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资源简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纲要求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一基础知识学习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比较填空:
2.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填空: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________”。
3.艾弗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填空
(1)原理:对S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定,并与____________混合培养,以观察各成分的作用。
(2)实验过程: (3)实验思路:                
(4)实验结论: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     是遗传物质。
探究示例1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S型
④ 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
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变式训练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细菌
B.小鼠体内出现活S型细菌是由于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C.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作用所致
D.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1、实验材料:T2噬菌体
①T2噬菌体旳核酸为_____,存在于_____,尾部及头部外壳为_____。
②T2噬菌体旳生活方式是___,宿主细胞为________,___(能/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
思考 为什么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析完成下表:
实验材料 T2噬菌体、大肠杆菌
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或示踪法)
设计思路 S是蛋白质特有元素,P是DNA特有元素,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过程·结果
实验分析 35S标记的噬菌体__________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32P标记的噬菌体____进入了细菌内部
实验结论 ____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________--________--释放
3、实验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即 。
探究示例2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探究示例3】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变式训练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后,检测到上清液的放射性低,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多选)( )
A.培养时间过长 B.培养时间过短 C.搅拌不充分 D.离心时转速过高
【变式训练3】(1)用14C和18O等同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标记噬菌体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放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保温时间要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心后沉淀物与上清液各有什么成分? 。
(三)、 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相同点 实验思路 均使_______________,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但两类实验中____与______分开的方式不同
设计原则 都遵循了________
结论相同点 能证明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不同点 方法不同 艾弗里实验 ________: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____________: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32P和35S)
结论不同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证明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____________;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证明______________,不能证明蛋白质____________,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探究示例3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RNA是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四)、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组成:________和蛋白质。
2. 烟草花叶病毒—+ 3.结论:____是遗传物质。
(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所以说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探究示例4】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巩固训练
1.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B.配制的培养基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
C.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2.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A.死亡的小鼠体内只存在着S型活细菌 B.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
C.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两种细菌细胞融合的结果
D.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R型活细菌转化的结果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  )
①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 ②DNA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 ③DNA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④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⑤DNA是遗传物质 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⑥
4.将噬菌体用15N进行标记,放在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中培养一段时间,子代噬菌体所含标记元素的情况是(  )
A.外壳中含有15N B.子代噬菌体DNA都含有15N
C.子代噬菌体外壳部分含15N D.子代噬菌体DNA部分含有15N
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胞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⑥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⑦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⑦ D.③④⑤
7.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8.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禽流感病毒侵染家禽的过程,设计实验如下: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放射性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无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有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少数有 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
D 全部有 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
9.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交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10.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 + DNA酶 → 加入R型菌 → 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 + DNA酶 → 加入S型菌 → 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 + DNA酶 → 高温加热后冷却 → 加入S型菌的DNA → 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 + DNA酶 → 高温加热后冷却 → 加入R型菌的DNA → 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1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台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12.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
实验 实验结果
编号 实验过程 病斑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①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②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③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④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 感染植物 a型 a型
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 (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1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再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能否说明遗传物质是DNA?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
A.大肠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D.大肠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14.下图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 明________的化学成分。
(2)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首先进行的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4)为验证上面的假设,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该实验中加入DNA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面两步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