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时 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学习目标
1.运用海陆热力的差异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结合季风分布示意图,分析并说明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分布。
必备知识梳理
一、大气活动中心
1.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差异。
具体差异如下:
季节 原因 陆地上的气压
冬季 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出现冷高压
夏季 大陆增温比海洋快 出现热低压
[温馨提示] 大气环流的组成
2.影响
(1)北半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表现: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填图)
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填图)
(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状分布。
(3)大气活动中心对气候的影响
①大气活动中心:冬、夏两季,海洋与陆地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②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其______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二、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________有规律地变换。
2.成因:________________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A________季风 B________季风
7月 C________季风 D________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体系构建】
)
感悟: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简图法示意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特点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 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 利亚(亚欧大 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温带:寒冷 干燥 亚热带:温 和少雨 炎热多雨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等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冬半年(以七月为代表)东南信风控制为干季,夏半年(以一月为代表)吹西北风,由低纬海洋而来,加上受赤道低压带影响为湿季。
[典例] [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解题能力培养]
[答案] (1) (2)
[2024·深圳模拟]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图1)和冬季(图2)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2题。
1.南亚地区( )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强 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形成 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强 ④冬季风由东北信风南移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与夏季风相比,南亚冬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较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C.气流的湿度较小 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
随堂巩固训练
[2024·辽宁名校联盟联考]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位于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北麓,图一为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图二为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赤峰市年降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降水自东北向西南递增;西风和地形
B.降水自南向北递减;纬度和季风
C.降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季风和地形
D.降水自北向南递增;北冰洋水汽抬升
2.冬季赤峰市空气干燥,分析其原因是( )
①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降水稀少 ②植被稀少,河湖、土壤冻结 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 ④空气相对湿度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20·上海卷]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上海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出2.8摄氏度,这种“暖冬”现象与某一气压系统的减弱有关。这一气压系统是( )
A.阿留申低压 B.印度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4.[浙江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6分)
必备知识梳理
一、
2.(1)冷高压 亚洲高压 热低压 亚洲低压 (2)带
(3)②位置
二、
1.季节
2.海陆热力差异
3.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真题感悟]
[典例] 答案:(1)C (2)B
[变式演练]
1~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南亚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因此风力较大,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①正确,③错误;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②正确;南亚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错误。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地转偏向力大小与当地所处纬度相关,与季节无关,排除A;根据上题可知,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冬季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排除B;气流的湿度大小与风和等压线夹角影响较小,排除C;冬季时,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使其风速减小,与等压线夹角增大,D正确。故选D。
答案:1.A 2.D
随堂巩固训练
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赤峰市位于季风区,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和地形影响,受西风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小,小尺度区域,排除纬度因素,C正确。故选C。第2题,赤峰市距海较远,海洋水汽较少,同时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不易形成降水,①正确;冬季气温低,植物蒸腾作用弱,河湖、土壤冻结,蒸发量小,水汽少,②正确;气温低,空气水汽易凝结,空气中水汽少,③正确;相对湿度是表现,不是原因,④错误。故选B。
答案:1.C 2.B
3.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形成的西北季风的控制,气温低,降水少。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上海出现“暖冬”是由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减弱,从而使西北季风(冬季风)的影响减弱,导致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D正确;阿留申低压、印度低压对我国气温没有影响,夏威夷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季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A、B、C错误。故选D。
