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8课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学习目标1.结合图示材料,观察、识别、描述常见矿物和岩石。2.运用示意图,分析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3.学会绘制岩石转化示意图,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必备知识梳理一、矿物和岩石1.矿物(1)概念:由________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________或________。(2)特点:具有相对固定的________和确定的________,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________。(3)存在形式:绝大多数矿物以________形式存在。[方法技巧]2.岩石(1)概念:在________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____________,是构成________的主要物质。(2)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______和变质岩三大类。成因分类 形成 典例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________冷却凝固形成 花岗岩喷出岩 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________冷却凝固形成 安山岩、________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________下来,经压实、________形成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______、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 片麻岩、______、石英岩[特别提醒] 沉积岩中不一定含有化石,但含有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石灰岩形成于温暖浅海,其主要成分是CaCO3;该岩石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转化组成岩石圈的岩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岩石之间可以________。(1)岩浆________岩。(2)各类岩石________岩。(3)各类岩石________岩。(4)各类岩石岩浆。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概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称为岩石圈物质循环。(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____________的衰变产生的热能。(3)循环过程图中的地质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高温、高压);⑤__________。(4)影响:①大地的沧桑巨变;②岩石圈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思考] 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 探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规律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变质岩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1)根据地层的层序判断沉积岩是受外力作用沉积而成,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如上图中①岩层位于⑥岩层以下,①岩层的形成早于⑥岩层。(2)根据岩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新老关系可以根据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②侵入岩侵入①岩层,故②侵入岩的形成晚于①岩层;⑤喷出岩切穿⑦岩层,⑤喷出岩的形成晚于⑦岩层。(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如上图中④岩层位于②岩浆岩与围岩(①或⑥)之间的接触带上,④岩层为变质岩,其形成晚于②岩浆岩。[典例] [2020·全国Ⅲ卷]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解题能力培养][答案] (1) (2) [2024·江苏无锡市调研]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区域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它往往伴有流体的活动,是流体循环、上升、汲取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场所,往往有矿产形成。读图,完成1~2题。1.岩石乙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冷却凝固B.侵蚀搬运C.高温变质D.沉积固结2.图中矿产可能为( )A.煤炭 B.金矿C.天然气 D.石油图形专项突破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1.判断框内的物质名称当炽热的岩浆上升过程中易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主要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因此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而岩浆岩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和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但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2.判读箭头指向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由三类物质形成,只能形成一类物质。(“三进一出”为岩浆)岩浆岩:只能由一类物质形成,可转换为三类物质。(“一进三出”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由两类物质形成,能转换为两类物质。(“两进两出”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3.明确箭头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如图中的④。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如图中的⑥为固结成岩。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如图中的①和⑤。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如图中的②、③和⑦。4.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反映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揭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典例] [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⑤[解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答案] (1) (2) 读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1~2题。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A.①③⑤ B.④⑥⑧C.②⑤⑥ D.⑥⑦⑧2.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随堂巩固训练[2023·浙江6月卷]如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据此完成1~2题。1.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A.砂砾岩 B.石灰岩C.石英岩 D.花岗岩2.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湿 B.暖湿C.冷干 D.暖干[2022·江苏卷]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3~5题。3.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4.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5.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甲)是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6~7题。6.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7.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必备知识梳理1.(1)地质作用 化合物 单质 (2)化学成分 晶体结构 基本单元 (3)固态2.(1)自然作用 矿物集合体 岩石圈 (2)沉积岩 侵入岩石圈上部 喷出地表 玄武岩 沉积 固结 高温 大理岩二、1.相互转化 (1)岩浆 (2)变质 (3)沉积2.(1)软流层 (2)放射性物质 (3)①冷却、凝固 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③压实、固结 ④变质作用 ⑤熔化[思考] 提示:不可以。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真题感悟][典例] 答案:(1)D (2)C[变式演练]1~2.解析:第1题,岩石乙紧邻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可判定岩石乙应该是受高温岩浆影响而形成的变质岩,主要地质作用为高温变质作用。第2题,岩浆活动往往会促进一些金属元素的集聚,进而形成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存在于沉积岩中。答案:1.C 2.B图形专项突破 [真题感悟][典例] 解题能力培养:固结成岩 变质 重熔再生答案:(1)C (2)C[变式演练]1~2.解析:第1题,①③⑤为各类岩石指向沉积物的箭头,其含义为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②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变质作用;⑥⑧表示熔融作用;⑦表示冷却凝固。第2题,图中②④为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变质岩只有转化为岩浆以后才能形成火成岩,图中⑥和⑦可表现出其转化的过程;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必须经过沉积物这一环节,图中的③和②可表示;任何岩石都可经过熔融作用形成岩浆,而图中缺失沉积岩直接指向岩浆这一过程。答案:1.A 2.C随堂巩固训练1~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貌景观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排除C、D;图中岩石有颗粒度较大的砾石夹杂在砂岩当中,属于砂砾岩,石灰岩没有粗大的砾石,A正确,B错误。