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4课时:海水的性质(课件 导学案 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4课时:海水的性质(课件 导学案 练习)

资源简介

第24课时 海水的性质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图示材料,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备知识梳理
一、海水的温度
1.热量来源:最主要来自________。
2.分布规律
(1)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如下图8月份北半球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示意图。
(2)垂直分布规律
区域 水温 原因
表层区 趋向于________分布 由于海流和波浪的作用,上下层海水不断发生热量交换
温跃层 随深度增加而显著________ 阳光很难到达
深水区 受外界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阳光无法进入,海水流动不强
[方法技巧]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3.对人类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调节大气温度:海水温度变化比大气温度变化________;②海水温差能发电。
(2)负面影响:飓风发生频率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指溶解于海水中的______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________。
2.分布规律
(1)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规律
[特别提醒] 副热带
副热带一般是指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位于南北纬23°26′附近),其夏季气温与热带相似,但冬季气温明显比热带低。
(2)盐度的垂直分布
浅表层 盐度比较________
盐跃层 中低纬度海区 随深度增加,盐度降低
高纬度海区 随深度增加,盐度升高
深海区 近似均匀分布
[方法技巧]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①同一纬度海域,主要考虑各海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以及海域的形状。
②不同纬度海域,主要考虑海水运动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域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域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三、海水的密度
1.概念:指单位体积________的质量。
2.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 从赤道附近海区向两极海区________
原因:海水温度的增密效应大于盐度。纬度越高,水温越低,密度越大
垂直分布规律 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相对低;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密度迅速增大;中纬度海区,到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________;高纬度海区:垂直方向上变化很小
原因: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较低,随深度增加,水温下降,密度增大;中纬度海水,在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基本均匀 高纬度海区,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很小
[方法技巧]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海水的性质
1.海洋表层水温高低的比较
感悟:                                    
                                    
                                    
2.海水盐度高低差异的分析
3.图示法理解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4.盐场选址的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或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天少),有利于盐田布局和海盐晒制。
(2)海滩:泥质海滩,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3)气候: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平均风速大,有利于海盐晒制。
(4)海水盐度: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典例] [2022·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如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题。
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解题能力培养]
[答案]     
 
吃水深度是指船舶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通常船舶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一艘考察船由60°S向60°N航行,据图推测该船吃水深度大致为(  )
A.一直减小 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下图示意某年12月孟加拉湾西侧表层洋流流向与流速分布,箭头长短示意流速大小。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甲、乙、丙、丁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丁乙丙 B.丙乙丁甲
C.丙丁乙甲 D.甲乙丁丙
4.半年后,戊海域表层(  )
A.洋流流向东北,盐度上升
B.洋流流向东北,盐度降低
C.洋流流向西南,盐度降低
D.洋流流向西南,盐度上升
图形专项突破  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A、B: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天气稳定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海洋表层盐度最高。
2.C:赤道海区,虽然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但由于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3.D、E:高纬度海区,气温低,海区蒸发量低,又有一定量的降水,加上融冰的影响,盐度低。
