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黄石市四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北省黄石市四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湖北省黄石市四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024七下·黄石期末)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该工程装机容量20万千瓦,发电量足以满足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划分方法,下列与核能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2.让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成本较低
C.市场需求大 D.交通便捷
(2024七下·黄石期末)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于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读景迈山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景迈山地区适宜种植普洱茶叶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酸性土壤,适合茶叶生长环境 B.低温少雨,气候温和
C.气候冷湿,雨热同期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4.以下世界遗产,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A.苏州园林 B.泰山
C.布达拉宫 D.秦始皇陵兵马俑
(2024七下·黄石期末)今年暑假,某“驴友”团要进行一次难忘的骑自行车旅行,旅行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驴友们从起点出发到乌鲁木齐,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6.驴友们在旅游过程中看到的景象与现实相符合的是(  )
A.一群蒙古族的汉子在庆祝雪顿节
B.新疆人用来晾晒葡萄干的房子密不透风
C.河套平原的农民正从黄河引水灌溉
D.果农们正在采摘柑橘
7.骑行过程中,驴友们多次看到铁路线,该铁路线最有可能是(  )
A.陇海-兰新线 B.京沪线 C.焦柳线 D.京包线
(2024七下·黄石期末)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价值是(  )
A.养殖与发电 B.灌溉与发电 C.供水和养殖 D.供水和运输
9.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近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三角”区域周边城市转移。这说明上海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  )
A.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 B.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C.提供大量劳动力 D.带来污染
10.长三角地区聚焦生态绿色一体化,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发展节能环保产业②发展绿色低碳产业③加大渔业捕捞力度④大规模占用耕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2024七下·黄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工业促发展
工业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方式。工业既可以为国家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明地位析优势】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已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下图为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
(1)环渤海经济圈内有我国两个重要的工业基地:A________工业基地;B________工业基地。
(2)结合材料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答一点即可)
【找问题寻出路】
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一直以来生产、生活用水十分紧张,为缓解供水紧张状况,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3)为了缓解环渤海经济圈内城市用水紧张问题,我国实施了________工程。
【谋发展新思维】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同在环渤海经济圈的辽宁省因矿产存量减少等问题,大量钢铁工业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
(4)黄石也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请你结合材料,为黄石城市的转型提出你的建议。
12.(2024七下·黄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诗词话中华
中华诗词蕴含的民族文化精华,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诗词里描绘的壮丽风景,是诗人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华美篇章。
【诗词里的黄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的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刘禹锡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1)诗句反映出黄河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黄河流经了 (地形区),现如今该地区的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 等,使得黄河不再黄。
【诗词里的区域】
诗句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注: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时的邻居。
诗句二:“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该诗是白居易任长安城附近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2)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诗句一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区域的(填字母和名称) ,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3)诗句一和诗句二描写的景色,分属于我国两大地理区域,这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 ,该分界线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
13.(2024七下·黄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探究活动
某学校学生在学完中国地理后,对台湾和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很感兴趣,他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对两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进行了分析。
【思维导图助分析】
他们找到了青藏地区农业区分布示意图,通过观察,他们发现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的特点,并作出思维导图。
(1)结合青藏地区农业区的分布图,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①________不足,②________农业。
【图文对比帮总结】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有众多的美誉,如“植物王国”、“海上米仓”、“东方甜岛”等,同学们对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2)写出图一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省,B________海峡。
(3)观察图一和图二,同学们发现台湾岛西部种植业较东部更发达,请你结合这两幅图中的信息,分析台湾岛西部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知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地区差异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是非可再生资源。锂矿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成为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资源被称为非可再生资源。与核能属于同一类的是矿产资源,C正确;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A、让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市场的决定因素是科技保障,说明我国有技术优势,A正确;
BD、核电建设成本较高,交通便捷与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市场关系不太大,BD错误;
C、市场需求可能影响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市场,但不是决定因素,C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D
4.A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茶树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
3.A、酸性土壤,适合茶叶生长环境,不属于气候条件,A错误;
BC、当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丰富,气候湿热,BC错误;
D、云南省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D正确;
故答案为:D。
4.A、苏州园林位于苏州,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A正确;
B、泰山位于山东省,位于我国的北方,B错误;
C、布达拉宫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C错误;
D、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属于北方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5.B
6.C
7.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点评】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柑橘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5.读图可知,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逐渐减少的态势,从东到西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故答案为:B。
6.A、雪顿节是藏族节日,A错误;
B、新疆人晾晒葡萄干的晒房,有许多孔,以便于通风,B错误;
C、河套平原靠近黄河,农民用黄河的水灌溉农田,C正确;
D、柑橘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该景象为西北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7.A、骑行过程中,驴友们多次看到铁路线,该铁路线最有可能是陇海-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A正确;
B、京沪线(北京—上海),B错误;
C、焦柳线(焦作—柳州),C错误;
D、京包线(北京—包头)只是其中一段,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8.D
9.B
10.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8.长江对长江三角洲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提供了大量水源,包括饮用水。码头航运促进了长江下游流域的经济发展。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江苏南通,盐城一带形成的沙洲潮间带,慢慢成为陆地,为江苏带来了巨大的士地后备资源。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水系能为沿岸城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加快沿岸城市发展进程,其次长江宽阔的江面以及良好的河道为水运提供了条件,使得沿岸城市的运输更为便捷,因此长江对长三角的巨大价值表现为供水和运输,D正确。
故答案为:D。
9.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及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如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
故答案为:B。
