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3.9我和我的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3.9我和我的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特点。
能够发现自己与家人在性格、外貌、兴趣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并理解其中的遗传因素。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能够清晰地讲述家庭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听故事,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运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家庭成员关系的理解。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归属感,增强家庭责任感。
让学生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学会关心、尊重和感恩家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珍惜家庭生活,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谓,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家人的相似之处,理解遗传和家庭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培养学生讲述家庭故事和表达对家人情感的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激发他们对家人的感恩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尊重不同家庭的差异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包含家庭成员的图片、家庭生活的视频片段、家庭故事的音频等。
准备一张大型的家庭关系图,用于课堂讲解和学生填写。
收集一些与家庭主题相关的歌曲、诗歌、故事等素材。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家庭成员称谓卡片和一张空白的家庭树图纸。
准备一些小奖品,如贴纸、书签等,用于奖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
学生准备
收集自己与家人的合影照片,或者准备一张画有自己家庭成员的图画。
向家人了解一些家庭故事和家族传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激发兴趣
播放一首温馨的家庭主题歌曲,如《让爱住我家》,同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幸福家庭的照片。
提问:同学们,听着这首歌,看着这些照片,你们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家庭的初步感受。
进一步提问:那在你们心中,家是什么呢?
展示一个充满欢乐和温馨的家庭聚会视频片段,视频中家庭成员们一起欢笑、玩耍、分享美食。
提问:这个视频中的家庭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们希望自己的家庭也是这样吗?
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好奇,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和我的家。
(二)知识讲解与概念引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大型的家庭关系图,上面标有常见的家庭成员称谓和关系,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等。
详细讲解每个称谓所代表的家庭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关系等。
举例说明:比如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关系,他们共同生育了子女;爷爷和奶奶是爸爸的父母,外公和外婆是妈妈的父母等。
提问:那你们能说一说,在你们的家庭中,还有哪些其他的家庭成员和关系呢?
介绍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和责任。
讲解: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比如,父母通常负责照顾家庭、工作赚钱、教育子女;爷爷奶奶可能会帮忙照顾孩子、传授生活经验;孩子们则要努力学习、尊敬长辈、帮忙做家务等。
展示一些家庭成员履行各自责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提问:那你们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呢?
(三)活动与体验
开展“家庭称谓猜猜猜”游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家庭成员称谓卡片。
一名学生抽取一张卡片,通过动作、表情或简单的描述来让其他组员猜测卡片上的称谓。
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给予小奖品奖励。
游戏结束后,提问:通过这个游戏,你们对家庭成员的称谓是不是更加熟悉了?
绘制家庭树。
为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空白的家庭树图纸,指导学生按照家庭成员的关系,将他们的名字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鼓励学生在家庭树中添加一些简单的图案或标记,来表示每个成员的特点或爱好。
小组完成后,选择几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提问:在绘制家庭树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家庭的一些特点或有趣的事情?
(四)小组讨论与交流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觉得自己和家人哪里最像?是外貌、性格还是兴趣爱好?
分享一个你和家人之间最难忘的故事,为什么这个故事让你印象深刻?
你认为家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给予引导和鼓励。
邀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家庭中的相似之处是因为遗传和共同的生活环境,而难忘的故事则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五)故事分享与情感升华
教师讲述一个感人的家庭故事,如一位父亲为了孩子的梦想默默付出,或者一位孩子在家人的鼓励下克服困难的故事。
讲述过程中,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与家人的合影照片或图画,向同桌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或者画中的情景。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快乐时光、温馨时刻或者感人瞬间。
选择几位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总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港湾,家人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我们要珍惜家庭的温暖,关爱家人。
(六)拓展与应用
布置家庭作业:
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帮忙打扫房间、洗碗、给长辈捶背等,并记录下家人的反应和自己的感受。
采访一位家族中的长辈,了解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写一篇简短的家族故事。
推荐一些与家庭主题相关的书籍、电影或纪录片,如《寻梦环游记》《我们这一天》《傅雷家书》等,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和阅读,进一步感受家庭的力量和温暖。
(七)课堂总结与评价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家庭的温暖和亲情、自己与家人的相似之处和难忘的家庭故事等。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己的家庭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和精彩发言,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努力,不断增进对家庭的了解和热爱。
六、板书设计
我和我的家
一、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等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手足关系等
二、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共同生活、相互关爱、支持鼓励
三、自己与家人的相似之处
外貌、性格、兴趣爱好
四、难忘的家庭故事
快乐时光、温馨时刻、感人瞬间
五、珍惜家庭,关爱家人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学生们积极参与,对家庭的概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家庭称谓猜猜猜”游戏和绘制家庭树的环节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参与度,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更加清晰地掌握了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在小组讨论和故事分享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分享与家人之间的温馨故事,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家庭结构较为特殊的学生,关注和引导还不够充分,可能会让他们在某些环节感到不适应。在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导致拓展与应用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交流和思考家庭作业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引导。同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充分展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和实践。此外,还将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和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家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