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目录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01
议学结合 培养素养
02
探究启迪 知识生成
03
归纳总结 构建体系
04
实践演练 能力提升
05
目标
达成
关键
能力
1、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直言判断和关系判断。
2、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科学精神:理解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根据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形成正确的性质判断。
核心
素养
议学概括
总议题:如何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
议学环节一:从马克·吐温妙讽议员中明晰性质判断的运用
2
3
议学环节二:从阿凡提巧怼蹭饭无赖中探究关系判断的运用
议学环节三:正确把握简单判断方法,明确自身职责与义务
第一目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01
议学环节一
从马克·吐温妙讽议员中明晰性质判断的运用
议学情境:马克·吐温妙讽国会议员
子议题一:
 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运用逻辑知识说明,马克吐温前后说的两句话分别是什么判断?并分析他的“道歉声明”为何能起到对议员的讽刺作用?
议学提示:
(1)①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②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
这两个判断都是性质判断,又叫直言判断。
(2)显然,这两个判断中都使用了特称量项“有些”,不同的是,判断①是断定主项议员“具有某种性质,是肯定判断;判断②是断定主项”议员”不具有某种性质,否定判断。但是“肯定此‘并不意味着”否定彼”,“否定彼也并不意味着”肯定此”。所以,马克.吐温断定“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并不是说其他议员就一定不是“狗婊子养的”,反之亦然。马克吐温正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他对那些议员的嘲讽。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没有”(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
2、什么是性质判断(直言判断)?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是什么?
性质判断
3、性质判断是如何构成的?
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主项:
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

量项:
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表示一个对象)

谓项:
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

联项:
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有”“是”或“无”“不是”)
4、什么是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
性质判断
(1)依据判断的质,即以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
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①肯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②否定判断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2)从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③单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一个,
即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①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②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5、性质判断如何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
5、性质判断如何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
(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⑥单称否定判断是断定某一个别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①全称肯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②全称否定判断是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③特称肯定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④特称否定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⑤单称肯定判断是断定某一个别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六种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
所有
所有
有些
有些
商品
真理
中学生
中学生
许海峰
这个人

不是

不是

不是
有价值的
一成不变的
共青团员
球迷
运动员
小学生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相关链接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主谓配合不当)
⑷误用多重否定。
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例如: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通过学习进步很快。(缺主项)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断定过量)
6、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目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02
议学环节二
从阿凡提巧怼蹭饭无赖中探究关系判断的运用
议学情境:阿凡提巧怼蹭饭无赖
子议题二: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从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角度,分析视频中的蹭饭无赖使用的是什么关系?阿凡提的智慧表现在哪儿?
议学提示:这些蹭饭无赖将朋友这种非传递关系强化为传递关系。阿凡提的智慧表现在:用反传递关系对付这些蹭饭无赖不当的强化传递关系。
事物除了具有某些性质之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关系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1、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是什么?
关系判断
3、关系判断的构成是怎样的?
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示例关系判断的逻辑结构图】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量项
第一关系者项
关系项
量项
第二关系者项
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按出现顺序称第一、第二…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的关系。
量项:表示关系者项的范围。
相关链接
对称关系 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也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①甲和乙是同学;②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
常见词语 “朋友”、“同学”、“交叉”、“对立”等
反对称关系 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必不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①甲比乙大3岁;(则就不可能乙比甲大)
常见词语 “大于”、“晚于”、“多于”、“高于”、“在……之上”等
非对称关系 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①甲认识乙。(当甲认识乙时,乙可能认识甲,也可能不认识。)
常见词语 “认识”、“尊重”、“重视”、“喜欢”、“信任”、“帮助”等
对称性关系
传递关系 含义 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也必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甲比乙长得高,乙比丙长得高。
(这里“……比……长的高”关系是传递关系,甲一定比丙长得高。)
反传递关系 含义 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必不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
(这里的“……是……的儿子”关系是反传递关系,甲必不是丙的儿子)
非传递关系 含义 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甲认识乙,乙认识丙。
(这里的“认识”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甲不一定认识丙。)
相关链接
传递性关系
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①把握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意义:
4、把握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②把握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议学环节三
正确把握简单判断方法,明确自身职责与义务
议学延伸: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进城务工,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并在这方面有着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把孩子放到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老师替自己管教,自己不知道也无暇管教孩子。为了让这类家长认清自己的角色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劝说?请列出三点提纲。
议学情境:家长对于管教子女的错误认知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性质判断的含义及构成
性质判断的种类
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关系判断的含义及构成
关系的性质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的意义
相关链接
1. “张明与王红是同学,王红和李丽是同学,所以,张明与李丽是同学”,这一关系判断是( )
A.对称关系
B.反对称关系
C.非对称关系
D.非传递关系
D
实战演练
解析:
  D:张明与王红是同学,王红和李丽是同学,但张明与李丽可能是同学所以是非传递关系,故D入选。
  ABC:根据材料的信息,这一关系判断是非传递关系,故ABC不选。
2. 下列关系判断中属于非对称关系的有( )
①小明与小华是同学
②小明比小华大2岁
③小明信任小华
④小明借小华10元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实战演练
解析:①:对称关系指的是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还具有那种关系,小明是小华的同学,小华是小明的同学,①属于对称关系,不符合题意。
②④:反对称关系指的是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小明比小华大2岁,不可能再是小华比小明大两岁,小明借小华10元钱,不可能再是小华借小明10元钱,②④属于非对称关系,符合题意。
③:偶对称关系指的是另一对象对这一对象在有的情况下具有那种关系、在有的情况下不具有那种关系,小明信任小华,但小华可能信任小明,也可能不信任小明,③属于偶对称关系,不符合题意。
3. 下列对判断认识正确的有( )。
①直言判断是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②判断在概念、质、量、关系的把握上必须明确、准确
③依据判断的量,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④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是判断的逻辑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实战演练
解析:②④:判断就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有所断定和有真有假是判断的逻辑特征,判断在概念、质、量、关系的把握上必须明确、准确。②④正确。
①:直言判断是指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①说法错误。
③: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的标准,将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③说法错误。
4. 对判断的质、判断的量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
②判断的量是指判断对对象的数量范围的断定
③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④判断的质是指判断的性质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实战演练
解析:①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判断的量是指判断对对象的数量范围的断定,①②符合题意。
③: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共有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等六种基本形式,③错误。
④: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而不是指判断的性质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④错误。
5.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性质判断( )
①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
②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正确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③就是直接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肯定或者否定的思维形式
④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实战演练
解析:①④:性质判断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①④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