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3.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我们不乱扔》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关于保持公共卫生的要求。 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能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垃圾。 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引导学生掌握维护公共卫生的正确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深刻理解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将环保意识转化为长期的自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准备相关课件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深情地展示小诗《家》,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回忆并朗读。 提问:“同学们,当你们读这首诗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通过多媒体依次展示学校干净整洁的教室、绿草如茵的校园等美丽照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孩子们,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这整洁的教室,这充满生机的校园角落,是不是让你们感到无比舒适和愉悦?” 提问:“在这样如诗如画的校园里学习,你们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随后,教师话锋一转,展示垃圾遍地的教室和校园图片,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提问:“现在再看看这组图片,和之前的干净场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同学们,面对这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你们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得出结论:“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揭示课题,教师在黑板上有力地写下:我们不乱扔 (二)学习新课 不只为了干净 小调查 教师亲切地提问:“孩子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平时会把垃圾放在哪里呢?要知道,垃圾也有自己的‘家’哟。如果垃圾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你们觉得会带来什么样严重的后果呢?” 学生们陷入沉思,然后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乱扔垃圾造成环境脏乱差的震撼图片,同时呈现相关的数据,如垃圾堆积的数量、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程度等。 教师沉重地说:“同学们,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和数字,乱扔垃圾给我们的家园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危害啊!” 导行 教师出示课本第39页的情境图片,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场景,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 学生们迅速分组,热烈地讨论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教师认真倾听每个小组的发言,然后进行总结,详细地讲解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和保持环境整洁的行为,如将垃圾分类投放、随身携带垃圾袋等。 这样做行吗 教师展示课本第40页的图片,表情严肃地提问:“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图片,你们觉得这样做行吗?为什么?那到底应该怎样做才好呢?” 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走动,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倾听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予引导和鼓励。 引导学生回忆并讲述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如在公园随意丢弃果皮、在街道上乱吐痰等。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这些行为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教师充满期待地小结:“孩子们,保持公共卫生是一种高尚的美德。它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还能体现我们每个人的文明素养。所以,我们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语气亲切地提问:“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和探讨了很多关于环境卫生的问题。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今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为什么保持公共卫生如此重要呢?” 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环保小卫士,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带走,妥善处理,这不仅是文明的做法,更是我们对地球家园的尊重和爱护。” 布置作业:“同学们,课后请你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公共环境,把那些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和讨论。”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面带微笑,回顾上节课的精彩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那现在老师想问一问,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应该通过哪些实际行动来维护公共卫生吗?” 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发言,纷纷分享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热烈。 (二)新课教学 制定环保行为规范 小探究 教师充满激情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孩子们,为了保护和美化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 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了积极而热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建议,如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设立环保监督岗等。 各小组选派代表,自信满满地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的探究结果。 介绍危害 教师郑重地向学生介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纸杯、塑料袋等物品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物品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教师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这些看似方便的物品,其实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害。所以,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减少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废旧物品再利用 作品欣赏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变废为宝的精彩活动图片,用充满惊喜的语气激发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看看这些神奇的创意,原本被我们视为垃圾的物品,经过巧妙的改造,竟然变成了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和实用的生活用品!” 教师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变废为宝的小作品,向学生详细介绍所用的废旧材料和独特的制作方法。 提问:“看了老师的作品,你们心里有什么独特的想法?你们有没有更绝妙的创意呢?” 学生们眼睛发亮,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然后兴奋地交流起来,纷纷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有的同学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尝试。
板 书 设 计 我们不乱扔 不只为了干净 垃圾要回家 正确处理垃圾 这样做行吗 分析不当行为 保持公共卫生是美德 我们能做到的 环保行为规范 废旧物品再利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些维护公共卫生的方法和技巧。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监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