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政治统编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三阶段复习提升(三)党的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政治统编版一轮复习练习:必修三阶段复习提升(三)党的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含解析)

资源简介

阶段检测卷三
一、选择题
1.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实行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时代 ②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③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完善 ④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湖北荆门市龙泉中学校考]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从2023年4月开始,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本次主题教育有利于(  )
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使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③党的全部理论体现时代性,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 ④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年5月5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心聚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动员会在北京召开。开展主题教育,有利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集智聚力。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①党的领导作用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全过程 ②党的领导是全面的,党是领导一切的 ③党健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制度 ④我国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反映出(  )
①衡量一个政党的先进性,要看它是否优于其他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切实贯彻群众路线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24·福建龙岩统考检测]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衣食住行,还有医药,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这些”“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百姓事”是基于(  )
①党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坚持的奋斗目标 ③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将人民利益置于自身特殊利益之上是党的崇高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24·湖北荆门市龙泉中学校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决绝,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38.8万件、470.9万人,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 100多万人次。全面从严治党(  )
①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②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③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④表明党是没有自身利益需求的政治组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是江苏干部应有的格局和胸怀,“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是江苏干部应有的果敢和担当,“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是江苏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  )
①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②坚守理想,我将无我
③模范带头,依法执政 ④总揽全局,扛起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电视剧《狂飙》反映了我国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到扫黑除恶常态化的阶段变化,被称作是“扫黑除恶斗争的回忆录”。扫黑除恶常态化的主要依据是(  )
①对敌人专政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③体现我国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④履行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保障人民权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禁止排斥、限制妇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项权益。这表明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
①充分彰显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②能为妇女维权提供更完备的法律保障
③旨在进一步增强妇女个人维权的能力和水平
④扩大了妇女的政治权利,体现民主的广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负责统筹指导人民信访工作,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指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  )
①坚持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②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完善体制机制
③落实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党执政的根基
④整合多方社会治理力量,履行国家对内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4·江苏徐州校考模拟预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于2022年初启动立法法修改工作,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认真研究,提出了立法法修正草案。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立法法自2023年3月15日正式实施。这说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作为立法机关,负责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起草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积极行使最高立法权,修改立法法 ③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积极行使最高决定权,表决通过立法法修正草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奔着问题去”“综合运用小型座谈会、‘一对一’、‘多对一’、个别访谈等方式开展走访调研”“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活动,不增加基层和企业负担”“调研内容突出宣传政策、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增强信心”。江苏省市县政协751名主席会议成员、4 323名委员精选课题,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发放相关政策汇编14 730本,形成关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等方面相关提案1 317件,社情民意信息2 349条……上述做法有利于(  )
①创新协商民主形式,广泛凝聚共识 
②助力江苏振兴发展,提高治理效能 
③聚焦党的中心工作,依法高效施政 
④健全代表联络机制,促进区域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来自东海之滨的乡村建设经验,被源源不断地运用到阿克苏。浙江援疆创新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提升”工程,通过浙阿乡村结对共建形式,集中力量打造1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405个提升村,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对口援助有利于(  )
A.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充分保证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C.切实推动浙阿两地乡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D.进一步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14.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这一要求(  )
①丰富基层民主实践活动 ②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③创新基层自治组织形式 ④夯实基层政权的群众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4·江苏徐州校考模拟预测]随着各民主党派中央2023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课题的确定,连续开展30年的民主党派中央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拉开了帷幕。民主党派中央年度重点考察调研是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重要活动。民主党派积极开展调研(  )
①创新了参政议政的形式,有效提升了人民政协的履职能力 ②表明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新时代国家事业发展 ③是民主党派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的职能 ④为提高政党协商水平、增强政党协商实效提供了有效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某市政协开展“面对面”协商、“请上来、走下去”协商,建立市政协界别活动基层联系点制度,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履职切入点,向所在村(社区)寻计问政,一批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该市政协(  )
①创新履职方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②回应社会关切,将基层群众意见变为国家意志
③广泛征集民意,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④履职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2024·湖北襄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2023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使调查研究的“准星”时刻对准高质量发展这个“靶心”。《方案》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多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调研。要深入基层、找准问题、落实对策,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从问题有没有解决、工作有没有提升,评估调查研究的成效。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要使调查研究成为转变作风、增进同群众感情的过程,成为提高履职本领、增强责任担当的过程,真正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实现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务,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并不完全适应新形势。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将其中涉及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容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2023年2月28日,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2023年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式民主”是如何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19.[2024·九省联考广西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面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洪水威胁等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
2020年,中共中央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民进中央、九三学社中央聚焦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深入实地调研,于2021年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多个高质量提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多次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云对话”、专家座谈等途径征集意见、开展论证,于2022年10月30日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2023年4月1日《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后,各地人大、政府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安排,分别做好地方立法、监督管理、政策宣传等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青山净水的美好期盼。从顶层设计到贯彻落实,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资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大保护大治理的格局初步形成,“水清、景美、人富足”的幸福愿景日益成为现实。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挥制度优势落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的。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这是立足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作出的科学概括和战略部署,对于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汇聚起共襄伟业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党的统一战线为什么能汇聚起共襄伟业的磅礴力量?
