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八年级物理教科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了解凸透镜在照相机、摄像头、幻灯机和投影仪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知识集锦一、凸面镜和凹面镜1、球面镜如果镜子的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这样的镜子就叫球面镜。球面镜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2、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对比分析平面镜 凸面镜 凹面镜定义 反射面是平面的叫做平面镜 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做凸面镜 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做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应用 梳妆镜、潜望镜等 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等 太阳灶、探照灯等共同点 凸面镜、凹面镜和平面镜一样,都是利用__________工作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都遵循__________原理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1)物距:__________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表示(2)像距:__________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2)把蜡烛放在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并点燃,然后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知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上,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够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__________以内,移动光屏,观察在光屏上能否看到烛焰的像;如果不能,可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记录所看到的像的正倒、大小以及此时的物距u。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7)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表中。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倒正 大小 虚实①__________ 缩小 实像 ②__________倒立 ③__________ 实像④__________ 倒立 放大 实像⑤__________ 不成像,光屏上呈现圆形光斑 ——————⑥__________ 放大 ⑦__________2、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1)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焦点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2)动态特性: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自我检测1.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 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C.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2.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3.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关系为,如图所示,用乙透镜进行实验,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等于它的两倍焦距时,光屏上成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像;用甲、丙透镜进行实验时只把透镜放在乙透镜原来的位置,不改变物距前后移动光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用甲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像B.用甲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正立、放大的像C.用丙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像D.用丙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像4.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出射光线。5.图中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向竖直放置的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答案以及解析知识集锦一、凸面镜和凹面镜1、凸面镜 凹面镜2、发散 会聚 光的反射 光路可逆二、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 像2、同一高度 二倍焦距以外 二倍焦距 一倍焦距 二倍焦距 焦点 一倍焦距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①倒立 ② ③等大 ④ ⑤ ⑥正立 ⑦虚像自我检测1.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A、B、C错误;由于此时成的是实像,所以即使实验中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D正确。2.答案:C解析: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光源在2倍焦距之外,故A、B错误。光源远离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此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会聚作用变强,所以应该向透镜内注水,故D错误。3.答案:C解析:用甲透镜实验,由于,此时的物距小于二倍焦距;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此时不成像;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B错误;用丙透镜实验,由于,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错误。4.答案:见解析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5.答案:如图所示解析:过入射点作平面镜的垂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作出折射光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