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抓住细节
教学目标:
1.明确细节描写的概念。 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相册里一张张的照片,藏着一个个美好的回忆。我们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的《照片里的故事》为题,进行了写作训练。
小文同学拍摄了一张煎鸡蛋的照片。这份鸡蛋是他为妈妈准备的妇女节礼物。 从照片上看,鸡蛋色泽鲜艳,一看就很好吃。那他是怎样描写的呢
我最近学会了煎鸡蛋,妇女节到了,我打算煎一份送给妈妈作节日礼物。我 把煎好的鸡蛋端上桌,请妈妈品尝。
这就是他写的给妈妈送礼物的全过程。这段文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祝福浓浓但描写骨感。如何用文字把这盘鸡蛋煎得活色生香呢 细节描写是 一个很好的办法。
概念明确
“细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所谓细节 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
它的关键在于 “细小细微”。举两个例子: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
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史铁生《秋 天的怀念》)
敞平的路,没有什么人,微微的凉风,静静的灯光。他跑上了劲来。许多日 子心中的憋闷,暂时忘记了,听着自己的脚步,和车弓子的轻响,他忘记了一切。
(老舍《骆驼祥子》)
分 析 : “挡” “憔悴” “央求般的神色”及静谧的夜景。
在这两个情境中,母亲可能还有其他的动作和表情,祥子拉车的路上一定还 有其他景物,但它们都不如原文所写的细节一样,体现事物特征和人物情感。可 见,虽然细节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值得刻画。只有那些于微小之 处表现事物的特征或人物情感,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叫细节描写。
于是,我们明确了细节描写的第二个关键点:“有价值”,所谓价值就是能 体现特征,体现情感,给人留下印象。
写法启迪
怎样写出细节呢 接下来我们向名家学习,以 小文同学的文章为例,用文字 烹饪出美味的鸡蛋。
(一)细致观察,聚焦细节
例1: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
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 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
(沈从文《边城》)
分析:杜鹃叫声,热气和泥土、草木、甲虫的气味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 伤的氛围。
例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
(刘方平《月夜》)
分析: “虫鸣”的声音细节写出了内心的惊喜。
由此可见,只有调动感官,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值得刻画的细节。爸爸用视 频记录了小文煎鸡蛋的全过程。请同学们看视频,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细 节写下来。
(插入视频)
(
领设。
)
1.小文把蛋白和蛋黄倒进锅里,遇油的鸡蛋一下子就发出刺耳的声音,油溅 得到处都是。
2.小文不由得咬紧牙关,一手拿起锅盖挡在身前,另一只手抓住柄尖试探着。 几经翻面,鸡蛋终于出锅了。
3.这鸡蛋在油光、灯光的交相辉映下闪闪发光,筷子一戳,蛋黄液从小孔里 流出,外层虽然有些焦,不过是脆脆的,内里是金黄的半流动的液体,让人看 了不禁垂涎三尺。
(二)灵活处理,优化细节
虽然此时捕捉到了细节,可是并没有把小文的个性、心情以及鸡蛋的特点表 现出来。所以还要学会优化。
1.精准用词,恰当修饰
(1)精准用词,优化细节
例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 荷塘里。
(朱自清《荷塘月色》)
思考:如果把“泻”改成“照”,“浮起”改成“盖在”呢
例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
思考:为什么不用“数枝开”呢
例 3: 黄龙洞绿的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宗璞《西湖的绿》)
分析:同样是绿,“幽”字形容黄龙洞,有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氛围;“野” 字形容屏风山,展现了山的原始之美;用“闲”字来形容九溪十八涧,则准确地
传达了景物给人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
总结:我们要努力去寻找适合语境的最准确的唯一。
(2) 恰当修饰,优化细节
例 4: 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
哪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
(吴承恩《西游记》)
分析:用“一 顿”来修饰“钻”,“一毂辘”来修饰睡倒,写出了猪八戒不 顾一切的迅速,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被描写得惟妙惟肖。
