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物体运动的速度—八年级物理教科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知道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4.学会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掌握解答物理计算题的基本格式。5.进一步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能进行平均速度的计算知识集锦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_,这种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表示。速度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和_____的比值。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__,速度越大。3.速度公式:___________。其中s表示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v表示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__做单位,符号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写出下面单位换算的过程)1 m/s=___________=___________km/h 1 km/h=___________=___________m/s自我检测1.甲车的行驶时间是乙车的两倍,行驶的路程之比为1:3,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A.2:3 B.1:6 C.6:1 D.3:22.学校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A.都奔跑,传棒员速度要大于接棒员速度B.都奔跑,传棒员的速度等于接棒员的速度C.都奔跑,接棒员速度要大于传棒员D.传棒员奔跑,接棒员站在原地不动3.如图所示为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4.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三点对应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距离为4.0 dmB.AB段平均速度为0.2 cm/sC.小车从A点到C点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5.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甲车的图像如图所示。P、Q是直线上的两点,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已知PQ相距5米,再过2秒,甲、乙两车相距3米,则乙车的速度可能是( )A. B. C. D.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设甲、乙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3s,所用时间为2t、t,由得,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2.答案:B解析:学校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接棒人在传棒人接近接力区时应及时起跑,当两人都奔跑,速度接近一致,基本保持相对静止时开始交接,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A解析:运动的物体在受平衡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指经过的路线是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A.轨迹是直线,速度不变;B轨迹是直线,速度逐渐减小;C.轨迹是直线,速度逐渐变大;D.轨迹是曲线,速度逐渐变大故选A.4.答案:D解析:AB段距离为,A错误;AB段平均速度为,B错误;小车从A点到C点做加速直线运动,C错误;若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短,由得,测出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D正确。5.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甲的速度为当两小车同向而行,甲追乙且两车没有相遇时,已知PQ相距5米,再过2秒,若两车没有相遇时,甲、乙两车相距3米,则解得当乙追甲,两车没有相遇时,则解得当乙追甲,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则解得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