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课前导学(含答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课前导学(含答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上册

资源简介

13.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一、知识过关
知识点1 人生价值的含义和实现途径
含义① 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实现途径: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通过劳动创造② ,和③ 。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知识点2 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1)一个人④ 是衡量其⑤ 的尺度。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2)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
知识点3 劳动的意义
(1)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⑥ 来创造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
(2)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⑦ 、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3)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劳动来实现。
二、选择题。
1.某校劳动课教师对同学们的“劳动观”进行问卷调查,下列观点你赞成的是( )
①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崇尚劳动,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③通过劳动一定能实现各种各样的愿望
④参与劳动会耽误休息和学习时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二十连丰”的背后,是广大农民和大批新农人甘做播撒希望的耕耘者;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命名交付的背后,是参与其中的每个工人师傅精益求精、勇于突破、争创一流;一项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的背后,是每个科研尖兵勇做攀登高峰的开拓者,焚膏继晷、孜孜以求……无数“背后”的劳动者( )
①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
②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③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④在岗位上付出辛劳,只是为了收获荣誉和掌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歌曲《小哥》,唱出无数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对生活真挚的热情和朴素的愿望,既传达了小哥们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对这群在日晒和风雨中穿梭、保障物流运转的劳动者的敬意。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们在劳动中能够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②劳动提升了人的能力
③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
④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广荣3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环卫工作一线,每天与垃圾杂物打交道,积极钻研有关清扫作业的技巧,苦练“叉头扫把”捆扎技术,手指划一道道伤痕,只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李广荣在平凡岗位上( )
①创造出最伟大的物质财富
②用劳动书写人生价值
③为环境的整洁美丽作贡献
④发扬了敬业奉献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内容包含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等项目。此举旨在( )
①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劳动体验中热爱生活
④鼓励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学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一、知识过关
①人生价值 ②物质财富 ③精神财富 ④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 ⑤人生价值 ⑥劳动 ⑦辛勤劳动
二、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劳动的认识。区③中“一定”说法绝对,③错误。参与劳动有利于促进我们全面发展,达到知行合一,劳动也是一种学习途径,④错误。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的价值。无数“背后”的劳动者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①②符合题意。题文中体现的是2023年的成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错误;无数劳动者为社会创造了价值,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但不能说他们付出辛劳,只是为了收获荣誉和掌声,④错误。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人们在劳动中能够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①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的能力的提升,②排除。故选C。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李广荣在平凡岗位上用劳动书写人生价值,为环境的整洁美丽作贡献,发扬了敬业奉献精神,②③④正确;材料未体现李广荣创造出了物质财富,①排除。故选D。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的重要性。此举旨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劳动体验中热爱生活,①②③符合题意;“只注重书本知识学习”说法错误,④排除。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