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卷:九年级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单元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 芋艿(俗称毛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液汁,液汁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解决施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如下为农技人员通过该技术对某农田开出的施肥配方,有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H2PO4 B.K2SO4 C.KCl D.NH4NO33. 往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此无色溶液( )A.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B.一定是硫酸C.可能只含碳酸根离子 D.可能含有氯离子4. 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A.省去装置甲和丁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5. 小明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D.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6. .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N2 B.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C.尿素属于氮肥 D.煤与氧气的反应吸收热量7. 从海水中结晶的食盐一般混有MgCl2、CaCl2、Na2S04等杂质,为了除去上述杂质,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0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B.加入BaCl2的目的是为了除去Na2S04C.加入BaCl2、Na2C03两种溶液的先后顺序调换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上述方案不够完善,应在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8. 在科学的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线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思维及解题能力还能帮助我们熟悉概念、纠正错误、巩固知识。某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对如图坐标,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添加过量的盐酸,横坐标表示稀盐酸质量;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横坐标表示反应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总质量C.对一定量的水进行电解,横坐标表示通电时间;纵坐标表示产生氧气的质量D.该图可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横坐标表示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值二、填空题9. 通过实验,我们测得了石灰水、碳酸饮料、食醋及食盐水的pH,下图中箭头方面表示pH逐渐增大,则表示石灰水的是 ,表示食盐水的是 .(填字母)10.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预防甲状腺肿。下表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3)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3)关于加碘盐,网络争议不止。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的是 。A.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海产品等富含碘的食品摄入变大,如果继续补充加碘盐,可能会引起碘摄入过量。B.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且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食物中获取。C.碘缺乏还会造成其他的一些症状,如孕妇缺碘可引起早产、胎儿畸形等。D.在高碘地区,食用加碘盐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E.加碘盐价格便宜,是目前比较有效获取碘元素的途径11.许多植物花瓣浸出液遇到酸性或碱性溶液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常用作酸碱指示剂。下表是几种植物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据表回答:植物花瓣浸出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紫卷心菜 浅紫色 蓝色 黄绿色玫瑰花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1)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植物花瓣浸出液是__________。(2)植物花瓣浸出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显色效果与无色酚酞试液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12.小金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氧化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1)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大小关系),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A.氧化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铜 D.氯化钡(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1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三、实验探究题14.小明在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反应时,设计了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b的仪器名称 。(2)以上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 , ③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助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写出你将选用的物品 。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猜想】猜想一:可能是NaCl和NaOH;猜想二:可能只有NaCl;猜想三: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①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猜想一不成立②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成立四、综合题16.某化工厂用3.7t的熟石灰处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废液,待测得废液pH=7时再进行排放。理论上这些熟石灰可以处理硫酸废液质量是多少?17.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CO2为了分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1)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2)随着滴加Na2CO3溶液质量的增加,烧杯中溶液的pH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像判断:b→c段烧杯中溶液pH如何变化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的白色的液汁内含有碱性物质,要除去该物质可以选用显酸性的物质。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C6. 【答案】D【解析】A.空气主要含氮气和氧气,所以X化学式为N2,正确,不符合题意;B.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正确,不符合题意;C.尿素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正确,不符合题意;D.煤与氧气反应是一个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错误,符合题意;7. 【答案】C8. 【答案】C二、填空题9. 【答案】D C10.【答案】(1)见光、受热易分解;(2)+5价;(3)B.C.E【解析】【解答】(1)根据“文字说明”避光、避热,可推测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为:见光、受热易分解。(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x+( 2)×3=0;则x=+5。(3)属于支持观点的是B.C.E11.【答案】(1)万寿菊;(2)玫瑰花。【解析】解:(1)万寿菊的汁液在酸碱性以及中性溶液中的颜色一样,不能作酸碱指示剂;(2)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碱性溶液中显绿色,故答案为:玫瑰花。12.【答案】(1)C;(2)紫色石蕊试液13.【答案】(1)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2)NaCl、BaCl2、HCl三、实验探究题14.【答案】(1) 胶头滴管 (2)试管内水面上升 、 气球膨胀 (3) 用塑料瓶代替15.【答案】(1)NaOH + HCl═NaCl + H2O(2)【猜想】可能是NaCl和HCl【进行实验】①溶液不变色 ②有气泡产生四、综合题16.【答案】解:设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Ca(OH)2+H2SO4═CaSO4+2H2O,74 983.7t x=,x=4.9t,理论上这些熟石灰可以处理硫酸废液质量是:=245t,答:理论上这些熟石灰可以处理硫酸废液质量是245t。【解析】【分析】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设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Ca(OH)2+H2SO4═CaSO4+2H2O,74 983.7t x=,x=4.9t,理论上这些熟石灰可以处理硫酸废液质量是:=245t,答:理论上这些熟石灰可以处理硫酸废液质量是245t。【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17.【答案】(1)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x 10g;解得:x=10.6g;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6g÷10.6%=100g;那么图中:m=10g+100g=110g;(2)不变【解析】【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图像可知,与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10g;bc段产生的沉淀碳酸钙10g,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消耗碳酸钠溶质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质量分数计算出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最后将两个碳酸钠溶液的质量相加就是m的值;(2)bc段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根据反应产物的酸碱性判断溶液pH的变化即可。【解答】(1)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x 10g;解得:x=10.6g;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6g÷10.6%=100g;那么图中:m=10g+100g=110g;(2)混合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盐酸先与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这段时间内溶液的pH增大,即a→b段;当盐酸反应结束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这段时间内溶液的pH保持不变,即b→c段。PAGE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