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5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 导学案 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5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 导学案 讲义)

资源简介

第15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2.结合示意图,阐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
3.学会阅读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中分析风力、风向等。
必备知识梳理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力及对风的影响:
A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________于等压线,由______压指向______压,影响__________;
B________,方向与风向______,影响风向和风速;
C________,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与风向______,只改变______,不改变______。
(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位于______(填“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填“高空”或“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 等压线分布图中风向和风力的判读方法
风向看“高低”:风始终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风力看“疏密”:在等压距相同的前提下,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2.风的形成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F1(____________)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F2(____________)和 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________ 与等压线________
【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风力与风向分析
1.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1)影响因素及答题术语总结
影响因素 常用术语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距风源地远近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形因素 山谷口,有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
(2)等压线图中风力的判定
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等压线图中风向的绘制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高空风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近地面风):
3.风向呈现方式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东北风是从东北方向吹向西南方向的风。通常呈现风向的方式有两种:
(1)风向符号——风矢
风矢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示风的方向(如图中风向均指向A),风羽横线表示风力大小,一道短线代表1级风、一道长线代表2级风、一面三角旗帜代表8级风。
(2)风向玫瑰图
频率最高的方位,表示该风向出现次数最多,如右图中的东南风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东北风,南风出现次数最少。
[思维拓展] 
(1)“狭管效应”原理
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这种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2)“焚风效应”原理
暖湿气流沿迎风坡上升,形成地形雨,气温随高度降低较为缓慢;在背风坡,空气干燥,气流下沉增温快,形成干热风,称为“焚风效应”。
真 题 感 悟
[典例] [北京卷]读图,回答下题。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解题能力培养]
[答案]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回答1~2题。
1.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图形专项突破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读图流程]
1.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中D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中C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中E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中F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部(如图中B处):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中A处吹偏南风)。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箭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箭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中A处)。
(2)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中B处)。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中D处和F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中C处和E处。
[典例] [江苏卷]2021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2)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解题能力培养]
[答案] (1)    (2)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1~2题。
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感悟:                                    
                                    
                                    
                                    
