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场景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认读“滩、艘”等 12 个生字,规范书写“园、孔”等 10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不同场景之美。深入理解数量词的用法,能够在生活中准确运用数量词描述事物。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书写,理解生字词的含义。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数量词与事物之间的搭配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量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仿照课文创编新的场景歌。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相关场景图片五、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激发好奇播放一段欢快的旅行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师:同学们,在这美妙的音乐中,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踏上一场特别的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我们将看到许多美丽而有趣的场景。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出发吧!(板书课题:场景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断句。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一人读,另一人认真倾听,纠正读音错误和不流畅的地方。思考:课文一共描述了几个场景?分别是什么?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海边、乡村、公园、校园。(三)随文识字,走进场景学习海边场景出示海边的高清图片和相关词语:海鸥、沙滩、军舰、帆船。引导学生按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事物。指名认读词语,教师正音,重点强调“舰”的读音。学习生字“滩、艘、舰、帆”讲解“滩”字:展示海滩的图片,特别是有海浪拍打沙滩的动态图,帮助学生理解“滩”是指水边的沙地,水浪不断冲击形成的地方。对于“艘”和“舰”,通过比较字形,“艘”侧重于指船的数量,“舰”强调大型的作战船只。再结合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都与船只有关。“帆”字:结合帆船在海风中鼓起帆航行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帆”是船借助风力前进的装置,形象地感受“帆”的作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先齐读,声音整齐响亮;再男女生读,比一比哪边读得更有气势;最后开火车读,检查每个学生的读音。让学生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描述海边的场景。例如:“海边有一片金色的沙滩,一艘威武的军舰停在那里,一只洁白的海鸥在天空飞翔,一条彩色的帆船在海面上行驶。”学习乡村场景展示色彩鲜艳的乡村图片和对应的词语:鱼塘、稻田、垂柳、花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乡村,然后睁开眼睛说说乡村里的这些景物给自己的感受。认读生字“稻”,强调“稻”是禾字旁,与农作物有关,引导学生回忆还学过哪些禾字旁的字,如“秋、种、香”等。学习“园”字,与“圆”进行对比,通过组词的方式加深记忆,如“花园、果园、校园”和“圆形、圆圈、团圆”。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的宁静和美丽,教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词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然后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学习公园场景呈现公园的美丽画面和词语:小溪、石桥、翠竹、飞鸟。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对应的事物,并用手指一指。认识生字“溪、桥、翠”“溪”:通过播放流水的声音和展示小溪潺潺流淌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就站在溪边,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感受小溪的灵动。“桥”:展示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桥的图片,如石桥、木桥、拱桥、吊桥等,帮助学生理解“桥”的作用是连接两岸,方便人们通行,以及不同桥的形态特点。“翠”:出示翠绿的竹叶、翠绿的树叶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翠”的颜色是鲜艳、明亮的绿色。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小组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整齐、最有感情;挑战读,鼓励学生主动站起来挑战其他同学,看谁读得更好。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公园的美景,如:“公园里,小溪欢快地流淌,石桥横跨在小溪上,翠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群飞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真是太美了!”学习校园场景出示充满活力的校园场景图和词语: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校园生活,说说校园里的这些元素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学习生字“号、领”“号”:出示小号的图片,播放小号演奏的声音,让学生了解“号”是一种乐器,能发出响亮的声音。“领”:通过动作演示,如“领读”时老师站在前面带领同学们读书,“领队”时体育委员走在队伍前面带领大家跑步,让学生理解“领”有带领、引领的含义。带着欢快、自豪的心情朗读这些词语,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四)朗读全文,感受美好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出对不同场景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场景的特点调整朗读的语气和节奏,比如海边的场景可以读得宽广一些,校园的场景可以读得活泼一些。分组朗读:男生读海边和校园场景,展现出海边的壮阔和校园的活力;女生读乡村和公园场景,表现出乡村的宁静和公园的优美。全班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教师可以用手轻轻打着节拍,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感。(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课文游览了海边、乡村、公园和校园这四个美丽的场景,认识了许多生字和新词,感受到了不同场景的独特魅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朗读课文,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好,感受不同场景的魅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三遍,给家长讲讲课文中描绘的场景,要求声音响亮、表达清晰。用生字本抄写本节课所学的生字,每个字写三遍,注意书写规范、工整,笔画顺序正确。