故选A。第2题,由材料可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气候应为暖干,D正确。答案:1.A 2.D3~5.解析:第3题,阅读材料可知,花岗岩是布兰德山的典型岩石。花岗岩属于深层岩浆侵入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火山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的是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等变质岩,不会形成花岗岩。第4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布兰德山的山体海拔较高,四周的地势较低,主要是由于周围的岩层岩石坚硬程度较弱,易被侵蚀,而以花岗岩山体为主的布兰德山岩石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山体高耸,因此主要原因是差异侵蚀。第5题,布兰德山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布兰德山的接触变质岩区紧靠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是在岩浆侵入时,高温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因此形成时间最为接近。答案:3.D 4.A 5.D6~7.解析:第6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通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①为岩浆,故②为岩浆岩。第7题,波浪岩是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被侵蚀而形成的,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裸露在地表的花岗岩遭受风化剥蚀和搬运作用,从而形成了波浪岩。答案:6.B 7.B(共47张PPT)第28课时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学习目标1.结合图示材料,观察、识别、描述常见矿物和岩石。2.运用示意图,分析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3.学会绘制岩石转化示意图,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提升随堂巩固训练必备知识梳理一、矿物和岩石1.矿物(1)概念:由________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________或________。(2)特点:具有相对固定的________和确定的________,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是组成岩石的________。(3)存在形式:绝大多数矿物以________形式存在。[方法技巧]地质作用化合物单质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基本单元固态2.岩石(1)概念:在________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____________,是构成________的主要物质。(2)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______和变质岩三大类。自然作用矿物集合体岩石圈沉积岩成因分类 形成 典例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 _____________冷却凝固形成 花岗岩喷出岩 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________冷却凝固形成 安山岩、________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______下来,经压实、______形成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 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______、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 片麻岩、______、石英岩侵入岩石圈上部喷出地表玄武岩 沉积固结高温大理岩[特别提醒] 沉积岩中不一定含有化石,但含有化石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石灰岩形成于温暖浅海,其主要成分是CaCO3;该岩石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相互转化岩浆变质沉积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概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称为岩石圈物质循环。(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____________的衰变产生的热能。软流层放射性物质(3)循环过程图中的地质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高温、高压);⑤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①大地的沧桑巨变;②岩石圈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压实、固结变质作用熔化[思考] 地壳物质循环中岩石都可以直接转化吗?提示:不可以。三大类岩石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或侵入地壳冷凝而成,因此沉积岩和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的岩浆才能转化。【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 探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规律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形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变质岩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1)根据地层的层序判断沉积岩是受外力作用沉积而成,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如上图中①岩层位于⑥岩层以下,①岩层的形成早于⑥岩层。(2)根据岩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新老关系可以根据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②侵入岩侵入①岩层,故②侵入岩的形成晚于①岩层;⑤喷出岩切穿⑦岩层,⑤喷出岩的形成晚于⑦岩层。(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如上图中④岩层位于②岩浆岩与围岩(①或⑥)之间的接触带上,④岩层为变质岩,其形成晚于②岩浆岩。[典例] [2020·全国Ⅲ卷]如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答案:(1)D (2)C[解题能力培养][2024·江苏无锡市调研]岩浆热场指的是很短时间内一个局部区域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明显上升,形成局部区域的瞬间热场。它往往伴有流体的活动,是流体循环、上升、汲取地壳中某些元素的场所,往往有矿产形成。读图,完成1~2题。1.岩石乙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冷却凝固B.侵蚀搬运C.高温变质D.沉积固结答案:C 解析:第1题,岩石乙紧邻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可判定岩石乙应该是受高温岩浆影响而形成的变质岩,主要地质作用为高温变质作用。2.图中矿产可能为( )A.煤炭 B.金矿C.天然气 D.石油答案:B解析:第2题,岩浆活动往往会促进一些金属元素的集聚,进而形成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均存在于沉积岩中。图形专项突破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1.判断框内的物质名称当炽热的岩浆上升过程中易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主要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因此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而岩浆岩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和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但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2.判读箭头指向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由三类物质形成,只能形成一类物质。(“三进一出”为岩浆)岩浆岩:只能由一类物质形成,可转换为三类物质。(“一进三出”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由两类物质形成,能转换为两类物质。(“两进两出”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3.明确箭头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如图中的④。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如图中的⑥为固结成岩。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如图中的①和⑤。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如图中的②、③和⑦。4.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反映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揭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典例] [上海卷]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⑤答案:(1)C (2)C[解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读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回答1~2题。1.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A.①③⑤ B.④⑥⑧C.②⑤⑥ D.⑥⑦⑧答案:A 解析:第1题,①③⑤为各类岩石指向沉积物的箭头,其含义为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②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变质作用;⑥⑧表示熔融作用;⑦表示冷却凝固。2.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C.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D.