答案:D
4.解析:从①、②地的气候统计资料看,有明显的干湿季,1月是东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7月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的西南季风,属于向岸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因此,图示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具有“季风性”。再如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1月(南半球夏季)吹西北风,是湿季;7月(南半球冬季)吹东南风,是干季。
答案: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7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共30张PPT)
第19课时 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学习目标
1.运用海陆热力的差异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结合季风分布示意图,分析并说明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分布。
必备知识梳理
关键能力提升
随堂巩固训练
必备知识梳理
一、大气活动中心
1.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差异。
具体差异如下:
[温馨提示] 大气环流的组成
季节 原因 陆地上的气压
冬季 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出现冷高压
夏季 大陆增温比海洋快 出现热低压
2.影响
(1)北半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表现: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填图)
冷高压
亚洲
高压
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填图)
热低压
亚洲
低压
(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状分布。
(3)大气活动中心对气候的影响
①大气活动中心:冬、夏两季,海洋与陆地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②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其______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带
位置
二、季风环流
1.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________有规律地变换。
2.成因:________________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节
海陆热力差异
3.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A________季风 B________季风
7月 C________季风 D________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简图法示意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特点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 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温带: 寒冷干燥 亚热带: 温和少雨 炎热多雨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冬半年(以七月为代表)东南信风控制为干季,夏半年(以一月为代表)吹西北风,由低纬海洋而来,加上受赤道低压带影响为湿季。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等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典例] [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答案:(1)C (2)B
[解题能力培养]
[2024·深圳模拟]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图1)和冬季(图2)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2题。
1.南亚地区( )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强
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形成
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强
④冬季风由东北信风南移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南亚地区夏季等压线比冬季等压线密集,因此风力较大,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①正确,③错误;南亚地区夏季吹西南季风的主要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②正确;南亚地区冬季吹东北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错误。因此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与夏季风相比,南亚冬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较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C.气流的湿度较小 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
答案:D
解析: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地转偏向力大小与当地所处纬度相关,与季节无关,排除A;根据上题可知,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冬季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排除B;气流的湿度大小与风和等压线夹角影响较小,排除C;冬季时,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使其风速减小,与等压线夹角增大,D正确。故选D。
随堂巩固训练
[2024·辽宁名校联盟联考]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位于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北麓,图一为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图二为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赤峰市年降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降水自东北向西南递增;西风和地形
B.降水自南向北递减;纬度和季风
C.降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季风和地形
D.降水自北向南递增;北冰洋水汽抬升
答案: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赤峰市位于季风区,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和地形影响,受西风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小,小尺度区域,排除纬度因素,C正确。故选C。
2.冬季赤峰市空气干燥,分析其原因是( )
①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降水稀少
②植被稀少,河湖、土壤冻结
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
④空气相对湿度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第2题,赤峰市距海较远,海洋水汽较少,同时冬季受亚洲高压影响,不易形成降水,①正确;冬季气温低,植物蒸腾作用弱,河湖、土壤冻结,蒸发量小,水汽少,②正确;气温低,空气水汽易凝结,空气中水汽少,③正确;相对湿度是表现,不是原因,④错误。故选B。
3.[2020·上海卷]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上海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高出2.8摄氏度,这种“暖冬”现象与某一气压系统的减弱有关。这一气压系统是( )