10.①长三角地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①正确; ②长三角地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绿色低碳 产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②正确; ③长三角地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加大渔业捕捞力度,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③错误;大规模占用耕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④错误; A①②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1.【答案】(1) 辽中南 京津唐
(2) 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科技力量雄厚、多优良港口
(3) 南水北调
(4) 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知识点】我国工业的分布;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中国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由读图可知,环渤海经济圈的北部有A: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西部有B: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由图可知,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渤海,靠近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原料和燃料较充足;濒临渤海,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区域内有北京等大城市,科技力量雄厚。
(3)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针对该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水资源的空间调配,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
(4) 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黄石城市的转型建议: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资源型产业的占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样化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故答案为:(1)辽中南;京津唐(2)临近渤海,靠近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原料和燃料较充足;濒临渤海,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区域内有北京等大城市,科技力量雄厚(3)南水北调(4)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资源型产业的占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样化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点评】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由北到南依次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其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12.【答案】(1)黄土高原(2)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湿热(3)秦岭—淮河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诗句反映出黄河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主要是由于黄河中游流经了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裸露,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大,现如今该地区的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使得黄河不再黄。
(2)诗句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区域的C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因此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湿热。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区域的C南方地区,“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区域的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故答案为:(1)黄土高原(2)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湿热(3)秦岭—淮河
【点评】秦岭—淮河线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13.【答案】(1) 热量 河谷
(2) 福建 台湾
(3) 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河流更丰富,水源充足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台湾省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农牧业的主导因素。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为典型。
(2)读图可知,A为福建省,B为台湾海峡。台湾省和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
(3)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的中部和东部,平原面积较小,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台湾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量丰富、热量充足,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成为农作物主要分布区。
故答案为:(1)热量;河谷(2)福建;台湾(3)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量丰富、热量充足
【点评】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例稳重上升。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
1 / 1湖北省黄石市四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2024七下·黄石期末)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该工程装机容量20万千瓦,发电量足以满足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划分方法,下列与核能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森林资源
2.让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成本较低
C.市场需求大 D.交通便捷
【答案】1.C
2.A
【知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地区差异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是非可再生资源。锂矿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成为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资源被称为非可再生资源。与核能属于同一类的是矿产资源,C正确;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A、让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市场的决定因素是科技保障,说明我国有技术优势,A正确;
BD、核电建设成本较高,交通便捷与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市场关系不太大,BD错误;
C、市场需求可能影响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市场,但不是决定因素,C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黄石期末)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于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读景迈山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景迈山地区适宜种植普洱茶叶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酸性土壤,适合茶叶生长环境 B.低温少雨,气候温和
C.气候冷湿,雨热同期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4.以下世界遗产,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
A.苏州园林 B.泰山
C.布达拉宫 D.秦始皇陵兵马俑
【答案】3.D
4.A
【知识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南方地区水田发展的条件、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
【解析】【点评】茶树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
3.A、酸性土壤,适合茶叶生长环境,不属于气候条件,A错误;
BC、当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丰富,气候湿热,BC错误;
D、云南省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D正确;
故答案为:D。
4.A、苏州园林位于苏州,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A正确;
B、泰山位于山东省,位于我国的北方,B错误;
C、布达拉宫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C错误;
D、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属于北方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黄石期末)今年暑假,某“驴友”团要进行一次难忘的骑自行车旅行,旅行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驴友们从起点出发到乌鲁木齐,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6.驴友们在旅游过程中看到的景象与现实相符合的是(  )
A.一群蒙古族的汉子在庆祝雪顿节
B.新疆人用来晾晒葡萄干的房子密不透风
C.河套平原的农民正从黄河引水灌溉
D.果农们正在采摘柑橘
7.骑行过程中,驴友们多次看到铁路线,该铁路线最有可能是(  )
A.陇海-兰新线 B.京沪线 C.焦柳线 D.京包线
【答案】5.B
6.C
7.A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风情;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和枢纽;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点评】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大豆等,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主要水果有菠萝、香蕉、芒果、柑橘等。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主要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葡萄、哈密瓜等;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主要发展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5.读图可知,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逐渐减少的态势,从东到西自然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故答案为:B。
6.A、雪顿节是藏族节日,A错误;
B、新疆人晾晒葡萄干的晒房,有许多孔,以便于通风,B错误;
C、河套平原靠近黄河,农民用黄河的水灌溉农田,C正确;
D、柑橘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该景象为西北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7.A、骑行过程中,驴友们多次看到铁路线,该铁路线最有可能是陇海-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A正确;
B、京沪线(北京—上海),B错误;
C、焦柳线(焦作—柳州),C错误;
D、京包线(北京—包头)只是其中一段,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黄石期末)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价值是(  )
A.养殖与发电 B.灌溉与发电 C.供水和养殖 D.供水和运输
9.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近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三角”区域周边城市转移。这说明上海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  )
A.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 B.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C.提供大量劳动力 D.带来污染