随堂巩固训练 
[2024·山东济宁阶段性检测]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图中四地吹偏南风的为(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2.此时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3.[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
高分培优讲座④ 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是四周被湿润环境包围而下部呈现较干旱、温度较高的独特河谷景观,大多分布于云南、四川境内,以云南境内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元江)等流域最集中。
1.形成条件
(1)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
(2)河谷走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或斜交。
(3)河谷相对狭窄、封闭,热量不易扩散。
2.干热成因
特征 成因
热 ①纬度较低,热带或亚热带。 ②气流: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③地形:山高谷深,地形高差大;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 ④距离冬季冷空气源地较远。 ⑤北面有山体阻挡冷空气进入,冬季比较温暖。 ⑥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升温快
干 ①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降水少。 ②受多次抬升后,水汽减少。 ③谷风强,地面蒸发旺盛。 ④局地环流:山谷风局地环流
3.开发利用
(1)栽培热带水果,发展特色农业。
(2)打造避寒胜地,发展生态旅游。
[典例] [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1)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2)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必备知识梳理
1.(1)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 高 低 风向和风速 摩擦力 相反 地转偏向力 垂直 风向 风速 (2)甲>乙>丙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丙 (3)北 风向向右偏转 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存在一定夹角
2.(1)水平气压梯度力 (2)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平行 斜交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真题感悟]
[典例] 答案:D
[变式演练]
1~2.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2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
答案:1.A 2.D
图形专项突破
[真题感悟]
[典例] 解题能力培养:?高压脊 ?低压槽 ?高压 ?密集 ?大 ?大 ?西北
答案:(1)D (2)A
[变式演练]
1~2.解析:第1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第2题,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地数值可能是1 002.5 hPa~1 005 hPa或1 007.5 hPa~1 010 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
答案:1.A 2.D
随堂巩固训练
1~2.解析:第1题,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右偏,结合气压分布可知,甲地为偏北风,乙地为偏南风,丙地为西北风,丁地为偏南风。第2题,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答案:1.C 2.A
3.解析:第(1)题,读图1并结合所学焚风相关知识可以推知,若A处出现焚风,则风向应为北风。故结合图2中风向变化可得,A观测点出现焚风的时间为地方时8点前后。第(2)题,读图1可知,AB段地形为由狭长到开阔的河谷。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风速两方面。焚风风向受AB段南北向河谷的影响,进入河谷后转为偏北风;在通过AB段狭长河谷时,受狭管效应和下坡加速的影响,风速增大;在到达B附近开阔河谷时,空气辐散,风速减小。
答案:(1)7~8点之间。
(2)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AB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到达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共45张PPT)
第15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2.结合示意图,阐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
3.学会阅读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中分析风力、风向等。
必备知识梳理
关键能力提升
随堂巩固训练
必备知识梳理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力及对风的影响:
A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________于等压线,由______压指向______压,影响__________;
B________,方向与风向______,影响风向和风速;
C___________,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与风向______,只改变______,不改变_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
高 
低 
风向和风速
摩擦力
相反
地转偏向力
垂直
风向
风速
(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位于______(填“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填“高空”或“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丙
北 
风向向右偏转
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存在一定夹角
[方法技巧] 等压线分布图中风向和风力的判读方法
风向看“高低”:风始终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风力看“疏密”:在等压距相同的前提下,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2.风的形成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F1(____________)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F2(____________)和
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________ 与等压线___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平行
斜交
【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风力与风向分析
1.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1)影响因素及答题术语总结
影响因素 常用术语
水平气压 梯度力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距风源地远近 距离亚洲高压(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形因素 山谷口,有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
(2)等压线图中风力的判定
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等压线图中风向的绘制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高空风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近地面风):
3.风向呈现方式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东北风是从东北方向吹向西南方向的风。通常呈现风向的方式有两种:
(1)风向符号——风矢
风矢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示风的方向(如图中风向均指向A),风羽横线表示风力大小,一道短线代表1级风、一道长线代表2级风、一面三角旗帜代表8级风。
(2)风向玫瑰图
频率最高的方位,表示该风向出现次数最多,如右图中的东南风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东北风,南风出现次数最少。
[思维拓展] 
(1)“狭管效应”原理
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这种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2)“焚风效应”原理
暖湿气流沿迎风坡上升,形成地形雨,气温随高度降低较为缓慢;在背风坡,空气干燥,气流下沉增温快,形成干热风,称为“焚风效应”。
[典例] [北京卷]读图,回答下题。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答案:D
[解题能力培养]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回答1~2题。
1.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答案:A 
答案:D
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
解析:第2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
图形专项突破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读图流程]
1.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中D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中C处):等压线为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中E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中F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处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部(如图中B处):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中A处吹偏南风)。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箭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箭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中A处)。
(2)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中B处)。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中D处和F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中C处和E处。
[典例] [江苏卷]2021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2)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1)D (2)A
[解题能力培养]
高压脊
低压槽
高压
密集


西北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1~2题。
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A 
解析:第1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
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第2题,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地数值可能是1 002.5 hPa~1 005 hPa或1 007.5 hPa~1 010 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
随堂巩固训练
[2024·山东济宁阶段性检测]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图中四地吹偏南风的为(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2.此时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答案:A
解析:第1题,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右偏,结合气压分布可知,甲地为偏北风,乙地为偏南风,丙地为西北风,丁地为偏南风。
解析:第2题,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3.[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