4.南北纬40°~60°附近海域盐度的比较:北纬40°~60°附近海域的盐度低,主要是由于北纬40°~60°附近的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广阔,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汇入海洋,因而盐度较低。
5.赤道附近海区,盐度更低的海区位于赤道偏北,这是因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带不在赤道上,而位于赤道偏北。
6.河流入海口盐度降低,因为河流水是淡水,会把高盐度的海水稀释。河流径流量越大,海水的盐度降低越多。
7.洋流寒暖性质不同,海水的盐度高低不同。暖流的盐度较高,寒流的盐度较低,洋流经过地区的海水等盐度线会发生弯曲。寒暖流交汇处等盐度线密集,盐度变化梯度大。
[典例] [2023·浙江1月卷]下图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P沿岸降水增多
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
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2)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洋流、洋流 B.纬度、洋流
C.径流、纬度 D.洋流、径流
[解题能力培养]
[答案] (1)     (2)    
 
读图,完成1~3题。
1.P岛附近海域盐度大约为(  )
A.30.5‰ B.31.5‰
C.32.5‰ D.33.5‰
2.图中影响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3.在等盐度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随堂巩固训练 
下图表示不同海域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2.关于图中四个海域海水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域表层水温低于④海域
B.海域较封闭是②海域表层水温低的主要原因
C.从③海域出外海的货轮吃水深度会加深
D.④海域南部海水比北部海水盐度低
下图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4.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域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5.[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图1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图2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图1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7分)
(2)分析图2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8分)
必备知识梳理
一、
1.太阳辐射
2.(2)均匀 降低
3.(1)①慢
二、
1.盐类 35‰
2.(1)副热带 (2)均匀
三、
1.海水
2.增大 基本均匀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真题感悟]
[典例] 答案:D
[变式演练]
1~2.解析:第1题,表层海水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所以①是海水密度曲线,③为海水温度曲线。盐度和降水量、蒸发量密切相关,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少,但是蒸发量大,成为盐度最高的区域,因此海水盐度变化是从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所以④为海水盐度曲线。故选A。第2题,“船舶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海水密度曲线,据图可知由60°S到60°N,海水密度先变小,后变大,所以该船吃水深度大致为先增大,后减小,故选D。
答案:1.A 2.D
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处靠近多条河流入海口,盐度最低,随着南下的洋流流动,来自甲海域的低盐度海水向南逐渐带至乙、丁海域,因此盐度丁>乙>甲。丙与丁纬度相当,但丙处洋流流速慢,海水与周边低盐度海水交换较少,且海域较封闭,在冬季降水少,蒸发旺盛的季节,使得丙海区盐度较高。综上所述,盐度丙>丁>乙>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半年后,该海域受西南季风控制,洋流流向东北;孟加拉湾海域入海径流较多,海水盐度较低,在西南风推动下的洋流,从北部孟加拉湾南下的低盐度海水消失,南部印度洋的高盐度海水带至戊海域,使海水盐度上升。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3.C 4.A
图形专项突破
[真题感悟]
[典例] 答案:(1)D (2)D
[变式演练]
1~3.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P岛位于等盐度线31‰~32‰之间。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等盐度线的分布规律是以长江口为中心,盐度向外海呈环状递增,说明长江口的盐度是最小的(低于28‰),主要是径流稀释了海水的缘故,与降水和沿岸的洋流无关。故选D。第3题,图中等盐度线随长江入海径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入海径流减少,河流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减弱,所以入海口附近盐度变大,等盐度线应向陆地靠近,2月份长江径流量最小,此时Q点距大陆最近。故选A。
答案:1.B 2.D 3.A
随堂巩固训练
1~2.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海域轮廓以及纬度信息可知,①为波斯湾,②为波罗的海,③为红海,④为黑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红海盐度最高,波罗的海盐度最低,排除A、B;波斯湾所处纬度更低,区域气候较干旱,太阳辐射更强,海水盐度较高,排除D;黑海所处纬度较高,且周边有多条河流注入,盐度相对较低,所以四个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③①④②,故选C。第2题,①海域纬度较④海域低,表层水温高于④海域,A错;纬度较高是②海域表层水温低的主要原因,B错;③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最高,轮船的吃水深度浅,从③海域出外海货轮吃水深度会加深,C正确;④海域北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水盐度比南部更低,D错。故选C。
答案:1.C 2.C