A.阿留申低压 B.印度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答案:D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形成的西北季风的控制,气温低,降水少。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上海出现“暖冬”是由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减弱,从而使西北季风(冬季风)的影响减弱,导致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D正确;阿留申低压、印度低压对我国气温没有影响,夏威夷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季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A、B、C错误。故选D。
4.[浙江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①、②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6分)
解析:从①、②地的气候统计资料看,有明显的干湿季,1月是东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7月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的西南季风,属于向岸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因此,图示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具有“季风性”。再如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1月(南半球夏季)吹西北风,是湿季;7月(南半球冬季)吹东南风,是干季。
答案: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7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课时作业19 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
[2024·四川绵阳市模拟]下图为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天气系统及其水平气流,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 顺时针辐散 B.低压 顺时针辐散
C.高压 逆时针辐散 D.低压 逆时针辐散
2.该月乙地沿海地区主导风向和气候特征为( )
A.东南风 高温多雨 B.西南风 高温多雨
C.东南风 炎热干燥 D.西南风 炎热干燥
[2024·河北张家口调研]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下图中1 028百帕等压线的分布作为某气压中心的分布范围。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地气压中心的性质及其切断的气压带最有可能为( )
A.冷高压 副热带高压带
B.暖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
C.暖高压 副热带高压带
D.冷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
4.若某年份1 028百帕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可能带来( )
A.冬季气温距平为正值
B.梅雨季节较往年提前
C.寒潮天气较往年频发
D.登陆台风较往年偏多
[2024·黑龙江哈尔滨月考]南风热岛是指在偏南风的吹拂之下,当夜间周边地区处于普遍降温的大背景下,该地区恒定在较高温度或者存在夜间温度逆升的现象,与周边地区相比形成闭合的高温中心。下图为地处山东丘陵北麓城市济南某日发生典型“南风热岛”的温度曲线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济南发生“南风热岛”现象最典型的季节是( )
A.早春 B.夏季 C.初秋 D.冬季
6.关于济南发生“南风热岛”现象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受局部气压影响,南风势力较强 ②南部山地形成的焚风效应加强 ③城市南北之间存在明显的气压差 ④水汽充足,往往形成较强的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鄂霍次克海为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季风环流影响显著。鄂霍次克海港口较多,但航运不发达。如图为鄂霍次克海范围与主要港口分布图。
(1)阐释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季风环流对鄂霍次克海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影响。(6分)
1~2.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此时赤道以南的热带洋面上是高压中心,应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北移,可知是北半球的夏季;甲天气系统是北半球夏季时陆地的低压中心切断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之后保留在洋面上的高压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北半球高压中心水平方向气流是顺时针辐散,故选A。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结合所学知识,乙地位于非洲西部地区,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区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右偏形成的西南风影响,从海洋带来较多降水,气候高温多雨,故选B。
答案:1.A 2.B
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亚欧大陆上形成了高压中心,说明此时亚欧大陆气温低,为冬季,故甲地气压中心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高压切断了完整的副极地低压带,故D正确。第4题,据题意可知,若某年份1 028百帕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则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较强,说明冬季气温较低,则冬季气温距平为负值,A错误;与梅雨天气早晚和登陆台风的次数关系不大,B、D错误;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较大,使寒潮天气较往年频发,故C正确。
答案:3.D 4.C
5~6.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南风热岛是指在偏南风的吹拂下,这个南风主要是夏季风,所以济南在早春时可以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A正确;材料中该地气温变化不符合济南夏季气温特点,B错误;初秋时,强大的亚洲高压开始盛行,济南主要受偏北风影响,C错误;济南冬季主要受偏北风影响,D错误。第6题,由于济南在山东丘陵的北麓,所以受局地山谷风的影响,南风势力会增强,①正确;南风经过爬升后,在济南一侧下沉,形成焚风效应,②正确;城市位于山麓北侧,南北之间会存在明显的气压差,③正确;济南位于背风一侧,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④错误。故选A。
答案:5.A 6.A
7.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入手,阐释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鄂霍次克海濒临亚洲东北部,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季风气候,冬季,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夏季,陆地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风。第(2)题,从风力、季风与气候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季风环流对鄂霍次克海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风力大,海上风浪大,影响航运安全;鄂霍次克海纬度较高,离极地较近,冬季寒冷,海面结冰,影响航运;春夏季时冰面破碎,又不能完全融化,海面有大块浮冰,影响航运;夏季南北暖冷气团相遇,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运。
答案:(1)鄂霍次克海所处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距阿留申低气压中心近,冬季风风力大,势力强;夏季大陆形成低压,海洋为高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力与风向稳定。
(2)冬季与夏季受强大的冬、夏季风影响,海上风急浪高,不利于航运;冬季受寒冷冬季风影响,海面结冰时间长,冰层厚,南部海域出现浮冰,不利于航运业发展;暖湿的夏季风受鄂霍次克海冷洋面作用,易形成大雾,能见度低,对海上交通不利。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