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消息二则》预习导学案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名片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人民领袖。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美国《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诗词《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长征》《卜算子·咏梅》等,政论文《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哲学论著《矛盾论》《实践论》等。2.故事背景《消息二则》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文体知识介绍1.新闻定义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也称消息,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狭义:即消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3.新闻的特点①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②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③简明性。(简明扼要)4.新闻的结构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标题:包含引标、主标、副标;一篇消息可以三标齐全,可以没有主标或副标,但不能没有主标。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新闻的电头是说明消息来源的短语。一般用来说明新闻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如:“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5.著名通讯社名称(1)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2)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6.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三、课文内容解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以极其简练的语言及时报道了我三十万大军顺利渡江一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情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渡长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简要论述敌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必然覆灭的命运。四、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结构梳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至4月21日地点:安庆、芜湖之间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二十日午夜,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一日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层:(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第三层:(汤恩伯认为南京——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背景: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何事、如何: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一、预习案。1.文学常识填空。(1)《消息二则》的作者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诗人。(2)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 、 、 三部分,有的还包含 和。新闻的六要素是: 、 、 、 、 、 。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荻港(dí) 获得(huò) 歼灭(jiān) 阡陌(qiān)B.溃退(kuì) 纤维(xiān) 芜湖(wú) 要塞(sè)C.堵塞(sè) 泄气(xiè) 塞子(sāi) 负隅顽抗(yú)D.切磋(qiē) 迫切(qiè) 当真(dàng) 锐不可当(dāng)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芜湖( ) 泄气( ) kuì( )退 荻港( )dū( )战 歼灭( ) 要塞( ) 锐不可当(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风平浪静:(2)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业已:(3)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溃退:5.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机中。( )(2)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度过长江。(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妨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4)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绝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殚精竭虑,带领村民披荆斩棘,用15年时间蹚出了一条致富路。B.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召唤,中国式现代化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引领我们向前进。C.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D.新阶段新征程不会一帆风顺,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会风平浪静,这个时候,更要有强大的气场和信心。7.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2)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描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抒情。B.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C.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D.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二、探究案。1.学完本课后,八年级(1)班开展“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1)有人以对联的形式纪念这场伟大的战争。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帮助他补足对联。上联:挥师南下, ,直破钟山驱敌寇;下联:前情今表,庚子周年慷慨陈,从来仁义变江山。(2)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策划者,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示例:讲英雄故事活动一:活动二:2.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以“走近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材料一】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期,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考入师范学校时,学校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这套衣服他一直穿着,穿了好几年,到褪了色、穿了孔,还没有换掉。【材料二】毛泽东在求学期间选定以“冷水浴”作为锻炼体格的方法,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从实行之日起,一直到毕业,他每天天亮前就来到井边,脱去衣服,用吊桶打上水来,通身淋下,淋一阵,擦一阵,直到全身擦红发热为止。穿好衣服后,还要做几节运动。(1)读【材料一】,概括出你得到的主要信息。(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语激发了伟人毛泽东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责任意识,也震撼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生,你对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感想呢?3.课内阅读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西起九江(不含)”中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2)这则消息中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文章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4.课外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回答问题。