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熔化和凝固—八年级物理教科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识集锦一、熔化和凝固1、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冰、蜡、水、铁圈、火柴(3)实验步骤①如图所示安装实验器材②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③待温度升1 40℃左右,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待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④把海波换成蜡的碎块再做一次上述实验。(4)实验结论: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都要吸收热量。2、熔化:物质由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___________(吸热或放热)3、固体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__。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___________,但是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4、物质从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的过程叫凝固。二、熔点和凝固点1、液体凝固的过程要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自我检测1.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物质在放热 B.CD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C.FG段表示物质处于固态 D.GH段表示物质在吸热3.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滴水成冰 B.气凝结霜 C.冰雪消融 D.浓雾消散4.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是晶体,其熔点是48 ℃ B.甲在段不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甲在第2 min时处于固体状态 D.乙是蜡烛的熔化图像5.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所示,“铁化如水”是一种________现象,该过程要________热。答案以及解析知识集锦一、熔化和凝固2、固态 液态 吸热3、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吸热 升高4、液态 固态二、熔点和凝固点1、放热 不变 放热 下降2、液体凝固时的温度 相同自我检测1.答案:B解析:“冰棒”放进嘴里变小,是因为“冰棒”不断吸热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是熔化;“棒棒糖”放进嘴里变小,是因为“棒棒糖”的分子扩散到唾液中,形成了溶液,这个过程是溶解,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答案:B解析:A、在它之前的AB段,物质吸热,温度升高,故A错误;B.CD段,物质就应是液态,故B正确;C.FG段虽然放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凝固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故C错误;D.GH段继续放热,温度降低,处于固态,故D错误。故选B.3.答案:A解析:A、滴水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B.气凝结霜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C.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C错误;D.浓雾消散是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4.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从题图像中可以看出甲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为48 ℃,甲是晶体,A正确;甲在段熔化时需要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B错误;甲在第2 min时还没有开始熔化,处于固体状态,C正确;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海波是晶体,蜡烛是非晶体,则乙是蜡烛的熔化图像,D正确。5.答案:熔化;吸解析:铁化如水,物质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物态变化为熔化,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