回到小文的作文,我们也用这个方法修改一下。
改1:我看着蛋白包裹着蛋黄一齐涌入锅中。我不由得咬紧牙关,一手抄起 锅盖挡在身前,另一只手捏住柄尖试探着。
评价:“包裹”“涌 ”“捏住柄尖”“抄”。
改2:这鸡蛋在油光、灯光的交相辉映下闪闪发光,筷子一戳,丰沛的蛋黄 液从小孔缓缓淌出,外层嫩白酥脆,内里金黄鲜嫩,让人看了不禁垂涎三尺。
评价:“淌”“丰沛”“缓缓”“嫩白酥脆”“金黄鲜嫩”。
2.反复刻画,加深印象
请默读下面《五猖会》文段。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 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 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
分析:“忐忑着”“担着心”“声音发着抖”。
反复写一种心理,不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作者的紧张与恐惧,还表达了作 者对封建教育摧残儿童心理的谴责。因此,“反复刻画,加深印象”是我们优化 细节的又一把钥匙。
同学们也可以选择小文作文中想强调的点,反复刻画细节。
改3:伴随着心里紧张的鼓点,我看着蛋白包裹着蛋黄一齐涌入锅中。遇油 的鸡蛋一下子就发出刺耳的声音,油溅得到处都是,我不由得咬紧牙关,一手 抄起锅盖挡在身前,另一只手捏住柄尖试探着。此时,我内心如同被狂风骤雨 般猛烈的鼓点所包围,紧张感如同潮水涌上心头,我不由得紧皱着眉头,咬紧 了牙关,连呼吸也不自觉地变得急促起来。几经翻面,鸡蛋终于出锅了,我长 舒了一口气,“咚咚咚”的鼓声也渐渐消失了。
分析:反复写心里的“鼓点”来表现对这份礼物的用心。
3.巧用修辞,生动细节
刚刚的修改反复刻画了细节,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鼓点声音的大 小,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小文的情绪变化。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祁老人的手:
例5: 他的手很瘦,而且青筋缕缕,像是两张用久了的,皱皱巴巴的硬黄纸
片儿。
钱锺书在《围城》中这样描述红烧肉的:
例6:那红烧肉肥瘦相间,色泽红亮,就像一块镶嵌着琥珀的宝石,每一口 都仿佛能品尝到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滋味。
总结:恰当运用修辞会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我们能不能再给小文的作文加入一些修辞手法呢
改4:平底锅开始发出猛烈的吼叫,油珠不受控制地肆意蹦跳。 评价:“吼叫”“蹦跳”拟人修辞。
改5:这煎好的鸡蛋在油光、灯光的交相辉映下闪闪发光,筷子一戳,丰沛 的蛋黄液滑润如丝,沿着小孔缓缓淌出,那画面美得如同一幅流动的油画。外 层嫩白酥脆,内里却保持着金黄鲜嫩,如同琥珀般晶莹剔透,流淌在洁白的瓷 盘上,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评价:多个喻体“油画”“琥珀”体现鸡蛋的鲜美。
总结:经过学习,我们为小文改好了作文:
伴随着心里紧张的鼓点,我看着蛋白包裹着蛋黄一齐涌入锅中。平底锅开始 发出猛烈的吼叫,油珠不受控制地肆意蹦跳。我不由得咬紧牙关,一手抄起锅 盖挡在身前,另一只手捏住柄尖试探着。此时,我内心如同被狂风骤雨般猛烈 的鼓点所包围,紧张感如同潮水涌上心头,我不由得紧皱着眉头,咬紧了牙关, 连呼吸也不自觉地变得急促起来。几经翻面,鸡蛋终于出锅了,我长舒了一口气, “咚咚咚”的鼓声也渐渐消失了。这煎好的鸡蛋在油光、灯光的交相辉映下闪 闪发光,筷子一戳,丰沛的蛋黄液滑润如丝,从小孔缓缓淌出,那画面美得如 同一幅流动的油画。外层嫩白酥脆,内里却保持着金黄鲜嫩,如同琥珀般晶莹 剔透,流淌在洁白的瓷盘上,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学以致用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们的体质,还可以磨练同学们的意志。暑假以来, 我校七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的号召下坚持锻炼,掀起了一股运动热潮。学校操场 上到处是同学们积极锻炼的身影……
假如你是其中一员,你在参加哪一项运动 请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写, 注意写出细节。写完后,运用量表进行互评。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评价细则 评价
细致观察,聚焦细节 能捕提到细节,且所刻画的细节能 表现描写对象的特征或情感 ☆☆☆☆☆
灵活处理,优化细节 能准确地选用词语或恰当修饰,表 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能反复刻画 某一细节让读者印象深刻:能灵活 运用修辞手法,使细节生动起来。 ☆☆☆☆☆
完全符合细则,得5颖星:较符合细则,得3颗星;不符合细则,不得星。
(
授课反思:
)
这是一堂云课,因为要求开拓视野,所以执教者精心选择了不少课外范例; 另外,这堂课思路清晰,任务也非常明确,即为小文同学修改文段,而关于细节 描写的方法也就是在一次次的修改中被提及被强化。
我们的困惑也在这里:无生教学,尽管教师设计有互动,修改文字也来源于 真实的课堂,甚至还特地准备了照片及视频素材,但探究技法之时,似乎只能让 “范文法”成为绝对的“主力”,还可以有其他作为吗 探索会一直继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