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物理教科版(2024)上册课前导学学习目标: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吸热。2.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知道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知道沸点好沸点与气压的关系。4.知道液化现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知识集锦一、沸腾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发生的_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2、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烧杯、实验室用温度计、秒表、火柴、硬纸板等。(2)实验步骤:①按实验装置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装实验装置;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_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的变化;③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值,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④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3)实验现象:①水沸腾前,烧杯底部有少量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渐渐变小;水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水沸腾时,烧杯底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液面时破裂;水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沸点: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却___________,这个温度叫沸点。液体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4、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二、蒸发1、蒸发:在__________________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_______________。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3、蒸发的应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的温度降低,即蒸发___________,具有致冷作用,例如路面洒水降温。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异同点 蒸发 沸腾不同点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___________温度变化 温度降低 温度不变发生部分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剧烈程度 缓慢平和 剧烈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种类不同,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_______,随气压的增大而__________吸热现象 蒸发时,从液体自身吸热,导致未蒸发的部分温度降低 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_;当环境温度等于或低于沸点时,液体就不能从外界吸热,就停止沸腾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三、液化1、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2、常见水蒸气液化现象:雨、雾、露自我检测1.冬天,人们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 )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B.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D.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2.下列是小李同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采取的系列措施,其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 )①使用酒精灯加热,不使用时盖上灯帽②植树时剪掉多余的枝叶③把洗过的衣服晾晒在通风处④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3.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某校组织八年级同学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如图所示。植树时要将树苗的部分或全部枝叶剪去,从而提高成活率。关于此做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降低液体温度,加快树苗水分汽化B.减慢空气流速,加快树苗水分液化C.减小蒸发面积,减慢树苗水分蒸发D.便于吸收热量,减慢树苗水分升华4.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5.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小水滴是由水蒸气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答案以及解析知识集锦一、沸腾1、内部和表面 剧烈2、(2)自下而上 外焰 (3)逐渐上升 保持不变 (4)不变3、保持不变 沸点 气压二、蒸发1、任何温度下 液体的表面3、吸热4、沸点 降低 升高 保持不变自我检测1.答案:A解析: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D错误。故选:A。2.答案:D解析:①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缓蒸发;②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可减小枝叶蒸腾作用的表面积;③将洗过的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④利用地膜培育玉米苗,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缓蒸发;⑤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增大了液体的蒸发面积,可加快蒸发。综上所述,各措施中为了减缓蒸发的是①②④。故选:D。3.答案:C解析:移植栽培树苗时需要将部分树叶剪去,这样可减少树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便于树苗成活,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D解析: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由于水不能继续吸热,故水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后,烧瓶内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导致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会再次沸腾。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5.答案:液化;外表面;内表面解析:公交车玻璃窗上的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