答案:7~8点之间。
答案: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AB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到达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
解析:第(1)题,读图1并结合所学焚风相关知识可以推知,若A处出现焚风,则风向应为北风。故结合图2中风向变化可得,A观测点出现焚风的时间为地方时8点前后。
解析:第(2)题,读图1可知,AB段地形为由狭长到开阔的河谷。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包括风向和风速两方面。焚风风向受AB段南北向河谷的影响,进入河谷后转为偏北风;在通过AB段狭长河谷时,受狭管效应和下坡加速的影响,风速增大;在到达B附近开阔河谷时,空气辐散,风速减小。
高分培优讲座④ 干热河谷
干热河谷是四周被湿润环境包围而下部呈现较干旱、温度较高的独特河谷景观,大多分布于云南、四川境内,以云南境内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元江)等流域最集中。
1.形成条件
(1)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
(2)河谷走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或斜交。
(3)河谷相对狭窄、封闭,热量不易扩散。
2.干热成因
特征 成因
热 ①纬度较低,热带或亚热带。
②气流: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③地形:山高谷深,地形高差大;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
④距离冬季冷空气源地较远。
⑤北面有山体阻挡冷空气进入,冬季比较温暖。
⑥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升温快
干 ①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降水少。
②受多次抬升后,水汽减少。
③谷风强,地面蒸发旺盛。
④局地环流:山谷风局地环流
3.开发利用
(1)栽培热带水果,发展特色农业。
(2)打造避寒胜地,发展生态旅游。
[典例] [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1)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2)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答案: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解析:本题以云南省宾川县相关地理特征及人类活动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农业区位条件及发展方向的相关内容;以区域图、等高线地形图和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背景材料和地理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地理发展观。(1)横断山区干热河谷的形成应解释其“干”和“热”两个方面,其原理主要是在季风影响下,背风坡气流下沉的结果,也与地形封闭而散热不畅有关。(2)解决了水源这一制约因素后,该地发展热带、亚热带水果的气候条件应从适宜生长和品质优良这两方面回答,即热量条件可满足热带、亚热带水果的全年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品质提升。课时作业15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024·江西抚赣六校阶段监测]下图示意某日14时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值范围分别为(  )
A.1 005~1 010、1 025~1 030
B.1 010~1 015、1 025~1 030
C.1 005~1 010、1 030~1 035
D.1 010~1 015、1 030~1 035
2.此时,福州、贵阳的风向分别为(  )
A.偏南风、偏北风 B.偏北风、偏南风
C.偏南风、偏南风 D.偏北风、偏北风
3.此时,乌鲁木齐的天气最可能是(  )
A.冷晴 B.暖晴
C.阴雨 D.暴雪
“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暴雪等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新疆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下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  )
A.清晨   B.上午
C.午后   D.子夜
6.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_______(填“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2分)
(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___地,试说明判断理由。(6分)
(3)指出此时①、②两地的风向。(4分)
(4)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为什么?(8分)
1~3.解析:第1题,等值线判读的原则是在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有一条闭合等值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甲地气压值范围为1 005~1 010,乙地气压值范围为1 030~1 035。故选C。第2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福州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北,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为偏南风。贵阳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右偏,为偏北风,A正确;故选A。第3题,由图可知,乌鲁木齐受高压脊控制,为晴天;盛行偏北风,气温较低。因此最可能是冷晴天气。故选A。
答案:1.C 2.A 3.A
4~5.解析:第4题,依材料可知,“闹海风”与“狭管效应”有关。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两山之间,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经峡谷挤压,风力骤然增强,加上沿途挟带的沙雪,形成了“闹海风”,A正确。故选A。第5题,依材料可知,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而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此时对流运动强烈,所以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午后,C正确。
答案:4.A 5.C
6.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北京附近的等压线由高值向低值弯曲,为高压脊。第(2)题,风力的大小可根据等压线的疏密、下垫面的性质进行判断。第(3)题,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可判断①地为西北风,②地为东北风。第(4)题,图中③地位于沿海,且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④地位于内陆,且受高压控制,以晴天为主,气温日较差较大。
答案:(1)高压脊
(2)R R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Q地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
(3)①地为西北风;②地为东北风。
(4)④ ④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且④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较强;③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