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17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②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③魂兮归来,嘉名孔彰;魂兮归来,万古流芳。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④《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凝视棺椁,送别英雄。参加仪式的人们排起长队,向烈士献花致敬,并瞻仰烈士英名墙。⑤70多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截至2022年,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进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825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⑦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同志,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有删改)(1)为这一消息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不超过25字)(2)“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在消息中有什么作用?(3)⑤⑥段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4)70多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不惧强敌,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假如你在现场凭吊,请你用心里话表达对烈士的敬意。第1课《消息二则》预习导学案(含答案)一、预习案。1.文学常识填空。(1)《消息二则》的作者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诗人。(2)一篇消息(新闻),通常包含 、 、 三部分,有的还包含 和。新闻的六要素是: 、 、 、 、 、 。【答案】(1)毛泽东 缔造者 革命 军事 思想(2)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2)本题考查关于新闻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在平时注意识记和掌握新闻的基本常识,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新闻的六要素(即记叙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荻港(dí) 获得(huò) 歼灭(jiān) 阡陌(qiān)B.溃退(kuì) 纤维(xiān) 芜湖(wú) 要塞(sè)C.堵塞(sè) 泄气(xiè) 塞子(sāi) 负隅顽抗(yú)D.切磋(qiē) 迫切(qiè) 当真(dàng) 锐不可当(dāng)【答案】B【详解】此题考查多音字、形近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B项中的“要塞”应读“sài”,故选B。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芜湖( ) 泄气( ) kuì( )退 荻港( )dū( )战 歼灭( ) 要塞( ) 锐不可当( )【答案】wú xiè 溃 dí 督 jiān sài dāng【详解】考查字音字形。“芜、荻”是形声字。注意“歼”不要读成“千”;塞,多音字,最早字形见于甲骨文。读sè时,意思是填堵、阻隔,如闭塞。读sāi时,表示借助工具、材料填满空隙,如堵塞漏洞;阻隔物,如塞子。读sài时,指阻止非法越境的边关据点,如要塞。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风平浪静:(2)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业已:(3)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溃退:【答案】(1)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2)已经。(3)(军队)被打垮而逃跑。【详解】试题分析: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如长江“风平浪静”,一是形容江水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二是比喻平静无事。“溃退”根据前文的语境,可知是“被打垮而逃跑”之意。5.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机中。( )(2)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度过长江。(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妨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4)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绝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答案】(1)机——击 (2)度——渡 (3)妨——防 (4)绝——决【详解】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渡”可根据形旁辨别字形。“防”可根据义旁辨别字形。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殚精竭虑,带领村民披荆斩棘,用15年时间蹚出了一条致富路。B.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召唤,中国式现代化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引领我们向前进。C.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D.新阶段新征程不会一帆风顺,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会风平浪静,这个时候,更要有强大的气场和信心。【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句中用来形容中国的前进气势,符合语境;B.披荆斩棘: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句中用来形容他的艰苦奋斗,符合语境;C.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摧毁。句中用来形容创造力,不符合语境;D.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比喻平安无事。句中用来描写发展之路,符合语境;故选C。7.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2)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答案】(1)记叙 (2)议论 (3)记叙【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1)有时间、地点、对象等,陈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事件,故是叙述。(2)“英雄式的战斗”和“坚决地执行”是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评价语言,故是议论。(3)这段话是引用“汤恩伯”的话,是作者的转述,故是记叙。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描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抒情。B.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C.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D.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消息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故选A。二、探究案。1.学完本课后,八年级(1)班开展“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1)有人以对联的形式纪念这场伟大的战争。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帮助他补足对联。上联:挥师南下, ,直破钟山驱敌寇;下联:前情今表,庚子周年慷慨陈,从来仁义变江山。(2)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策划者,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环节。示例:讲英雄故事活动一:活动二:【答案】(1)(示例):雄鹰展翅越天堑 (2)唱英雄赞歌 展英雄图片【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解答可联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内容,结合下联“庚子周年慷慨陈”的句式,宽对即可。如:雄师渡江大局定。(2)本题考查活动方案的设计。仿照“讲英雄故事”的句式,围绕“英雄”的主题,写出两个动宾短语即可,如“唱英雄赞歌”“展英雄图片”“访英雄人物”等。2.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以“走近伟人毛泽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材料一】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期,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钱,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考入师范学校时,学校发了一套青色呢制服,这套衣服他一直穿着,穿了好几年,到褪了色、穿了孔,还没有换掉。