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每个学生读一个字,声音要响亮、清晰,如果读错了,其他同学要及时纠正。展示词语卡片,让学生快速认读词语,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四个场景,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场景?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二)深入研读,体会数量词再次出示课文中的四个场景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每个场景中的事物与数量词是如何搭配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数量词?学习第一小节出示海边的图片和“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一只、一片、一艘、一条”这些数量词。引导学生理解“一只”形容海鸥的个体,“一片”突出沙滩的广阔,“一艘”显示军舰的大型和重要,“一条”表现帆船的细长形状。引导学生体会数量词的准确运用,感受海边的广阔和丰富。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把数量词换一换,比如“一个海鸥、一块沙滩、一只军舰、一片帆船”,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强调重读数量词,读出海边的壮观景象。学习第二小节展示乡村的美丽图片和“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一方、一块、一行、一座”的使用原因。比如,“一方”通常用于形容面积较小但形状较为规则的区域,如鱼塘;“一块”侧重于形容面积相对较小、比较独立的物体,如稻田;“一行”强调排列成直线的状态,如垂柳;“一座”则突出花园的整体和独立性。请学生模仿课文,用其他数量词描述乡村的景物。例如:“一湾鱼塘、一片稻田、一排垂柳、一处花园”。同桌互相朗读,互相评价,从读音、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学习第三小节呈现公园的清幽画面和“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的句子。探究数量词“一道、一孔、一竿、一群”的精妙之处。“一道”强调小溪的细长和流淌的形态,“一孔”形象地描绘出石桥的孔洞,“一竿”体现出翠竹的笔直和修长,“一群”展示出飞鸟的数量众多和活力。让学生仿照这一小节,创作关于公园的新句子。比如:“一条小溪、一座石桥、一片翠竹、一群蝴蝶”。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学习借鉴。学习第四小节出示充满活力的校园场景和“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的句子。理解“一面、一把、一队、一片”在校园场景中的恰当运用。“一面”队旗高高飘扬,“一把”铜号声音响亮,“一队”红领巾整齐有序,“一片”欢笑充满快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忆校园中的其他场景,并用数量词描述。比如:“一间教室、一张黑板、一排桌椅、一群同学”。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进行评价和补充。(三)拓展延伸,创编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的场景,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数量词来描述?比如超市、图书馆、动物园等。展示一些生活场景的图片,如热闹的商场、欢乐的游乐场、有趣的动物园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仿照课文创编新的场景歌。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小组内交流创编的内容,互相修改和完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使创编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进行评价和分享。可以从数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语言是否生动、描述是否清晰等方面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创编作品。(四)指导书写,巩固练习出示“园、孔、桥、群、队、旗、铜、号、领、巾”10 个生字,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找出容易写错的部分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指导“孔、桥、群”等字的书写要点。“孔”字:注意“子”的横变为提,左右结构要紧凑。“桥”字:左窄右宽,右边“乔”的第一笔是撇,第七笔是撇捺。“群”字: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羊”的竖要直,中间的短横不能漏写。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坐姿和握笔姿势,关注学生的书写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展示优秀书写作品,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其他学生学习借鉴。同时,指出一些存在问题的书写,共同分析原因,加以改进。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数量词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校对答案,对于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教师总结:这两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场景,认识了很多生字,学会了数量词的用法,还创编了自己的场景歌。数量词不仅让我们的语言更加准确、生动,也让我们能更清晰地描绘出身边的世界。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它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把自己创编的场景歌画成一幅画,展示给家人和朋友看。通过绘画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对自己创编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观察身边的其他场景,用数量词记录下来,写一篇小短文。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观察力。七、教学反思在《场景歌》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声音和视频,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随文识字、对比识字、动作演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果。不足之处:在随文识字环节,对于一些字形复杂、容易混淆的生字,如“艘”“舰”“翠”等,讲解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书写时仍然出现错误。在小组讨论和交流环节,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热烈,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指导学生创编场景歌时,对学生的启发还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学生创编的内容不够丰富和精彩。改进措施: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对于重点生字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编字谜、顺口溜等,并加强书写练习和反馈。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