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答案:C解析:第2题,图中②④为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变质岩只有转化为岩浆以后才能形成火成岩,图中⑥和⑦可表现出其转化的过程;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必须经过沉积物这一环节,图中的③和②可表示;任何岩石都可经过熔融作用形成岩浆,而图中缺失沉积岩直接指向岩浆这一过程。随堂巩固训练[2023·浙江6月卷]如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据此完成1~2题。1.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A.砂砾岩 B.石灰岩C.石英岩 D.花岗岩答案:A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貌景观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排除C、D;图中岩石有颗粒度较大的砾石夹杂在砂岩当中,属于砂砾岩,石灰岩没有粗大的砾石,A正确,B错误。故选A。2.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湿 B.暖湿C.冷干 D.暖干答案:D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气候应为暖干,D正确。[2022·江苏卷]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3~5题。3.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答案:D 解析:第3题,阅读材料可知,花岗岩是布兰德山的典型岩石。花岗岩属于深层岩浆侵入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火山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的是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等变质岩,不会形成花岗岩。4.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答案:A 解析:第4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布兰德山的山体海拔较高,四周的地势较低,主要是由于周围的岩层岩石坚硬程度较弱,易被侵蚀,而以花岗岩山体为主的布兰德山岩石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山体高耸,因此主要原因是差异侵蚀。5.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答案:D解析:第5题,布兰德山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布兰德山的接触变质岩区紧靠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是在岩浆侵入时,高温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因此形成时间最为接近。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甲)是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6~7题。6.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答案:B 解析:第6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通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①为岩浆,故②为岩浆岩。7.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答案:B 解析:第7题,波浪岩是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被侵蚀而形成的,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裸露在地表的花岗岩遭受风化剥蚀和搬运作用,从而形成了波浪岩。课时作业28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2022·上海卷]陕北地区分布较多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并有交错层理,红色石英砂岩属于(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2024·安徽滁州模拟]冰壶运动又称冰上溜石,是一种双方运动员依次投掷冰壶到固定区域,击出对方冰壶的运动。冰壶石在冰面上移动,因此底部石材要求不透水,以减少水渗进冰壶石后在冰面上移动时频繁的冻融对运动器材的损耗。目前,制作冰壶的优质石材产地主要位于苏格兰艾尔萨克雷格岛。如图为冰壶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2~4题。2.制作冰壶的岩石可能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C.石灰岩 D.砂岩3.冰壶主体与冰壶底面一般由两种不同岩石材料磨制,制作冰壶底面的岩石一般质地( )A.更粗糙 B.更绵软C.更致密 D.更疏松4.按成因分类艾尔萨克雷格岛属于( )A.大陆岛 B.冲积岛 C.珊瑚岛 D.火山岛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安徽九华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九华山主体为花岗岩山岳型地貌,其南缘为石灰岩地貌。图1为九华山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九华山主体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6.九华山地质公园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侵入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喷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7.[2024·青岛市高三开学摸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在水平方向上绵延可达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图1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2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1)简述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块状结构的形成条件。(6分)(2)推测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8分)(3)分析石灰岩层和石英砂岩层之间常形成宽广平台的原因。(8分)1.解析:红色石英砂岩有交错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A正确;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均没有层理构造,B、C、D错误。故选A。答案:A2~4.解析:第2题,制作冰壶的岩石要求质地坚硬,不易磨损。花岗岩符合其要求,B正确;玄武岩是喷出岩,表面有气孔,A错误;石灰岩和砂岩是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石灰岩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砂岩质地比较疏松,C、D错误。第3题,冰壶石在冰面上移动,因此底部岩石要求质地致密且不透水,以减少水渗进岩石后在冰面上移动时频繁的冻融对运动器材的损耗,故选C。第4题,由于制作冰壶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与岩浆活动有关,可推测艾尔萨克雷格岛属于火山岛,故选D。答案:2.B 3.C 4.D5~6.解析:第5题,由图2分析可知,丙为沉积岩,甲为沉积物,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戊为变质岩,九华山主体的岩石类型为花岗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岩,故B正确。第6题,由于花岗岩为侵入岩,且九华山南缘为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因此其形成过程为先受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石灰岩,再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将花岗岩上的石灰岩侵蚀掉使花岗岩裸露,故A正确。答案:5.B 6.A7.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可知,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可知,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较弱,所以岩石棱角分明。第(2)题,由材料可知,构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和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两者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着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页岩和泥岩出露地表;强烈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被侵蚀,上层石英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塑造了呈阶梯状嶂石岩地貌。第(3)题,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在风化、流水侵蚀作用下,岩壁很快向后退;太行山地壳抬升,上层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答案:(1)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流水侵蚀较弱,岩石棱角分明。(2)构成嶂石岩地貌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交替使山地风化和侵蚀强烈,由于岩墙组成岩石岩性差异,岩石重力崩塌加剧,流水使地表物质迁移,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3)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温度变化大,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面积大,岩壁后退快;太行山抬升时间早,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其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8课时导学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docx 2025届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8课时练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docx 2025届高中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第28课时课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