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声的应用—八年级物理教科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知道声的回声、共鸣现象。2.了解超声及次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知道声的识别技术。知识集锦一、奇异的声现象1.当声音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__________回来。__________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形成回声。2.将两个__________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上,用橡皮槌敲击一个,使其发声。然后再把橡皮槌压在此音叉上,使其停止振动。我们会听到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发出了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共鸣。二、超声是个多面手3.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个多面手。在__________中,超声波可以传播得很远。根据这个特点,人们利用超声波的__________制成声呐,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__________。4.利用超声波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特性制成的超声探测仪、医院的超声检查、汽车上的雷达等等。5.声的传播携带__________,超声波还可以粉碎__________,去除齿垢和牙结石等。三、次声本领大6.__________本领大。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__________损失小,能传播得很__________。自我检测1.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2.下列实例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是( )A.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 B.监测声波,预报海啸、台风C.蝙蝠利用声波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D.医生利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3.在图中不是利用超声波原理的是( )A.探测深海 B.敲瓶底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 D.超声检查4.某司机匀速行驶,在峭壁前某位置鸣了一声汽笛,经过4 s后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被_________的原理,已知声速为340 m/s,则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是_________m.5.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广泛走进家庭。(1)很多汽车的尾部都有一些圆形部件如图甲,它们是汽车的倒车雷达。汽车靠倒车雷达定位车后障碍物的距离,它们是一种能发射和接收______(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耳能听见的声音”)的设备;这种波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AI智能音箱以1.2倍速播放音乐时,用户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比正常声音高;(3)某天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向一山崖驶去。司机鸣笛后4 s听到了回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则听到回声的时候,声音传播的距离是______m;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是______m。答案以及解析知识集锦1.传播过程 反射 反射 2.频率 声音 3.超声波 水、反射、深度4穿透 反射 5.能量 结石 6.次声、能量、远。自我检测1.答案:C解析:超声波是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传播需要介质,故A、B错误;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 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潜艇上的舰员不能听见超声波,故D错误。2.答案:B解析:A.利用声波清洗精细的零件是利用超声波能传播能量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B.海啸、台风发生时,都会伴随着次声波产生,所以监测声波,预报海啸、台风应用的是次声波,故B符合题意;CD.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医生利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的都是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特点,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B解析:A、探测深海是利用超声波原理,故A错误;B.敲瓶底火焰摇动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D.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4.答案:反射;680解析:回声测距是利用声波可以被反射的原理;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声音通过的路程为:;则他鸣笛处距峭壁的距离是:。5.答案:(1)超声波;不能(2)音调(3)1360;700解析:(1)由于超声波方向性强,所以汽车倒车雷达运用超声波定位车后障碍物的距离。由于超声波是声波的一种,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智能音箱以1.2倍速播放音乐时,声音的频率增大,所以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高。(3)司机鸣笛后4 s听到了回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则声音传播的距离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向一山崖驶去,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