10.长三角地区聚焦生态绿色一体化,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①发展节能环保产业②发展绿色低碳产业③加大渔业捕捞力度④大规模占用耕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8.D
9.B
10.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8.长江对长江三角洲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提供了大量水源,包括饮用水。码头航运促进了长江下游流域的经济发展。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江苏南通,盐城一带形成的沙洲潮间带,慢慢成为陆地,为江苏带来了巨大的士地后备资源。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水系能为沿岸城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加快沿岸城市发展进程,其次长江宽阔的江面以及良好的河道为水运提供了条件,使得沿岸城市的运输更为便捷,因此长江对长三角的巨大价值表现为供水和运输,D正确。
故答案为:D。
9.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及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如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
故答案为:B。
10.①长三角地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①正确; ②长三角地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绿色低碳 产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②正确; ③长三角地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加大渔业捕捞力度,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③错误;大规模占用耕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④错误; A①②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
11.(2024七下·黄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工业促发展
工业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方式。工业既可以为国家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明地位析优势】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已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下图为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
(1)环渤海经济圈内有我国两个重要的工业基地:A________工业基地;B________工业基地。
(2)结合材料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答一点即可)
【找问题寻出路】
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一直以来生产、生活用水十分紧张,为缓解供水紧张状况,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3)为了缓解环渤海经济圈内城市用水紧张问题,我国实施了________工程。
【谋发展新思维】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同在环渤海经济圈的辽宁省因矿产存量减少等问题,大量钢铁工业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
(4)黄石也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请你结合材料,为黄石城市的转型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 辽中南 京津唐
(2) 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科技力量雄厚、多优良港口
(3) 南水北调
(4) 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知识点】我国工业的分布;合理利用水资源(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中国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由读图可知,环渤海经济圈的北部有A: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西部有B: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由图可知,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渤海,靠近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原料和燃料较充足;濒临渤海,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区域内有北京等大城市,科技力量雄厚。
(3)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针对该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水资源的空间调配,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
(4) 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黄石城市的转型建议: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资源型产业的占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样化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故答案为:(1)辽中南;京津唐(2)临近渤海,靠近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原料和燃料较充足;濒临渤海,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区域内有北京等大城市,科技力量雄厚(3)南水北调(4)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资源型产业的占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样化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点评】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由北到南依次为: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其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12.(2024七下·黄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诗词话中华
中华诗词蕴含的民族文化精华,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诗词里描绘的壮丽风景,是诗人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华美篇章。
【诗词里的黄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的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刘禹锡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1)诗句反映出黄河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黄河流经了 (地形区),现如今该地区的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 等,使得黄河不再黄。
【诗词里的区域】
诗句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注: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时的邻居。
诗句二:“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该诗是白居易任长安城附近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2)结合“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诗句一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区域的(填字母和名称) ,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3)诗句一和诗句二描写的景色,分属于我国两大地理区域,这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 ,该分界线两侧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
【答案】(1)黄土高原(2)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湿热(3)秦岭—淮河
【知识点】黄河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诗句反映出黄河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主要是由于黄河中游流经了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裸露,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大,现如今该地区的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使得黄河不再黄。
(2)诗句一:“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区域的C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因此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湿热。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区域的C南方地区,“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述的是四大地理区域的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故答案为:(1)黄土高原(2)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湿热(3)秦岭—淮河
【点评】秦岭—淮河线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13.(2024七下·黄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探究活动
某学校学生在学完中国地理后,对台湾和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很感兴趣,他们查找了一些资料,对两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进行了分析。
【思维导图助分析】
他们找到了青藏地区农业区分布示意图,通过观察,他们发现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的特点,并作出思维导图。
(1)结合青藏地区农业区的分布图,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①________不足,②________农业。
【图文对比帮总结】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有众多的美誉,如“植物王国”、“海上米仓”、“东方甜岛”等,同学们对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2)写出图一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省,B________海峡。
(3)观察图一和图二,同学们发现台湾岛西部种植业较东部更发达,请你结合这两幅图中的信息,分析台湾岛西部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原因。
【答案】(1) 热量 河谷
(2) 福建 台湾
(3) 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开阔;河流更丰富,水源充足
【知识点】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台湾省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农牧业的主导因素。只有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为典型。
(2)读图可知,A为福建省,B为台湾海峡。台湾省和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
(3)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台湾的中部和东部,平原面积较小,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台湾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量丰富、热量充足,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成为农作物主要分布区。
故答案为:(1)热量;河谷(2)福建;台湾(3)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量丰富、热量充足
【点评】20世纪50年代,台湾经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例稳重上升。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