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设计+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2.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设计+说课稿

资源简介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设计
课题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目标 1、树立权利意识,遵守权利界限。2、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3、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
重点 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
难点 知道权利是有界限的,不滥用自己的权利。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微信群内辱骂他人 被判侵犯名誉权赔偿千元》2、小分享:(1)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处理的?(2)为什么视频中骂人者会被法律处罚?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 【公民的基本权利】1、自主探究:(1)你知道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吗?(2)你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吗?2、小提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所规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其他法律更加详细地规定公民的其他权利。3、展示:《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4、小思考: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当中,哪些权利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跟我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5、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6、小组合作:请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宪法第二章的规定,看看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将序号写在空格中。(1)沈一诺的爷爷今年80岁,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2)梁思源的姐姐大学毕业求职时,看到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3)孟家琪的爸爸就职的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节假日,也不发加班费。7、过渡语:你知道吗?除了宪法以外,我国还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8、连连看: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9、思考:你知道当前能够切实保障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什么时候制定的吗?我国公民的权利从什么时候开始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呢?10、知识拓展:新中国成立之前,虽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了保障国民权利,但是当时内忧外患,公民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1954年颁布的宪法的第三章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1982 年颁布的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权利有界限】1、播放视频《网上维权不当,被法院判发帖道歉》2、思考:视频当中的这对夫妇的做法及其带来的后果,对你有何启示3、想一想,填一填:4、情景探究:你如何评价这三位同学的看法?如果你是林博远,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5、思考: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通过自己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认识基本权利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认识相应的基本权利,大概了解自己都拥有哪些权利,初步树立权利意识。懂得珍惜公民的基本权利。通过视频、分析深入认识权利的界限,懂得珍惜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课堂小结 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 总结提升
板书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时1、公民的基本权利2、权利有界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知道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权利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的。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所了解,但具体到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怎样行使权利,他们大都不知道。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知道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3. 懂得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
教学重点是:知道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懂得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
其中,懂得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利又是教学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人民代表选举投票的场景,学生说说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到宪法规定公民基本权利这个话题,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公民的基本权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在导入环节的基础上,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的文本,说一说从中发现哪些信息。
然后,教师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活动园中的三个情境分别与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平等权中的哪一项基本权利相对应,有什么感受?板书: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
活动二:公民基本权利的落实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33页宪法中规定的几项公民基本权利与对应的法律连线,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板书: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落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活动三:权利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的
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图文资料,了解文本中的信息,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园中三位同学对因装修房子不当影响邻居的看法如何评价?一是:装修的是自家的房子,是自己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二是:邻居也享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三是:装修不应该打扰邻居的正常休息。如果你是事件中的受害方,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板书:权利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权利行使的界限。
环节三:课堂小结,内化提升
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体验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内化提升学生的认识与情感。
环节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后,以古老而优美的汉字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实行为实践。
六、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板书:在黑板中上方的中间位置是课题《公民的基本权利》,下面是: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落实;权利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