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单元《杨柳青》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单元《杨柳青》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杨柳青》教学案例
一、课题《杨柳青》
二、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
《杨柳青》选自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音乐课本,是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的江苏扬州民歌。我启发学生趣味地模仿扬州方言,所以选择用“扬州一日游”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本课是以感受江苏民间音乐和学习扬州民歌这两个基本元素开展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教唱课。本课的关键在于抓住学生“好奇、善于模仿”的儿童身心特点。通过欣赏扬州图片、模仿扬州方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积极参与欣赏、演唱、律动等音乐活动与教室进行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3、 案例主题
本课要求学唱的是一首江苏扬州民歌《杨柳青》。本课的主题是感受扬州民歌的特色,能在听、唱、动等音乐活动中体会扬州民歌和方言的韵味。同时欣赏美丽的扬州风光,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4、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
师生问好,师问:同学们能说一说老师刚刚播放的歌曲曲名是什么吗?
生:《茉莉花》
师:那这首清新典雅的《茉莉花》是哪里的民歌,大家知道吗?
生:江苏民歌
师:准确的说应该是江苏扬州的民歌。那么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扬州旅游一趟。
师展示扬州瘦西湖、河堤杨柳、扬州美食等图片,并介绍扬州。
生欣赏图片
师:扬州的风景非常优美,特别是每年的三月,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雨蒙蒙,杨柳也是扬州的标志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扬州的杨柳,一起走进《杨柳青》。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在欣赏的同时身体可以跟着音乐律动,并且思考:这首乐曲的速度和情绪怎么样?唱的是什么?
生:聆听并律动
师总结:速度较快,情绪是活泼、轻松的。表现劳动人民下田劳作,表达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的愉快。
2、熟悉歌词
师:刚刚这首歌是用普通话演唱的吗?
生:不是
师:这首歌是用扬州方言演唱的,那么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一学扬州方言
(出示扬州方言版的歌词),生自由练习朗读方言版的歌词。
师:不知道同学们的扬州话学的怎么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用扬州方言读一读歌词。
师生一起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呢?
生:歌词中间有括号,括号里还有歌词。
师:那大家知道这个括号里的词叫什么吗?如果没有衬词这首歌会变得怎么样呢?
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叫衬词,衬词的作用主要是抒发情感、烘托气氛,不表达具体意思,歌曲正是因为有了衬词,所以才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熟悉乐谱
师:先听老师范唱乐谱,同学们可以跟着哼唱,思考:这首歌曲的乐谱有什么特点?
生:哼唱并思考
师提问:乐谱有何特点?特别是后半段
生:每句结尾都是“ 11 1”
师: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几句
师生一同演唱
4、完整演唱歌曲
师:下面我们就加上歌词,完整的演唱一下这首歌曲。
演唱时候要注意刚刚我们练习的方言和衬词!
生:完整演唱歌词
师:刚刚老师介绍了这首歌曲,那大家还记得这首歌曲是在什么时候演唱的吗?
生:下田劳作时
师:那我们就来模仿下下田劳作时人民来演唱这首歌曲。老师请一位小领队,小领队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大家一起合唱歌曲后半部分。
生用领唱与合唱的方式演唱这首歌曲。
5、学习律动
师:刚刚我们已经学唱了这首歌曲。现在呢,老师的PPT上出示了一些拍手和拍腿的律动,大家可以先自由的练习一下。
生:自由练习律动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唱着歌曲做一下拍手的律动。
师生一起做拍手律动
师:拍腿的律动,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来教大家一下,谁愿意?
单独请一位学生做拍腿律动,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学做
师生一起做拍腿律动。
6、完整律动
师:下面我们全班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男生组做拍腿律动,女生组做拍手律动,老师给你们伴唱。
师生配合,生生配合完成了律动。
7、分小组练习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来排练律动和演唱,还可以加上一些舞蹈动作。
生:分小组排练。
8、小组展示
9、拓展欣赏古筝版《杨柳青》
(三)总结
师:在同学们美妙的歌声和整齐的律动中,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其实我们江苏的民歌还有很多,比如《茉莉花》、《拔根芦柴花》等等。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爱上我们的江苏民歌,以后多多关注我们家乡的民歌。
五、反思及启示
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培养音乐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丰富音乐理论知识为主,尤其是有鲜明个性的民歌教学,更是启蒙学生民族意识的大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民歌的三个特点,即地域性、方言性、非语意性(即衬词性)出发,进行了探究学习。使民歌能成为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学习部分。
民歌在音乐教学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多唱,在歌唱的过程中体会民歌的美,地域的不同魅力。首先我在教学中用《茉莉花》导入,这首歌是学生很熟悉的一首民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民歌的兴趣。其次,我让学生欣赏扬州美景和美食,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江南,每一地域的特色都不一样,感受扬州的美景能为后续的教唱做铺垫。
第三,学生用普通话来唱这首歌并不是很难,但是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民族地方的特色是学习民歌的关键。我让学生学习扬州方言,学生都感到非常新鲜,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扬州民歌的特色和韵味。最后我还注重“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我让学生欣赏古筝版的《杨柳青》,学生惊讶,原来我们学唱的这首歌,用乐器弹出来是这种感觉。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江南,更好地“忆江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