,用之于民”。下列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权利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都是联言判断B.第一个是联言判断,第二个是选言判断C.第一个是选言判断,第二个是假言判断D.第一个是性质判断,第二个是关系判断答案:A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并列复句,属于联言判断;“权利来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是一个并列复句,亦属联言 判断。故A正确。课堂练习4.某地某种蔬菜价格大幅上升成为社会议论焦点。该蔬菜价格突然上升,或者是因为该蔬菜供应少需求多,或者是因为该蔬菜的替代蔬菜未上市,或者是该蔬菜因天气原因歉收。以下选项与上述判断相一致的是( )A.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B.夏老师对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C.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住了。D.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答案:A解析: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存在。题干观点属于相容选言判断,A观点也属于相容选言判 断,入选;B、D为不相容选言判断,排除;C是假言判断,排除。课堂练习5.依据前、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A.如果学习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B.我们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这篇散文文笔生动并且这篇散文富有哲理。D.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答案:B解析: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据此可知,B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入选。A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为联言判断,D为充 要条件假言判断,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感谢您的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