【材料二】毛泽东在求学期间选定以“冷水浴”作为锻炼体格的方法,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从实行之日起,一直到毕业,他每天天亮前就来到井边,脱去衣服,用吊桶打上水来,通身淋下,淋一阵,擦一阵,直到全身擦红发热为止。穿好衣服后,还要做几节运动。(1)读【材料一】,概括出你得到的主要信息。(2)“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语激发了伟人毛泽东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强烈责任意识,也震撼了无数有志之士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生,你对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感想呢?【答案】(1)毛泽东具有爱好读书,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坚忍毅力。(2)(示例)只有心系祖国,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详解】(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由“三分之一是花在订报上,其余的钱还买了许多书籍和杂志”可知毛泽东爱好读书,由“到褪了色、穿了孔,还没有换掉”可知毛泽东勤俭节约;根据材料中的“认为冷水浴除了可以锻炼体魄外,还可以磨砺意志……还要做几节运动”可知毛泽东具有坚忍的毅力。(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可以紧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国救民”等,从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角度进行阐述。示例:我们应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肩负起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以自己的行动为祖国增光添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3.课内阅读理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西起九江(不含)”中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2)这则消息中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文章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答案】(1)不能。因为“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说明九江不是渡江区域,该词体现了新闻用语的准确性。(2)词语有“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藐视敌军、赞扬我军的思想感情。(3)①详写东路军战况是因为东路军遭遇之敌防线巩固,抵抗也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该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这样安排更能突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②详略处理得当,不平均用笔力,更能突出文章中心。【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新闻语言。新闻要求语言准确,“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不含”说明不包括九江,若去掉则表义不明确,不能体现新闻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2)考查对表现手法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章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通常是把XX与XX进行鲜明地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依据“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可知,文本中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突出敌我双方的态势,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藐视,对我军赞扬的思想感情。(3)本题考查详略。详略安排是结构安排,结构的设置是为了主题服务的。任何详略安排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题,所以作用之一是突出了本文的主题。结合“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可知,东路军所遇到的敌军最为强大,而东路军也迅速的突破防线,则可突显我军的英勇,因此详写东路军更能突显我军形象,更能突显该地区战略意义的重要,彰显主题。4.课外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回答问题。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17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②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③魂兮归来,嘉名孔彰;魂兮归来,万古流芳。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④《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凝视棺椁,送别英雄。参加仪式的人们排起长队,向烈士献花致敬,并瞻仰烈士英名墙。⑤70多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截至2022年,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进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825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⑦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同志,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有删改)(1)为这一消息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不超过25字)(2)“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在消息中有什么作用?(3)⑤⑥段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4)70多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不惧强敌,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假如你在现场凭吊,请你用心里话表达对烈士的敬意。【答案】(1)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2)是消息的电头部分,交代消息的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以及报道者等相关信息,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报道信息,也能进一步印证消息的真实性。(3)⑤⑥段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交代消息的背景,让读者了解烈士壮烈牺牲的原因和意义,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消息的前因后果,增加对烈士们的敬仰之情,突出主题,也使消息结构更加完整。(4)敬爱的志愿军战士,你们是祖国的骄傲,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发扬你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消息标题。解答抓住导语部分,即消息的第①段,然后提取新闻要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事件),“17日上午”(时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地点),“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结果),然后依据答题思路概括,再根据字数压缩即可。(2)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属于消息的电头,在消息中交代消息的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以及报道者等相关信息。解答时,要根据电头的组成,并结合消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分析作用,此处能够让读者把握住真实信息。(3)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组成。⑤⑥段追忆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因而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消息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和环境条件。消息中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有助于烘托、突出主题。解答时结合内容,分析即可。(4)本题考查拓展迁移能力。要求用心里话表达对烈士的敬意。解答要针对志愿军烈士,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表明对自己的影响即可。注意要落实表现“敬意”的要求。示例:尊敬的志愿军英雄们,你们是祖国的瑰宝,你们是最值得敬仰的人!请你们相信,我们会继承你们的精神,勤奋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努力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