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跨学科实践:中国乐器—八年级物理教科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认识部分中国民族乐器。2.通过自制小乐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3.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知识集锦在远古时期,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被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磬认识中国乐器从河南舞阳出土的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到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6700 多年前的陶埙,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木腔蟒皮鼓,到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 ) ( )( ) ( )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按演奏方式分为:吹管乐器、__________、弹拨乐器、__________按发声原理的不同分为:体鸣乐器、__________、气鸣乐器、__________自制小乐器音乐的旋律由________构成,________是由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不同音调的音组成的。所以,实用的乐器需要能发出多个音调的音。控制乐器音调变化是设计和演奏乐器的关键。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磐。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2.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乐器。如图所示,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表面呈梯形。关于马头琴演奏中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轻拉琴弓是为了改变音色C.按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 D.根据响度可以辨别马头琴的声音3.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B.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变大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5.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敲击编钟使其发生________而产生声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一定不同。6.如图所示的贾湖骨笛是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也是至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当表演者按住相同的孔,用大小不同的力吹奏骨笛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优美的乐声靠________传播到参观者的耳朵。答案以及解析知识集锦贾湖骨笛;陶埙;崇阳铜鼓;西汉二十五弦瑟;拉弦乐器;打击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音阶;音阶自我检测1.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即声音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选项正确。2.答案:C解析:马头琴属于弦乐器,琴声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轻拉琴弓是为了减小力度,改变琴弦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故B错误;按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故C正确;根据音色可以辨别马头琴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故D错误。3.答案:C解析:A.笛声可能属于噪声,比如笛声影响人们休息和工作时,就属于噪声,故A错误;B.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B错误;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主要与介质的特性有关,而与声音本身的响度无关,故C正确;D.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长度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故D错误。4.答案:A解析: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古筝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所以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变,故B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弦的振幅,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D错误。5.答案:振动;音调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因此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从而音调不同。6.答案:响度;空气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吹奏骨笛时,空气柱振动的幅度不同,则响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优美的乐声靠空气传播到参观者的耳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