3~4.解析:第3题,注意海水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即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第4题,选项四个海域中,赤道海区海水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此海水密度相对最小。
答案:3.C 4.C
5.解析:第(1)题,结合图1可知,极地地区气温低,海洋为其提供热量,该海区形成上升暖流,受上升暖流影响,表层海水蒸发导致盐度升高,盐度升高使海水密度增大,在重力作用下表层海水下沉,下沉的海水在上升暖流作用下再次上升,形成环流。第(2)题,盛行风减弱将导致表层海水远离海岸的能力减弱,使得下层海水上升运动减弱;海水上升运动减弱,上升流挟带的营养盐类物质减少,进而导致该海区生物资源数量减少。
答案:(1)该海区位于极地地区,海区气温低,下层海水形成上升暖流;受上升暖流影响,表层海水蒸发导致盐度升高,又使得海水密度增大,在重力作用下表层海水下沉;下沉的海水在上升暖流作用下再次上升,形成环流。
(2)图示地区盛行风为离岸风,会推动表层海水远离海岸;下层海水上升补偿该区域的表层海水;上升流挟带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表层生物繁殖,使得该海区生物资源丰富;盛行风减弱将导致上升流减弱,上升流带到表层的营养盐类减少,使该海区生物资源数量减少。(共50张PPT)
第24课时 海水的性质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图示材料,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备知识梳理
关键能力提升
随堂巩固训练
必备知识梳理
一、海水的温度
1.热量来源:最主要来自________。
2.分布规律
(1)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如下图8月份北半球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示意图。
太阳辐射
(2)垂直分布规律
区域 水温 原因
表层区 趋向于________分布 由于海流和波浪的作用,上下层海水不断发生热量交换
温跃层 随深度增加而显著________ 阳光很难到达
深水区 受外界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阳光无法进入,海水流动不强
均匀
降低
[方法技巧]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3.对人类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调节大气温度:海水温度变化比大气温度变化________;②海水温差能发电。
(2)负面影响:飓风发生频率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指溶解于海水中的______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________。
2.分布规律
(1)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规律
[特别提醒] 副热带
副热带一般是指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致位于南北纬23°26′附近),其夏季气温与热带相似,但冬季气温明显比热带低。
盐类
35‰
副热带
(2)盐度的垂直分布
浅表层 盐度比较________
盐跃层 中低纬度海区 随深度增加,盐度降低
高纬度海区 随深度增加,盐度升高
深海区 近似均匀分布
均匀
[方法技巧]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①同一纬度海域,主要考虑各海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以及海域的形状。
②不同纬度海域,主要考虑海水运动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域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域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三、海水的密度
1.概念:指单位体积________的质量。
2.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
海水
水平分布规律 从赤道附近海区向两极海区________
原因:海水温度的增密效应大于盐度。纬度越高,水温越低,密度越大
垂直分布规律 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相对低;后随着深度的增加,密度迅速增大;中纬度海区,到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________;高纬度海区:垂直方向上变化很小
原因: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较低,随深度增加,水温下降,密度增大;中纬度海水,在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基本均匀
高纬度海区,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很小
增大
基本均匀
[方法技巧]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知识体系构建】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海水的性质
1.海洋表层水温高低的比较
2.海水盐度高低差异的分析
3.图示法理解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4.盐场选址的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或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天少),有利于盐田布局和海盐晒制。
(2)海滩:泥质海滩,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3)气候: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平均风速大,有利于海盐晒制。
(4)海水盐度: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有利于提高盐产量。
[典例] [2022·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如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题。
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答案:D
[解题能力培养]
吃水深度是指船舶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通常船舶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第1题,表层海水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所以①是海水密度曲线,③为海水温度曲线。盐度和降水量、蒸发量密切相关,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少,但是蒸发量大,成为盐度最高的区域,因此海水盐度变化是从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所以④为海水盐度曲线。故选A。