1.解析:党的十八大后,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①错误。改革开放中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②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错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④正确。故本题选C。
答案:C
2.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利于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①②正确。题干强调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不是创新党的理论以体现时代性,③不合题意。题干反映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不涉及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
答案:A
3.解析: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心聚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动员会在北京召开,这说明党的领导的全面性,没有体现全过程,①不合题意,②正确。题干反映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开展主题教育,没有反映党健全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制度,③不符合题意。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明我国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答案:B
4.解析:题干没有比较不同政党的先进性,①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党就事关人民群众的生育和养老提出主张,强调推进公共服务,反映出中国共产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执政为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②④符合题意。题干不反映人民群众的作用,不体现尊重人民首创精神,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答案:D
5.解析:人民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①表述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百姓事”,是基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执政理念,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②③符合题意。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6.解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①错误。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党更好地践行初心使命,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党的执政根基,②正确。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说明党的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③正确。该选项的准确表述是: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④不选。故本题选C。
答案:C
7.解析:“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是江苏干部应有的果敢和担当,说明党员干部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①正确。“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是江苏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说明党员干部要坚守理想,我将无我,不断推进伟大的事业,②正确。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不是党员干部依法执政,③错误。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不是党员干部总揽全局,④错误。故本题选A。
答案:A
8.解析:我国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坚持对绝大多数人实施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施专政是起到保障民主的作用,①错误。材料中指出国家坚持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这是基于扫黑除恶常态化是国家履行维护国家稳定的职能,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权益,②④正确。材料中指出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强调的是国家通过专政职能维护社会稳定,未体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③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
9.解析: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禁止排斥、限制妇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项权益,这充分彰显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同时能为妇女维权提供更完备的法律保障,①②符合题意。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旨在从法律层面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排除。扩大妇女政治权利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10.解析: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与创新理论无关,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党中央职能部门指导人民信访工作体现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指导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等都体现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而夯实党执政的根基,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主体为党,党不能履行国家对内的职能,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11.解析: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①说法错误。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是行使最高立法权的表现。②说法正确。广泛征求意见是发扬民主的过程,表决通过是集中的过程,体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③符合题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立法法修正草案是行使最高立法权的表现,不是最高决定权。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12.解析:“综合运用小型座谈会、‘一对一’、‘多对一’、个别访谈等方式开展走访调研”,有利于创新协商民主形式,广泛凝聚共识,①符合题意。江苏省市县政协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形成关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等方面相关提案,有利于助力江苏振兴发展,提高治理效能,②符合题意。依法高效施政的主体是政府,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③排除。代表联络机制一般是指人大代表联络机制,材料体现的是人民政协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形成关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落实惠企政策等方面相关提案,未涉及区域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答案:A
13.解析:我国已经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故A不选。材料中对口援助强调的是各民族共同繁荣,未体现自治权,故B不选。对口援助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故C正确。我国已经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故D不选。故本题选C。
答案:C
14.解析:材料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这一要求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丰富基层民主实践活动,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要求没有创新基层自治组织形式,③排除。材料强调村民自治,而没有涉及基层政权,④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15.解析:民主党派中央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活动,表明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新时代国家事业发展;为提高政党协商水平、增强政党协商实效提供了有效途径,②④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民主党派开展考察调研活动,没有体现人民政协履职能力的提升,也不体现创新参政议政形式,①与题意不符。民主党派积极开展调研,是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而不是政治协商职能,③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16.解析:某市政协开展“面对面”协商、“请上来、走下去”协商,体现了该市政协创新履职方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①符合题意;建立市政协界别活动基层联系点制度,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履职切入点向所在村(社区)寻计问政,体现了该市政协广泛征集民意,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③符合题意;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能将基层群众意见变为国家意志,②说法错误;人民政协向所在村(社区)寻计问政,并非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保障,④说法错误。
答案:B
17.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需要调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要深入基层、找准问题、落实对策,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可联系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党的性质、宗旨、出发点落脚点、民主执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关键词②: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可联系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执政。关键词③: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调研,要使调查研究成为转变作风、提高履职本领的过程→可联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答案:①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兴调研之风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大兴调研之风有利于党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质量发展。③党的宗旨和性质要求党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兴调研之风有利于党民主执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④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兴调研之风有利于党员干部掌握真实情况,转变工作作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18.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说明‘中国式民主’是如何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属于做法加意义类题型,需要调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可联系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关键词②: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在深入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可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相关知识。关键词③: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可联系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关键词④: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同意将其中涉及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容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答案:①党的领导是中国式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党根据形势变化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并制定具体改革方案。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党中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积极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③发挥协商民主和政党制度的优势。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推动改革方案决策科学化、民主化。④党坚持依法治国。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将改革方案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9.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说明我国是如何发挥制度优势落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的。根据设问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等有关知识,需要结合材料,联系我国的各项政治制度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2020年,中共中央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可联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关键词②:民进中央、九三学社中央聚焦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深入实地调研,于2021年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多个高质量提案→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关键词③: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多次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云对话”、专家座谈等途径征集意见、开展论证,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可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关键词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青山净水的美好期盼→可联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关键词⑤:从顶层设计到贯彻落实,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资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大保护大治理的格局初步形成→可联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答案: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共中央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进行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民主党派聚焦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深入实地调研,提交了多个高质量提案,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集意见、开展论证,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各地人大、政府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安排,分别做好相关工作,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落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青山净水的美好期盼。⑤我国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0.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党的统一战线为什么能汇聚起共襄伟业的磅礴力量。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可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角度,说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有效信息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从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角度,说明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有利于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反映社情民意,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信息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可从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角度,说明有利于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人民政协作用、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角度组织答案,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凝聚中国力量。②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反映社情民意,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③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