2.若一艘考察船由60°S向60°N航行,据图推测该船吃水深度大致为(  )
A.一直减小 B.一直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D
解析:第2题,“船舶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海水密度曲线,据图可知由60°S到60°N,海水密度先变小,后变大,所以该船吃水深度大致为先增大,后减小,故选D。
[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下图示意某年12月孟加拉湾西侧表层洋流流向与流速分布,箭头长短示意流速大小。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甲、乙、丙、丁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丁乙丙 B.丙乙丁甲
C.丙丁乙甲 D.甲乙丁丙
答案: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处靠近多条河流入海口,盐度最低,随着南下的洋流流动,来自甲海域的低盐度海水向南逐渐带至乙、丁海域,因此盐度丁>乙>甲。丙与丁纬度相当,但丙处洋流流速慢,海水与周边低盐度海水交换较少,且海域较封闭,在冬季降水少,蒸发旺盛的季节,使得丙海区盐度较高。综上所述,盐度丙>丁>乙>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半年后,戊海域表层(  )
A.洋流流向东北,盐度上升
B.洋流流向东北,盐度降低
C.洋流流向西南,盐度降低
D.洋流流向西南,盐度上升
答案:A
解析:第4题,半年后,该海域受西南季风控制,洋流流向东北;孟加拉湾海域入海径流较多,海水盐度较低,在西南风推动下的洋流,从北部孟加拉湾南下的低盐度海水消失,南部印度洋的高盐度海水带至戊海域,使海水盐度上升。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图形专项突破  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A、B: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天气稳定而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海洋表层盐度最高。
2.C:赤道海区,虽然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但由于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3.D、E:高纬度海区,气温低,海区蒸发量低,又有一定量的降水,加上融冰的影响,盐度低。
4.南北纬40°~60°附近海域盐度的比较:北纬40°~60°附近海域的盐度低,主要是由于北纬40°~60°附近的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广阔,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汇入海洋,因而盐度较低。
5.赤道附近海区,盐度更低的海区位于赤道偏北,这是因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带不在赤道上,而位于赤道偏北。
6.河流入海口盐度降低,因为河流水是淡水,会把高盐度的海水稀释。河流径流量越大,海水的盐度降低越多。
7.洋流寒暖性质不同,海水的盐度高低不同。暖流的盐度较高,寒流的盐度较低,洋流经过地区的海水等盐度线会发生弯曲。寒暖流交汇处等盐度线密集,盐度变化梯度大。
[典例] [2023·浙江1月卷]下图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P沿岸降水增多
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C.Q沿岸降水减少
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
(2)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洋流、洋流 B.纬度、洋流
C.径流、纬度 D.洋流、径流
答案:(1)D (2)D
[解题能力培养]
读图,完成1~3题。
1.P岛附近海域盐度大约为(  )
A.30.5‰ B.31.5‰
C.32.5‰ D.33.5‰
答案: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P岛位于等盐度线31‰~32‰之间。故选B。
2.图中影响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答案:D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等盐度线的分布规律是以长江口为中心,盐度向外海呈环状递增,说明长江口的盐度是最小的(低于28‰),主要是径流稀释了海水的缘故,与降水和沿岸的洋流无关。故选D。
3.在等盐度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答案:A
解析:第3题,图中等盐度线随长江入海径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入海径流减少,河流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减弱,所以入海口附近盐度变大,等盐度线应向陆地靠近,2月份长江径流量最小,此时Q点距大陆最近。故选A。
随堂巩固训练
下图表示不同海域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答案:C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海域轮廓以及纬度信息可知,①为波斯湾,②为波罗的海,③为红海,④为黑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红海盐度最高,波罗的海盐度最低,排除A、B;波斯湾所处纬度更低,区域气候较干旱,太阳辐射更强,海水盐度较高,排除D;黑海所处纬度较高,且周边有多条河流注入,盐度相对较低,所以四个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③①④②,故选C。
2.关于图中四个海域海水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域表层水温低于④海域
B.海域较封闭是②海域表层水温低的主要原因
C.从③海域出外海的货轮吃水深度会加深
D.④海域南部海水比北部海水盐度低
答案:C 
解析:第2题,①海域纬度较④海域低,表层水温高于④海域,A错;纬度较高是②海域表层水温低的主要原因,B错;③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最高,轮船的吃水深度浅,从③海域出外海货轮吃水深度会加深,C正确;④海域北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水盐度比南部更低,D错。故选C。
下图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海水的密度(  )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答案:C 
解析:第3题,注意海水密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密度越大,温度越低,盐度越大,即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4.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南极海域 B.红海
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
答案:C 
解析:第4题,选项四个海域中,赤道海区海水温度最高,盐度较低,因此海水密度相对最小。
5.[2023·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图1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图2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图1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7分)




答案:(1)该海区位于极地地区,海区气温低,下层海水形成上升暖流;受上升暖流影响,表层海水蒸发导致盐度升高,又使得海水密度增大,在重力作用下表层海水下沉;下沉的海水在上升暖流作用下再次上升,形成环流。
解析:第(1)题,结合图1可知,极地地区气温低,海洋为其提供热量,该海区形成上升暖流,受上升暖流影响,表层海水蒸发导致盐度升高,盐度升高使海水密度增大,在重力作用下表层海水下沉,下沉的海水在上升暖流作用下再次上升,形成环流。

(2)分析图2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8分)


答案:(2)图示地区盛行风为离岸风,会推动表层海水远离海岸;下层海水上升补偿该区域的表层海水;上升流挟带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表层生物繁殖,使得该海区生物资源丰富;盛行风减弱将导致上升流减弱,上升流带到表层的营养盐类减少,使该海区生物资源数量减少。
解析:第(2)题,盛行风减弱将导致表层海水远离海岸的能力减弱,使得下层海水上升运动减弱;海水上升运动减弱,上升流挟带的营养盐类物质减少,进而导致该海区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课时作业24 海水的性质
[2024·济南市调研]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温度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黄海冷水团。据此完成1~2题。
1.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洋流
C.盐度 D.海陆位置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影响带鱼在我国边缘海域季节性游动,北方带鱼在黄海和渤海之间作越冬游与繁殖游;南方带鱼沿东海西部边缘作越冬游与繁殖游。带鱼在南、北游动的过程中形成鱼汛。下图为我国近海2月与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  )
A.最低值出现在黄海
B.夏季长江口比周边略低
C.冬季南北差异较大
D.季节变化从南向北减小
4.能够在我国边缘海域形成带鱼鱼汛的有(  )
①北方带鱼春季向北游 ②北方带鱼秋季向北游
③南方带鱼春季向南游 ④南方带鱼冬季向南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南昌市高三联考]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6.影响南北纬60°附近海区盐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与蒸发量 B.陆地淡水注入
C.海区封闭程度 D.洋流
7.[2024·安徽合肥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盐度主要受降水、蒸发等因素影响;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受入海径流影响大。下图示意冬季北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1)描述图示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说明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表层海水盐度差异的成因。(4分)
1~2.解析:第1题,温跃层为垂直方向温度出现突变的水层。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第2题,夏季上层水温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季黄海海域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表层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水温高。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渤海,A错;根据8月海水温度分布图可知,夏季长江口表层海水温度比周边略高(长江口处表层海水温度介于27~28 ℃之间),B错;冬季,我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南北差异较大,C正确;对比2月和8月我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可知,海水表层温度季节变化北方地区更大,南方地区较小,D错。故选C。第4题,春季,随着渤海表层温度逐渐升高,北方带鱼向北作繁殖游(加之渤海海水温度逐渐升高,浮游生物量增大,渤海海域食物更为充足);秋季,渤海表层海水温度渐低,北方带鱼向黄海海域作越冬游,所以北方带鱼春季向北游,秋季向南游,①正确,②错误;同理,春季南方带鱼向北作繁殖游,冬季南方带鱼向南作越冬游,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答案:3.C 4.B
5~6.解析:第5题,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减,①曲线符合;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呈现双峰值,②曲线符合;海水密度大致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增,③曲线符合。第6题,海水盐度的高低与径流汇入有关,淡水可以稀释海水,使盐度变低。60°N附近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众多河流汇入海洋。60°S附近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缺少淡水的注入,所以海洋表层平均盐度高。
答案:5.A 6.B
7.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东低西高(孟加拉湾表层海水盐度低于阿拉伯海);东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由北向南升高;西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由北向南降低。
(2)阿拉伯海周边地区河流稀少,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孟加拉湾周边地区有河流入海,陆地淡水汇入量大,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